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新概念与新环节,能够适应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本文主要探讨机电专业的教学模式,应用项目驱动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在教学中的效率和素质,培养在学科交叉中将课程教学,更好地促进基础能力的驱动,在分析与探讨的过程中对现状给予建议。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机电教学
机电专业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实践、探究和反馈,在对教学模式的探讨过程中要融入创新性和实践引导,能够加强对专业学员的实践培养,在与课堂教学知识整合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应用在操作和实践中,富有竞争力和综合能力。
一、以项目驱动为基础的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意义
机电专业对学员的要求较高,在理论指导的同时,需要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注入学习兴趣。在项目驱动的配合中,能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在整体上提升教学吸收水平和学习能力,机电专业教学的项目驱动提供丰富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种类的教学内容中,结合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提供机电专业的创新性和互动性,在师生课堂活动中集中注意力,提供个体化教学在各个环节中吸收课堂的意义。同时,强化学生自身的特点,将知识更好地融入实践操作中,在实际应用的实践课堂,有利于教师一对一的观察教学反馈和学生吸收的能力。不同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同的特点,只有主动探索,才能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现有的理论知识框架中,配合创新的项目驱动形式,将机电专业的教学做出更好的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最大化的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通过一系列的尝试和应用,提炼教学经验和反思反馈,不断的改善并寻求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有效发挥机电专业所需要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有效应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机电专业教学模式策略
(一)应用于选择机电专业教学项目过程
在机电专业的学习中,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学习环节,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方式的优势,最大化的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中,这直接影响到专业知识的体现和理解。教师在这其中处于主导地位,并有责任引导学生合理的选择机电专业教学的不同项目,在项目驱动模式中做到有所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实用性,符合学生个性化和学习兴趣。结合可以借鉴的资料和经验,加深对理论学习的实践,并不断深化在其中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难度。
(二)应用于项目分析过程
在对项目做出分析时,应当充分利用驱动项目的功能,在应用教学模式中,应当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的框架。在教师的引导中吸取学生的反馈,在课堂上完成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实践教学能够做出查漏补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避免许多致命的问题,保障学习任务顺利进行。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同时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知识转化过程中提升应用水平。有必要建立小组学习模式,加强合作,在后续的工作中,将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最大化的培养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在相互借鉴和沟通中,将项目分析过程做出最佳效果。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应当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根据不同的难度做出分类,适应教学目标。教师要对机电专业的课程框架做出整体把握,针对教学特点和目标学员对不同项目分门别类,在科学合理的教学备课中融入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体现最佳效果。教师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应用专业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结合与动手操作的应用中,在实践技能的改进教学中加深对专业的热情和探索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后期的知识整合和整体框架的把握。
(三)应用于项目评估与考核环节
在项目评估和考核环节中,应当做到实事求是,教师要运用客观的标准,严格按照规范评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吸收程度,有利于对教学水平做出反馈,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作用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实际操作和评价中加强学习态度和反馈反思。在对优势功能的应用中提升探究的意义,加强机电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并且在探索过程中适应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个性。通过个体化教学强项目驱动下的教学模式,发挥更多改善的空间,在监督和检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学习模式的循环,更好地应用于项目驱动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过程和意义。在实践中融入考核标准,不断的强化学习过程。设计考核过程分阶段进行,减轻学习压力,在自主学习的配合中,更好地发挥评估与考核的积极作用,将项目驱动的基础作为教学模式的优势。考核标准是一项严格的手段,是对掌握内容做出判断的依据,只有做出规范的监督,才能落实项目探索中的任务和效果,在推进教育的过程中完善体系和基础,健全考核的标准和内容,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实践学习和理论探索,在严格执行过程中能够加强对意见的反馈和原则性的坚持,在教学计划的体现中能够具有科学的反思和应用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项目驱动的机电专业教学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将理论文化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强化知识框架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科学合理的先进意义。强化教学反思和经验反馈,在整体的把握中提升教育意义,最终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性体现,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秀梅,郭咏梅.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 软件,2020,41(03):293-296.
[2]黄建敏. 基于工程训练中心的机电类专业产品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 农家参谋,2019,(14):278.
[3]樊姗,韩蕾蕾,孟超莹. 创新创业教育在机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深层次融合研究与实践[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35):178-179.
[4]孙松丽,王荣林,瞿志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5,(10):155-156.
