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从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准确把握中学语法修辞教学的“度”,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同时,进行一定的辅导、解疑,使学生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恰当地将语法修辞教学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会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法;修辞
近年来,语法、修辞的概念在中学语文教师的心目中日益淡化。且不说教材已把它们列入“附录”,就连试卷中的痕迹也逐渐“消失”,因此部分教师便“紧追时代潮流”——你不考,我就不要。笔者却认为,这种做法是极不明智的。如果他们重新审视一下语法、修辞的功能,读解一下《语文课程标准》,便会明白,初中学生学一点语法修辞非但十分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明确语法、修辞的意义,促进语文素质的提高
语法是指组词成句的规律和习惯。学习语法就是要了解这些组词成句的规律,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自觉地遵循这些规律,避免和减少语病。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广义地说,它是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即:修辞手法)。学习修辞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听说读写”“语修逻文”都是语文学习不可分割的整体。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语法知識有词类、短语、单句、复句等,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和句式的选用。这些均是构成和修饰汉语的基本材料。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看,“课程目标”强调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理解、体验”,要求在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要求在口语交际中能“语言生动”地讲述见闻。这些都离不开修辞。
由此可见,掌握了语法规律和修辞原则,有助于把语言表达得准确、畅达、清楚、合乎规律,富有表现力。当然,初中学生因为受年龄特点与知识层面的局限,不宜学得过多过深,但把语法修辞的知识完全置于一旁,是无益于语文学习的。新教材将语法修辞知识安排在附录里介绍,而在课文的“探索、练习”和“口语交际”“作文修改”中配备了一定量的语法修辞功能性的练习,可谓是“用心良苦”。
二、重视语法、修辞的功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尽管新课程标准也规定,语法、修辞不作考试要求,但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明确规定,要“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表达中的作用”。这种提法比较科学,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
首先应搞清何为“了解”的问题。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了解”就是“知道得清楚”。按这样的理解,那么学生应对编入教材的语法、修辞知识不但要“知道”,还要“清楚”。如果学习句子的成分,至少应该弄清楚一个句子哪里是主语、哪里是谓语、哪里是宾语,句子的主干什么;学习复句,就要弄清楚是并列复句,还是递进复句或别的复句;学习修辞,就应该知道这个句子采用了比喻还是拟人或别的修辞手法。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大致看一遍教材上的“知识短文”,不管懂不懂,只要“知道”有这么回事,就是所谓的“了解”。那绝对是一种误解。
最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明确语法、修辞的功能,学会用语法知识化解课文中的难点,以便准确、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如:通过对“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们的智慧和力量”(《中国石拱桥》)一句的分析,让学生明确: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是说明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主语)“显示了”(谓语)“知识和力量”(宾语),而不能误解成“赵州桥是力量”。如果再抓住“高度”“不朽”(定语)作进一步揣摩,那么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将更为深刻。再如:在阅读“我们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大科学家、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不能不明理”(《发问的精神》)一句时,学生如果知道这是一个转折复句,并懂得转折复句的作用,就很容易领悟,这个句子并不是希望我们“人人都成为大科学家、思想家”,而是强调“求知”“明道理”的重要性,勉励我们不断地求知、进取。
同样地,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学会细致地体会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以此加深对课文的领悟与体验。如:通过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窜……”(《社戏》)一句的品味,让学生理解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行船速度之快,从而表现了孩子们看戏时的欢快心情和摇船的本领之高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不作这样的探究,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理解将会十分肤浅。
三、借助语法、修辞的作用,使语言表达文从字顺,生动形象
中学生要提高读写能力,学一点语法修辞十分必要。语法可帮助他们把话说得更符合语言规范,把文章写得文从字顺,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修辞能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语汇丰富、词真意切;写作文笔优美、文情并茂。学生遵循语法规律、自觉地运用修辞手法,不光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其思想的展示、情感的抒发才会在自如的笔下,行云流水般欢快地流淌。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作文修改”中,就有用符号修改文章中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现象的练习。七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把话说得通顺、自然、简洁,并配备了病句的修改练习;“作文修改”中要求学生改正作文中不合乎语言习惯的地方,并进而要求努力把已经通顺的句子写得生动些。这些练习,均包蕴了运用语法和修辞知识提高表达能力的要求,体现了中学语法修辞教学在作文、口语交际中的不可忽视的功能。
总之,语法修辞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教师应从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准确把握中学语法修辞教学的“度”,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同时,作一定的辅导、解疑,使学生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恰当地将语法修辞教学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教学更有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一民.新课标语法修辞知识解读[J].语文建设,2003(9).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法;修辞
