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醒认识高职高专教育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中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作用。这对于促进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发展,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而这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悉心研究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坦然应对各种竞争,从而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教育 特征 策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社会不仅需要从事科学研究、规划设计的专家,而且需要大量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从社会发展进步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来看,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人才的培养都是不可偏废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我国高职高專教育的发展实践证明,明确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使其安其位、司其职,高职高专教育才能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真正确立起自身的地位。而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学知识,长才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富于理想、富于追求、渴望成才。
一、对高职高专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心理特点。
从年龄和心理上看,高职高专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或不够成熟向成熟或比较成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心理发育尚处于动荡时期。一方面他们有热情、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易冲动、叛逆的性格。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强的独立意识,潜意识中存在本能的反传统和反主流的思维特点。心理学家将这一年龄段称为人生的“心理断乳期”和“第二次诞生”。由此可见,高职高专学生具有个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特点。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再加上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出身,其优厚的地位明显,对父母的依赖性强,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心理调适能力偏弱,社会化程度处于过渡期。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一旦出现挫折,就会无所适从。心理承受能力的弱性往往使他们的思想情绪波动较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准确把握高职高专学生瞬息万变的思想脉搏,这样才能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二)就业特点。
就业体制的改革,使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学毕业不再包分配,而是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已逐步被大学生与社会所普遍接受。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矛盾与困难突出,找工作越来越难。作为大专层次的高职生,就业的难度可想而知。大学生毕业就业选择越来越多样性和多元化,使高职生在各种复杂情况面前表现出难以把握、无可奈何,有的甚至感到前途渺茫,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政治思想特点。
从宏观的角度看,这一层次的学生理性趋于增强,政治较为冷漠。参与政治价值取向具有功利性。政治参与包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也包括对政府工作的关注与认识,对国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事件的关注与评价。他们与20世纪80年代青年比较,相对平静了许多,政治思想情绪较少,没有以前大学生那么易波动、易受煽动,他们更为冷静,对自己的政治倾向的行为更为审慎、稳重。
更有少部分学生对政治冷漠,对于国家大事,与自己前途、命运有关的则关注,否则就提不起情绪。过多地思考个人利益,有厌倦政治的倾向。具体而言,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在政治价值取向上。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趋于理性水平,但是在相当一部分高职专大学生中存在着较明显地功利性倾向。
二、高职高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1、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竞争意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
2、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专业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白,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他们知识广博,具有健康的心理、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运用知识的较强实践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不是其专业的基础课也能认真学习。
3、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刚刚开始大学生活的高职高专生,自学能力还很缺乏,有一定的依赖性。此时期教学应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使学生学习的精力集中,兴趣浓郁,逐渐提高其自我评价能力,正确地认识自己,消除自负或自卑心理。
(二)积极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高职高专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结合社会实际和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我们要把创新教育融入到创业教育中。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是社会实践性。实践证明,高职高专教育可立足校内和校外、课堂内和课堂外,构筑教学立体空间,将专业实习基地建成多功能的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使这些基地既成为教师示范教学的场所,又成为学生自主创业的经济实体,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拉动社会和学生家庭的参与,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重要保证,做到开发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并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重。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创业能力,同时,对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无疑也起着一个促进作用。
(三)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教育与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与就业观念。
在组织好学生社会实践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真正地、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的职业道德内涵,使他们形象地了解到自己职业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此外,要在学生就业选择方面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仅仅用工资的多少所来衡量的,不仅仅是体现在社会对他的认可和对他需要的满足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他在各个领域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摆正他们择业的思想观念,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教育 特征 策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社会不仅需要从事科学研究、规划设计的专家,而且需要大量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从社会发展进步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来看,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人才的培养都是不可偏废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我国高职高專教育的发展实践证明,明确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使其安其位、司其职,高职高专教育才能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真正确立起自身的地位。而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学知识,长才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富于理想、富于追求、渴望成才。
一、对高职高专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心理特点。
从年龄和心理上看,高职高专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或不够成熟向成熟或比较成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心理发育尚处于动荡时期。一方面他们有热情、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易冲动、叛逆的性格。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强的独立意识,潜意识中存在本能的反传统和反主流的思维特点。心理学家将这一年龄段称为人生的“心理断乳期”和“第二次诞生”。由此可见,高职高专学生具有个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特点。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再加上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出身,其优厚的地位明显,对父母的依赖性强,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心理调适能力偏弱,社会化程度处于过渡期。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一旦出现挫折,就会无所适从。心理承受能力的弱性往往使他们的思想情绪波动较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准确把握高职高专学生瞬息万变的思想脉搏,这样才能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二)就业特点。
就业体制的改革,使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学毕业不再包分配,而是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已逐步被大学生与社会所普遍接受。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矛盾与困难突出,找工作越来越难。作为大专层次的高职生,就业的难度可想而知。大学生毕业就业选择越来越多样性和多元化,使高职生在各种复杂情况面前表现出难以把握、无可奈何,有的甚至感到前途渺茫,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政治思想特点。
从宏观的角度看,这一层次的学生理性趋于增强,政治较为冷漠。参与政治价值取向具有功利性。政治参与包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也包括对政府工作的关注与认识,对国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事件的关注与评价。他们与20世纪80年代青年比较,相对平静了许多,政治思想情绪较少,没有以前大学生那么易波动、易受煽动,他们更为冷静,对自己的政治倾向的行为更为审慎、稳重。
更有少部分学生对政治冷漠,对于国家大事,与自己前途、命运有关的则关注,否则就提不起情绪。过多地思考个人利益,有厌倦政治的倾向。具体而言,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在政治价值取向上。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趋于理性水平,但是在相当一部分高职专大学生中存在着较明显地功利性倾向。
二、高职高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1、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竞争意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
2、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专业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白,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他们知识广博,具有健康的心理、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运用知识的较强实践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不是其专业的基础课也能认真学习。
3、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刚刚开始大学生活的高职高专生,自学能力还很缺乏,有一定的依赖性。此时期教学应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使学生学习的精力集中,兴趣浓郁,逐渐提高其自我评价能力,正确地认识自己,消除自负或自卑心理。
(二)积极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高职高专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结合社会实际和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我们要把创新教育融入到创业教育中。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是社会实践性。实践证明,高职高专教育可立足校内和校外、课堂内和课堂外,构筑教学立体空间,将专业实习基地建成多功能的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使这些基地既成为教师示范教学的场所,又成为学生自主创业的经济实体,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拉动社会和学生家庭的参与,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重要保证,做到开发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并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重。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创业能力,同时,对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无疑也起着一个促进作用。
(三)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教育与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与就业观念。
在组织好学生社会实践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真正地、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的职业道德内涵,使他们形象地了解到自己职业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此外,要在学生就业选择方面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仅仅用工资的多少所来衡量的,不仅仅是体现在社会对他的认可和对他需要的满足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他在各个领域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摆正他们择业的思想观念,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