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化是一切事物的基本发展规律,知变应变乃是运筹帷幄并取得成功的基础。这种知变化、求发展的能力,也能够体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之中。艺术作品若单纯去模拟自然,便会失去其艺术性;若机械地摹仿他人的艺术,就容易裹足不前甚至倒退。只有在学习中通过观察、总结别人的创作经验,在对大自然的感悟中得到启发,找出其中的一些变化规律,融入自己的学养、技能、爱好等因素,才能产生新的风格和面貌。徐公正先生在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中深谙此道。他总是力求在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研究中找出类同与不同,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不断进行关于书法艺术的创新试验,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徐公正,字向真,笔名无逸,1943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茌平县,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其持之以恒,临池不辍,孜孜以求,心如“禅”定,安静而止息杂念的意境,是最为难得的,也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可谓“静可敛心,专注一境”。
1963年徐公正考入山东财经学院,亦缘于他当时在济南读书,遂得以拜著名书法家张立朝先生为师。徐公正遵其所教,一是走上了“扎根传统,取法乎上,入古出新”的书法艺术道路;二是坚持临帖练字与学习书法理论相结合;三是坚持主擅一体,各体兼通,真草隶篆行同时并举。由于先是楷书宗颜,后又习欧、学赵、融何绍基,为其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追根溯源,能益多师,又从临写石鼓文和金文下手,苦功遍临历代诸家名帖,因而,颇有时间匮乏之感。此外,他从于右任、吴昌硕、舒同、启功等当代书法大师的作品中,也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徐公正又师承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魏先生的书法个性强烈,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创出了崭新的风格,品位较高,阳春白雪。徐公正受其影响颇深,从而大大提高自己在书法艺术领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书写技法。可以说,深得魏先生的“八面用锋”之妙,是徐公正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2000年至2002年,他又得到了沈鹏、刘炳森、林岫、文怀沙等十几位名家的指导,为其书法创作生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境域。
徐公正先生的显著特点是主擅行草,兼通各体。即使运用同一种书体,譬如行草,他能够用长短不同的笔锋表现出形体、神韵各自的变化。笔者所见徐先生的行草,结体圆润而少方折,有筋有骨,耐人寻味。他多用婉转之笔,笔画既有波动又有率意爽快的挥毫,牵连自如,把握到位。曾见有的书法家欲做牵丝连带之笔而又难以恰到好处,败笔也就由此而生,影响了通篇的效果。李可染先生的“积点成线”之法,无论是在画中还是在书法中皆可显现;徐公正的行笔之法与其相通,再加之以“八面用锋”,堪称具有精良高妙之技法。
徐公正先生的草书,气势磅礴,臻妙如画。他在临写王羲之、智永的小草之后,又下苦功临写了怀素、张旭的大草《千字文》、《自叙帖》和《古诗四帖》等名迹。在学习与继承古人的基础上,他还临写了毛泽东的草书。在长期研习古人与毛泽东书法的过程中,他善于融二者之长于一炉,并且结合自己的笔法自创一体,形成了婉转飞动、如舞如歌、用笔险绝、恣意弹跳的风格,其作品肆不失范,俯仰有仪,抑左扬右,因势设形,满纸云烟,给人以和谐的音律节奏感。正如他在一首自作诗中所说的那样:“畅饮微醉豁心胸,灵感爆发有激情;笔端自生云烟气,挥洒全无八法工”。
徐公正先生对书法作品的评论,也颇有一番见地。当今社会,喜爱书法的人虽然很多,但真正懂得书法艺术真谛的人却很少。怎样的书法才算得上是一幅好作品?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从哪方面去评价。他认为,评价一幅作品的优劣,一是看神采气韵,二是看结字造型,三是看章法布局,四是看线条质感,五是看墨法变化,六是看有无自己的风格。如果书法作品没有个人风貌,即使临写得形神兼备,也只能说“颇有承袭之功,没有创作可言”。正如林散之先生所云:“能与同处求不同,惟能不同斯大雄。七子山险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
