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绩效考核是每一个工作单位都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儿童福利院作为一个公共部门,其对生活老师的考核尤为重要,但在实际的考核中很多重要的内容往往被忽略了。我将列举几个考核中值得重视的方面,以及就为什么这几方面值得重视来进行浅析。
【关键词】考核;生活老师;孩子;需求
我在X市儿童福利院进行社工服务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与孩子们相处使我更加明白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与他们的老师相处使得我更加了解生活老师的工作。儿童福利院作为一个公共部门,自然会涉及到绩效考核的问题。就我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来看,我认为在对儿童福利院生活老师考核时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生活老师是否使用了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语言
最近湖南台推出的一款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深受许多人的喜爱,我记得有一期是孩子们交换爸爸,Kimi是和他的新爸爸郭涛一起的,在捉完泥鳅后郭涛要帮Kimi换裤子,郭涛就对床上的Kimi说:“叔叔帮你把裤子换了,转过来面对叔叔。”当时,Kimi很萌地说:“谁是面对?”郭涛跟他解释说:“就是你转过身来,把脸面向叔叔。”可能在我们看来,郭涛的话很简单,我们一听就能明白他想要Kimi做什么,可是当面对孩子的时候,其实事实往往不是这样,很多我们一听就明了的语言他们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在做个案和小组的时候,我有跟孩子们谈过话,小孩子们跟我讲其实他们也知道生活老师是为他们好,但是他们就是不喜欢听老师的话,他们宁愿听大孩子的。我想这里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生活老师能否使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除了自己的同伴外,生活老师是跟他们接触最多的人,所以生活老师能否使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言语非常的重要。
二、生活老师和孩子们单独谈话时地点的选择
在所有的谈话地点中,办公室是最佳的选择。原因有如下几点:1、办公室本来是老师办公的地方,而不是孩子们应该呆的地方。如果是在教室或者自修室跟孩子们谈话,孩子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那是他们自己的“地盘”,那地方有他的小伙伴儿,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人多势众”的心理,这时的老师是不占优势的。2、在办公室谈话,你是在跟一个孩子说话,而不是一群孩子,谈话的内容只有孩子一个人知道,很好地保护了他的自尊心。3、在办公室跟孩子谈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谈话结束后有一个反思。一般来说,办公室离教室或者宿舍有一段距离,在离开办公室到达下一个目的地的这段距离间,孩子会对刚刚的谈话有一个及时的反思,哪怕这段距离很短很短,但对一个孩子来说,这片刻的反思已经足够了,因为通常情况下他们犯的都是一些小错误,而并不是原则性或不可饶恕的错误。如果是在教室或其他地方进行的谈话,通常的情况是,你讲完话后的一秒钟,孩子已经以最快的速度融到了他的伙伴中,把刚才的那番谈话抛到了九霄云外。4、在办公室进行谈话,可以减少孩子分心,使他把精力集中在这次谈话上,因为旁边没有小伙伴的干扰,而且他本身在心理上并不占优势。从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知道和孩子谈话地点的选择很重要。
三、生活老师是否将儿童的真正需求弱化了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这种相处中,老师总是处在主导地位,孩子的声音常常被边缘化了。[1]他们会从方方面面接受别人的服务,也因为这样,在对儿童需要的理解和服务方式的提供上,老师与儿童之间产生了距离,很少有人会问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而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给予孩子们。比如在涉及到安全的时候,院方通过控制他们的零花钱来防止他们逃跑。没有零花钱,他们不会跑太远,过几天他们自己就会回到院里。院方还会通过空间控制、时间管理、建立检查监督网络、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儿童,让他们必须生活在儿童福利院这一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在这些策略的使用中,院方的出发点是好的——保障儿童的安全,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些孩子开始接纳和理解这种管理模式。但生活老师更多的是面对来自孩子们的不满和抗争。“我们需要出去见见世面,这种‘安全的’环境限制了自己的自由,限制了自己了解社会上的更多信息,不利于自己融入社会,在与院外的朋辈交往中感到很自卑”,[2]也许这才是孩子真正的心声。我们也相信院方这么做有自己的理由和必然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且很多的想法都是合情合理的,是值得借鉴和考虑的,而绝不该被弱化或是忽略掉。作为离孩子们最近的生活老师不应该忽略了这些真实的声音,而是应该将孩子们的这些需求反馈给院领导,作为下一步策略制定的依据;而院方领导通常也只是通过生活老师来了解孩子们,很少直接去接触孩子。因此,生活老师就起到一个中间人的关键作用,他们更应该以孩子们的需求为导向来提供服务,以孩子们为中心。但事实上,很多的老师认为孩子太小,他们的想法不成熟,而本着自己也是为他们好的原则,不愿与孩子们沟通交流,更不愿意与他们探讨协商。这样,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不被了解的,更不可能得到满足。在对生活老师的考核中必须重视对这一点的考核,否则,孩子们的需求和服务的提供之间存在的距离将很难弥合,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以上跟大家分享的几点,都是我在做社工期间的几点思考,同时也是切实存在的问题。儿童福利院作为一个公共部门,对生活老师的考核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都牵扯到方方面面,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而以上三点,常常是在考核中被忽略,但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几点,希望在以后的考核中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3).
