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要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应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特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高职工业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66-02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对设计目标的品质要求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这就对工业设计人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上,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充分了解当今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发展要求的新趋势,及时进行知识、能力方面的充实与更新,能动地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是需要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试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求教于方家。
一、离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要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由于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未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因而很多毕业生无法完全适应企业要求。同时,由于许多企业不了解、不重视工业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很多学生难以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设计课所占比例较少,工业设计课程的次数普遍低于国外院校的工业设计课次数。理论课程的知识涵盖面较狭窄,主要集中在技术类课程和人机工程学课程上。以介绍设计方法和训练设计思维为目的的课程太少,大多数院校还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只有少数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
第二,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在校的专业教师很多是从美术等其他专业转型而来,他们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不足,更缺乏第一手的经验与认知。而许多新成立的工业设计专业更是严重缺乏工业设计教师,尤其是富有工业产品设计经验的教师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加之扩招使得大量学生涌入课堂。师资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补充,一些院校招聘的刚毕业的研究生,在自身缺乏设计实践的情况下就开始执照上岗,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第三,教材与硬件设备滞后。相比其他设计专业,工业设计相对不确定性较强,因此,教材和专业硬件设备应与时代保持一致,甚至要有超前意识。然而,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材建设方面不尽如人意,硬件设备上也还处于低层次徘徊阶段,当学校还在使用低端的Pc机教学时,一些大企业已经引入了工作站。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难以尽快融入工作岗位,难以第一时间与时代同步,就更不用说创新了。
与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相对应的,是我国工业设计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工业设计的市场已经在逐渐形成。其中,表示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非常需要”的单位占52%,表示“需要”的单位占40%,表示“不需要”的单位占80%。这一调查结果让我们看到工业产品设计的市场远没有饱和。我国工业设计就业前景目前正处在上升阶段,我国要"实现从“工业制造”向“工业创造”的转变,就要求技术上的创新,对工业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应紧贴市场需求,快速主动地适应区域、行业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根据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各自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对本专业的师资、设备、课程教学等各方面作出调整与改革。
二、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
针对目前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现状,要实现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具体说来,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建立特色课程体系
办学特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工业设计的本质特点决定工业设计教育是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完整统一体。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应注重课程间的相互链接,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并及时更新教学课程内容,以提高教学课程的综合水平。应让学生着重学习工程技术类的课程,使学生掌握机械产品的工作原理、产品结构设计、制造加工工艺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机械结构设计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可组织设计骨干外出考察,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设计和管理经验,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教师的综合设计能力。同时。可组织教师到其他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学习进修,不断优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还可加强专业团队的交流合作,定期举行科研活动,加强工科类教师和其他艺术类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可邀请国内外设计师和企业家前来讲学或举办学术报告会,同时可聘请校外专家或专业人员及有实践经验的工业设计师到本校做兼职教师,以不断开拓学生及教师的视野。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方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模型室、计算机设计室等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可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采取融教学、科研、生产、开发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增加校外实训机会,让学生多到企业去参加实训,全面了解企业在市场调查、消费需求、目标人群、设计开发、生产技术、加工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竞争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
各种设计比赛是创造力的竞技场,也是业界动态和发展方向的晴雨表,更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大舞台。高职院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的设计竞赛,以缩短教学与实践间的距离,让教师和学生对行业动态和设计界最新的价值导向有所了解,从而有效开辟实践性教学的新空间。
(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专业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与特长,了解真正的工业设计是“工程+艺术+市场”三方面的结合,而真正好的工业设计等于创新。应引导学生,让他们重视专业资料和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善于在模仿中学习提高;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树立自我的审美观;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感性,以增加工业设计创作灵感;加强现代意识,增强时尚感,使得工业设计作品更具流行性,更受市场欢迎;主动为自己创造实践的机会;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使之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总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应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拿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脉搏,充分重视学生自主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建设交叉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贴近行业的实训教学平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提升。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国情的、能够推动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优秀工业设计人才。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高职工业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66-02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对设计目标的品质要求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这就对工业设计人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上,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充分了解当今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发展要求的新趋势,及时进行知识、能力方面的充实与更新,能动地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是需要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试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求教于方家。
