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的理路依循是开放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初阳照向海面,辽东湾在一夜的沉静后逐渐苏醒,翻滚的浪潮,正见证海的澎湃。连着海的这片宽厚的土地,山硬朗,水浩荡,也在朝阳中呈现出勃勃生机。这片土地寄托着梦想,也承载着希望,它正在唤醒潜在的力量。这,就是辽宁。
  辽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海上门户和重工业基地,许多国之重器从这里诞生。站立“第二个百年”的开端,辽宁省全面振兴蓝图绘就,经济社会发展由传统模式加速向新科技革命驱动发展模式转型。在这个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阶段,辽宁省人口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等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重点领域和诸多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艰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复杂和变化的局面,辽宁省迫切需要更多的力量支撑,尤其是人才和智力支撑。显而易见,在影响辽宁发展的因素和力量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常常把目光聚焦在经济领域数字的变化上,往往会忽视数字变化背后的教育因素,教育的功能和社会价值有时是被忽视的。教育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过程中,许多矛盾待解,如传统与创新的矛盾,板滞与活力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教育各主体的共同努力。在现实提醒中,辽宁教育不回避发展中的矛盾,正用开放而冷静的改革,改变人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行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那么,辽宁是如何认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我们不妨走近,去发现,去记录。
  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用开放的价值观促进高校开门办学
  在辽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境下,立德树人,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最核心、最基础、最深层的思考,没有人的心理、观念和行为的现代性转变,教育现代化将无从谈起。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冯守权对此有清晰认识,他谈道,“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是现代化的核心。教育要回归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需要有教无类,这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要因材施教,要尊重人的客观差异”。
  围绕“人”这一核心,开放办学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许多创新实践破土而出,使国际间交流更为丰富多样,区域间教育经验共享、匹配学习,以及区域内教育资源结构调整、要素流动也随之产生。例如,在高等教育开放办学方面,辽宁省积极探索,纵横交错的开放办学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为了加强对高等教育开放办学工作的统筹,辽宁省建立了推进开放办学工作领导小组,各高校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形成了跨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辽宁省制定了开放办学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印发《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 加强校际合作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开放办学。
  在横向开放办学方面,辽宁省主动抢抓新时代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机遇,积极开拓高水平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新路径、新模式,推动成立了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支持省内35所高校设立一批高层次国际教育合作平台和项目;沈阳理工大学建设了俄罗斯院士专家工作站和联合实验室;沈阳农业大学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人才联合培养。
  辽宁省主动打开区域间高等教育合作的大门,牵头成立了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一区”高等教育开放办学联盟,并制订了指导意见。将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联合开发教学资源、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开展教师互聘交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平台共建共享及重大项目申报、攻关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
  在省域范围内,辽宁省强化制度创新,拆除各高校封闭的“围墙”,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在校际、校所、校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动态推进,一批高校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和高水平重大科研平台应时应势而生。由此产生的“苗圃效应”,更大地激发了开放办学的活力和张力。
  在纵向开放办学方面,辽宁省积极推动高校资源向中小学开放,让更多的大学老师站上中小学的讲台,让更多中小学生能够走进大学的科研实验室。例如,辽宁中医药大学与沈阳市皇姑区教育局共建附属学校。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运动馆、博物馆、实验室等向附属学校师生开放,并组织专家力量与中小学共建中医药文化课程等。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这一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的探索,为全链条培养人才提供了更多实践参考。
  在开放办学纵横交叉的支点,辽宁省实施了高校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围绕 “卡脖子”技术实施协同攻关,辽宁省教育厅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在智能制造、种子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针对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的共性技术,邀请专家进行设计凝练,编制榜单,并向高校张榜发布。项目实施以来,高校科技创新的新态势,像引人瞩目的风景,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吹来了一缕清风。
  建立各教育主体良性互动关系,以开放的行动创造内生动力
  教育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它无比切近人的生活,对人的影响和改变触手可及。教育的光芒有时甚至超过太阳,可以穿越迷茫,直抵人的精神世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它已經渗透到社会最为微小的地方,教育的链条又是延展的,每个家庭和社区都有教育的痕迹。教育既是政府的责任,又是全民的责任。辽宁教育对此有着清晰判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人自己的事,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辽宁教育需要更大的开放。
  辽宁省通过建立各教育主体良性互动关系,变革教育治理方式,在增强教育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学校、社会依法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体系,促使教育在自我创造中不断产生内生动力。
