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高中数学应用问题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学应用问题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提高解题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应用问题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问题;解法
数学和现实生活深度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思想方法等过程中解决数学应用问题。教师要在把握高中数学应用问题基础上明确基本解法,指引各层次学生科学把握、解决高中数学应用问题,强化数学应用意识的同时锻炼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三角函数应用问题
三角函数是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也是难点所在。同时三角函数最值问题是高考的一大热点,会和不等式、解析几何、数列、平面向量等知识有机结合,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包括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应用情况,求解、实际问题解决等能力。比如,某一居民区有一块矩形的草坪ABCD,其中AB为50米,BC为25√3米,现要在这块矩形的草坪内铺设3条小路,即OE、EF、OF,供小区居民日常休闲散步,但在考虑小区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将O作为AB的中点,E点位于BC边,角EOF刚好为90度。假设角BOE为a,用a的函数关系式表示三角形OEF的周长,求出该函数的定义域;假设矩形草坪中3条小路每米的铺设成本都是400元,请问如何设计3条小路才能让铺设的总成本最低且最小成本为多少元?下面是该试题与之对应的图形。
提出该三角函数应用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领、指导班级各小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思考,探讨该试题解答的基本方法,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指引其深层次思考,在读题、审题的基础上准确梳理该试题中的关系,将这一实际应用问题转换为对应的数学问题,构建三角函数模型的同时应用三角函数知识以及多种思想方法、三角函数解题技巧,以该居民区草坪小路设计实际情况为基础,准确列出三角函数式子的同时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巧用错题资源,多层次引领班级学生思考、探究试题解答错误的原因,纠错的同时明确易错点、解题突破口等,科学归纳、总结关于三角函数应用问题的基本解法,在强化训练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关于数列应用问题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以及难点所在,体现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两大层面。教师要深化剖析数列章节学习中各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同时高效讲解数列应用问题的基本解法,让各层次学生在掌握、内化等差以及等比数列知识过程中更好地将其应用到实践中,锻炼数学思维、解题能力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某工厂去年产值为a,计划今后六年内每年产值都要比上一年增加15%,请问从今年起到第六年,该工厂总产值是多少?
提出这一数列应用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审题的基础上围绕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利用数列知识、常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根据其解答情况,针对性补充、讲解的同时进行变式训练,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有机结合,改变或者增加该数列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指引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活用掌握的数列知识、解题技巧、思想方法,正确解答试题的同时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在一题多解过程中比较、分析、总结数列应用问题的基本解法,提高数列学习效率。
三、线性规划应用问题
线性规划应用问题是高中数学教材“不等式”章节下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方面。教师要细化把握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等知识点,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同时科学设置关于不等式的线性规划应用问题,在应用基本解法过程中准确解决关于不等式线性规划的应用问题。比如,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每吨甲产品需要用A原料、B原料分别为3吨、2吨,生产每吨乙产品需要用A原料、B原料分别为1吨、3吨。销售每吨甲产品、每吨乙产品获取的利润分别为5万元、3万元,如果在一个生产周期内该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中消耗的A、B两种原料分别不超过13吨、18吨,请问在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过程中该企业获取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提出线性规划应用问题之后,教师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呈现,让学生立足这一基于二元一次不等式的线性规划应用问题,认真解读试题、明确题意的同时准确把握试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包括涉及到的不等式、线性规划等知识。随后,学生要在试题剖析、联想的基础上借助数形结合、建模等思想方法,准确绘制试题图形,构建数学模型的同时在数形结合下探究试题解答思路,灵活应用不等式以及线性规划知识,合理假设未知数的同时列出约束条件以及目标函数,再进行求解。具体来说,假设甲乙两种产品各自需要生产X吨、Y吨,才能让获取的利润(Z)最大化,得出对应的约束条件,3x+y≤13,2x+3y≤18且x≥0、y≥0,構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求目标函数Z=5x+3y的最大值,可以求出X、y分别为3、4,则目标函数Z为27,也就是说,该企业获取的最大利润为27万元。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应用性问题是对数学学科和现实生活、科技、生产等之间关系的客观折射。教师要深层次剖析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知识,优化数学应用问题的基本解法,在教与学衔接中指引学生掌握基本解法、数学技能的同时提高解题速度、准确率与能力,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发展实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万斌.强化应用题教学,提高学生建模等数学素养——浅议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学数学,2019(17).
[2]杨锦.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策略设计[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1).
