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故里那一抺情思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国人打小就知道这是用来形容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排名第一的西施,据说是住在浙江省诸暨市浣纱溪旁,想想那里一定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金秋10月,我和几位驴友开启了江南之行。我们走出诸暨车站,径直朝前奔去,没多远便迎来一条江,清清的水,细细的浪,满载着货物的大小船只,不停地从眼前驶过。在对面江畔的路边,一座银檐高挑、红柱的六角亭默默地耸立着。这江是当年西施姑娘浣纱的浦阳江;这亭,就是后人为纪念西施而建造的西施亭。
  浣纱溪边品西施
  原来,所谓的西施故里的浣纱溪,可不是一条小溪,这是一条南北流向的“浦阳江”,景区这一段称为“浣江”,有南京外秦淮河那般宽。江水在南边向东拐了一个弯,形成一弯环抱,这便是江东岸的“鸬鹚湾村”;村东面有一座乳状的山头,高约百余米,山顶上建有一座黑白相间的五层宝塔,这山、这宝塔,成为了整个景区绝好的背景;山脚下建有“范蠡祠”“泰山庙”等景点;山脚下往西的“鸬鹚湾村”当前还保留了古村落的格局,更多的则是大片的荷塘四周,亭台楼阁、小桥流榭,竹林绿树掩映下的蜿蜒小径,错落有致;早起的居民,或晨练,或三三两两坐在荷塘边的凉椅上,聊着家常。浣江东岸这半片景区,除了环境清幽,还有很浓的文化氛围。这里还有“中国历代名媛馆”,里面介绍了100 位知名女子的事迹;除此之外,还有古四眼井、古越街、越庄、郑氏宗祠,浣纱女群雕、浣纱石、古码头、裕昌号民间艺术馆等。
  横跨在浣江上的白色单立柱斜拉桥,天亮后,我们才看清楚了,这是“浣纱大桥”。走过大桥,往南行数百米,便是整个景区的核心景点“西施故里”,最考究的是“西施殿”大门,这是一座融汇了中西多种风格的门楼,大门里面,围绕着小山丘上的塔楼四周,保留有历朝历代留下来的大殿等建筑群;大门两旁米黄色的围墙,淡雅恬靜,围墙的南边一座古旧的楼台下面,还有一块“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由此可见“西施殿”的地位非同一般。
  至此,也就看明白了,浣江西岸的西施殿与东岸的范蠡祠隔江相望,构成了“西施故里”景区。
  此时,一轮朝阳已经从西施殿对面的山顶上升起,沐浴在晨光中的西施殿建筑群,仿佛被抹上了一层金光 。我情不自禁地加快脚步,兴致勃勃向西施亭走去。亭子不大,结构简单,造型也极一般。四周内壁上关于西施“浣纱”“弹琴”“惜别”等古诗、古画,引起我极浓的兴趣。亭的西侧,隔条公路,是座既不高也不奇的翠绿小山,上面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古建筑。然而,它就是西施故里苎萝山。诸暨县志《人物志·列女传》一节,有着这样的记载:“西子,姓施氏,名夷光。世居诸暨县苎萝山下。山离县五里,今在城南门外。施氏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称西施。”
