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哲人说,写作是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是灵魂栖息之所,是精神生命的生存之道。一年一度的高考过后,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最多的学科是语文,语文学科引发人们议论最多的是作文。这大多是因为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而引起的,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观照:
一是教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僵化。从小学、初中至高中,许多教师依然满足于在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等方面普遍性、理论性地指导。二是学生的写作心处于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尴尬状态。他们一方面知道作文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又缺少写作激情,怕写、厌写作文。即使写了出来,往往内容空洞,思想苍白,情感虚假,结构僵化,感动不了自己,也打动不了别人,弥漫着“假大空”的瘴气。三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影响下,在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迅速膨胀下,教师急于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学生也急于获取制胜法宝,甚至一些所谓专家学者和出版部门也绞尽脑汁联袂推出名目繁多的写作指导书以坐收渔利。一个“急”字,就是当前作文教学内容浮躁的集中体现,它让作文教学陷入了只重技巧的模式化训练的泥淖中而难以自拔。
走出泥淖,为作文教学正本清源迫在眉睫,现已成为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那么,作文教学的本源是什么?以下三个方面是值得商榷的。
一、体验生活
“现在的学生不愿写作、害怕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少生活。”有的教师说。“现在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就是重复昨天,有什么可写的?”多数学生说。难道学生真的是所谓的缺少生活?非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应是熟知的写作真谛。学生并没有脱离广阔的现实生活,他们亲历的生活够丰富的:未知的艰辛、交友的困惑、家庭的变化、代沟的阻隔、球赛的刺激、嬉游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等;他们耳闻目睹的生活也很复杂:环境的恶化、东部的发展、西部的落后、北京的奥运、上海的世博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发现生活、思考生活的体验能力,这无疑对作文教学走出泥淖有重大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个人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体验家庭生活的幸福与不幸,体验学校生活的浪漫与刻板,体验社会生活的进步与落后,体验现代科技的积极与消极;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长度上去体验,也可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去体验;可以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的可贵,也可引导学生体验假丑恶的可恶;可以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也可引导学生在创设情境中体验。一句话,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多少、深浅,决定他们的写作材料是丰富多彩还是贫乏单调。
二、净化情感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每天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照例,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喜悦与愤怒、敬爱与憎恨等各种情感,会自然而然地流露笔端。然而,事实是学生作文中少有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多的是虚情假意的粗编滥造。有些考生为打动阅卷教师的铁石心肠,不惜采用置父母于死地、陷自己于惨苦的苦肉计中,圣洁的亲情由考生玩于股掌之上,暴露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作文的问题了。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影视文化的影响下,读图、读画、读影,趋之若鹜;一是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热衷于读流行、读通俗、读庸俗、读恶俗。正是这些不正常的阅读,使学生生活在“生活”之中,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感,对传统文化经典视如粪土,弃如敝屣,感受情感的能力贫乏、被削弱甚至呈畸形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思想情感的感受能力。其实,语文教材就是一座丰富的情感宝库。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元素,用在阅读中获得的经验,来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这样情就会随感而发。毋庸置疑,教材中的优秀之作无一不是作者内心独特情感的宣泄,更是净化学生情感世界、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感受到了文本中的情感,也就获得了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感的能力。
三、关注人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而作文是学生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差异的文字外化显现,它折射出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但大多数学生作文中主体思想的缺失由来已久。一方面是由于应试教育搞得学生晕头转向,使他们紧闭心扉,把自己变得波澜不惊,静如止水;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模式化训练,消蚀了学生的思想,学生个性缺失,思想复制,游戏话语。所以,学生在作文中就只能满足于材料的罗列,或人云亦云,这种情况在学生作文中很常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作文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可以说是击中了当前作文教学的软肋。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思想的学科,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让学生领悟人生的哲理,受到高雅的审美情趣的熏陶,即人文精神的陶冶。学生所缺失的人文思想,是可以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习得的,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用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总之,不是不要写作技巧的指导,只是,当作文教学只重视技巧指导而进行模式化训练的时候,它就寿终正寝了。若把作文教学实践喻为一只雄鹰,生活仿佛是躯体,情感好像是双翅,人文如同是脑袋,技巧只不过是双爪。很明显,雄鹰应该飞翔,不应该行走。
