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与如影随形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hi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集中体现人的精神和智慧的艺术。在探求书法真谛过程中,有人问启功先生,学习书法可以不临摹吗?启功先生说,可以。但是,前提是你要有能力超越历史上所有书法家所创造的一切的优秀作品。换句话说,启功先生的意思是,对于一个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如果不临摹,那就是说要以一个人的创造能力要对抗历史上所有的优秀书法家的聪明才智。你能行吗?也有人向欧阳阳中石先生请教书法艺术中创作与临摹的关系。欧阳中石先生答,这其实就如同财富与资本的管理,临摹是赚钱、是资本的积累,而创作是花钱、消费,没有足够资本的积累,拿什么来消费呢? 两位先生不愧硕学鸿儒,讲道理深入浅出、论大道如做家常语,轻松幽默中就能够把问题谈得非常到位。朱熹有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想学习好书法,提高书法艺术水平,就必须见贤思齐,继承传统,认真学习总结前人经验,“推陈出新”、“籍古出新” 才能写出我们自己的书法风格来。因此,学习书法,就是临摹与创作的关系问题。
  那么临摹与创作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学习书法是漫长的过程,是学到老的过程。西方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说,艺术源于模仿。其实艺术的学习和创作,同样也离不开模仿。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书法。这个过程,就从临摹古代的传统碑帖开始,它是惟一的途径,也是书法创作、创新的基础。继承传统不是继承表面模样。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老师说过,继承传统是基因要一样,说白了,是要有父子关系,写书法跟传统没有血缘关系,这不是出麻烦了吗?书法“钱票”古人印出来的才能流通,自己的“钱票”是不能走出厅堂的。所谓“临创转换”,即临帖与创作之间的转换,这是任何一位学习书法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人们常常困惑:苦练了多年书法,把一本帖临习多遍,用笔、造型也很准确,然而自己一创作,与原帖竟有天壤之别。究其症结就在于把原帖上的特征转换不到创作上来。
  学习书法从临摹到创作确实有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即是在“临”和“创”之间的过渡期。书法家的临摹阶段属于一种被动状态,而“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创作状态才是主动状态。米芾的创作历程可以为证。他在《海岳名言》中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善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年轻时对传统的碑帖进行了大量的临摹,集古之大成,然后取诸家之长,经历了一个由临到创的过渡期,通过一个由集古到提炼,又到创作的复杂过程,才有了自家的面貌。才能“超轶绝尘,不践陈迹”,“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刘熙载在《艺概》中对此有经典概括:“米元章书大段出於河南,而复善摹各体。当其刻意宗古,一时有集字讥,迨既自成家,则惟变所适合,不得以辙迹求之矣”。
  要想解决好“临创转换”的问题,达到创作的目的,关鍵是选帖、读帖和意临。
  碑帖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引路人,选择好它至关重要。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个人爱好和现有的书法基础选择自己从内心喜欢的碑帖,这样临摹起来比较容易上手,也便于持之以恒。当然也必须选择书法史上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因为这类作品的法度完备,艺术水准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在古代,书家都是自创诗文书信等,书法酣畅淋漓,直抒胸臆。如“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它所呈现的是颜真卿在领回侄儿尸首时悲愤呜咽的心情,不用看诗词内容就会让人心痛的艺术表现力;再如大文豪苏轼,他的书法作品每一篇透着潇洒博大的气息,他们选择使用的字体与要表达的情感互相依托,相得益彰,试想一下,颜真卿用小楷写《祭侄文稿》是什么样子。所以选择字帖时,文静细腻的性格的人可以选择清隽秀逸儒雅有加的二王小楷和工稳篆书,稳重内敛性格的可以选择峻厚雄穆的魏碑汉隶,而豪放不拘小节的性格可以选择磅礴大气的草书,这样长期临习,潜移默化,人与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才能自然而然的达到“书写以抒情言志”的意境。再有就是要选择印刷质量好的版本,否则要影响临帖的质量。刘文华老师上课时告诫我们,选碑帖就像跟古人谈恋爱,喜欢的、上眼的或一见钟情的就多去练,要感情专一,不能移情别恋,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会一通百通。也就是说,学书宣帖的“一见钟情”,就是先结婚,后恋爱。要把钟情物的优点特长弄懂学会,等所学的字帖确有全面收获后,再考虑换帖,不要见异思迁。换帖也应考虑与其系统相关的字帖增益,扩大学习成果。
  读帖是解决“临创转换”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使临帖不刻板、匠气。古人论书有句话说道“帖贵熟读不贵生临”是很有道理的。所谓的读,不是阅读它的文字内容,而是对字帖的欣赏、分析、研究、体会,读帖的目的就在于在动手临摹之前先要把字帖研究明白、道理弄清楚,这样才会保证临摹不是盲目的照猫画虎。读帖,是带有明确问题的读,比如字帖上的字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出来的等等。举例来说,根据形式美学的观点,美是一种关系,落实到书法当中就是,书法中的美,体现在一个字的笔画之间的组合关系、一行字中几个字的组合排列的关系、一篇字中几行字的组合关系,在这些组合关系中,书法的美就体现出来了。那么在读帖中就要相应的读懂并总结这些组合关系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律、秩序和原则,如果这样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才能说是真正的理解了,接下来的临摹会理性而迅捷。其他如笔法、墨色、节奏、气韵等等,也要如是解读。可以说,读帖的过程就是一个解剖、分析的过程,也是效果比较突出的一个方法。
  著名的哲学家熊十力先生说“自家见地未到、读书绝不通晓”是很有见地的。那么也可以说,在没有把字帖研究明白的时候,临摹,是不会有很多收获的。因为,从读帖到临帖其实就是一个从思维的理论见解到书写实践的验证的过程,没有见解也就谈不到验证。清蒋骥《续书法论·临古》中亦曰:“即此可以涵养性情,感发志气。若绝不念此,而徒求形式,则不足与论书。”当然,学书者读帖不光是领略其文采,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书法的角度去观察其章法、笔法和情趣意境。有人说书法是“无声地音乐”,有快慢,有高低,有节奏 ,有旋律,有动态变化。读帖就是对碑帖字的特征进行观察、体会和记忆,记住碑帖的笔画、笔法、结构、章法特征,并体会其神采和气韵,使字帖特征烂熟于胸,其关键在于体会作者的书写状态,实现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宋高宗说“详观点画,以致成诵”,赵孟頫也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读帖的重要。
  意临是解决“临创转换”的关键。意临是以“我”为主的临习,是把碑帖的优点经过自我审美结构的筛选提炼,纳入到自己的艺术氛围中,这在临习中表现已不全是碑帖的意念了,而是自我意念新的组合,是把碑帖中的养分经过消化吸收而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了,做到化古为我,写出新意。清代的何绍基临摹的兰亭不像兰亭,吴昌硕临摹的石鼓不像石鼓,何绍基、吴昌硕等大师临摹时,他们已经有深厚的笔墨功底,他们临摹的只是吸收了与自己的个性相吻合的优点,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明代祝枝山评价米芾曰:“老米临兰亭全不缚律,虽结体大小亦不合契,盖彼以胸中之气韵稍步骤于乃祖而发之耳”。米芾也就在临摹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点。历代书法大师的成功已为后学提供了无数例证。所以临帖时重在揣摩作者当时的书写状态,而并非造型结构等一些表面的东西。在临习时,无论你临习得多么像碑帖,如果不掌握表现精神的方法,也很难达到最高境界。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现结构,这个结构因人而异,即使有时二人审美观念相近,也不大可能在表现上达到天衣无缝的相同,正所谓“书如其人”。因而从全方位写实临写到意会范本审美意念的写意临写,实则是入帖和出帖的象征。应当说,意临是临帖的总结,也是创作的准备。