[2]万仁德.社会工作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2)
[3]彭华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
【关键词】考核;生活老师;孩子;需求
我在X市儿童福利院进行社工服务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与孩子们相处使我更加明白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与他们的老师相处使得我更加了解生活老师的工作。儿童福利院作为一个公共部门,自然会涉及到绩效考核的问题。就我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来看,我认为在对儿童福利院生活老师考核时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生活老师是否使用了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语言
最近湖南台推出的一款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深受许多人的喜爱,我记得有一期是孩子们交换爸爸,Kimi是和他的新爸爸郭涛一起的,在捉完泥鳅后郭涛要帮Kimi换裤子,郭涛就对床上的Kimi说:“叔叔帮你把裤子换了,转过来面对叔叔。”当时,Kimi很萌地说:“谁是面对?”郭涛跟他解释说:“就是你转过身来,把脸面向叔叔。”可能在我们看来,郭涛的话很简单,我们一听就能明白他想要Kimi做什么,可是当面对孩子的时候,其实事实往往不是这样,很多我们一听就明了的语言他们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在做个案和小组的时候,我有跟孩子们谈过话,小孩子们跟我讲其实他们也知道生活老师是为他们好,但是他们就是不喜欢听老师的话,他们宁愿听大孩子的。我想这里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生活老师能否使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除了自己的同伴外,生活老师是跟他们接触最多的人,所以生活老师能否使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言语非常的重要。
二、生活老师和孩子们单独谈话时地点的选择
在所有的谈话地点中,办公室是最佳的选择。原因有如下几点:1、办公室本来是老师办公的地方,而不是孩子们应该呆的地方。如果是在教室或者自修室跟孩子们谈话,孩子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那是他们自己的“地盘”,那地方有他的小伙伴儿,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人多势众”的心理,这时的老师是不占优势的。2、在办公室谈话,你是在跟一个孩子说话,而不是一群孩子,谈话的内容只有孩子一个人知道,很好地保护了他的自尊心。3、在办公室跟孩子谈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谈话结束后有一个反思。一般来说,办公室离教室或者宿舍有一段距离,在离开办公室到达下一个目的地的这段距离间,孩子会对刚刚的谈话有一个及时的反思,哪怕这段距离很短很短,但对一个孩子来说,这片刻的反思已经足够了,因为通常情况下他们犯的都是一些小错误,而并不是原则性或不可饶恕的错误。如果是在教室或其他地方进行的谈话,通常的情况是,你讲完话后的一秒钟,孩子已经以最快的速度融到了他的伙伴中,把刚才的那番谈话抛到了九霄云外。4、在办公室进行谈话,可以减少孩子分心,使他把精力集中在这次谈话上,因为旁边没有小伙伴的干扰,而且他本身在心理上并不占优势。从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知道和孩子谈话地点的选择很重要。
三、生活老师是否将儿童的真正需求弱化了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这种相处中,老师总是处在主导地位,孩子的声音常常被边缘化了。[1]他们会从方方面面接受别人的服务,也因为这样,在对儿童需要的理解和服务方式的提供上,老师与儿童之间产生了距离,很少有人会问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而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给予孩子们。比如在涉及到安全的时候,院方通过控制他们的零花钱来防止他们逃跑。没有零花钱,他们不会跑太远,过几天他们自己就会回到院里。院方还会通过空间控制、时间管理、建立检查监督网络、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儿童,让他们必须生活在儿童福利院这一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在这些策略的使用中,院方的出发点是好的——保障儿童的安全,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些孩子开始接纳和理解这种管理模式。但生活老师更多的是面对来自孩子们的不满和抗争。“我们需要出去见见世面,这种‘安全的’环境限制了自己的自由,限制了自己了解社会上的更多信息,不利于自己融入社会,在与院外的朋辈交往中感到很自卑”,[2]也许这才是孩子真正的心声。我们也相信院方这么做有自己的理由和必然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且很多的想法都是合情合理的,是值得借鉴和考虑的,而绝不该被弱化或是忽略掉。作为离孩子们最近的生活老师不应该忽略了这些真实的声音,而是应该将孩子们的这些需求反馈给院领导,作为下一步策略制定的依据;而院方领导通常也只是通过生活老师来了解孩子们,很少直接去接触孩子。因此,生活老师就起到一个中间人的关键作用,他们更应该以孩子们的需求为导向来提供服务,以孩子们为中心。但事实上,很多的老师认为孩子太小,他们的想法不成熟,而本着自己也是为他们好的原则,不愿与孩子们沟通交流,更不愿意与他们探讨协商。这样,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不被了解的,更不可能得到满足。在对生活老师的考核中必须重视对这一点的考核,否则,孩子们的需求和服务的提供之间存在的距离将很难弥合,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以上跟大家分享的几点,都是我在做社工期间的几点思考,同时也是切实存在的问题。儿童福利院作为一个公共部门,对生活老师的考核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都牵扯到方方面面,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而以上三点,常常是在考核中被忽略,但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几点,希望在以后的考核中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3).
[2]万仁德.社会工作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2)
[3]彭华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