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即是——养成教育。如果你是一位家长,那么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吧?如果你是一名学生,那么你一定希望自己可以品学兼优吧?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的习惯,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幼儿从小培养的习惯不容易忘记是终身受益的,学前教育在垃圾分类教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培养习惯;养成教育;垃圾分类
  
  
   在林格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一位家长,那么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龙凤吧?如果你是一名学生,那么你一定希望自己可以品学兼优吧?愿望是美好的,可是怎样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呢?其实,这一切的实现,就累积于你生活的点点滴滴,与你的习惯密切相关。”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养成的,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教育。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垃圾分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我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推动习惯养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即是——养成教育。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习惯是有引力的,人的大脑和身体都是喜欢稳定状态的。当你想培养一个新的习惯时,就会打破原来的平衡状态,进而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阻挡着你。就像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一样,距离比较远时,引力起主要作用,把分子拉近,距离太近时,斥力起主要作用,把分子推开。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垃圾分类教育最好是要从娃娃抓起,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能够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以各种形式培养幼儿垃圾分类习惯,能够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加速推进的垃圾分类正在走向全民参与时代。据统计,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目前,46个重点城市先行试点,已有九个城市完成立法,15个城市明确了对个人和单位违规投放生活垃圾的处罚,上海市更是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因为幼儿的可塑性非常高,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的习惯,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幼儿从小培养的习惯不容易忘记是终身受益的,学前教育在垃圾分类教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教育入手落实垃圾分类,并且通过幼儿能够影响到他的父母和他的家人。增加全民的环境危机感,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进环保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因此,作为新时代教育下,垃圾分类学前教育已刻不容缓。
   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的生活教育当中,我利用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依次进行分类、归纳;和幼儿一起探讨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从正确投放垃圾做起,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和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这些可回收垃圾投入到区角游戏活动中,实现可回收垃圾的资源再造。比如,建构区可以用奶粉罐、纸筒、废旧光碟、纸箱等进行低建构游戏;生活区可以用发芽的土豆、豆子、花生等进行植物的观察;美工区就更不用说了,纸杯、纸筒、纸盘、牛奶盒、一次性筷子、各种瓶子等都可以进行美工制作。通过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中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
   养成幼儿垃圾分类的好习惯,需要各种教育途径必须要协调一致。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一致。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能力,也是家长需要努力去做的功课,看似简单的垃圾分类,其实蕴含着很多对孩子成长的意义。让孩子从小就接受系统的垃圾分类知识,可以培养他们垃圾分类的习惯,这种习惯将伴随他们的一生。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幼儿可以使,可以使幼儿学会许多分类秩序的行为从小建立秩序感。比如在自己的家中,所产生的垃圾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哪些是厨余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通过总结归纳,形成一个简单的归纳与排列逻辑思维培养。垃圾分类是将归类整理能力融入到实践的最好机会。家长也可以举一反三。让孩子在学会垃圾分类的同时,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分类整理,让孩子在自己动手的潜移默化中拥有“归纳整理”能力。希望我们每一个父母都能以身作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形成全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让我们的地球天更难、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 课题项目:本文是市级课题《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广教研[2019]9号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乡镇中学教师的背景信息与他们的教学领导力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教师领导力与乡镇教师的其他影响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领导力调查问卷给22名古木镇中心校教师填写,使用频率分析和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教师个人背景信息和教师领导力的关系,得出的结果是中心校教师对教师领导力了解少,性别对于教师领导力的发展有关,但差别不大,教龄越长的教师展现的教师领导力越多。  关键词:教师领导力;中学教师;乡镇
期刊
摘 要:体育是素质教育理念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现阶段的教育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体育课程是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小学体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小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通过体育课的知识教育与锻炼活动增强小学生的体质。体育课程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刚踏入校园不久,正是新奇好动而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阶段。本文基于以上情况探索低年级小学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廉政建设一直是吏治的核心。在历史的进程中,传统社会形成了独特的廉政文化,总的来说,主要是三个基本的原则:齐之以德是基础,授之以利是保障,待之以刑是手段。  关键词:廉政;齐之以德;授之以利;待之以刑         《仪礼·乡饮酒礼》有云:“设席于堂廉,东上。”汉代经学家郑玄注释:“侧边曰廉”。侧边是棱,代表着平稳、方正,引申为人品道德的正直有原则,干净不贪墨,这也是
期刊
摘 要: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将实际工作流程以项目的形式具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本文就将论述在汽车维修专业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操作,以期促进该专业人才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汽车维修专业;应用;         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愈加严格,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需
期刊
摘 要: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义务教育提出已经足足36个年头了,但仍有极少数适龄儿童未能很好地接受教育。这些儿童就是重度残疾的儿童。本文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做好本辖区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工作。一、送教人员是做好送教工作的前提;二、送教方式是做好送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电工行业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当下的许多中职院校电子电工专业毕业生进入到实际电工行业以后,由于理论知识较多、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导致其实效性较低,学校对于学生的岗位需求和技能锻炼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亟待采用新的教学手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适应实际电工岗位需求。基于此,实训教学法应运而生,实训教学法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分成小组或者单独来完成一个项目,
期刊
摘 要:重度残疾儿童是社会中的一个极为弱势的群体。这个群体因为天生的缺陷大多不能去上学,渐渐地被社会忽略。但在教育的路上,教育工作者践行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宗旨,上门家访成了学校对重度残疾儿童可行、有效、温暖的关注、关心。那么如何开展对农村重度残疾儿童的家访工作呢?我认为可以“三心二意”:当心、真心、关心是家访中的三心,那么二意指:一、敬意;二、谢意。  关键词:重度残疾儿童;家访工作;三心二意 
期刊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理想、学说、价值观等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尊崇,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文化自信是最广泛、最基础、最深厚的自信。提升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保障。提升文化自信可以凭借多种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
期刊
摘 要:公共图书馆建设是精神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新时期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其能够为人们学习知识与查阅知识提供广阔的平台,通过公共图书馆,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改善精神面貌,所以,必须要强化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以此促进图书馆的稳定发展。本文就新时期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意义与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发展路径     一、新时期加强公共图书馆建
期刊
摘 要:幼小衔接教育一直是广受关注的话题。然而,现有的研究仅限于幼儿园单向的研究,且主要停留在活动层面。为了探索幼小衔接的有效模式,笔者所在的小学主动牵手幼儿园,对大班幼儿实行整学年的课程改革,为幼小衔接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该课程立足5-6岁幼儿身心特点,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发了系列性幼小衔接课程,涵盖语言、健康、科学、艺术和游戏等五大领域;并进行4年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