近年来,语法、修辞的概念在中学语文教师的心目中日益淡化。且不说教材已把它们列入“附录”,就连试卷中的痕迹也逐渐“消失”,因此部分教师便“紧追时代潮流”——你不考,我就不要。笔者却认为,这种做法是极不明智的。如果他们重新审视一下语法、修辞的功能,读解一下《语文课程标准》,便会明白,初中学生学一点语法修辞非但十分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明确语法、修辞的意义,促进语文素质的提高
语法是指组词成句的规律和习惯。学习语法就是要了解这些组词成句的规律,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自觉地遵循这些规律,避免和减少语病。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广义地说,它是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即:修辞手法)。学习修辞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听说读写”“语修逻文”都是语文学习不可分割的整体。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语法知識有词类、短语、单句、复句等,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和句式的选用。这些均是构成和修饰汉语的基本材料。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看,“课程目标”强调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理解、体验”,要求在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要求在口语交际中能“语言生动”地讲述见闻。这些都离不开修辞。
由此可见,掌握了语法规律和修辞原则,有助于把语言表达得准确、畅达、清楚、合乎规律,富有表现力。当然,初中学生因为受年龄特点与知识层面的局限,不宜学得过多过深,但把语法修辞的知识完全置于一旁,是无益于语文学习的。新教材将语法修辞知识安排在附录里介绍,而在课文的“探索、练习”和“口语交际”“作文修改”中配备了一定量的语法修辞功能性的练习,可谓是“用心良苦”。
二、重视语法、修辞的功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尽管新课程标准也规定,语法、修辞不作考试要求,但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明确规定,要“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表达中的作用”。这种提法比较科学,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
首先应搞清何为“了解”的问题。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了解”就是“知道得清楚”。按这样的理解,那么学生应对编入教材的语法、修辞知识不但要“知道”,还要“清楚”。如果学习句子的成分,至少应该弄清楚一个句子哪里是主语、哪里是谓语、哪里是宾语,句子的主干什么;学习复句,就要弄清楚是并列复句,还是递进复句或别的复句;学习修辞,就应该知道这个句子采用了比喻还是拟人或别的修辞手法。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大致看一遍教材上的“知识短文”,不管懂不懂,只要“知道”有这么回事,就是所谓的“了解”。那绝对是一种误解。
最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明确语法、修辞的功能,学会用语法知识化解课文中的难点,以便准确、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如:通过对“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们的智慧和力量”(《中国石拱桥》)一句的分析,让学生明确: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是说明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主语)“显示了”(谓语)“知识和力量”(宾语),而不能误解成“赵州桥是力量”。如果再抓住“高度”“不朽”(定语)作进一步揣摩,那么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将更为深刻。再如:在阅读“我们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大科学家、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不能不明理”(《发问的精神》)一句时,学生如果知道这是一个转折复句,并懂得转折复句的作用,就很容易领悟,这个句子并不是希望我们“人人都成为大科学家、思想家”,而是强调“求知”“明道理”的重要性,勉励我们不断地求知、进取。
同样地,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学会细致地体会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以此加深对课文的领悟与体验。如:通过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窜……”(《社戏》)一句的品味,让学生理解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行船速度之快,从而表现了孩子们看戏时的欢快心情和摇船的本领之高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不作这样的探究,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理解将会十分肤浅。
三、借助语法、修辞的作用,使语言表达文从字顺,生动形象
中学生要提高读写能力,学一点语法修辞十分必要。语法可帮助他们把话说得更符合语言规范,把文章写得文从字顺,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修辞能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语汇丰富、词真意切;写作文笔优美、文情并茂。学生遵循语法规律、自觉地运用修辞手法,不光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其思想的展示、情感的抒发才会在自如的笔下,行云流水般欢快地流淌。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作文修改”中,就有用符号修改文章中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现象的练习。七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把话说得通顺、自然、简洁,并配备了病句的修改练习;“作文修改”中要求学生改正作文中不合乎语言习惯的地方,并进而要求努力把已经通顺的句子写得生动些。这些练习,均包蕴了运用语法和修辞知识提高表达能力的要求,体现了中学语法修辞教学在作文、口语交际中的不可忽视的功能。
总之,语法修辞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教师应从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准确把握中学语法修辞教学的“度”,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同时,作一定的辅导、解疑,使学生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恰当地将语法修辞教学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教学更有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一民.新课标语法修辞知识解读[J].语文建设,2003(9).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