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教师教育行为的“解剖”与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从过去的“以科学知识为中心”到今天的“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科学教育关注的焦點开始从外在的、客观的科学知识转向幼儿的学习活动,转向生动而丰富的科学探究过程。本文试通过一个教学案例对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教育行为进行“解剖”与反思。从中我们会发现:把课堂还给孩子,其实活动的精彩是可以预约的。
  教师创设了一个十分开放的课堂:让幼儿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拆卸自行车。孩子们在一个十分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体验了探究、发现和成功的喜悦。活动中孩子们全身心地专注在自己的探究中。整个活动呈现给我们的是开放、自主、合作的氛围。但是,在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让幼儿操作的时间太短,许多孩子还未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只能在老师的指令下被迫回座位,孩子们意犹未尽。我们也深深感到: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真的需要这样一个充满灵性的自主的开放课堂。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积极构建互动学习的平台。
  教师教育行为“解剖”:本案例中教师的非适宜性教育行为——
  问题一:教师给幼儿探索操作的时间太少
  在本案例中幼儿对此活动十分感兴趣。第一次尝试时就是恋恋不舍地在老师的指令下回座位的,这时教师应该注意到,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幼儿继续研究,给他们充分的研究时间;而不是一定要按预设的教学方案:第一次尝试——集中讨论回答——第二次尝试……本次活动可以将整个活动的时间都用于让幼儿探究,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尝试解决许多的问题。教师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作太多累赘的“启发”、“小结”。待到幼儿充分探究后,下次活动再集中讨论交流各自的发现,还可以此为主题开展下去,延伸到区域活动中等等,效果可能会更好。我们是否缺少了一份等待幼儿的耐心呢?发现不了孩子的闪光点,又如何能提升幼儿的經验呢?
  问题二:教师的活动驾驭能力等有待提高
  本案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活动的驾驭能力、提问和应答的水平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1)教师对幼儿探究过程的关注和引导的时机、方式问题。案例中教师有时在不知该如何恰当介入孩子活动的犹豫中迷茫。其实,整个活动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神情、行为表现、讨论的问题等,注意幼儿有哪些困难和认知冲突,以便及时介入幼儿的活动,给予必要的引导。找到了介入的切入点,就能把握好引导的时机,使幼儿的探究活动得以深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重在引导,而不是指正。教师若“引导”过度,会使幼儿因为教师的“热心”帮助而失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
  2)往往不能给幼儿搭建感悟或认知的支点。案例中,教师有时一个“为什么”把幼儿的思考引向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幼儿不知如何回答。因此,教师能否判断出问题所在成为这次对话继续进行的关键。案例中教师困惑的正是幼儿无法逾越一个笼统的“为什么”,从而出现了对话双方的论题不一致。可见此时,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教材,应转而关注孩子,即努力了解幼儿已经知道了什么,如何使幼儿原有的认知经验自然过渡到现有经验。教师要学会搭建幼儿感悟的支点,使幼儿真正轻松地学习。
  相关问题思考
  我们如何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如何真正关注孩子,而不是我们自己一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所谓“成功”和“精彩”?我们由此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和值得反思的问题,如:如何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提升对孩子预测性语言的智慧应答?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如何接纳孩子们不同的意见和发现,多一分耐心,多一份期待?教师如何使评价不停留在表面的一成不变的几句简单鼓励和表扬,去学会“点火”,点燃孩子主动探索、发现的激情?如何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如何将科学活动的组织与日常随机教育有效地结合、渗透,捕捉教育的契机,如何真正向生活延伸等等,我们认为有这样几点是最需要教师注意的——
  1.学会预想。过去老师在“教”的活动中显得很忙,而现在在“引导”的活动中却显得很有空,很无为,好像不知道该如何去介入孩子的活动。想指导,又怕有牵引的嫌疑,想旁观,又怕失控——迷茫了。表面上看这是老师在现场的指导问题,而实际上这跟老师的整个思路和活动前的准备息息相关。如果老师对活动、材料、研究的问题很清楚,那么她就会看到孩子操作中的问题,看到孩子在其中的思考了。于是,她就会在孩子盲目操作而不懂思考时用一个小问题去点破他;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以合作者的身份去开启他;在活动结束时她还不会忘了帮助孩子们总结存在的问题或指明下次研究的方向。总之,老师若在活动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预想,那么,当孩子在操作时她就绝不会两眼空空。
  2.学会“抛球”。当孩子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巧妙地采用抛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解释,让孩子成为问题的主人。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对孩子的假想要保护,要讲究应答的技巧和智慧,要鼓励孩子的独特想法,千万不要对其想法和猜测做错与对的定论。
  3.学会等待。适时适度的“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出现一些疑惑。教师不要急于去帮助解答,要学会留出时间和空间,等待幼儿的自然成熟,或者说是在更积极地寻找一个成熟的时机、一个更好的教育点。当然,教师的“等待”不是消极的坐等,也不是袖手旁观。当幼儿反复尝试失败并趋于放弃时,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暗示、引导,尽力创设环境支持幼儿的探究,并在看似“等待”中,帮助、促进幼儿发展。教师的“等待”是不是越久越好?不,当幼儿确实感到困难时,教师就应该在幼儿身后推一把从而促使他们更快地发展。
  我们如何在《指南》的引领下,一步步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给自己的角色找好适宜的坐标,真正用实际行动去实现教育的“以人为本”。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我们拥有这样一种发言权,让我们一起大声说——
  把课堂还给孩子,其实活动的精彩是可以预约的。
其他文献
期刊
兴趣是儿童的天性,大家都知道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  片段一  我曾任教四年级科学《溶解》第二课——《物質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教学片段。实验开始,我先在量杯中倒入200毫升的水,
汉字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不仅应认识到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更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与措施,提升学生的汉字学习效果,为其日后的语言学习,甚至是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识字对于提升语言学习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一)阅读能力的提前培养  阅读是人类实现知识吸收和拓展见闻的重要手段,而要想提升阅读能力,就必须保障一定的文字储备量。只有认识一定的汉字,了解不同的汉字
张培忠的《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是继《陈寅恪最后二十年》、《心香泪洒祭吴宓》之后,又一部有个性、有情趣和有才气的传记。
目的观察1:20000肾上腺素在急性喉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喉炎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吸氧、镇静,保持呼吸道通畅,静滴抗生素,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所起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较为一致的公认。任何语言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总是受到相应文化的影响,语言发展历史不同则文化背景必然不同。在英语
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ous Poisoning,AOPP),救治难度大,死亡率高.从2003年7月-2004年5月,我院采用血液灌流(Hemo-Purification,HP)术,即使用MR-100型便携式血
看了题目,你可能会疑惑不解:你们家居然还有歌唱家?哈哈,我们家的歌唱家其实是我们家的小鸟呀。我们家的这两位歌唱家的歌声婉转动听。每天早上,我们家的院子里总会奏响邢优美的《
辅导员培训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力求从辅导员培训工作为切入点,探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之路,着重提出从校本培训、职业资格培训
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在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界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这份权威文件在国内一直没有一份正式的中文翻译版本。本书经美国科索(COSO)独家授权,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