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政治课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教师讲多讲少,而在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如何;不在于学生的笔记有多少,而在于学生真正领悟多少;不在于学生能否对知识结构进行简单归纳整理,而在于能否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师生互动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基础教育的灵魂,也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掌握方法去进行再创造。“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自身和学生间的角色转换。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教师的地位由“主导”变为“指导”,教师的作用转化为一个“组织者”和“帮助者”。本文对“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础、前提、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课前预习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对政治课缺乏正确的认识,更缺乏对政治科知识的探究心理,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就政治课进行课前预习。为了引导学生坚持课前预习的方式,推动学生提早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上进行互动式学习作好准备。我校曾到金华一中学习过学案教学法,具体的做法是:提前由教师精心编写好学案,然后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此为导向,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预习,把课堂内教学向课堂外合理地延伸。
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老师根据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关的问题和练习,尽量多搞一些联系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的问题(如“议一议”、“想一想”、“问一问”的小栏目),对一些简单的文字记录、整理工作,则在学案上加以明确表示。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能及早进入课堂角色,做到“若有所思”,“学有所虑”,带着收获、带着兴趣和问题走进课堂,避免了课堂学习中,学生思想注意力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另一方面,可以节省同学大量的文字记录和抄写笔记的时间,保证师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性的师生互动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教学效益。课前预习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自觉性,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情感和谐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采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首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如在哲学教材中,讲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原理时,我撇开教材问学生:你们熟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成语故事吗?学生并不完全知晓。我利用多媒体录音给大家听了一遍这个故事的梗概,学生听得很认真,完全投入进来了。我接着提出了问题:“故事当中的甲鱼聪明在什么地方?”学生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反应快的学生马上想到了甲鱼的聪明在于看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失火想到了水,又由水想到了鱼,故甲鱼就马上劝说鱼赶紧逃生。课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的兴趣极浓,有人提出了农业区为何禁止捕抓青蛙,松毛虫多的地方为什么要种上一些灌木和乔木等,把政治原理与身边的许多现象联系起来。之后,我又与学生们一起利用学校的网络,上网查询了“唇亡齿寒”、“洛阳纸贵”等成语的具体意思,并让学生自己分析其中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使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架起了一座师生共同探索的桥梁,情感上与学生走近了,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无疑,师生间亲近、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时,会自然地促进其认知需要的提升,克服和减少学生发展认知能力和扩大知识领域的犹豫和动摇,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个性张扬是师生互动的目的
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不再强调“以知识为中心”,而是强调“以人为本”,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将偏重于人文性,这里的“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指的是学生,师生互动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鼓励学生,宽容学生,让学生主动表现自己,使他们的思维变得开阔、多元,精神显得勇敢、坚强。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贯彻教学中的民主,鼓励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学生有自主的活动天地,对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具有明显的作用。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对政治原理单向性的讲授,只能让学生记住某个结论,难以形成对事物进行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因此很有必要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以求学生的个性发展。
师生互动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中硬性灌输和说教式的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张扬。
四、角色转换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内容
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学角色转换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内容。高二哲学的教学时间相对宽余,教学内容也适用于学生自主阐发,所以,角色转换大有用武之地。如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内容时,由学生广泛搜集各种素材,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自己的其他学科知识积累,准备好教案,上讲台进行宣讲,既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锻炼了口才,锻炼了胆量。使学生能自觉地用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知识内化为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罗曼·罗兰说得好:“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尝试角色转换法,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这些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自己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请学生自己当老师,自己教育自己。
五、鼓励提问、启动思维是师生互动重要方法
斯宾诺莎曾说:“教育的目的应为教人如何思考”。而创新思维的兴趣从何而来?应该从问题情境中来。因为从本质上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主要是引发学习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鼓励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创造能力。
问题情境应源于现实生活,紧扣教材,短小精悍,且是有启发思维或激发兴趣等功能。例如,教学“量变和质变”内容时,引入如下情境材料,并提出问题。
[案例]在国庆50周年庆典中,国旗卫队走上了地毯,众所周知,地毯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消除人的脚步声。而国旗卫士们却在地毯上迈出了脚步声。其主要奥秘在于技术人员将地毯绒毛的长度,从6.5至7毫米缩短到出音的最佳值4.5毫米,并加大纺织的密度。阅兵的坦克威武地在长安街受阅,却没有给长安街留下一点“伤痕”,其原因是坦克穿上了经过辐射技术辐照的“橡胶鞋”,辐射使橡胶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学生回答:两则材料蕴涵了什么哲理?使学生得出“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