  从诸暨城出南门,沿浣纱江堤岸南行,不一刻钟,便到苎萝山下。“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这里就是西施的故乡。
  苎萝山不大也不高,方圆不过一里,高也不过数丈,是一座临江的小山。江边临水处有一块大石,叫“浣纱石”,又名“瀚纱石”。石上凿有“浣纱”两个大字,笔势飞骞,字迹可辨。相传是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浣沙石下水深色绿,江水到此一折而向北流去,确是个浣纱的好地方。记得《东周列国志》有一段关于西施名字的由来及西施和郑旦一起浣纱的文章:“那西施乃苎萝山下采薪者之女。其山有东西二村,多施姓者,女在西村,故以西施别之。郑旦亦在西村,与施女毗邻,临江而居,每日相与浣纱于江,红颜花貌,交相应发,不啻如并蒂之芙蓉也。”绿水青山,美女浣纱,美极了。难怪人们要发出“不见浣纱人,空余浣纱石”的叹息。
  范蠡与西施姑娘
  在苎萝山西边一箭之地,则是范蠡岩。越国时,诸暨一带是大夫范蠡的封地。相传西施初选时,范蠡就在这山脚下扶她上香车的。后人为纪念范蠡名此岩为“范蠡岩”与“浣纱石”遥相呼应。
  范蠡岩激起我的好奇,决心上山观赏一下西施故乡全貌。山路崎岖,攀藤抓石,花了四十多分钟,才爬上岩顶。岩顶果然好风光。浣江两岸尽收眼底,诸暨县城一览无遗。骄阳下的浣纱江,自南向北,逶迤曲折,像条白练,把诸暨城分成东西两半,而城中雄伟的大桥又把东西相连。城里高楼林立,街道井然。向南眺望,数十里外的勾乘山,巍峨入天,周围群山相连,那里曾是越王勾践屯兵扎营处。当年,吴越两国连年征战,老吴王阖闾受伤而亡。阖闾之子夫差即位后,为报杀祖之仇,兴倾国之兵,令伍子胥为大将,太宰伯嚭为副将,亲统大军,进攻越国。越王勾践就在这一带召集三万多兵马迎敌。结果寡不敌众,兵败椒山,退至会稽,做了吴王的三年囚奴。他强忍屈辱,卧薪尝胆,终得复国。
  关于西施降生的故事,颇具神话色彩,在这里几乎人人都能讲出:古时,月宫有颗非常明亮的珠宝,嫦娥极为喜爱,专门派只五彩金鸡日夜看守。可是这年中秋佳节,五彩金鸡趁嫦娥不在之际,好奇地将其噙出玩耍,结果不慎落入人间,闯下大祸,只好逃离月官,四处搜寻。当它临近苎萝山时,忽见祥云纷缤,霞光四射,断定宝珠就在这里的山上、江中或是鱼腹之内,便一刻不停地找啊、寻啊,日久天长,花一样美丽的羽毛脱落了,嘴巴长长了,变尖了,末了成了鹭鸳。可是那颗宝珠到底哪里去了呢?原来,这苎萝西村施家,丈夫打柴,妻子养蚕,日子过得并不富裕。这天,妻子到江边浣纱,干着干着,突然发现江中有颗耀眼的明珠,赶紧去捞,结果不等到手,珠子却从水里直入腹内,怀了孕,并生下了这个聪明伶俐,貌美过人的小女西施……
  诸暨,在春秋时期是越国的古城,古代称为暨阳。公元前四九四年,与吴国椒勺之战,结果惨败,“三万大军,仅存五千”。越王勾践也成了人质,做了吴王夫差的驾前马夫,受尽百般凌辱,而且每年必须进贡十万匹罗纱、十万石谷米……国难当头,山河破碎,哪个正直的黎民百姓,内心不是万分痛楚、悲愤!足智多谋的相国范蠡,早闻吴王“淫而好色,祸乱沉缅”,提出“征献美人,其必受之”的计策,得到赞许。
  为寻求美女,范蠡怀着焦虑而又沉重的心情,沿浦阳江逆水而上。当舟驶至苎萝山下,忽然传来女子凄切的歌声,深深打动了他的心:   人道春色新,三年不见春,
  虽有清冽水,难洗亡国恨!
