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是指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为指导,全面、系统、整体构建的育人体系。“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体系和我国德育评估指标体系,阐述德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贯彻执行“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推动我国高校德育评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国际工程专业认证;高校德育评估
2013年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三年有效资质后,深刻感受到我们平时所做的德育工作为顺利获得专业认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紧接着又接受了学校的德育评估,在比较分析认证体系标准和德育评估体系后发现,两个体系指标所重叠的部分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学院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将德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的工作理念,为此深受鼓舞,并探讨如何通过贯彻执行“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深化高校思政教育。
一、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体系与我国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1.国际工程专业认证的意义及其指标分析
全球化趋势带动了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标志着我国高校的工程专业教育如果通过国际工程专业认证,认可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就为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相关职业领域提供准入资格,标志着我国高校的部分工程专业将逐渐与国际接轨。
为使工科学生更好地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试行)》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以下8项基本要求:具有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等专业知识与能力;文献与资料获取能力;懂得专业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组织管理、交往能力以及团队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分析标准,只有第三条对本学科有要求,其余的七条几乎都是能力或素质教育。标准中对学校的要求还有关于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发现,这些都与高校德育工作相关。也就是说,德育工作在工程专业认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2.我国德育评估的意义及其指标分析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各国都在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并建立起本国的德育体系,其本质就是为了自身的政治稳定和价值观的灌输。我国多年来也是如此,这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确有其必要性。
以我校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为例,包括德育工作保障、基层学生组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资助工作、就业工作6个一级指标体系、27个二级指标体系,73个三级指标体系。该体系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道德,还涵盖了除专业教育以外几乎全部的教育内容,如政治立场、科学文化知识、身心健康、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诸方面。体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
3.两者的比较分析
两个体系仅在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基层学生组织建设两个方面有所差异;而相同之处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法律、经济、管理等知识;认识处理事物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应对社会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品德素养、人文科学素养、艺术修养、个性心理生理健康、逻辑思维、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很难被分解,我们可以称为综合素质。
我们通过参加国际工程专业认证深深的感觉到,发达国家所公认的认证体系,植入了太多的德育要素,他们将这些要素分布于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实验技能学习、企业生产实践、文理交叉贯通、自主创新锻炼、社会状况调查、毕业论文撰写、职业规划引导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实施,表面上没有出现德育二字,暗地里时刻没有脱离德育内涵,使德育与智育密切结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只有专业知识的教育体系,远远达不到国际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必须将专业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成为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当然,要做好这项工作,仅靠专职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全体专业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德育,因为这是学院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必须让全体教师意识到,每个老师及其每门课程都肩负着德育的任务,只有将专业与德育相结合才能真正保障和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推动我国高校德育评估工作
但从目前高校德育评估指标体系来看,德育依然独立于专业学习以外,“三全育人”体现的不够深入。这也是高校德育评估得不到学校和院系高度重视的原因之一。建构“三全育人”模式,在以系统和整体的角度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全员”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加强教育主体间的沟通与交流,树立统一的育人目标,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负责、全员监督的育人体系,能加强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模式的主要关系人包括导师、辅导员、学校相关行政人员、专业课教师、后勤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学生亲朋、校外人员等。切实联系起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人,将育人与自育意识深扎在教育队伍与学生组织中,能够充分发挥模式的整体作用。
其次,“全方位”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发展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使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角度地融入到学生生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模式的途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细微之处发挥巨大作用。
最后,“全过程”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教育场”的建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功能,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将外在的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结合各阶段培养工作重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全过程中,发挥引导、激励、监督、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及其将来的事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各高校普遍重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以成为德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联系的有力抓手,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整体分析,判断所缺乏或应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实践,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还要认识到德育评估不是道德教育的终点,因此应坚持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毕业后就进入社会,用人单位将会对其德能勤绩各方面有更详细的评价,高校应及时收集这些信息,以便了解本校育人的成绩和不足之处。
总之,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让每个教师、每个德育工作者、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德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不可分裂!
这不仅符合将要认证的工程类专业,同样也符合其他所有专业。
参考文献:
[1].郑莹. 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现状与困境分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思想政治教 ,2013, 28(6):23-24。
[2].晏辉.当代价值冲突的哲学批判[J].社会科学辑刊,2003(2):153.