  书法艺术永远没有“成功”二字,只能是逗号,不能划句号。书法的临摹和创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学习步骤上来说一定是先有临摹然后才会有创作。临摹与创作的关系,前面说了是以一贯之的,临摹是手段、基础;创作是目的,创作中发现的问题再回到临摹中去解决。二者不要对立起来,只有解决好“临创转换”,才能相互带动促进,使书法学习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摘 要:人们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和形式也在广泛的开展着,音乐依然是活跃于群众文化中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音乐艺术与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必须要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各种方法使得群众的音乐活动更广泛的开展起来。  关键词:音乐艺术;群众音乐活动;演唱;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
期刊
摘 要:小学的汉语拼音教学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拼音又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只有把基础学好了,才能进一步更好的学习语文,并利用拼音识字、学普通话、查字典等。因此,如果说我们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那么拼音教学就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必须抓好拼音的教学,这样做意义是很深远的,不仅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也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文章
期刊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高校在校大学生无论是数量还是特点都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以固有的学生工作模式管理来应对,显然无法达到很好的管理目标。由此我们需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结合现有制度框架,拓展更加符合时代特性的学生管理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
期刊
摘 要:高校宣传文化工作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更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对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宣传文化工作更是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如,进行宣传文化的形式创新和内容的拓展以及工作主体媒介素养的提升等问题,十八大更是指出要强化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络主旋律。所以,新媒体背景下进行高校宣传文化创新和传播势在必行。  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工作及相关资料收藏。  关键词: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工作;资料;收藏;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2  甘肃省图书馆学会(下称甘图学会)成立于1979年6月,是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省文化厅、省民政厅的关怀指导下,甘肃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领导下的一个民间社会团体。学会成立35年来长期致力于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读者也逐渐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读者群体,开展各项老年读者服务也成为图书馆一项重要使命,做好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老年读者服务的重要意义,结合老年人的阅读需求,進一步研究老年读者服务工作开展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2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这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发展,心与心的交流是任何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所无法代替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有一颗挚爱儿童的心。”西方教育学家罗素认为,老师的爱能使学生道德和智慧得到比较好的发展,他说,如果老师缺乏爱心,学生无论从品格,还是智慧上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爱的教育,将是一片教育的沙漠。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人民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多样化,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馆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是群众进行文化交流的直接载体,对群众和政府之间起到重要的连结作用。近年来,学习声乐的人群逐渐的增多,但文化馆在声乐辅导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完善,本文针对文化馆的音乐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馆;音乐辅导;思考;  文章
期刊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也渐渐的向发达国家的行列靠拢,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我国是国际交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符合型的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中日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交流深度也在不断加深,所以,价钱高校对日语教学的重视,发展多元化综合性日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日语教学;新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公共图书馆对馆员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人才的去留,关系到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图书馆要拿出切实可行的馆员培养措施和计划,为图书馆事业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研究;  中途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当前,公共图书馆面临着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图书馆服务课题日趋复杂化、服务内容更具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