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回放
开学才两个星期,作为五(1)班新接手的班主任,我接二连三的接到科学老师的投诉。第一次,说我班上课好多人在说话,没几个认真听的,根本不像上课。科学老师说已经批评过同学们,并罚他们抄写了课文,要我进行教育,并把抄写的课文收上来。我并没意识学生行为的严重,回到教室,把同学批评一顿后,告诉他们,抄写课文必须准时上交。第二次,正好我不在,科学老师找到年级组长,说我班学生上课铃打响了,也不知道回课室坐好,说话的说话,玩的在玩,甚至有一个学生,从窗户里爬进教室,一点规矩都没有。我刚从外面回来,年级组长就找我谈话了,她也亲眼见证了我班学生的恶劣行为,她说:“五年级其他两个班已经安静了,就只有你班没安静下来,你要好好整顿纪律。”这一次,我听了很生气,为什么同学们会这样子,之前已经被科学老师罚抄课文了,还一点知错之心都没有,居然恶劣到爬窗进教室。我鼓了一肚子的气,回到了教室,把同学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找出了几个惹事生非的“罪魁祸首”,打算严惩他们一顿。从同学们口中,找出了五个惹事大王,我把他们叫到讲台边,我像一头发怒的狮子,狂吼了他们一顿。我的气消完了,可我却看到他们一脸不满:“又不只我们几个在说,还有很多同学也在说话。”一点悔改之心都没有。我把声音提高了五倍:“不管还有谁也在说话,总之是你们说得最大声,就应该罚,给我写一份检讨书。”这一次,我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处理了。
想不到,还有第三次,跟第二次只隔了一天。这一天,我知道下一节上科学课了,在上课之前,我警告着同学们:“这节课,如果再接到投诉,我就不放过你们了。”铃响了,我不敢离开教室,组织大家有序地进行读书,直到科学老师到来,然后把安安静静的班级交给了科学老师。我想,这次应该不会再接投诉了吧。没想到,下课铃刚过,科学老师扯了两个男同学到办公室里交给我,说:“这节课比上节课还要吵,男男女女都在说话,批评过又说,说到停也停不下来。尤其这两个说得最厉害,你快点处理一下他们。”这时,我整个人怔住了,当时,心里都不知道是何种滋味,是难过,是无地自容,还是生气,反正,我感觉自己难过死了。我的教育,完全起不到作用,我之前做的所有教育,都是徒劳的。我什么都没说,只是轻轻地对这两个学生说:“我们回教室吧!”回到教室,已经打响预备铃了,可是同学们还没安静下来,他们真的没意识到该上课了,要安静等待老师过来。这次,我没之前那样责骂他们,也许,我当时已经难过到自己也火不起来了。我把大家安静下来后,说:“同学们,老师现在很、很难过,是因为你们!”大家一听到我的难过是因为他们,有的一面疑惑,有的好像知道是因为什么,低下了头。“刚才,有两个同学被带到办公室了,我知道我的孩子又犯错,而且,一次比一次次严重。我难过,是因为我无地自容,我的孩子总犯错;我难过,是因为我也受到批评了,你们一点都不争气,总让自己丢脸。我难过,五(1)班这美好的形象,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科学课里轰倒了,我真的很难过……”说这番话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的眼睛红红的,就差眼泪没流下来。孩子个个都低下了头,看得出来,他们这次真的知道自己错了,也许他们没想到,自己说了话,会让班集体蒙羞,会让班主任挨骂,会让五一班从此抬不起头,会让上课的老师生气。这一下,他们全知道了,他们知道自己真的错了!我吸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老师知道,此刻也有很多同学跟老师一样难过,知道自己错了,你们把自己此刻的心情写下来,把自己想说的话也写下来。”接下来,课室时鸦雀无声,孩子们真的知道自己错了,他们有感而发,很快就把自己的感受写好了。接着,我让写好的同学先交,写完的同学回到座位后也没有人再无所事事地在说话了,而是拿起书本在安静地看书。直到放学排队了,都是很安静,没有人在说,没有人在吵。放学了,我在认真地看着孩子写的话,他们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跟老师说对不起,保证以后不再说,会让自己班从次抬起头,会让科学老师对我们刮目相看……言词非常的真切,态度也很诚恳。
后来,我也找到学生说话的源头,一是良好习惯没形成,二是班干部没组织好课前读书活动,三是学生没真正意识到这种不良行为带来的恶果。我重新改选过班干部,教给他们如何去管理班集体,也让班干部去记录着综合科的上课情况。接下来两个星期,我每节科学课都会悄悄地去看看他们上课的情况,的确安静多了,科学老师不仅没来投诉过,还表扬了他们改变很大。这一次的教育效果也达到了。
二、案例思考
苏霍林斯基说过:“能激起孩子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就要触动到学生的心灵里,让孩子真正了解到自己的错误,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像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教育,只是惩罚和责骂,也许只是引起的是学生的反感,他们都不知道为何错,为何改?
