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外寄生胎合并巨型脐膨出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外寄生胎合并巨型脐膨出的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例外寄生胎合并巨型脐膨出新生儿临床资料,并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近3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并总结经验。

结果

本例患儿出生前经产前彩超已确诊,并经多学科会诊,预先制定了产后的手术计划。患儿生后1 h即在全身麻醉下行脐膨出修补术+外寄生胎切除术。脐部膨出肿物为部分肝脏,给予还纳,完整切除腹部隆起并修复腹壁。术后病理证实了脐膨出病理改变,手术切除的腹壁赘生物符合寄生胎病理改变。术后继续多学科协同治疗,患儿于术后第14天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生长发育良好,无明显术后并发症。通过数据库检索,共检索到国内外报道的外寄生胎合并脐膨出者7例,其中6例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1例引产。

结论

外寄生胎合并巨型脐膨出极为罕见,目前唯一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对于外寄生胎合并巨型脐膨出进行手术时需兼顾两种疾患的病理解剖特点。术前可通过超声等手段对患儿寄生胎和脐膨出的局部解剖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制定完善的手术计划;术后多学科联合制定后续治疗计划。出院后需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明确有无恶变征象。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目前中国约有800万心房颤动患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严重并发症包括脑栓塞、脑卒中等,而脑卒中也是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婴儿母亲孕期危险因素、生后并发症、治疗及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VLBW/ELBW婴儿临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病率逐渐升高;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心房颤动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且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脏病的脑卒中率和病死率也明显增高。慢性
非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逐渐引起重视,其危害程度不亚于冠状动脉阻塞所致心肌梗死,其病因机制极为繁琐复杂,现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此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寻找潜在
期刊
@@
目的 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突变类型与湖南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因高胆红素血症收入我院,经常规检查
肺动脉高压是一组进展性的、预后极差的恶性心脏疾病,本病以肺血管重构,肺血管阻力升高,最终导致右心衰竭为特点。最近5年,随着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的进一步认识,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临床资料,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7年6月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小于1岁的103例婴儿期术前诊断、术中探查及术后情况。结果共收治86例主动脉缩窄及伴发畸形患儿,导管前型37例、导管旁型44例、导管后型5例。合并畸形有室间隔缺损62例,房间隔缺损60例,房间隔膨胀瘤4例,完全性房室通道3例,右室双出口1例,大动脉转位1例,完全性肺静脉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启动子TATA和G71A、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R1B1)基因A388G和T521C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G1376T多态性与胆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和血小板的变化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SIRS 诊断标准,将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 SIRS (n =40)组和非 S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