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手段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直接的影响。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教师及时地获取课堂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程序进行调控,促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精髓。本文试从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出发,介绍了提问的作用与具体实践,期待对教师能有所帮助。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受到启发而进行思考,并借助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与答案,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相关调查显示,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课堂提问缺乏目的性。尽管我们的教师都会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课堂问题,但是有的教师为了追求问题的“花俏”,结果导致问题缺乏目的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或者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或生活经验相去甚远,无法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使课堂问题激不起学生的思维浪花,让课堂变得沉闷,最后只能是教师自问自答圆场。
二是课堂提问准确性不足。尽管很多教师清楚问题的指向性必须要准确,否则将影响学生的理解,使之无法获得正确知识。但确因有些教师平时不很注重钻研业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又不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思,导致提出的问题随意平淡,以至于在课堂提问时产生语义模糊不清的现象,致使学生无法准确作答。
三是课堂提问新颖性缺失。对于提问的新颖性,很多教师都知道它的作用,但在实践的时候却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或是有这一意识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改变。因此,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变得索然无味,让学生意兴阑珊。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作用
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其实,课堂提问就是教师与学生间进行互动的活动。这一活动展示了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这是师生间言语沟通的过程,也是师生思维交流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过程。
启迪学生思维活动。通过提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内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教师应将问题作为“导火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推动学生思维活动的有序和有效,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课堂。
有效反馈学习信息。实际上,教和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新课标中要求教和学做到协调一致,实现和谐、共进。借助课堂提问,学生进行作答,教师理答后再提问……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答过程,教师能够明确地得到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恰当地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提问方式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举措
1.精细设计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给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和发展。传统的课堂上因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提问方式无法激起学生探索欲望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于课堂提问,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提问的启发性、梯度性,通过提问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质疑,从而唤醒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索欲望。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提问:
师:同学们,老师不小心打碎了家中的一块三角形玻璃,它碎裂成了三块。老师打算重新配置,请同学们猜一猜,要带哪块去,才能配置出一模一样的玻璃出来呢?
学生听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兴趣浓厚,进行大胆猜想,纷纷举手回答:
生1:我认为带①去,因为①比较小,携带方便;
生2: 我觉得带②去,因为②大一些,配玻璃的师傅可以照着样子补全;
生3:我觉得带③去,因为③保留了原来的2个角,可以求出缺的那个角的度数。
师:老师发现,选①、选②、选③的都有。如果老师要准确地知道带哪一块去,有什么办法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全等”。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由生活入手,创设猜想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大胆说出想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新课伊始就感受到新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勾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探索欲。事实证明,本堂课后,学生很快地进入对新知的探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2.语言规范准确,避免模棱两可
课堂提问首先应该重视的便是教师教学语言的精准性。教师只有将问题表述准确,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作答,才会有正确的解题思路与答案。只有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才不会绕太多的弯路,才会加快学生学习的步伐。如:已知AB ⊥ AC,只要能够推断出∠BAC=90°,那么便能推出△ 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就这一结论而言,教师可以结合实践让学生思索这样的问题:“什么条件得到了满足,才能得到这个结论?要证明这一结论只需证明什么?”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词不达意、模糊不清,或者用语含糊、模棱两可,都有可能导致学生逻辑与思维上的混乱。如:把“垂线”说成是“垂直向下的线”;把“轴对称”与“对称轴”混为一谈等。同时教师课堂问题的提出应该做到言简意赅,将问题的要害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突出教学重点,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目标,在进行问题解答的时候能有的放矢,增强了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反之,课堂提问语言啰唆,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那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教学效果也将差强人意。
3.把握提问时机,提升思维能力
把握合理的提问时机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法宝之一,也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教师可在学生学过数学相关概念及原理之后提出问题,但是这里的问题并非是指教师在讲解完之后问的“大家明白了吗?”“你们听懂了吗?”等类似无思维价值的问题,而是结合已学习的内容,提出相应的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实现学以致用。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点D、E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 CD⊥AB, BE⊥AC,垂足分别为D、E,∠EBC=∠BDC,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这题学生一般能想到的是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证明AB=AC,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得到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此时教师可适时提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学生会想到刚学的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的知识,于是把问题转化到如何证明∠ABC=∠ACB,通过讨论得到两种证明角的方法:一是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二是利用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得到两个角相等。教师适时提问让学生思考,不仅把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回归生活,树立实践意识
生活是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师可以将学生难理解、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提问氛围,如此学生才会在课堂提问的刺激之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开放的“生活式”情景的创设,可以利用课程的知识概念,也可以是一些练习题,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数学知识。