一是教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僵化。从小学、初中至高中,许多教师依然满足于在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等方面普遍性、理论性地指导。二是学生的写作心处于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尴尬状态。他们一方面知道作文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又缺少写作激情,怕写、厌写作文。即使写了出来,往往内容空洞,思想苍白,情感虚假,结构僵化,感动不了自己,也打动不了别人,弥漫着“假大空”的瘴气。三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影响下,在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迅速膨胀下,教师急于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学生也急于获取制胜法宝,甚至一些所谓专家学者和出版部门也绞尽脑汁联袂推出名目繁多的写作指导书以坐收渔利。一个“急”字,就是当前作文教学内容浮躁的集中体现,它让作文教学陷入了只重技巧的模式化训练的泥淖中而难以自拔。
走出泥淖,为作文教学正本清源迫在眉睫,现已成为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那么,作文教学的本源是什么?以下三个方面是值得商榷的。
一、体验生活
“现在的学生不愿写作、害怕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少生活。”有的教师说。“现在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就是重复昨天,有什么可写的?”多数学生说。难道学生真的是所谓的缺少生活?非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应是熟知的写作真谛。学生并没有脱离广阔的现实生活,他们亲历的生活够丰富的:未知的艰辛、交友的困惑、家庭的变化、代沟的阻隔、球赛的刺激、嬉游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等;他们耳闻目睹的生活也很复杂:环境的恶化、东部的发展、西部的落后、北京的奥运、上海的世博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发现生活、思考生活的体验能力,这无疑对作文教学走出泥淖有重大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个人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体验家庭生活的幸福与不幸,体验学校生活的浪漫与刻板,体验社会生活的进步与落后,体验现代科技的积极与消极;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长度上去体验,也可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去体验;可以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的可贵,也可引导学生体验假丑恶的可恶;可以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也可引导学生在创设情境中体验。一句话,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多少、深浅,决定他们的写作材料是丰富多彩还是贫乏单调。
二、净化情感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每天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照例,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喜悦与愤怒、敬爱与憎恨等各种情感,会自然而然地流露笔端。然而,事实是学生作文中少有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多的是虚情假意的粗编滥造。有些考生为打动阅卷教师的铁石心肠,不惜采用置父母于死地、陷自己于惨苦的苦肉计中,圣洁的亲情由考生玩于股掌之上,暴露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作文的问题了。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影视文化的影响下,读图、读画、读影,趋之若鹜;一是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热衷于读流行、读通俗、读庸俗、读恶俗。正是这些不正常的阅读,使学生生活在“生活”之中,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感,对传统文化经典视如粪土,弃如敝屣,感受情感的能力贫乏、被削弱甚至呈畸形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思想情感的感受能力。其实,语文教材就是一座丰富的情感宝库。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元素,用在阅读中获得的经验,来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这样情就会随感而发。毋庸置疑,教材中的优秀之作无一不是作者内心独特情感的宣泄,更是净化学生情感世界、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感受到了文本中的情感,也就获得了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感的能力。
三、关注人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而作文是学生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差异的文字外化显现,它折射出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但大多数学生作文中主体思想的缺失由来已久。一方面是由于应试教育搞得学生晕头转向,使他们紧闭心扉,把自己变得波澜不惊,静如止水;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模式化训练,消蚀了学生的思想,学生个性缺失,思想复制,游戏话语。所以,学生在作文中就只能满足于材料的罗列,或人云亦云,这种情况在学生作文中很常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作文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可以说是击中了当前作文教学的软肋。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思想的学科,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让学生领悟人生的哲理,受到高雅的审美情趣的熏陶,即人文精神的陶冶。学生所缺失的人文思想,是可以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习得的,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用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总之,不是不要写作技巧的指导,只是,当作文教学只重视技巧指导而进行模式化训练的时候,它就寿终正寝了。若把作文教学实践喻为一只雄鹰,生活仿佛是躯体,情感好像是双翅,人文如同是脑袋,技巧只不过是双爪。很明显,雄鹰应该飞翔,不应该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