超尘脱俗,大器晚成。如今,徐公正先生虽已年逾花甲,却仍然向着艺术高峰执着追求,奋力攀登。其书法作品在国际书画联展和艺术精品巡展中,曾两次获奖、一次获国际银奖;在全国书展和书画大赛中,四次获二等奖和银奖、三次获金奖。迄今,国内已有十多家主流媒体对其书法作品予以介绍、刊登或播放,并且在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比利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流传和被收藏。1994年,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徐公正书法集》;今年4月9日至15日,为纪念恢复中日邦交35周年,徐公正应邀参加中国书法美术代表团赴日本举办了书画展,受到日本国会、众议院、日中文化友好协会及中国驻名古屋领事馆官员的盛情款待,并与日本一些著名书法家即兴挥毫,进行了广泛的艺术交流。徐公正先生现为山东省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舒同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国紫光阁名人书画院理事,世界名人书画艺术网秘书长,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徐公正,字向真,笔名无逸,1943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茌平县,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其持之以恒,临池不辍,孜孜以求,心如“禅”定,安静而止息杂念的意境,是最为难得的,也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可谓“静可敛心,专注一境”。
1963年徐公正考入山东财经学院,亦缘于他当时在济南读书,遂得以拜著名书法家张立朝先生为师。徐公正遵其所教,一是走上了“扎根传统,取法乎上,入古出新”的书法艺术道路;二是坚持临帖练字与学习书法理论相结合;三是坚持主擅一体,各体兼通,真草隶篆行同时并举。由于先是楷书宗颜,后又习欧、学赵、融何绍基,为其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追根溯源,能益多师,又从临写石鼓文和金文下手,苦功遍临历代诸家名帖,因而,颇有时间匮乏之感。此外,他从于右任、吴昌硕、舒同、启功等当代书法大师的作品中,也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徐公正又师承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魏先生的书法个性强烈,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创出了崭新的风格,品位较高,阳春白雪。徐公正受其影响颇深,从而大大提高自己在书法艺术领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书写技法。可以说,深得魏先生的“八面用锋”之妙,是徐公正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2000年至2002年,他又得到了沈鹏、刘炳森、林岫、文怀沙等十几位名家的指导,为其书法创作生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境域。
徐公正先生的显著特点是主擅行草,兼通各体。即使运用同一种书体,譬如行草,他能够用长短不同的笔锋表现出形体、神韵各自的变化。笔者所见徐先生的行草,结体圆润而少方折,有筋有骨,耐人寻味。他多用婉转之笔,笔画既有波动又有率意爽快的挥毫,牵连自如,把握到位。曾见有的书法家欲做牵丝连带之笔而又难以恰到好处,败笔也就由此而生,影响了通篇的效果。李可染先生的“积点成线”之法,无论是在画中还是在书法中皆可显现;徐公正的行笔之法与其相通,再加之以“八面用锋”,堪称具有精良高妙之技法。
徐公正先生的草书,气势磅礴,臻妙如画。他在临写王羲之、智永的小草之后,又下苦功临写了怀素、张旭的大草《千字文》、《自叙帖》和《古诗四帖》等名迹。在学习与继承古人的基础上,他还临写了毛泽东的草书。在长期研习古人与毛泽东书法的过程中,他善于融二者之长于一炉,并且结合自己的笔法自创一体,形成了婉转飞动、如舞如歌、用笔险绝、恣意弹跳的风格,其作品肆不失范,俯仰有仪,抑左扬右,因势设形,满纸云烟,给人以和谐的音律节奏感。正如他在一首自作诗中所说的那样:“畅饮微醉豁心胸,灵感爆发有激情;笔端自生云烟气,挥洒全无八法工”。
徐公正先生对书法作品的评论,也颇有一番见地。当今社会,喜爱书法的人虽然很多,但真正懂得书法艺术真谛的人却很少。怎样的书法才算得上是一幅好作品?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从哪方面去评价。他认为,评价一幅作品的优劣,一是看神采气韵,二是看结字造型,三是看章法布局,四是看线条质感,五是看墨法变化,六是看有无自己的风格。如果书法作品没有个人风貌,即使临写得形神兼备,也只能说“颇有承袭之功,没有创作可言”。正如林散之先生所云:“能与同处求不同,惟能不同斯大雄。七子山险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
超尘脱俗,大器晚成。如今,徐公正先生虽已年逾花甲,却仍然向着艺术高峰执着追求,奋力攀登。其书法作品在国际书画联展和艺术精品巡展中,曾两次获奖、一次获国际银奖;在全国书展和书画大赛中,四次获二等奖和银奖、三次获金奖。迄今,国内已有十多家主流媒体对其书法作品予以介绍、刊登或播放,并且在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比利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流传和被收藏。1994年,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徐公正书法集》;今年4月9日至15日,为纪念恢复中日邦交35周年,徐公正应邀参加中国书法美术代表团赴日本举办了书画展,受到日本国会、众议院、日中文化友好协会及中国驻名古屋领事馆官员的盛情款待,并与日本一些著名书法家即兴挥毫,进行了广泛的艺术交流。徐公正先生现为山东省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舒同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国紫光阁名人书画院理事,世界名人书画艺术网秘书长,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