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紀的今天,人类已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是集合移动和互联网的共同优势,运用无线接入生成各种成熟的网络应用,它的兴起使传统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不同表现形式。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变革,实现文化产业和互联网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鉴于此,本文对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
0 引言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经说过:在信息时代中生存,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重新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改变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这种理念逐渐向文化产业渗透,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当前的商业模式。
1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特点
1.1激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
基于互联网发展的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对于当前的文化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已经逐步应用于民众的文化生活中。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来讲,在其发展过程中转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激发了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
1.2互联网对整个文化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普及应用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文化产业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电商巨头逐步向文化产业领域进军。以互联网为载体,研发多领域业务。在当前互联网和文化产业高度融合的趋势下,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1.3当前我国文化金融模式的有效创新
在互联网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拓展融资渠道是目前安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的文化金融模式诞生,尤其是出现的众筹模式,该模式将传统由企业内部员工承担的工作,通过互联网以自由自愿的形式转交给企业外部的大众群体来完成的一种组织模式,这一模式在文化企业家和消费者之间构建了沟通桥梁,使得企业家能够在挖掘商业价值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互联网+”环境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1互联网便于消除文化消费区域障碍
传统文化消费是基于传统文化业态基础上的精神消费,受传统文化业态的制约,具有区域上的局限,往往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或时空介质。比如电影消费,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用一段时间对视听艺术进行文化体验,对消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而且文化生产消费机制为了维护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往往会强化这种环境要素。文化旅游,尤其是基于不可移动文化资源的旅游项目,更是依赖于物理空间才能成为消费对象。相比之下,互联网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在线化,通过网络将文化消费品传播到PC终端和移动终端,消费者可以跨越空间距离和区域障碍获得文化消费体验。随着人工智能、穿戴设备、VR、AR等技术与文化的结合,文化消费体验更加多样化,消费体验更加丰富。
2.2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网络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更大范围的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文化权益,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文化素质得到提升。
2.3互联网扩大了文化消费总量
互联网连接一切的特点能够进一步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形态。连接一切构建起网络社交生态圈,依靠网络社交的持续发力,网络文化消费共识不断被塑造,形成文化消费流行热潮。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更加准确地把握住消费者的文化喜好、审美情趣,以此为依据推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创新,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被充分利用,消费愿望更趋强烈。刘彦武指出,用“互联网+”优势打破影响文化消费的瓶颈,扩大文化消费总量;用“互联网+”优势实现文化产品的多样性,优化文化消费结构;用“互联网+”优势转变文化消费观念,提升文化消费层次;用“互联网+”优势突破文化消费的在场性局限,改进文化消费方式;用“互联网+”优势突破文化消费的在场性局限,改进文化消费方式。
正是互联网对文化消费的全面着力,既提升了文化消费存量,又创造了文化消费增量。在互联网的催化之下,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文化消费不再是分割的存在,而是呈现相互连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态势。
3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3.1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
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文化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按照面向市场、增强活力、提升内涵的原则,在当前已基本完成市场主体规范和建设。
3.2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我国依靠重点大学科研项目、社科类项目等方式,着力拉动文化产业发展,力争形成更新、更强、更有力的文化产业模式,文化产业在发扬传统文化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流行元素,赢得大众的认可。
3.3化产品消费进一步增加
在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对追求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居民为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买单,也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增加。
3.4文化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
随着我国在国际中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一批识别度高、外向度好、国际性明显的品牌初步形成,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文化品牌也越来越为大众所熟悉,成为拉动文化服务出口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缩小文化产业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4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4.1互联网带来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升级
文化产业主体是文化,文化经济的产生具有创造性和商业性,文化产业需要有持续创新经营模式,才能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的文化商业模式的出现,助推了文化经济的前行。移动互联网开创出新的平台和渠道,使文化产品不再是以或单个或封闭的样式呈现,而是能够作为平行整体向所有顾客展现。不仅如此,还能够提供体现顾客意愿的内容文化产品与服务,实行个性化定制,表达出顾客所想所需。因此,互联网时代在文化产品的创作、宣传、营销上更加强调用户的体验和个性化需求,文化体验消费成为发展趋势。当文化体验消费对商业模式提出需求时,传统商业模式往往需要优化升级,培育和挖掘出新型商业模式因子,促进文化产业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通过优化创新的商业模式推广运用,提高文化产业整体水平,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实力。
4.2互联网催生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形态