  学校、家庭、社区三方织就了社会生活、学习的教育关系网。辽宁以家校社联动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向社会开放,全省成立了纵横衔接、上下联动的家庭教育领导机构和工作网络,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家长学校工作网络,并以课题方式深入开展家校社共育研究和实践工作。目前,辽宁省已建成家庭建设研究中心11个、家教家风实践基地47个、城乡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站(点)1072个,基本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城乡全覆盖。   以沈阳市沈河区为例,作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为了健全家校社共育组织机构和服务网络,2017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区级家庭教育学校。并将区家庭教育学校设为区级总校,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分校,创新构建了区级整体统筹、社区融合普及、学校重点安排、年级计划推进、班级具体实施的五级家庭教育联动模式。家校关系变了,家校共育才能真正发生,孩子笑容绽放的背后是每一位教育重要他人的共同努力。
  如今,为了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共育机制,沈河区已将家庭教育学校升级为“盛京家教文化馆”,“睦邻学习圈”成为沈河区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沈河区在全区成立了11个睦邻学习圈,通过“学校放假 社区开学”等活动的开展,学校和家庭、社区和家庭、学校和社区不同主体间的情感呼应、精神同频,使彼此互助、共建、共享的学习、教育、交流自然而然产生。“睦邻学习圈”让陌生变为熟稔,让疏离变为亲切,让爱在温暖间传递。这种良性的教育互动,重新定义了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新的社区学习形态,家校社共育的现代性场景拓宽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一种全新开放的未来社区学习方式在探索中渐成雏形。
  聚集教育领域重难点问题,以开放的创新纾困与解题
  如果家校社联动是教育向外开放的话,教育的内部开放,则是区际、校际、城乡之间教育关系的协调和再造。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急迫期待,以及区域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结合全省经济发展现状,辽宁省充分认识到单纯依靠加大投入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还存在较大困难,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的出路,只能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向内挖掘。
  辽宁省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寻找破解路径,更加关注资源调配、教育关系联结、教育要素流动及吸收,并通过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头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为了推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辽宁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使集团化办学在实践过程中有了理路依循。辽宁省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创新建立了多种集团化办学方式,具有代表性的有“1+X”型办学模式、学区统筹办学模式、教育联盟办学模式、“名校办分校”办学模式等。同时,辽宁省对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的集团分校数量作出规定,防止因盲目扩张而影响办学质量。
  目前,辽宁省成立教育集团661个,涵盖成员学校2687所,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已达到了61.8%。通过集团化办学改革,使校际间差距不断缩小,办学质量全面提升,有效遏制了“择校热”现象。2019年,辽宁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域通过国家验收,这在辽宁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辽宁省集团化办学实践,聚集热点、难点问题,以开放的创新纾困与解题,凸显了对每一个教育主体的尊重,这必将充分调动教育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每所参与学校产生价值认同,使老百姓 “家门口上好学”的期望逐步实现。
  打通專业与产业的隔离带,以开放的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辽宁职业教育有着很好的发展基础,随着经济产业发展,职业教育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制约性因素,如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有待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契合度有待提高,产教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职业院校专业亟须适应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等。针对以上问题,辽宁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突破发展瓶颈, 成为部省共建、整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7个省份之一。2020年,辽宁省因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被国务院予以督查激励。
  在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方面,辽宁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专业群,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产业学院,打通专业与产业的隔离带,精准回应产业发展需求。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开展高职院校专业星级评估工作,为了评估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辽宁省教育厅以开放的态度与第三方进行广泛合作,建立了专业星级评估指标体系,该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定量评价(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94个三级指标和212个数据观测点)和定性评价(5个主题模块)。辽宁省通过专业评估,希望可以理清专业体系和产业体系两个不同系统的运行逻辑,以期可以探索出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改革与治理路径。
  在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方面,辽宁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如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在马来西亚建成东北地区首个海外鲁班工坊,该项目荣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第四批“中国—东盟特色项目”;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建成泰国“鲁班学堂”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目前已完成首批泰国职业技术教师培训工作;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在境外办学项目已经开始招生。
  辽宁省正在积极筹建中外合作职业技术大学。同时,成立了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联盟,在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校际学分互认、教师交流培训和技术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推进办学资源共享,使职业院校深层次合作与交流成为可能。
