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可通过对学分制和学年制学生的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中职教育中进行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成效与问题,为完善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及进一步探索完善学分制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人才培养。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学分制;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各省、市、自治区确定了一定数量的职业学校开始学分制试点工作。2004年8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学分制逐步在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开。为了不断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学分制试点的范围,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批准立项,我校于2012年3月开始《中职学校学分制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并于2013年3月12日~14日对我校学分制试行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实行学分制的试点班和实行学年制的非试点班学生。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5份,总回收率为90.4%。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形式,以选择题的调查方式进行。现把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有一定成效
(1)教师的知识得到拓展、积极性得到提高。学分制试行以来,学生既可以选择课程,也可以选择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广和更深的知识面,在内容选择上既要适应市场需要,又要适应学生实际。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要注重趣味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的教师认为学生选择教师会对任课教师产生动力,其中12%的教师认为这种动力很大。83%的教师认为要不断更新和调整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分制的要求。
(2)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特长得到发挥。学分制试行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试行学分制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强化了特长的发展,平衡了优生和差生的区别。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认为对提高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91%的教师认为实行学分制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了一定学习自主权,81%的教师认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自主权。94%的学生认为通过选课,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特长得到了发挥,85%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特长得到发挥。
(3)人才培养更贴合市场、方式更加灵活。中职学校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开设的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改变传统的以课堂理论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学校专业设置、开设课程、使用教材符合企业提供的质量标准,甚至可以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企业要求开设课程,甚至直接用企业提供的教材。企业成为学校办学的坚强后盾,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学习、实践、就业的培训环境和机会。据了解,实施学分制的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每年或每学期都在做调整或更新。灵活性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时间更自由,学习空间更广阔。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提前完成学业;基础较差的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延长或通过半工半读推迟时间完成学业。试行学分制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学分可以与就业、创业后取得的学分累加,为提前就业、创业的学生提供了方便,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学习空间的选择上,学生可以打破区域内不同职业学校之间的界限,使跨校选课、学分互认成为可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4)学校的硬件得到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学分制试行以来,我校加大了投入特别是设备设施的投入,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主要表现在学校运用了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83%的教师能自制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校园网和学校门户网站得到了普及,学校还利用职教新干线的空间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随时异地网上交流学习。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目前中职学校学分制仍处于试行阶段。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管理体制的束缚,完全实施学分制的中职学校数量相当有限。即使是试行学分制的学校,试行的范围也仅仅是个别专业,甚至仅仅放开选修课学分选修,没能全面铺开。同时,如果提前修满学分提前完成学业,就会造成很多人年龄未满18周岁而受到就业的限制。再加上中职学校在文凭颁发上没有自主权,而教育行政部门缺乏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尚未有针对性的灵活审核制(如三年制的中职文凭必须要满三年才能审核通过),这给提前或延后毕业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收费制度不配套,物价部门没有按照学分制审批收费,学校仍按学年收取费用,这些都限制了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积极性。
(2)教师能力有限,教育资源不足。学分制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有针对性地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管理上,要求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学的同时,要管理好每一个学生。实行学分制,必须要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做保障。不仅要求图书音像资料齐全,还要求提供给学生选择的学科数、教师数、教室和实训室数都要足够多,才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选择。然而,调查中,大部分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提供给学生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
三、对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推行学分制改革的建议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有利于推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自身的活力,进一步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活。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教师,再到家长、学生,最后到用人单位都要对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唯有从认识、观念上转变提高了,才会有推行学分制的基础。 (2)加强课程改革,建立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等类课程的比例,实现课程教学的模块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灵活的选课制度,使学生能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跨学校、跨专业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并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3)加强资源整合和建设。一是加强学校间的资源整合。区域内的中职学校,要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实现区域内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可以用“职教城(园)”的方式,将公办区域内的所有中职学校全部搬迁到一个地方,实现各中职学校之间专业互异,资源共享,从而使各中职学校良性发展。二是加强学校内部资源建设。主要体现在要加强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加强教材和课程资源建设、加强学分制管理软件建设等方面。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对教师进行有关学分制教学制度的培训,使教师对学分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二是要通过各种培训措施和教师自身不断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随着学分制试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选择权会不断地扩大,从选择课程逐渐向选课程、选教师过渡,如果不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在学分制的条件下许多教师会逐渐被淘汰。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首先要做好对学生进行学分制教学改革的宣传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学分制。其次要精心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减少盲目性。为此,编写一本内容全面的学生手册非常必要。该手册汇集有关学分制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介绍、选课程序等,供学生选课参考使用。在学籍管理上既实行灵活的学分制管理,也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同等重要。条件允许,最好采用导师制,由导师来负责学生的选课和学业指导。必须聘请责任心强又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班主任,才能很好地担当起导学和管理的双重任务。
(6)加强配套政策建设。政府要为中职学校学分制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促进学分制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人社部门要为中职学校学分制改革提供动态的就业服务机制,严把就业准入制度关,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更加规范化,为学习者随时进入职教系统修习学业、阶段式学习及修满学分随时毕业提供“一站式”、动态性的就业服务机制;就业单位要对中职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做到理解、了解和支持,使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工学交替等改革举措能稳步推进。
