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哌酮与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小儿伤寒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60例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间就诊于我院的小儿伤害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头孢哌酮组及丁胺卡那组两组,每组30例。头孢哌酮组接受头孢哌酮组治疗,丁胺卡那组接受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结果:头孢哌酮组接受治疗后,其体温下降时间及体温正常时间较丁胺卡那组均明显缩短(P<0.05)。接受治疗7天后,头孢哌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丁胺卡那组的73.33%(P<0.05)。结论:在小儿伤寒的治疗中,与丁胺卡那霉素相比,头孢哌酮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头孢哌酮;丁胺卡那霉素;小儿伤寒;试验
伤寒是好发于儿童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由沙门菌感染所致,临床以持续高热、嗜睡、烦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因小儿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全,患伤寒后可对其生长及发育均造成严重的影响[2]。目前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中仍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于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却并不相同[3]。故本研究对我院常用的头孢哌酮及丁胺卡那霉素两种抗生素在本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以期总结出更为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例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间就诊于我院的小儿伤害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需符合伤寒的诊断标准,其除外合并伤寒并发症及合并其他感染者,所有入选患儿均需对头孢哌酮及丁胺卡那霉素不过敏者。将患儿随机分为头孢哌酮组及丁胺卡那组两组,每组30例。头孢哌酮组接受头孢哌酮组治疗,丁胺卡那组接受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头孢哌酮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均(7.21±3.11)岁;病程4-15天,平均(10.23±2.55)天;体温37.9-39.2℃,平均(38.11±1.02)℃。丁胺卡那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13岁,平均(7.33±3.09)岁;病程4-14天,平均(10.12±2.31)天;体温37.8-39.3℃,平均(38.13±1.1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体温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头孢哌酮组予0.025-0.05/kg头孢哌酮+0.9%生理盐水100ml日二次静点治疗。丁胺卡那组予5-6mg/kg丁胺卡那霉素+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日二次靜点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天。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儿接受治疗后体温开始下降时间及体温正常时间,分别统计两组接受治疗后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及体温正常时间并进行对比。同时在患儿接受治疗7天后,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化验检查结果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及体温正常均>2天,且实验室检查正常为显效;以临床症状或体温正常<2天,或实验室检查中有一项未正常者为有效;以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未达以上标准者为无效。以痊愈率+有效率为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9.0作为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体温相关时间为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分析;7天治疗效果为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体温相关时间比较
头孢哌酮组接受治疗后,其体温下降时间及体温正常时间较丁胺卡那组均明显缩短(P<0.05)。
2.2 7天治疗效果比较
接受治疗7天后,头孢哌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丁胺卡那组的73.33%(P<0.05)。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为临床常用的好治疗小儿伤寒的抗生素。但是临床目前有研究显示,在伤寒患儿的治疗中,应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其所达到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同样存在差异[3]。故为给临床伤寒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所应用的头孢哌酮及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小儿伤寒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应用了头孢哌酮治疗的头孢哌酮组其患儿的体温下降时间及体温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应用了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的丁胺卡那组(P<0.05)。可见在小儿伤寒的治疗中,头孢哌酮可显著的缩短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同时通过对比两组在接受治疗7天时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见,头孢哌酮组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3.33%,较丁胺卡那组的73.33%明显提高(P<0.05)。由此可知头孢哌酮不仅可显著的改善伤寒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同时也可有效的提高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儿伤寒的治疗中,与丁胺卡那霉素相比,头孢哌酮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荣华,梁洁,许红梅.儿童伤寒1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539-542.
[2]韩玉芳,田红召,王淑娟,等.某市儿童伤寒80例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9):2268-2270.
[3]刘焕,Alex J.D.Kanu.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静脉滴注治疗塞拉利昂儿童伤寒的对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症状,2011,10(5):351-352.
关键词:头孢哌酮;丁胺卡那霉素;小儿伤寒;试验
伤寒是好发于儿童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由沙门菌感染所致,临床以持续高热、嗜睡、烦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因小儿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全,患伤寒后可对其生长及发育均造成严重的影响[2]。目前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中仍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于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却并不相同[3]。故本研究对我院常用的头孢哌酮及丁胺卡那霉素两种抗生素在本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以期总结出更为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例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间就诊于我院的小儿伤害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需符合伤寒的诊断标准,其除外合并伤寒并发症及合并其他感染者,所有入选患儿均需对头孢哌酮及丁胺卡那霉素不过敏者。将患儿随机分为头孢哌酮组及丁胺卡那组两组,每组30例。头孢哌酮组接受头孢哌酮组治疗,丁胺卡那组接受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头孢哌酮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均(7.21±3.11)岁;病程4-15天,平均(10.23±2.55)天;体温37.9-39.2℃,平均(38.11±1.02)℃。丁胺卡那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13岁,平均(7.33±3.09)岁;病程4-14天,平均(10.12±2.31)天;体温37.8-39.3℃,平均(38.13±1.1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体温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头孢哌酮组予0.025-0.05/kg头孢哌酮+0.9%生理盐水100ml日二次静点治疗。丁胺卡那组予5-6mg/kg丁胺卡那霉素+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日二次靜点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天。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儿接受治疗后体温开始下降时间及体温正常时间,分别统计两组接受治疗后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及体温正常时间并进行对比。同时在患儿接受治疗7天后,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化验检查结果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及体温正常均>2天,且实验室检查正常为显效;以临床症状或体温正常<2天,或实验室检查中有一项未正常者为有效;以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未达以上标准者为无效。以痊愈率+有效率为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9.0作为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体温相关时间为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分析;7天治疗效果为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体温相关时间比较
头孢哌酮组接受治疗后,其体温下降时间及体温正常时间较丁胺卡那组均明显缩短(P<0.05)。
2.2 7天治疗效果比较
接受治疗7天后,头孢哌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丁胺卡那组的73.33%(P<0.05)。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为临床常用的好治疗小儿伤寒的抗生素。但是临床目前有研究显示,在伤寒患儿的治疗中,应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其所达到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同样存在差异[3]。故为给临床伤寒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所应用的头孢哌酮及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小儿伤寒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应用了头孢哌酮治疗的头孢哌酮组其患儿的体温下降时间及体温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应用了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的丁胺卡那组(P<0.05)。可见在小儿伤寒的治疗中,头孢哌酮可显著的缩短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同时通过对比两组在接受治疗7天时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见,头孢哌酮组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3.33%,较丁胺卡那组的73.33%明显提高(P<0.05)。由此可知头孢哌酮不仅可显著的改善伤寒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同时也可有效的提高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儿伤寒的治疗中,与丁胺卡那霉素相比,头孢哌酮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荣华,梁洁,许红梅.儿童伤寒1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539-542.
[2]韩玉芳,田红召,王淑娟,等.某市儿童伤寒80例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9):2268-2270.
[3]刘焕,Alex J.D.Kanu.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静脉滴注治疗塞拉利昂儿童伤寒的对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症状,2011,10(5):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