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心坎儿里。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效果往往苍白无力。
我看到的一个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钥匙与锁的故事,不正是与我们教育策略不谋而合吗?“教育要说到孩子的心坎上!”这句话,不正说明,我们教育者,也要做一把打开孩子心锁的钥匙吗?
三、教育策略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人人皆知的8个字。它前提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告诉我们:“不知言,无以知人也。”—需要和学生谈心,在谈心过程中了解他;“听其言而观其行”,“退而省其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进行个案观察,连续性的进行,把学生当成一个真问题来研究,最终确定教育的方案。
事实上,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在说教的过程中,老师经常把孩子成人化,理想化,简单化,导致的结果是要么孩子听不懂,要么孩子不服气。此时,老师往往犯的错误是把罪过归于学生。如果此时,老师拿出二分钟思考,可能就会收获五分的智慧;用这五分的智慧走进孩子的心灵,可能会回报十分的成长。 那教育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坎儿里?
1. 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的世界里,有属于孩子的思维和语言,有些成人看来是多么荒谬的行为可能就是孩子喜欢的。当用成人的心来衡量他,师生之间的距离就远了,远到一定的程度,心灵无法相吸,视、听、触等感觉都无效了。当孩子犯错了,我们老师如果采取过激行为,学生不仅不买你的帐,甚至可能同你对着干,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可能使矛盾激化。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倾听他的心声,同他平等对话。首先倾听他的意见,让他把话说完,把心中想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让他在说话过程中,教师要捕捉他的错误信息,让他自相矛盾,这时候我们再施以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倾听,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心灵自然容易被触动。
2. 说教要触动到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触动心灵的高尚行为,是十分微妙的事情。这里具体体现着心灵的动态,体现着意向。”对于行为过错的学生,教师要想办法去刺痛他的心灵,让他的心灵受到触动,这样才有可能改变他。教育者首先要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例如,家庭的生活条件、父母的工作环境、家庭成员情况等,然后,选择最能触动他心灵的事情去刺激他,让他从内心感到自己的无知,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改正自己的过错行为。只有学生从内心感悟到了,他才会从行动中体现出高尚的行为。
3.引导学生对过错行为进行反思
对犯错误的学生,有时候什么都别说,让他自己去反思,当他自己想明白的时候,比教育者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也可以让犯错误学生写反思小结,即写出犯错误的原因、犯错误的事实、危害性以及今后怎么办等方面,要求不得少于300字,下一次再犯,再加300字,让他一直写下去。写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反思的过程也就是醒悟的过程,让他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同伴激励作用
要想使犯错误学生彻底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必须让他有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要想形成这种精神,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信,让他对自己有一种自信。培养自信必须从扬长开始。问题生往往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而且自卑心理很重,有时候就“破罐子破摔”。这时,教育者要想办法让他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点,让班级所有同学都来找出他身上的优点,然后把它归纳起来,使这位学生发现自己身上也有许多优点,从而扬长避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的自信,唤醒他沉睡已久的潜能。