新时代文化产业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跨界合作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常态。这一模式下,各种文化资源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并入融合,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交融碰撞,出现新的不同形式的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文化产业内涵调整,使产业逐渐获得发展,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逐渐渗透到建筑、机械等实体经济领域;文化产业的整合重构,架构起新的产业平台,如文化与出版业、旅游业、影视业的多边整合。这些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多种文化产业形态的出现,优化了整个产业结构,改善了人们生活品质,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因此,把文化创意商业化后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可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提升现代文化产业效益,实现文化产业创新转型和组织变革,形成文化发展新形态。
4.3調整宏观指导政策
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调整宏观指导政策,制定有利于“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一方面,要注重顶层设计,充分借力国家“互联网+”战略,制定“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规划。例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要对当地民俗文化产业作出精准分析,判断如何实现互联网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民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真正促进“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规范,增强对“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管理。
4.4建立文化产业风险防控机制
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要建立文化产业风险防控机制,力争实现文化产业发展风险最小化。对于“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要素,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以及初步的防范措施。对于“互联网+文化产业”风险的控制,则需要在风险防范基础上,对于风险本身作出判断。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建设会导致鱼龙混杂的局面,不良信息的充斥会导致文化产业面临财务风险。对互联网平台进行系统的规范,尽可能排除不良信息及负面因素,真正实现优质信息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对于制度风险的防控,则需要结合文化企业发展的实际,在贯彻互联网思维的同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要素作出准确的预判,从而制定文化产业风险防控机制。
5 结束语
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为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能够促进我国文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工具的互联网已嵌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全球化,推动文化产业智能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鹏飞,庄博佳.当前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索[J].中国商论,2018(23):152-153.
[2]胡优玄.“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09):180-182.
[3]徐文明,吴倩.融合文化与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J].齐鲁学刊,2017(06):96-102.
[4]陈少峰.供给侧改革与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A]..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7)[C].: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2017:12.
[5]何巍.如何让文化产业引领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房地产,2017(14):68-69.
[6]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J].商业文化,2017(05):64-68.
作者简介:
郭丽雅,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
0 引言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经说过:在信息时代中生存,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重新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改变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这种理念逐渐向文化产业渗透,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当前的商业模式。
1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特点
1.1激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
基于互联网发展的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对于当前的文化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已经逐步应用于民众的文化生活中。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来讲,在其发展过程中转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激发了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
1.2互联网对整个文化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普及应用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文化产业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电商巨头逐步向文化产业领域进军。以互联网为载体,研发多领域业务。在当前互联网和文化产业高度融合的趋势下,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1.3当前我国文化金融模式的有效创新
在互联网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拓展融资渠道是目前安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的文化金融模式诞生,尤其是出现的众筹模式,该模式将传统由企业内部员工承担的工作,通过互联网以自由自愿的形式转交给企业外部的大众群体来完成的一种组织模式,这一模式在文化企业家和消费者之间构建了沟通桥梁,使得企业家能够在挖掘商业价值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互联网+”环境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1互联网便于消除文化消费区域障碍
传统文化消费是基于传统文化业态基础上的精神消费,受传统文化业态的制约,具有区域上的局限,往往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或时空介质。比如电影消费,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用一段时间对视听艺术进行文化体验,对消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而且文化生产消费机制为了维护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往往会强化这种环境要素。文化旅游,尤其是基于不可移动文化资源的旅游项目,更是依赖于物理空间才能成为消费对象。相比之下,互联网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在线化,通过网络将文化消费品传播到PC终端和移动终端,消费者可以跨越空间距离和区域障碍获得文化消费体验。随着人工智能、穿戴设备、VR、AR等技术与文化的结合,文化消费体验更加多样化,消费体验更加丰富。
2.2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网络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更大范围的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文化权益,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文化素质得到提升。
2.3互联网扩大了文化消费总量
