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生活 表达心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要以真实为基础,由心而发写出来的才能表达出最真实的感受,不在平时生活中去发现去累计素材,只凭天马行空的遐想,写出来的作文也必然空洞乏味。好文章贵在能让人身临其境,产生共鸣。不在乎冠冕堂皇,而重于朴素真实。
  关键词:感悟生活;记录生活;捕捉亮点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98-02
  有人说生活是一杯龙井茶,要你去细细品味其中的美妙滋味;有人说生活是一杯咖啡,回味起来会口齿清香;有人说生活本是一张洁净的白纸,要你在纸上绘出五颜六色的画;也有人说生活是小河,没有人知道它的尽头在哪里。我说生活是万花筒,假如你有一双画家的眼睛;生活是交响乐,假如你有一双音乐家的耳朵……[1]
  作文,其实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有感之前,必须要有见有闻。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作文之前的所见所闻可见其重要性。而现在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依然程序化的布置作文内容、规定字数、限制题材、有的还规定时间;加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总希望小小年纪的孩子,能写出作家级别的文章,从而一鸣惊人。这一切的干扰与限制都阻碍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孩子们不是写不出好的文章,只是我们在要求他们作文的时候,没有给他们合理的引导而只是作为一种作业去布置,对此,我觉得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知道:
  一、立足生活,表达自我
  生活处处有作文。对此,叶老曾经打比方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2]这个生动的比拟就是告诉我们,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足够多的生活素材,那么在作文的时候就有东西可写,有东西能写。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题目叫《最难忘的一件事》,几乎每次都是重复在说一件事情,曾经多少次为一个作文题目而头疼,因为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会写什么,现在想想都怨自己只为了作文而作文,凑个字数而已。所以想有东西写,就要先去观察你的生活,在你的生活里提取可用的材料,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比如说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是这样描写“百草园”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三个“不必说”写的有动有静,各具情态。而一个“单是”,引出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3]。这就是因为观察和留意了百草园的花花草草,边边角角,才写出了优美的文字。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其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把观察到的事物和感受写到作文中去。总之,应强调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二、记录生活,内容多样化
  列夫·托尔斯泰随身总带了一个本子,不论散步、游玩,还是聊天、會客总是不是拿出来记下点儿什么。有了这样的材料积累,他才得以写出《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巨著[3]。只要留心观察生活,每一个方面都是写作素材。记录下生活中可以用来写作的材料,在习作时,它将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但是学生会发现可以写的事情太多了。引导学生记什么呢?
  1.一句让自己发笑的话。孩子是最开心的,无论在哪里,都能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父母的调侃、同学的玩笑,甚至卡通片的一句对白,也能引得他们咯咯地笑上好半天。写下来,是最有趣的习作素材。
  2.让自己驻足的一个镜头。也许是小蚂蚁搬苍蝇,也许是一片半黄半绿的落叶,也许是一场精彩的拔河比赛……记下来,这就是一篇精彩的作文。
  3.让自己注意的一种声音。《小音乐家扬科》中给我们描绘了奇妙的大森林的音乐。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让我们着迷或者厌倦。如:这个学期,学校的铃声换成了美妙的音乐,学生便深深地爱上了它。晚上睡不着觉,听着小闹钟滴滴答答的声音,好像在和我说悄悄话。
  4.让自己喜欢的一样东西。一块雨花石,一张印花的小纸片,一副崭新的兵乓球拍,一棵小小的蒲公英,一个苹果,一串香蕉……马上把它写下来,就是一篇爱心作文。
  5.让自己感兴趣的一条新闻。记录下自己独到的见解,写下自己的看法。
  6.使自己得意的一件作品。一幅画、一个手工制作……写下自己的成功,记下自己的得意,一篇富有情趣的作文就诞生了。学生作文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生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准确传递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构想作文内容的过程。学生作文教学应当十分重视在课堂上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营造自主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回忆生活的情趣,还原生活的真实,找出事物的特征,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让学生产生作文的欲望和激情,学会用自己的小手去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三、注重生活细节,感受美好瞬间
  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情绪、感受以及性格。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你的点点滴滴,其实作文不难,到处都是作文。就像我最喜欢的那句话所说的一样:“生活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记下生活的喜怒哀乐,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4]所以,在作文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引导同学们去发现,去观察,去领悟。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先培养他们的兴趣,把作文当做一件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儿,而不是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已,他们的作文肯定会更真更实。
  参考文献:
  [1]许喜和.小学作文教与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叶刚.100 1位课文作家教你写作文好作文金点评[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气氛。  关键词:发展;激发;提高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乱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
摘要:中国的古诗词为人类展现了广阔的审美空间。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更能使他们的作文变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为了做好小学生古诗词教学,我们可以:(1)营造沃土,激发兴趣——向阳花木易为春;(2)以读为本,润泽心田——咬定青山不放松;(3)多彩活动,蓓蕾绽放——小荷才露尖尖角。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校本课程;韵味;情味    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哈尔滨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哈尔滨音乐比赛于2018年1月12日至1月26日在哈尔滨奏响。这是首次以哈尔滨城市命名的国际性、综合性音乐赛事,旨在通过打造国际高端精品音乐赛事,进一步推动高雅艺术与音乐之城的深度融合,为挖掘音乐人才、弘扬音乐文化、促进世界人文交流开辟新的宽广空间。  倾力打造国际音乐赛事 谱写华美乐章  哈尔滨是一座对音乐有热情、在音乐方面有悠久文化传统和底蕴的城市
摘要:文章认为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教材中对虚词的界定存在两处不当:“虚词不能作句法成分”不准确;“虚词没有词汇意义”不正确。虚词可以界定为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关键词:虚词;句法成分;词汇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18-02  虚词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术语。讲清楚虚词的含义,在词类教学中很重要。
摘要:整合乡土科学资源,选择和运用适合的乡土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探索(农村3~6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以此有效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引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提高幼儿科学素养,让幼儿体验探究的乐趣,为孩子终生的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乡土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11
摘要: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就他们的教师信念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大学英语教师信念、实际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的期待。结果发现大学英语教师信念和学生期待的英语学习方式有重叠之处也有脱节之处,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并分析原因,本文就如何统一师生信念、如何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师信念;实际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摘要: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我国的中小学课堂进行教授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广大东南沿海地区、京津发达地区在英语教学上取得诸多成绩,反观西北欠发达地区则落后很多。少数民族更因其特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三语带来的老师与学生沟通困难、经济发展和地区环境的制约等。所以我们以云南、西藏、重庆、陕西为例进行相关调研,对西部地区的中学英语教育现状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英语教育;调研 
摘要:审美主体进行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都要与对象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人们为何乐于接受艺术,从距离角度来看可寻出一些原因,在适当距离的艺术世界里追寻灯火阑珊处的美丽人生。  关键词:距离;艺术接受;人生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52-02  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说“不即不离”的距离是艺术的最好的理想,而在这理想中去领悟,然后再利用自己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学校优秀生源出现大量外流,英语教学面临着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且水平参差不齐的困境。于是差异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应时而生,本文以浙江省诸暨市同山镇中心学校初中部为例,将结合2010学年以来差异性教学在农村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优势及存在的缺陷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英语;差异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
摘要:本研究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主线,用发展的眼光对昆明市连心社区流动儿童的生存状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堪忧,提示社会应更多地关注流动儿童这个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帮助和人文关怀。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流动儿童;生存状况;连心社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