  范蠡伫立船头,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只见一少女红颜素服,姿色不凡,举止柔稚,边浣纱,边叹息,不等他上前搭话,她已手提竹篮,天仙般飘然而去。
  第二天,范蠡换上一身百姓平民布衣,步行来到苎萝山下,果然见到这位女子,在村西一石凳前梳洗,可是既无胭脂、花粉,也无香油、唇膏,只有一盆清水,飘着几片香栎树叶……看到这般凄苦情景,范蠡不禁凑前问话,姑娘才抬头看了看这位陌生的英俊男儿,挽起青丝,淡淡一笑,轻声唱起:
  夜夜织金线,匹匹为贡税。
  可怜浣纱人,无有买油钱。
  几句质朴的肺腑之言,深深撼动了范蠡的心:“啊,这女子不但心灵手巧,貌美迷人,而且为国除难,苦而无怨,真是难得之精华!”原来,这姑娘是穷苦人家的独生女,父亲打柴为生,母亲养蚕度日,她的名字叫施夷光,乡里们都亲切地唤她西施。范蠡正准备深谈几句,不料西施梳洗完毕,匆匆忙忙躲进后屋纺纱去了。
  次日一大早,范蠡再度来到苎萝山下,决定向这位巾帼英杰剖明真意,但愿求得知己共赴国难。他一边走着,一边想着,忽见崖畔有一女子,头缠白纱,身带重孝,到跟前一看,正是要找的西施姑娘,赶忙关切地问道:“西施姑娘这般披麻戴孝,饮泣荒郊,不知家中遭何不幸?”
  西施听后,悲痛难止,泪洒满面,抽抽泣泣地答道:
  “不是未亡人,亦非丧至亲。
  只为破国日,无处托哀情!”
  几句切腑心声,使范蠡大为震惊,内疚、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若有所悟地:“难怪呀,时逢清明佳节,三年前的今天,正是亡国之日!西施姑娘痛悲欲绝为国吊丧,可贵,可敬、难得、难求。常言道,其貌若天仙不奇,奇在忧国忧民之心,远胜朝臣公侯,须眉男儿……”想到这里,范蠡立刻拜倒在地,取出印章公符,申明来意.当西施知道眼前这位气度非凡、英俊潇洒的风流才士,就是久慕大名的贤臣范蠡,不由转悲为喜,钦佩,敬慕。
  浣纱石的传说
  步出西施亭,沿着油漆栏杆,俯身而下,碧波荡漾的浦阳江,就在眼前。岸边,果真有块高大挺秀的方石,犹如平地钻出的春笋般,牢牢地站立在那里。相传这便是范蠡、西施盟誓的结发石。而上面镌刻着的两个大字却是“浣纱”,因为西施当年总是在此浣纱的。据说“浣纱”两字出自书法家王羲之手笔,这里也有着一段动人的神话传说。
  东晋时期,战事不断,民不聊生,百姓忧国之心日重一日。这天傍晚,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乘舟来到诸暨苎萝山下,触景生情,忆起吴越往事,感慨万分,叹道:“嗟夫!江边空余浣纱石,夕阳不照浣纱人。今之臣民者,谁似少伯,西施?”不料,话音刚落,果然一年轻美貌的浣纱女子,亭亭玉立在眼前。原来是西施显灵,她颇有感触地说:“是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不见会稽城内舞正浓,浣纱石上今生草。长此以往,古城旧景又要重演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实乃精辟、透彻的至理之言。王羲之听后,茅塞顿开,心阔神驰,正要下拜,却只见方石不见人。翌日大早,便饱含激情,挥毫写下这入石三分的“浣纱”二字,直到他临终前,还嘱其家人,死后要在石壁之巅筑坟安葬,以示至死不忘西施的谆谆教诲。王羲之墓地究竟在何处,众说纷纭,但诸暨县志确有这样记载:王羲之墓葬于苎萝山上……
  风吹雨淋,雪压霜欺,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这块“浣纱石”,仍旧如初。据说,它能升会降,当年西施站在那里浣纱,水浅时,方石下沉,水涨时,方石上浮,干起活来,总是使她舒心省力。而且,凡在此浣过的纱,格外洁白、光亮,还散发着浓浓的清香味。
  我凝立在这块方石前,深情地望着斗大的“浣纱”二字,心中像这浣江水般,荡起层层浪花:浣纱石啊结发石,高如山,重万斤,在人们心目中,你不正是那爱国、忧民的象征,不正是那坚贞、爱情的结晶?
