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数学思想与方法。”
本论文着重阐述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具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问题,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一、利用學具,从问题原点出发,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阶段学习内容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学生的认知也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渐过渡的。因此,课堂应合理的引入益智学具,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操作,让学生从事物表象中深入思考,探究事物本质特征,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搭一搭”这节课,如图:
它要求学生根据三视图,搭出立体图形。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个性化,增强思维能动性,充盈授课内容,我引入了益智学具,让索玛方块与正方体配合使用。对教材做了如下调整与延伸。
(一)以主视图还原立体图形
1.如果物体的正面能看到这样的两个正方形 ,它有可能是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如何摆放?(最多只考虑4个正方体)
通过操作交流,挑选部分图形黑板展示,如图:
2.不看这个正面了,用这4个正方体,还能摆出哪些其他的组合图形?继续尝试摆一摆。
黑板展示部分立体图形如图:
从问题原点出发,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推理的全过程,充分激活了学生已有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热情,同时给足学生空间,既有明确的目标,又促使学生在操作互动中去探寻各种可能的意义和答案,学生个性化的教与学得到体现。
(二)以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
活动1:分别提供两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如图:
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理推断能力,渗透通过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的规律,发展空间观念。
本论文着重阐述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具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问题,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一、利用學具,从问题原点出发,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阶段学习内容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学生的认知也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渐过渡的。因此,课堂应合理的引入益智学具,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操作,让学生从事物表象中深入思考,探究事物本质特征,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搭一搭”这节课,如图:
它要求学生根据三视图,搭出立体图形。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个性化,增强思维能动性,充盈授课内容,我引入了益智学具,让索玛方块与正方体配合使用。对教材做了如下调整与延伸。
(一)以主视图还原立体图形
1.如果物体的正面能看到这样的两个正方形 ,它有可能是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如何摆放?(最多只考虑4个正方体)
通过操作交流,挑选部分图形黑板展示,如图:
2.不看这个正面了,用这4个正方体,还能摆出哪些其他的组合图形?继续尝试摆一摆。
黑板展示部分立体图形如图:
从问题原点出发,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推理的全过程,充分激活了学生已有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热情,同时给足学生空间,既有明确的目标,又促使学生在操作互动中去探寻各种可能的意义和答案,学生个性化的教与学得到体现。
(二)以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
活动1:分别提供两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如图:
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理推断能力,渗透通过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的规律,发展空间观念。
活动2:对比还原的两个立体图形,找异同。如图:
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两个图形的联系,这是学生观察物体活动经验与空间观念综合运用的过程,对于培养空间观念是非常有益的。
(三)联系益智学具,发展空间观念
仔细观察索玛方块, 看看它们和黑板上的立体图形,有什么关系? 观察发现,索玛方块就是刚才拼出的立体图形。引入索玛方块的背景:1936年,数学家发现了这7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现在,你也当当数学家,把索玛方块拼回来吧。小组活动:把零散的立体图形拼成正方体。
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手中的索玛方块就是动手拼出的立体图形,找到实践成果与学具之间的联系,成就感倍增,极大的激发了研究兴趣,接下来把索玛方块还原成正方体,学生们信心倍增,空间观念与想象能力得到充分验证。
二、利用学具,从思维生长点出发,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尝试把学具引入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以外显,不断丰富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四巧板是一种智力拼板学具,用它可以拼摆出千变万化的图案,是有趣又益智的拼摆游戏,如图。
在二年级“认识图形”单元复习中,教师以学生已有认知、常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几何角度观察、描述“边”“角”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拼摆,丰富想象,学生不仅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常规图形,还创新出了小船、喜鹊、木马等想象中的图形,如图。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图形的特征,利用平移、旋转、翻转等手段进行图形间的变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单个图形与组合图形的认识。学生真正在活动中理解图形的特点。
-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学课程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因此,在问题原点引入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找到图形之间的联系,激发数学思考,提升空间观念;在思维生长点引入学具,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学生真正在活动中理解图形的特点,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