[3].赵祖地 刘云林.德育评估:现状、问题及成因,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5)。
[4].赵志勇,张蕾,高等学校道德教育评价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216(4): 96-98。
[5].李茂国.中国工程教育全球战略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6:1-12。
[6].韩迎春.中美高校德育评估标准比较及其启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1,10(1):82-8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国际工程专业认证;高校德育评估
2013年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三年有效资质后,深刻感受到我们平时所做的德育工作为顺利获得专业认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紧接着又接受了学校的德育评估,在比较分析认证体系标准和德育评估体系后发现,两个体系指标所重叠的部分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学院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将德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的工作理念,为此深受鼓舞,并探讨如何通过贯彻执行“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深化高校思政教育。
一、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体系与我国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1.国际工程专业认证的意义及其指标分析
全球化趋势带动了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标志着我国高校的工程专业教育如果通过国际工程专业认证,认可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就为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相关职业领域提供准入资格,标志着我国高校的部分工程专业将逐渐与国际接轨。
为使工科学生更好地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试行)》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以下8项基本要求:具有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等专业知识与能力;文献与资料获取能力;懂得专业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组织管理、交往能力以及团队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分析标准,只有第三条对本学科有要求,其余的七条几乎都是能力或素质教育。标准中对学校的要求还有关于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发现,这些都与高校德育工作相关。也就是说,德育工作在工程专业认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2.我国德育评估的意义及其指标分析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各国都在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并建立起本国的德育体系,其本质就是为了自身的政治稳定和价值观的灌输。我国多年来也是如此,这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确有其必要性。
以我校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为例,包括德育工作保障、基层学生组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资助工作、就业工作6个一级指标体系、27个二级指标体系,73个三级指标体系。该体系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道德,还涵盖了除专业教育以外几乎全部的教育内容,如政治立场、科学文化知识、身心健康、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诸方面。体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
3.两者的比较分析
两个体系仅在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基层学生组织建设两个方面有所差异;而相同之处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法律、经济、管理等知识;认识处理事物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应对社会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品德素养、人文科学素养、艺术修养、个性心理生理健康、逻辑思维、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很难被分解,我们可以称为综合素质。
我们通过参加国际工程专业认证深深的感觉到,发达国家所公认的认证体系,植入了太多的德育要素,他们将这些要素分布于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实验技能学习、企业生产实践、文理交叉贯通、自主创新锻炼、社会状况调查、毕业论文撰写、职业规划引导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实施,表面上没有出现德育二字,暗地里时刻没有脱离德育内涵,使德育与智育密切结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只有专业知识的教育体系,远远达不到国际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必须将专业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成为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当然,要做好这项工作,仅靠专职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全体专业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德育,因为这是学院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必须让全体教师意识到,每个老师及其每门课程都肩负着德育的任务,只有将专业与德育相结合才能真正保障和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推动我国高校德育评估工作
但从目前高校德育评估指标体系来看,德育依然独立于专业学习以外,“三全育人”体现的不够深入。这也是高校德育评估得不到学校和院系高度重视的原因之一。建构“三全育人”模式,在以系统和整体的角度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全员”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加强教育主体间的沟通与交流,树立统一的育人目标,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负责、全员监督的育人体系,能加强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模式的主要关系人包括导师、辅导员、学校相关行政人员、专业课教师、后勤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学生亲朋、校外人员等。切实联系起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人,将育人与自育意识深扎在教育队伍与学生组织中,能够充分发挥模式的整体作用。
其次,“全方位”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发展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使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角度地融入到学生生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模式的途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细微之处发挥巨大作用。
最后,“全过程”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教育场”的建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功能,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将外在的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结合各阶段培养工作重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全过程中,发挥引导、激励、监督、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及其将来的事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各高校普遍重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以成为德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联系的有力抓手,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整体分析,判断所缺乏或应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实践,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还要认识到德育评估不是道德教育的终点,因此应坚持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毕业后就进入社会,用人单位将会对其德能勤绩各方面有更详细的评价,高校应及时收集这些信息,以便了解本校育人的成绩和不足之处。
总之,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让每个教师、每个德育工作者、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德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不可分裂!
这不仅符合将要认证的工程类专业,同样也符合其他所有专业。
参考文献:
[1].郑莹. 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现状与困境分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思想政治教 ,2013, 28(6):23-24。
[2].晏辉.当代价值冲突的哲学批判[J].社会科学辑刊,2003(2):153.
[3].赵祖地 刘云林.德育评估:现状、问题及成因,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5)。
[4].赵志勇,张蕾,高等学校道德教育评价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216(4): 96-98。
[5].李茂国.中国工程教育全球战略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6:1-12。
[6].韩迎春.中美高校德育评估标准比较及其启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1,10(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