如:有一农民伯伯准备搭建一个三角形的鸭圈。鸭圈准备采用铁丝网绑在插入地里的桩子而围成。其中,沿鸭圈各边的桩子间距相等。等宽的铁丝网绑在等高的桩子上。这位农民在本子上做的记录如下:面对仓库边的铁丝网的价钱为10元;面对水池边的铁丝网的价钱为20元;面对住宅边的铁丝网的价钱为30元;他买铁丝网时用的全是10元面额的钞票,而且都不需要找零。他为鸭圈各边的铁丝网所付的10元钞票的数目各不相同。在他记录的三个价钱中,有一个记错了,你认为这三个价钱中哪一个记错了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第一感觉就会认为很有意思,给他们眼前一亮之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参与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又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其实,繁重的学习任务有时会让学生犯困,在课堂上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日常生活中一些既实用又益智的问题,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总之,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课堂提问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地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锡麟中学)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受到启发而进行思考,并借助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与答案,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相关调查显示,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课堂提问缺乏目的性。尽管我们的教师都会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课堂问题,但是有的教师为了追求问题的“花俏”,结果导致问题缺乏目的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或者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或生活经验相去甚远,无法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使课堂问题激不起学生的思维浪花,让课堂变得沉闷,最后只能是教师自问自答圆场。
二是课堂提问准确性不足。尽管很多教师清楚问题的指向性必须要准确,否则将影响学生的理解,使之无法获得正确知识。但确因有些教师平时不很注重钻研业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又不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思,导致提出的问题随意平淡,以至于在课堂提问时产生语义模糊不清的现象,致使学生无法准确作答。
三是课堂提问新颖性缺失。对于提问的新颖性,很多教师都知道它的作用,但在实践的时候却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或是有这一意识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改变。因此,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变得索然无味,让学生意兴阑珊。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作用
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其实,课堂提问就是教师与学生间进行互动的活动。这一活动展示了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这是师生间言语沟通的过程,也是师生思维交流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过程。
启迪学生思维活动。通过提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内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教师应将问题作为“导火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推动学生思维活动的有序和有效,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课堂。
有效反馈学习信息。实际上,教和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新课标中要求教和学做到协调一致,实现和谐、共进。借助课堂提问,学生进行作答,教师理答后再提问……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答过程,教师能够明确地得到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恰当地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提问方式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举措
1.精细设计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给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和发展。传统的课堂上因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提问方式无法激起学生探索欲望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于课堂提问,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提问的启发性、梯度性,通过提问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质疑,从而唤醒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索欲望。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提问:
师:同学们,老师不小心打碎了家中的一块三角形玻璃,它碎裂成了三块。老师打算重新配置,请同学们猜一猜,要带哪块去,才能配置出一模一样的玻璃出来呢?
学生听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兴趣浓厚,进行大胆猜想,纷纷举手回答:
生1:我认为带①去,因为①比较小,携带方便;
生2: 我觉得带②去,因为②大一些,配玻璃的师傅可以照着样子补全;
生3:我觉得带③去,因为③保留了原来的2个角,可以求出缺的那个角的度数。
师:老师发现,选①、选②、选③的都有。如果老师要准确地知道带哪一块去,有什么办法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全等”。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由生活入手,创设猜想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大胆说出想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新课伊始就感受到新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勾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探索欲。事实证明,本堂课后,学生很快地进入对新知的探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2.语言规范准确,避免模棱两可
课堂提问首先应该重视的便是教师教学语言的精准性。教师只有将问题表述准确,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作答,才会有正确的解题思路与答案。只有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才不会绕太多的弯路,才会加快学生学习的步伐。如:已知AB ⊥ AC,只要能够推断出∠BAC=90°,那么便能推出△ 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就这一结论而言,教师可以结合实践让学生思索这样的问题:“什么条件得到了满足,才能得到这个结论?要证明这一结论只需证明什么?”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词不达意、模糊不清,或者用语含糊、模棱两可,都有可能导致学生逻辑与思维上的混乱。如:把“垂线”说成是“垂直向下的线”;把“轴对称”与“对称轴”混为一谈等。同时教师课堂问题的提出应该做到言简意赅,将问题的要害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突出教学重点,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目标,在进行问题解答的时候能有的放矢,增强了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反之,课堂提问语言啰唆,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那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教学效果也将差强人意。
3.把握提问时机,提升思维能力
把握合理的提问时机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法宝之一,也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教师可在学生学过数学相关概念及原理之后提出问题,但是这里的问题并非是指教师在讲解完之后问的“大家明白了吗?”“你们听懂了吗?”等类似无思维价值的问题,而是结合已学习的内容,提出相应的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实现学以致用。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点D、E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 CD⊥AB, BE⊥AC,垂足分别为D、E,∠EBC=∠BDC,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这题学生一般能想到的是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证明AB=AC,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得到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此时教师可适时提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学生会想到刚学的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的知识,于是把问题转化到如何证明∠ABC=∠ACB,通过讨论得到两种证明角的方法:一是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二是利用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得到两个角相等。教师适时提问让学生思考,不仅把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回归生活,树立实践意识
生活是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师可以将学生难理解、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提问氛围,如此学生才会在课堂提问的刺激之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开放的“生活式”情景的创设,可以利用课程的知识概念,也可以是一些练习题,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数学知识。
如:有一农民伯伯准备搭建一个三角形的鸭圈。鸭圈准备采用铁丝网绑在插入地里的桩子而围成。其中,沿鸭圈各边的桩子间距相等。等宽的铁丝网绑在等高的桩子上。这位农民在本子上做的记录如下:面对仓库边的铁丝网的价钱为10元;面对水池边的铁丝网的价钱为20元;面对住宅边的铁丝网的价钱为30元;他买铁丝网时用的全是10元面额的钞票,而且都不需要找零。他为鸭圈各边的铁丝网所付的10元钞票的数目各不相同。在他记录的三个价钱中,有一个记错了,你认为这三个价钱中哪一个记错了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第一感觉就会认为很有意思,给他们眼前一亮之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参与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又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其实,繁重的学习任务有时会让学生犯困,在课堂上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日常生活中一些既实用又益智的问题,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总之,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课堂提问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地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锡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