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问题探究式教学与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ZJY027)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问题;解法
数学和现实生活深度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思想方法等过程中解决数学应用问题。教师要在把握高中数学应用问题基础上明确基本解法,指引各层次学生科学把握、解决高中数学应用问题,强化数学应用意识的同时锻炼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三角函数应用问题
三角函数是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也是难点所在。同时三角函数最值问题是高考的一大热点,会和不等式、解析几何、数列、平面向量等知识有机结合,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包括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应用情况,求解、实际问题解决等能力。比如,某一居民区有一块矩形的草坪ABCD,其中AB为50米,BC为25√3米,现要在这块矩形的草坪内铺设3条小路,即OE、EF、OF,供小区居民日常休闲散步,但在考虑小区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将O作为AB的中点,E点位于BC边,角EOF刚好为90度。假设角BOE为a,用a的函数关系式表示三角形OEF的周长,求出该函数的定义域;假设矩形草坪中3条小路每米的铺设成本都是400元,请问如何设计3条小路才能让铺设的总成本最低且最小成本为多少元?下面是该试题与之对应的图形。
提出该三角函数应用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领、指导班级各小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思考,探讨该试题解答的基本方法,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指引其深层次思考,在读题、审题的基础上准确梳理该试题中的关系,将这一实际应用问题转换为对应的数学问题,构建三角函数模型的同时应用三角函数知识以及多种思想方法、三角函数解题技巧,以该居民区草坪小路设计实际情况为基础,准确列出三角函数式子的同时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巧用错题资源,多层次引领班级学生思考、探究试题解答错误的原因,纠错的同时明确易错点、解题突破口等,科学归纳、总结关于三角函数应用问题的基本解法,在强化训练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关于数列应用问题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以及难点所在,体现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两大层面。教师要深化剖析数列章节学习中各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同时高效讲解数列应用问题的基本解法,让各层次学生在掌握、内化等差以及等比数列知识过程中更好地将其应用到实践中,锻炼数学思维、解题能力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某工厂去年产值为a,计划今后六年内每年产值都要比上一年增加15%,请问从今年起到第六年,该工厂总产值是多少?
提出这一数列应用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审题的基础上围绕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利用数列知识、常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根据其解答情况,针对性补充、讲解的同时进行变式训练,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有机结合,改变或者增加该数列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指引学生在思考、探究中活用掌握的数列知识、解题技巧、思想方法,正确解答试题的同时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在一题多解过程中比较、分析、总结数列应用问题的基本解法,提高数列学习效率。
三、线性规划应用问题
线性规划应用问题是高中数学教材“不等式”章节下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方面。教师要细化把握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等知识点,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同时科学设置关于不等式的线性规划应用问题,在应用基本解法过程中准确解决关于不等式线性规划的应用问题。比如,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每吨甲产品需要用A原料、B原料分别为3吨、2吨,生产每吨乙产品需要用A原料、B原料分别为1吨、3吨。销售每吨甲产品、每吨乙产品获取的利润分别为5万元、3万元,如果在一个生产周期内该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中消耗的A、B两种原料分别不超过13吨、18吨,请问在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过程中该企业获取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提出线性规划应用问题之后,教师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呈现,让学生立足这一基于二元一次不等式的线性规划应用问题,认真解读试题、明确题意的同时准确把握试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包括涉及到的不等式、线性规划等知识。随后,学生要在试题剖析、联想的基础上借助数形结合、建模等思想方法,准确绘制试题图形,构建数学模型的同时在数形结合下探究试题解答思路,灵活应用不等式以及线性规划知识,合理假设未知数的同时列出约束条件以及目标函数,再进行求解。具体来说,假设甲乙两种产品各自需要生产X吨、Y吨,才能让获取的利润(Z)最大化,得出对应的约束条件,3x+y≤13,2x+3y≤18且x≥0、y≥0,構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求目标函数Z=5x+3y的最大值,可以求出X、y分别为3、4,则目标函数Z为27,也就是说,该企业获取的最大利润为27万元。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应用性问题是对数学学科和现实生活、科技、生产等之间关系的客观折射。教师要深层次剖析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知识,优化数学应用问题的基本解法,在教与学衔接中指引学生掌握基本解法、数学技能的同时提高解题速度、准确率与能力,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发展实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万斌.强化应用题教学,提高学生建模等数学素养——浅议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学数学,2019(17).
[2]杨锦.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策略设计[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1).
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问题探究式教学与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ZJY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