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活动课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身就具有实践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本文所说的活动课,是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活动教学方式。活动是形式,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区别传授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因此,必须摆脱课堂教学中惯用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活动课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引入活动课要达到的目标
1.侧重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态度、情感为主要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知道怎样克服困难。
(二)为实现活动课的培养目标,应采取丰富的活动形式和方法
社会教育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科学技术活动,如发明创造、撰写论文、小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作为活动课的指导者,在进行活动时,要根据活动内容和对象正确选择活动方法,可将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和方式综合運用,搞出特色,在实践中要不断创造新的活动方法,以提高活动课的质量。
(三)列举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活动课的内容及方式
在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要求学生以“学会承担责任”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并记录一个月中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在班上进行交流,或收集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环卫工人等履行责任的感人故事,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探讨。
在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做负责的人”结合第一框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活动。让学生与父母、老师沟通,听听他们如何看待承担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写一份专题调查报告。
在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参观、访问为主的活动,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调查本地一家企业的发展现状,该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其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情况,了解一些个体、私营经济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情况,并与国有、集体经济相比较,认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在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以图片展览的形式,来加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组织学生收集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图片,可以是自己拍摄的照片、剪报、从网上下载的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的绘画作品。图片收集好以后,先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给每幅图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还可以加上自己独特的旁白,展示自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和思考。并在特定的地方展出,相互交流观看图片的感想和体会。
在九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参与民主生活”可开展以“关注校园周边环境”为主题的调查,组织一次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活动。引导学生对校园周边环境有重点地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写出一份调查报告,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倡议,行使监督权。
在九年级上册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厉害了 我的国》,参观成就展,写出自己的观感并相互交流。让学生感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引导学生奉献社会、报效祖国、自觉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做一个自信昂扬的好少年。
二、设计活动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课的设计应以丰富性、特色性、系统性作为主要参照系,要力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独立学习的最大空间
活动课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掘,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学生和谐发展的空间;要关注学生的独特需要,提供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
(二)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
活动课自始至终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活动情境对学生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兴趣与课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和愿望,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
(三)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活动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主要出发点。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多元化来确定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差异性。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学有所得,从而提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活动课时应注意问题
教师是活动课的开发者、组织者、实施者和建设者,要充分发挥其在活动课中的主导作用。
(一)要注意转变观念
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活动课纳入自己的日常教学,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来确定开展活动课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要敢于面临挑战,努力克服困难
由于社会和学校条件的限制以及家长和其他教师支持程度的差异不同,开展活动课面临很大的困难,教师在实施活动课时一定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去克服困难。
(三)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去“体验”
活动课强调“做”,要求学生在做中想,做中学,做中说。教师要大胆让学生广泛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广泛接触生活实际,感知生活,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对事物、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引入活动课,有利于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营造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以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本文所说的活动课,是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活动教学方式。活动是形式,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区别传授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因此,必须摆脱课堂教学中惯用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活动课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引入活动课要达到的目标
1.侧重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态度、情感为主要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知道怎样克服困难。
(二)为实现活动课的培养目标,应采取丰富的活动形式和方法
社会教育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科学技术活动,如发明创造、撰写论文、小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作为活动课的指导者,在进行活动时,要根据活动内容和对象正确选择活动方法,可将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和方式综合運用,搞出特色,在实践中要不断创造新的活动方法,以提高活动课的质量。
(三)列举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活动课的内容及方式
在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要求学生以“学会承担责任”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并记录一个月中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在班上进行交流,或收集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环卫工人等履行责任的感人故事,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探讨。
在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做负责的人”结合第一框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活动。让学生与父母、老师沟通,听听他们如何看待承担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写一份专题调查报告。
在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参观、访问为主的活动,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调查本地一家企业的发展现状,该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其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情况,了解一些个体、私营经济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情况,并与国有、集体经济相比较,认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在九年级上册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以图片展览的形式,来加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组织学生收集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图片,可以是自己拍摄的照片、剪报、从网上下载的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的绘画作品。图片收集好以后,先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给每幅图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还可以加上自己独特的旁白,展示自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和思考。并在特定的地方展出,相互交流观看图片的感想和体会。
在九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参与民主生活”可开展以“关注校园周边环境”为主题的调查,组织一次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活动。引导学生对校园周边环境有重点地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写出一份调查报告,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倡议,行使监督权。
在九年级上册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厉害了 我的国》,参观成就展,写出自己的观感并相互交流。让学生感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引导学生奉献社会、报效祖国、自觉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做一个自信昂扬的好少年。
二、设计活动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课的设计应以丰富性、特色性、系统性作为主要参照系,要力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独立学习的最大空间
活动课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掘,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学生和谐发展的空间;要关注学生的独特需要,提供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
(二)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
活动课自始至终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活动情境对学生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兴趣与课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和愿望,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
(三)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活动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主要出发点。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多元化来确定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差异性。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学有所得,从而提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活动课时应注意问题
教师是活动课的开发者、组织者、实施者和建设者,要充分发挥其在活动课中的主导作用。
(一)要注意转变观念
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活动课纳入自己的日常教学,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来确定开展活动课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要敢于面临挑战,努力克服困难
由于社会和学校条件的限制以及家长和其他教师支持程度的差异不同,开展活动课面临很大的困难,教师在实施活动课时一定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去克服困难。
(三)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去“体验”
活动课强调“做”,要求学生在做中想,做中学,做中说。教师要大胆让学生广泛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广泛接触生活实际,感知生活,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对事物、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引入活动课,有利于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营造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以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