“师生互动式”教学,把教学过程还原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活动过程。无论“填鸭式”还是“诱导式”,信息流向都是单向的、静态的,而且是居高临下的。而“互动式”则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在对话中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师生互动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基础教育的灵魂,也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掌握方法去进行再创造。“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自身和学生间的角色转换。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教师的地位由“主导”变为“指导”,教师的作用转化为一个“组织者”和“帮助者”。本文对“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础、前提、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课前预习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对政治课缺乏正确的认识,更缺乏对政治科知识的探究心理,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就政治课进行课前预习。为了引导学生坚持课前预习的方式,推动学生提早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上进行互动式学习作好准备。我校曾到金华一中学习过学案教学法,具体的做法是:提前由教师精心编写好学案,然后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此为导向,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预习,把课堂内教学向课堂外合理地延伸。
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老师根据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关的问题和练习,尽量多搞一些联系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的问题(如“议一议”、“想一想”、“问一问”的小栏目),对一些简单的文字记录、整理工作,则在学案上加以明确表示。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能及早进入课堂角色,做到“若有所思”,“学有所虑”,带着收获、带着兴趣和问题走进课堂,避免了课堂学习中,学生思想注意力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另一方面,可以节省同学大量的文字记录和抄写笔记的时间,保证师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性的师生互动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教学效益。课前预习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自觉性,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情感和谐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采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首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如在哲学教材中,讲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原理时,我撇开教材问学生:你们熟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成语故事吗?学生并不完全知晓。我利用多媒体录音给大家听了一遍这个故事的梗概,学生听得很认真,完全投入进来了。我接着提出了问题:“故事当中的甲鱼聪明在什么地方?”学生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反应快的学生马上想到了甲鱼的聪明在于看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失火想到了水,又由水想到了鱼,故甲鱼就马上劝说鱼赶紧逃生。课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的兴趣极浓,有人提出了农业区为何禁止捕抓青蛙,松毛虫多的地方为什么要种上一些灌木和乔木等,把政治原理与身边的许多现象联系起来。之后,我又与学生们一起利用学校的网络,上网查询了“唇亡齿寒”、“洛阳纸贵”等成语的具体意思,并让学生自己分析其中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使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架起了一座师生共同探索的桥梁,情感上与学生走近了,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无疑,师生间亲近、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时,会自然地促进其认知需要的提升,克服和减少学生发展认知能力和扩大知识领域的犹豫和动摇,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个性张扬是师生互动的目的
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不再强调“以知识为中心”,而是强调“以人为本”,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将偏重于人文性,这里的“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指的是学生,师生互动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鼓励学生,宽容学生,让学生主动表现自己,使他们的思维变得开阔、多元,精神显得勇敢、坚强。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贯彻教学中的民主,鼓励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学生有自主的活动天地,对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具有明显的作用。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对政治原理单向性的讲授,只能让学生记住某个结论,难以形成对事物进行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因此很有必要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以求学生的个性发展。
师生互动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中硬性灌输和说教式的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张扬。
四、角色转换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内容
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学角色转换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内容。高二哲学的教学时间相对宽余,教学内容也适用于学生自主阐发,所以,角色转换大有用武之地。如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内容时,由学生广泛搜集各种素材,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自己的其他学科知识积累,准备好教案,上讲台进行宣讲,既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锻炼了口才,锻炼了胆量。使学生能自觉地用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知识内化为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罗曼·罗兰说得好:“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尝试角色转换法,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这些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自己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请学生自己当老师,自己教育自己。
五、鼓励提问、启动思维是师生互动重要方法
斯宾诺莎曾说:“教育的目的应为教人如何思考”。而创新思维的兴趣从何而来?应该从问题情境中来。因为从本质上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主要是引发学习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鼓励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创造能力。
问题情境应源于现实生活,紧扣教材,短小精悍,且是有启发思维或激发兴趣等功能。例如,教学“量变和质变”内容时,引入如下情境材料,并提出问题。
[案例]在国庆50周年庆典中,国旗卫队走上了地毯,众所周知,地毯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消除人的脚步声。而国旗卫士们却在地毯上迈出了脚步声。其主要奥秘在于技术人员将地毯绒毛的长度,从6.5至7毫米缩短到出音的最佳值4.5毫米,并加大纺织的密度。阅兵的坦克威武地在长安街受阅,却没有给长安街留下一点“伤痕”,其原因是坦克穿上了经过辐射技术辐照的“橡胶鞋”,辐射使橡胶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学生回答:两则材料蕴涵了什么哲理?使学生得出“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
“师生互动式”教学,把教学过程还原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活动过程。无论“填鸭式”还是“诱导式”,信息流向都是单向的、静态的,而且是居高临下的。而“互动式”则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在对话中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