教育学生要讲求方法,不能简单地说教完事,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坎上,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老师要信任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想办法让学生明理导行。教育就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颗心灵去唤醒另一颗心灵。把每个问题学生都培养成人,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
开学才两个星期,作为五(1)班新接手的班主任,我接二连三的接到科学老师的投诉。第一次,说我班上课好多人在说话,没几个认真听的,根本不像上课。科学老师说已经批评过同学们,并罚他们抄写了课文,要我进行教育,并把抄写的课文收上来。我并没意识学生行为的严重,回到教室,把同学批评一顿后,告诉他们,抄写课文必须准时上交。第二次,正好我不在,科学老师找到年级组长,说我班学生上课铃打响了,也不知道回课室坐好,说话的说话,玩的在玩,甚至有一个学生,从窗户里爬进教室,一点规矩都没有。我刚从外面回来,年级组长就找我谈话了,她也亲眼见证了我班学生的恶劣行为,她说:“五年级其他两个班已经安静了,就只有你班没安静下来,你要好好整顿纪律。”这一次,我听了很生气,为什么同学们会这样子,之前已经被科学老师罚抄课文了,还一点知错之心都没有,居然恶劣到爬窗进教室。我鼓了一肚子的气,回到了教室,把同学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找出了几个惹事生非的“罪魁祸首”,打算严惩他们一顿。从同学们口中,找出了五个惹事大王,我把他们叫到讲台边,我像一头发怒的狮子,狂吼了他们一顿。我的气消完了,可我却看到他们一脸不满:“又不只我们几个在说,还有很多同学也在说话。”一点悔改之心都没有。我把声音提高了五倍:“不管还有谁也在说话,总之是你们说得最大声,就应该罚,给我写一份检讨书。”这一次,我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处理了。
想不到,还有第三次,跟第二次只隔了一天。这一天,我知道下一节上科学课了,在上课之前,我警告着同学们:“这节课,如果再接到投诉,我就不放过你们了。”铃响了,我不敢离开教室,组织大家有序地进行读书,直到科学老师到来,然后把安安静静的班级交给了科学老师。我想,这次应该不会再接投诉了吧。没想到,下课铃刚过,科学老师扯了两个男同学到办公室里交给我,说:“这节课比上节课还要吵,男男女女都在说话,批评过又说,说到停也停不下来。尤其这两个说得最厉害,你快点处理一下他们。”这时,我整个人怔住了,当时,心里都不知道是何种滋味,是难过,是无地自容,还是生气,反正,我感觉自己难过死了。我的教育,完全起不到作用,我之前做的所有教育,都是徒劳的。我什么都没说,只是轻轻地对这两个学生说:“我们回教室吧!”回到教室,已经打响预备铃了,可是同学们还没安静下来,他们真的没意识到该上课了,要安静等待老师过来。这次,我没之前那样责骂他们,也许,我当时已经难过到自己也火不起来了。我把大家安静下来后,说:“同学们,老师现在很、很难过,是因为你们!”大家一听到我的难过是因为他们,有的一面疑惑,有的好像知道是因为什么,低下了头。“刚才,有两个同学被带到办公室了,我知道我的孩子又犯错,而且,一次比一次次严重。我难过,是因为我无地自容,我的孩子总犯错;我难过,是因为我也受到批评了,你们一点都不争气,总让自己丢脸。我难过,五(1)班这美好的形象,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科学课里轰倒了,我真的很难过……”说这番话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的眼睛红红的,就差眼泪没流下来。孩子个个都低下了头,看得出来,他们这次真的知道自己错了,也许他们没想到,自己说了话,会让班集体蒙羞,会让班主任挨骂,会让五一班从此抬不起头,会让上课的老师生气。这一下,他们全知道了,他们知道自己真的错了!我吸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老师知道,此刻也有很多同学跟老师一样难过,知道自己错了,你们把自己此刻的心情写下来,把自己想说的话也写下来。”接下来,课室时鸦雀无声,孩子们真的知道自己错了,他们有感而发,很快就把自己的感受写好了。接着,我让写好的同学先交,写完的同学回到座位后也没有人再无所事事地在说话了,而是拿起书本在安静地看书。直到放学排队了,都是很安静,没有人在说,没有人在吵。放学了,我在认真地看着孩子写的话,他们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跟老师说对不起,保证以后不再说,会让自己班从次抬起头,会让科学老师对我们刮目相看……言词非常的真切,态度也很诚恳。
后来,我也找到学生说话的源头,一是良好习惯没形成,二是班干部没组织好课前读书活动,三是学生没真正意识到这种不良行为带来的恶果。我重新改选过班干部,教给他们如何去管理班集体,也让班干部去记录着综合科的上课情况。接下来两个星期,我每节科学课都会悄悄地去看看他们上课的情况,的确安静多了,科学老师不仅没来投诉过,还表扬了他们改变很大。这一次的教育效果也达到了。
二、案例思考
苏霍林斯基说过:“能激起孩子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就要触动到学生的心灵里,让孩子真正了解到自己的错误,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像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教育,只是惩罚和责骂,也许只是引起的是学生的反感,他们都不知道为何错,为何改?