  时近黄昏,我依依不舍地离开“浣紗石”,沿着落满彩霞的浦阳江,向前方刚刚建起的大桥走去,种种思绪,山泉般在心头不住地喷涌着、集聚着,汇成一股巨大的潮流,势不可挡地向前奔驰、冲击……
  “美”的化身
  饱览了越地风光,一路上浮想联翩:西施在民间有这样强的吸引力,决不光是由于美貌,恐怕还在于她在吴越相争中所起的政治作用吧?史书记载:当越王三年俘虏结束回国后,听从范蠡和文种的计策,一方面休养生息,富国强兵,一方面极力讨好吴王夫差,麻痹对方,“遍求国中美女”,把西施、郑旦征去,教习三年歌舞,敬送吴王。西施到了吴国,对夫差使尽了功夫,“一双笑靥才回首,十万精兵劲倒戈”。西施却是一个“誓雪吾君耻,甘心是帝国”的爱国者。越王之所以能灭掉吴国称霸诸侯,西施有很大功劳。因此,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用“西施越溪女,明媚光云海”之句来颂扬她的英名。明代剧作家梁辰鱼竟把整整一部《吴越春秋》改编成四十五折的昆曲《浣纱记》,可连台演上四、五天呢。
  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人们之所以不曾忘记这位“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的西施,一直把她作为“美”的化身流传而今,不仅是她的“美相”,更主要是她的“美德”。大半正是这个缘故,西施故里的苎萝山、西施亭、浣纱石等,几经风云变幻,依然完好如初。人们常常念起的往昔西施殿、西施坊、西施门等,相信要不了多久,亦可在这些古迹前,缅怀这位相貌美、心灵更美的“天下第一美人”了。
  从西施故里归来,兴不能减,遂赋诗,以记其行;
  再游西施故里,美好故事流传。
  浣纱江边风景,一池荷花争艳。
  了解西施故事,不禁唏嘘感叹。
  其母孕育美人,夜明珠落人间。
  每日出门浣纱,遇见范蠡誓愿。
  女子为国献身,成就越王尝胆。
  曾与郑旦同美,母定愿女平凡。
  漫步三贤馆中,感受命运多舛。
  如今国泰民安,你我幸福美满。
其他文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这里把过春节,叫作“过大年”。在家乡的年里,有三大习俗必不可少。  熬年夜  “ 熬年夜”是春节的首要习俗,时间是在大年三十晚上,至少要熬到第二天的零点。爸爸说他小的时侯熬年夜虽开心,但比较单调,大烩菜和饺子是一家人最奢侈的排场,挑灯笼串街,放上一挂鞭炮,是孩子们最大的欢喜!  而今,我们的年夜饭格外丰盛,妈妈常说:“如今社会好,天天赛过年。”吃完年夜饭,我
期刊
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许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让我们感到温暖。也许仅是举手之劳,就能滋润我们的心田,令我们感动。  还记得那是一个冬日,校园里除了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就只剩下北风呼啸而过时发出的呜咽声以及吹过门缝时的哨音。平日喧闹的鸟雀似乎也被这样的声音吓破了胆,缩在窝里不肯露头。在这样的天气里如何取暖成了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  也許是天气寒冷的缘故吧,原本门可罗雀的热水间突然变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我一
期刊
提起古都,你会想到哪座城市?是坐拥紫禁城的北京,浸润在六朝烟雨的南京,见证大唐盛景的西安,抑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洛阳?  很少有人会想起山西大同,尽管身为北魏首都、辽和金的陪都,它在人们心中的古韵甚至比不上同省晋中市的平遥古城。  都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晋北门户的大同虽然承受了千百年的烽烟,不过作为历史的补偿,来来往往的帝王也给大同留下了大笔的文化遗产。  不同于其他古都,大同的
期刊