  数据表明,辽宁省普通民众对入读职业学校认可度达82.61%,高出全国平均值5.36%;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总体感受满意度高出全国平均值5.03%,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及设施设备满意度高出全国平均值4.42%。数字有时是冰冷的,有时又是柔软的,透过数字,可以读出辽宁职教人的付出和热爱。
  辽宁省聚集理念开放、制度突破、路径转换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点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难点与瓶颈问题上寻求突破,使“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落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辽宁教育正在打开自己,这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在现阶段这样的开放是有必要的,只有开放,才能建构新的教育关系和秩序,才能形成一种流动的良性的教育风气。开放,可以从历史中探寻辉煌的足迹;开放,可以从他山之石汲取智慧的力量。辽宁教育的开放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当下的突破,还有对未来的期待。
  当前,辽宁省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区域教育生态渐生新的变化。辽宁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直面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高期待和高要求,用更为开放的理性精神积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贡献了教育的力量,也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我们坚信,教育会让辽宁的发展更加蓬勃,更加气象万千。
其他文献
教育,引导人生,指引社会,建设国家,并滋养人类文明。不管人生、社会、國家还是文明,都具有超越性,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理想,包含人生的理想、社会的理想、国家和民族的理想,以及人类文明的理想。好的教育,应当点亮每个人心中的理想,并以理想之光照亮社会,照亮国家和民族,照亮人类的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从当前教育的情况看,教育的理
期刊
辽宁省教育综合数据  各级各类学校14837所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627.1万人  教职工58.9万人  学前教育  独立设置的幼儿园9470所  在园幼儿86万人  教职工13万人  义务教育  小学2827所,初中1518所  在校生297万人  小学在校生196.7万人  初中在校生100.2万人  教职工26.9万人  义务教育巩固率97.4%  高中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各类学校79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导向。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两年来,辽宁省教育厅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围绕“ 优质带动,优势互补,逐步覆盖,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出台《关于推
期刊
很多人对本科院校开展的学科评估、专业认证等耳熟能详。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职业教育发展中,高职院校的专业评估却一直在探索中。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成为重要的專业办学标准之一。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开展高职院校专业星级评估工作。此次专业评估也开启了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新一轮“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创新之旅。  这一在全国率先的做法进行
期刊
施行“1+X”证书制度,如何解决考证教学两张皮问题?如何避免“证书形同鸡肋”的情形?如何让院校培养的人才契合企业的需求?  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1”指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全国已有22949所院校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共确定了9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作为一项新事物,试点推进中遇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困惑与担忧。辽宁省于2019年
期刊
以人工智能、VR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推动教育深层变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发展教育信息化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写入“十四五”规划,明确了以智慧教育为方向的在线教育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020年,南昌获评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南
期刊
论坛主持人  王家龙 上海市宝山区宝虹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王 彤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睿实分校校长  研讨嘉宾  李 明 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校长  陈国荣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  张震雷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王国贤 四川省成都市西北中学外国语学校校长  韩树才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窄岭中学校长  张雪彬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一中学校长  
期刊
辽宁省正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辽宁省山海相连,历史文化深厚,在这样的历史、环境风貌里,将生发出什么样的教育意象?为此,记者采访了辽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守权。  《教育家》:冯厅长,辽宁省正在全面振兴,教育现代化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当前,教育界对“教育现代化” 有许多不同理解,您如何定义“教育现代化”?  冯守权:教育现代化涵盖了很多方
期刊
“这几天,企业又来学校要人了。”辽宁职业学院实验实训管理处处长黄艳青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她曾任学院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负责人,2018年起,该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与康师傅(沈阳)方便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学徒。因为合作成效良好,2020届的招生规模从最初22人扩大至44人,康师傅多次来学校,就是争取这44名学徒全部进入该企业。  自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后,辽宁省
期刊
趁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东风,站前路学校将继续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智能技术,探索智慧校园、创客教育,创新课程体系,推动“智慧云”,完善学校管理,促进师生成长。  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南昌市西湖区以智慧教育、网络研训、数字平台为“云梯”,着力打造云录播、云阅读、VR云等信息化生态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西湖教育的先行者,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