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心坎儿里。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效果往往苍白无力。
我看到的一个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钥匙与锁的故事,不正是与我们教育策略不谋而合吗?“教育要说到孩子的心坎上!”这句话,不正说明,我们教育者,也要做一把打开孩子心锁的钥匙吗?
三、教育策略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人人皆知的8个字。它前提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告诉我们:“不知言,无以知人也。”—需要和学生谈心,在谈心过程中了解他;“听其言而观其行”,“退而省其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进行个案观察,连续性的进行,把学生当成一个真问题来研究,最终确定教育的方案。
事实上,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在说教的过程中,老师经常把孩子成人化,理想化,简单化,导致的结果是要么孩子听不懂,要么孩子不服气。此时,老师往往犯的错误是把罪过归于学生。如果此时,老师拿出二分钟思考,可能就会收获五分的智慧;用这五分的智慧走进孩子的心灵,可能会回报十分的成长。 那教育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坎儿里?
1. 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的世界里,有属于孩子的思维和语言,有些成人看来是多么荒谬的行为可能就是孩子喜欢的。当用成人的心来衡量他,师生之间的距离就远了,远到一定的程度,心灵无法相吸,视、听、触等感觉都无效了。当孩子犯错了,我们老师如果采取过激行为,学生不仅不买你的帐,甚至可能同你对着干,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可能使矛盾激化。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倾听他的心声,同他平等对话。首先倾听他的意见,让他把话说完,把心中想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让他在说话过程中,教师要捕捉他的错误信息,让他自相矛盾,这时候我们再施以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倾听,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心灵自然容易被触动。
2. 说教要触动到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触动心灵的高尚行为,是十分微妙的事情。这里具体体现着心灵的动态,体现着意向。”对于行为过错的学生,教师要想办法去刺痛他的心灵,让他的心灵受到触动,这样才有可能改变他。教育者首先要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例如,家庭的生活条件、父母的工作环境、家庭成员情况等,然后,选择最能触动他心灵的事情去刺激他,让他从内心感到自己的无知,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改正自己的过错行为。只有学生从内心感悟到了,他才会从行动中体现出高尚的行为。
3.引导学生对过错行为进行反思
对犯错误的学生,有时候什么都别说,让他自己去反思,当他自己想明白的时候,比教育者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也可以让犯错误学生写反思小结,即写出犯错误的原因、犯错误的事实、危害性以及今后怎么办等方面,要求不得少于300字,下一次再犯,再加300字,让他一直写下去。写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反思的过程也就是醒悟的过程,让他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同伴激励作用
要想使犯错误学生彻底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必须让他有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要想形成这种精神,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信,让他对自己有一种自信。培养自信必须从扬长开始。问题生往往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而且自卑心理很重,有时候就“破罐子破摔”。这时,教育者要想办法让他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点,让班级所有同学都来找出他身上的优点,然后把它归纳起来,使这位学生发现自己身上也有许多优点,从而扬长避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的自信,唤醒他沉睡已久的潜能。
教育学生要讲求方法,不能简单地说教完事,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坎上,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老师要信任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想办法让学生明理导行。教育就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颗心灵去唤醒另一颗心灵。把每个问题学生都培养成人,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