[5]许向荣,于复生,李彦凤. 机电专业《测控电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30(01):96-101.
[6]苏立军,齐晓慧. 基于项目驱动的学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117-118.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机电教学
机电专业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实践、探究和反馈,在对教学模式的探讨过程中要融入创新性和实践引导,能够加强对专业学员的实践培养,在与课堂教学知识整合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应用在操作和实践中,富有竞争力和综合能力。
一、以项目驱动为基础的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意义
机电专业对学员的要求较高,在理论指导的同时,需要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注入学习兴趣。在项目驱动的配合中,能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在整体上提升教学吸收水平和学习能力,机电专业教学的项目驱动提供丰富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种类的教学内容中,结合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提供机电专业的创新性和互动性,在师生课堂活动中集中注意力,提供个体化教学在各个环节中吸收课堂的意义。同时,强化学生自身的特点,将知识更好地融入实践操作中,在实际应用的实践课堂,有利于教师一对一的观察教学反馈和学生吸收的能力。不同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同的特点,只有主动探索,才能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现有的理论知识框架中,配合创新的项目驱动形式,将机电专业的教学做出更好的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最大化的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通过一系列的尝试和应用,提炼教学经验和反思反馈,不断的改善并寻求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有效发挥机电专业所需要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有效应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机电专业教学模式策略
(一)应用于选择机电专业教学项目过程
在机电专业的学习中,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学习环节,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方式的优势,最大化的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中,这直接影响到专业知识的体现和理解。教师在这其中处于主导地位,并有责任引导学生合理的选择机电专业教学的不同项目,在项目驱动模式中做到有所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实用性,符合学生个性化和学习兴趣。结合可以借鉴的资料和经验,加深对理论学习的实践,并不断深化在其中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难度。
(二)应用于项目分析过程
在对项目做出分析时,应当充分利用驱动项目的功能,在应用教学模式中,应当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的框架。在教师的引导中吸取学生的反馈,在课堂上完成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实践教学能够做出查漏补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避免许多致命的问题,保障学习任务顺利进行。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同时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知识转化过程中提升应用水平。有必要建立小组学习模式,加强合作,在后续的工作中,将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最大化的培养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在相互借鉴和沟通中,将项目分析过程做出最佳效果。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应当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根据不同的难度做出分类,适应教学目标。教师要对机电专业的课程框架做出整体把握,针对教学特点和目标学员对不同项目分门别类,在科学合理的教学备课中融入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体现最佳效果。教师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应用专业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结合与动手操作的应用中,在实践技能的改进教学中加深对专业的热情和探索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后期的知识整合和整体框架的把握。
(三)应用于项目评估与考核环节
在项目评估和考核环节中,应当做到实事求是,教师要运用客观的标准,严格按照规范评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吸收程度,有利于对教学水平做出反馈,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作用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实际操作和评价中加强学习态度和反馈反思。在对优势功能的应用中提升探究的意义,加强机电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并且在探索过程中适应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个性。通过个体化教学强项目驱动下的教学模式,发挥更多改善的空间,在监督和检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学习模式的循环,更好地应用于项目驱动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过程和意义。在实践中融入考核标准,不断的强化学习过程。设计考核过程分阶段进行,减轻学习压力,在自主学习的配合中,更好地发挥评估与考核的积极作用,将项目驱动的基础作为教学模式的优势。考核标准是一项严格的手段,是对掌握内容做出判断的依据,只有做出规范的监督,才能落实项目探索中的任务和效果,在推进教育的过程中完善体系和基础,健全考核的标准和内容,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实践学习和理论探索,在严格执行过程中能够加强对意见的反馈和原则性的坚持,在教学计划的体现中能够具有科学的反思和应用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项目驱动的机电专业教学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将理论文化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强化知识框架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科学合理的先进意义。强化教学反思和经验反馈,在整体的把握中提升教育意义,最终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性体现,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秀梅,郭咏梅.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 软件,2020,41(03):293-296.
[2]黄建敏. 基于工程训练中心的机电类专业产品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 农家参谋,2019,(14):278.
[3]樊姗,韩蕾蕾,孟超莹. 创新创业教育在机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深层次融合研究与实践[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35):178-179.
[4]孙松丽,王荣林,瞿志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5,(10):155-156.
[5]许向荣,于复生,李彦凤. 机电专业《测控电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30(01):96-101.
[6]苏立军,齐晓慧. 基于项目驱动的学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