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是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我校开展学分制研究与实践,是为了总结经验,探索学分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的作用,为全面实行学分制试点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学分制;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各省、市、自治区确定了一定数量的职业学校开始学分制试点工作。2004年8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学分制逐步在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开。为了不断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学分制试点的范围,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批准立项,我校于2012年3月开始《中职学校学分制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并于2013年3月12日~14日对我校学分制试行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实行学分制的试点班和实行学年制的非试点班学生。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5份,总回收率为90.4%。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形式,以选择题的调查方式进行。现把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有一定成效
(1)教师的知识得到拓展、积极性得到提高。学分制试行以来,学生既可以选择课程,也可以选择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广和更深的知识面,在内容选择上既要适应市场需要,又要适应学生实际。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要注重趣味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的教师认为学生选择教师会对任课教师产生动力,其中12%的教师认为这种动力很大。83%的教师认为要不断更新和调整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分制的要求。
(2)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特长得到发挥。学分制试行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试行学分制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强化了特长的发展,平衡了优生和差生的区别。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认为对提高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91%的教师认为实行学分制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了一定学习自主权,81%的教师认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自主权。94%的学生认为通过选课,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特长得到了发挥,85%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特长得到发挥。
(3)人才培养更贴合市场、方式更加灵活。中职学校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开设的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改变传统的以课堂理论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学校专业设置、开设课程、使用教材符合企业提供的质量标准,甚至可以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企业要求开设课程,甚至直接用企业提供的教材。企业成为学校办学的坚强后盾,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学习、实践、就业的培训环境和机会。据了解,实施学分制的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每年或每学期都在做调整或更新。灵活性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时间更自由,学习空间更广阔。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提前完成学业;基础较差的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延长或通过半工半读推迟时间完成学业。试行学分制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学分可以与就业、创业后取得的学分累加,为提前就业、创业的学生提供了方便,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学习空间的选择上,学生可以打破区域内不同职业学校之间的界限,使跨校选课、学分互认成为可能,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4)学校的硬件得到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学分制试行以来,我校加大了投入特别是设备设施的投入,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主要表现在学校运用了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83%的教师能自制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校园网和学校门户网站得到了普及,学校还利用职教新干线的空间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随时异地网上交流学习。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目前中职学校学分制仍处于试行阶段。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管理体制的束缚,完全实施学分制的中职学校数量相当有限。即使是试行学分制的学校,试行的范围也仅仅是个别专业,甚至仅仅放开选修课学分选修,没能全面铺开。同时,如果提前修满学分提前完成学业,就会造成很多人年龄未满18周岁而受到就业的限制。再加上中职学校在文凭颁发上没有自主权,而教育行政部门缺乏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尚未有针对性的灵活审核制(如三年制的中职文凭必须要满三年才能审核通过),这给提前或延后毕业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收费制度不配套,物价部门没有按照学分制审批收费,学校仍按学年收取费用,这些都限制了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积极性。
(2)教师能力有限,教育资源不足。学分制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有针对性地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管理上,要求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学的同时,要管理好每一个学生。实行学分制,必须要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做保障。不仅要求图书音像资料齐全,还要求提供给学生选择的学科数、教师数、教室和实训室数都要足够多,才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选择。然而,调查中,大部分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提供给学生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
三、对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推行学分制改革的建议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有利于推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自身的活力,进一步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活。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教师,再到家长、学生,最后到用人单位都要对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唯有从认识、观念上转变提高了,才会有推行学分制的基础。 (2)加强课程改革,建立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等类课程的比例,实现课程教学的模块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灵活的选课制度,使学生能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跨学校、跨专业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并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3)加强资源整合和建设。一是加强学校间的资源整合。区域内的中职学校,要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实现区域内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可以用“职教城(园)”的方式,将公办区域内的所有中职学校全部搬迁到一个地方,实现各中职学校之间专业互异,资源共享,从而使各中职学校良性发展。二是加强学校内部资源建设。主要体现在要加强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加强教材和课程资源建设、加强学分制管理软件建设等方面。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对教师进行有关学分制教学制度的培训,使教师对学分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二是要通过各种培训措施和教师自身不断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随着学分制试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选择权会不断地扩大,从选择课程逐渐向选课程、选教师过渡,如果不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在学分制的条件下许多教师会逐渐被淘汰。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首先要做好对学生进行学分制教学改革的宣传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学分制。其次要精心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减少盲目性。为此,编写一本内容全面的学生手册非常必要。该手册汇集有关学分制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介绍、选课程序等,供学生选课参考使用。在学籍管理上既实行灵活的学分制管理,也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同等重要。条件允许,最好采用导师制,由导师来负责学生的选课和学业指导。必须聘请责任心强又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班主任,才能很好地担当起导学和管理的双重任务。
(6)加强配套政策建设。政府要为中职学校学分制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促进学分制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人社部门要为中职学校学分制改革提供动态的就业服务机制,严把就业准入制度关,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更加规范化,为学习者随时进入职教系统修习学业、阶段式学习及修满学分随时毕业提供“一站式”、动态性的就业服务机制;就业单位要对中职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做到理解、了解和支持,使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工学交替等改革举措能稳步推进。
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是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我校开展学分制研究与实践,是为了总结经验,探索学分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的作用,为全面实行学分制试点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