一、离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要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由于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未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因而很多毕业生无法完全适应企业要求。同时,由于许多企业不了解、不重视工业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很多学生难以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设计课所占比例较少,工业设计课程的次数普遍低于国外院校的工业设计课次数。理论课程的知识涵盖面较狭窄,主要集中在技术类课程和人机工程学课程上。以介绍设计方法和训练设计思维为目的的课程太少,大多数院校还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只有少数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
第二,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在校的专业教师很多是从美术等其他专业转型而来,他们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不足,更缺乏第一手的经验与认知。而许多新成立的工业设计专业更是严重缺乏工业设计教师,尤其是富有工业产品设计经验的教师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加之扩招使得大量学生涌入课堂。师资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补充,一些院校招聘的刚毕业的研究生,在自身缺乏设计实践的情况下就开始执照上岗,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第三,教材与硬件设备滞后。相比其他设计专业,工业设计相对不确定性较强,因此,教材和专业硬件设备应与时代保持一致,甚至要有超前意识。然而,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材建设方面不尽如人意,硬件设备上也还处于低层次徘徊阶段,当学校还在使用低端的Pc机教学时,一些大企业已经引入了工作站。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难以尽快融入工作岗位,难以第一时间与时代同步,就更不用说创新了。
与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相对应的,是我国工业设计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工业设计的市场已经在逐渐形成。其中,表示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非常需要”的单位占52%,表示“需要”的单位占40%,表示“不需要”的单位占80%。这一调查结果让我们看到工业产品设计的市场远没有饱和。我国工业设计就业前景目前正处在上升阶段,我国要"实现从“工业制造”向“工业创造”的转变,就要求技术上的创新,对工业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应紧贴市场需求,快速主动地适应区域、行业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根据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各自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对本专业的师资、设备、课程教学等各方面作出调整与改革。
二、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
针对目前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现状,要实现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就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具体说来,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建立特色课程体系
办学特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工业设计的本质特点决定工业设计教育是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完整统一体。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应注重课程间的相互链接,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并及时更新教学课程内容,以提高教学课程的综合水平。应让学生着重学习工程技术类的课程,使学生掌握机械产品的工作原理、产品结构设计、制造加工工艺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机械结构设计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可组织设计骨干外出考察,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设计和管理经验,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教师的综合设计能力。同时。可组织教师到其他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学习进修,不断优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还可加强专业团队的交流合作,定期举行科研活动,加强工科类教师和其他艺术类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可邀请国内外设计师和企业家前来讲学或举办学术报告会,同时可聘请校外专家或专业人员及有实践经验的工业设计师到本校做兼职教师,以不断开拓学生及教师的视野。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方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模型室、计算机设计室等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可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采取融教学、科研、生产、开发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增加校外实训机会,让学生多到企业去参加实训,全面了解企业在市场调查、消费需求、目标人群、设计开发、生产技术、加工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竞争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
各种设计比赛是创造力的竞技场,也是业界动态和发展方向的晴雨表,更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大舞台。高职院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的设计竞赛,以缩短教学与实践间的距离,让教师和学生对行业动态和设计界最新的价值导向有所了解,从而有效开辟实践性教学的新空间。
(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专业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与特长,了解真正的工业设计是“工程+艺术+市场”三方面的结合,而真正好的工业设计等于创新。应引导学生,让他们重视专业资料和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善于在模仿中学习提高;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树立自我的审美观;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感性,以增加工业设计创作灵感;加强现代意识,增强时尚感,使得工业设计作品更具流行性,更受市场欢迎;主动为自己创造实践的机会;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使之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总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应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拿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脉搏,充分重视学生自主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建设交叉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贴近行业的实训教学平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提升。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国情的、能够推动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优秀工业设计人才。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