互联网连接一切的特点能够进一步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形态。连接一切构建起网络社交生态圈,依靠网络社交的持续发力,网络文化消费共识不断被塑造,形成文化消费流行热潮。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更加准确地把握住消费者的文化喜好、审美情趣,以此为依据推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创新,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被充分利用,消费愿望更趋强烈。刘彦武指出,用“互联网+”优势打破影响文化消费的瓶颈,扩大文化消费总量;用“互联网+”优势实现文化产品的多样性,优化文化消费结构;用“互联网+”优势转变文化消费观念,提升文化消费层次;用“互联网+”优势突破文化消费的在场性局限,改进文化消费方式;用“互联网+”优势突破文化消费的在场性局限,改进文化消费方式。
正是互联网对文化消费的全面着力,既提升了文化消费存量,又创造了文化消费增量。在互联网的催化之下,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文化消费不再是分割的存在,而是呈现相互连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态势。
3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3.1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
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文化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按照面向市场、增强活力、提升内涵的原则,在当前已基本完成市场主体规范和建设。
3.2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我国依靠重点大学科研项目、社科类项目等方式,着力拉动文化产业发展,力争形成更新、更强、更有力的文化产业模式,文化产业在发扬传统文化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流行元素,赢得大众的认可。
3.3化产品消费进一步增加
在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对追求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居民为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买单,也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增加。
3.4文化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
随着我国在国际中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一批识别度高、外向度好、国际性明显的品牌初步形成,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文化品牌也越来越为大众所熟悉,成为拉动文化服务出口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缩小文化产业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4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4.1互联网带来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升级
文化产业主体是文化,文化经济的产生具有创造性和商业性,文化产业需要有持续创新经营模式,才能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的文化商业模式的出现,助推了文化经济的前行。移动互联网开创出新的平台和渠道,使文化产品不再是以或单个或封闭的样式呈现,而是能够作为平行整体向所有顾客展现。不仅如此,还能够提供体现顾客意愿的内容文化产品与服务,实行个性化定制,表达出顾客所想所需。因此,互联网时代在文化产品的创作、宣传、营销上更加强调用户的体验和个性化需求,文化体验消费成为发展趋势。当文化体验消费对商业模式提出需求时,传统商业模式往往需要优化升级,培育和挖掘出新型商业模式因子,促进文化产业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通过优化创新的商业模式推广运用,提高文化产业整体水平,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实力。
4.2互联网催生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形态
新时代文化产业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跨界合作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常态。这一模式下,各种文化资源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并入融合,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交融碰撞,出现新的不同形式的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文化产业内涵调整,使产业逐渐获得发展,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逐渐渗透到建筑、机械等实体经济领域;文化产业的整合重构,架构起新的产业平台,如文化与出版业、旅游业、影视业的多边整合。这些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多种文化产业形态的出现,优化了整个产业结构,改善了人们生活品质,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因此,把文化创意商业化后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可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提升现代文化产业效益,实现文化产业创新转型和组织变革,形成文化发展新形态。
4.3調整宏观指导政策
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调整宏观指导政策,制定有利于“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一方面,要注重顶层设计,充分借力国家“互联网+”战略,制定“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规划。例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要对当地民俗文化产业作出精准分析,判断如何实现互联网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民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真正促进“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规范,增强对“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管理。
4.4建立文化产业风险防控机制
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要建立文化产业风险防控机制,力争实现文化产业发展风险最小化。对于“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要素,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以及初步的防范措施。对于“互联网+文化产业”风险的控制,则需要在风险防范基础上,对于风险本身作出判断。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建设会导致鱼龙混杂的局面,不良信息的充斥会导致文化产业面临财务风险。对互联网平台进行系统的规范,尽可能排除不良信息及负面因素,真正实现优质信息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对于制度风险的防控,则需要结合文化企业发展的实际,在贯彻互联网思维的同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要素作出准确的预判,从而制定文化产业风险防控机制。
5 结束语
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为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能够促进我国文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工具的互联网已嵌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全球化,推动文化产业智能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鹏飞,庄博佳.当前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索[J].中国商论,2018(23):152-153.
[2]胡优玄.“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09):180-182.
[3]徐文明,吴倩.融合文化与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J].齐鲁学刊,2017(06):96-102.
[4]陈少峰.供给侧改革与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A]..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7)[C].: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2017:12.
[5]何巍.如何让文化产业引领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房地产,2017(14):68-69.
[6]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J].商业文化,2017(05):64-68.
作者简介:
郭丽雅,女,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