春往往象征着无尽的生机,美丽的景色让人赞叹不已,大地万物复苏,似乎一切都美得令人赞叹。 2020年的春天,让我们对春有了新的认识。人人都说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原来大街上的人潮涌动到街上的空无一人,一切都仿佛是那么地突然。  新冠疫情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  因为它,学生们上着网课,家长们上不了班。我们无法忘记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前线,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支援
期刊
当我在新颖别致的大同南站乘坐“和谐”号高铁列车出发或返回时,当我看到南北向的御河上一字排开的北环桥、平城桥、兴云桥、北都桥、迎宾桥、南环桥和开源桥等七座形态各异的现代化高技术大桥凌空飞越东西两岸时,当我乘坐公交车往来穿梭于古城和御东新区的御河西路、御河东路、滨河路、魏都大道、云中路、西环路、南环路、迎宾街、北都街、永和路、文兴路、恒源路、文盛街、云州街、云山街、兴云街、永固街、西京街、恒安街、重熙
期刊
去唐河大峡谷是在今年夏季的一天,午后从上车河参观出来,有人提议走下公路到河边去看看,本来是想下到河滩看一眼就返回,没想到下去一走,就舍不得离开了。唐河水清清澈澈,急急地由北向南流淌着,助着游兴,大家迈开步子,沿着唐河西畔的健身跑道,从南往北走去,一直走了有十余公里,直到太阳西沉,我们才收起兴致乘车往回返。  峡谷深深深几许  一个美的景点,光有山还不行,要有山有水才有灵性,才可称为胜景,而唐河大峡
期刊
刚刚告别了初中生活的我,踏入自己心仪的高中,在每天有些不适应的生活中依然有些小窃喜,也在每天快节奏的生活中忽略了许多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身边感人的一瞬间。偶尔在用脑空余的时间里,感慨以前的不懂事,想着如何更好地度过这三年时光。学校食堂的大门正对着操场,正对着每日的黄昏。每日吃饱喝足后,便迎着落日余晖,与同学说说笑笑,一天、两天,我爱上了这一幅幅落日图,想用照相机将它定格,也想用水彩将它记录。每
期刊
过年,一个中国独有的——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这一民间习俗,在逐渐腾飞的现代化社会和人们愈加丰富的业余生活中慢慢地淡化了,它似乎不再是那么地令人期待,尽管有着火红的灯笼,喜庆的春联,以及最讨小孩子们欢喜的一块块麻糖、一个个肉馅饺子,但在平日里就很充裕的物质基础上,这也仅仅成为了一个民俗,而似乎只有老人家们,还在坚守着,那一份企盼和羁绊。  往昔,虽拥有了和平,可是各种生活上的压力化作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痛
期刊
李峪青铜器因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而得名,亦称作浑源彝器。1923年出土时名震一方。实则在1922年,山西浑源县恒麓西北,村民穆某赴田耕作,掘得古铜器数十件,县绅迫其交出16件(分藏各绅家中),“去冬复由本县旅外同学联名追出,由各法团选出委员九人办理善后,现正议保管办法云”(据北平《晨报》)。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浑源县在李峪青铜器群出土前就有铜器被发现。笔者就大同市博物馆馆藏部分李峪青铜器进
期刊
一块面团要想变成饺子,要想包进去许多馅,就得擀开,放大自己的格局,富有延展性和包容性。佛家有一副联子,其中的一句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但凡饺子,都是大肚子。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每一种事物都是排他的。但如果你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你就有了包容性,你就会来者不拒。管它是鸡羊猪鱼,管它是萝卜白菜,一律来它个照单全收。中国人做事,交友,主要是看你的胸襟。小肚鸡肠的人,成不了大事,也交不来朋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