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渐趋成熟的中国经济孕育着越来越多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企业,而品牌无疑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但是依然面临一些重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如何超越“中国制造”的形象,通过构建品牌资产、加强品牌管理、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直是品牌专家和广大中国企业家所关注的问题。同时,海外企业也希望了解如何采取适合中国特色的品牌战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立场立足。
2008年11月14至15日,在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连氏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举办,并由《商业周刊》中文版、中国名牌杂志社提供媒体支持的2008中国企业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研讨会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品牌”为主题,从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领域,分别以学界和商界为视角,就中国品牌如何自主创新、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中国品牌价值评估等不同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探寻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路径。本刊总编辑顾环宇应邀参会,并发表了题为“国际品牌与中国本土品牌的博弈”的主题演讲。品牌国际化离不开政府扶持
由于品牌发展滞后,中国出口产品数量很大但是效益还不是很高,目前我国有17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却少有世界水准的品牌,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仍然处于低附加值的环节。当前中国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等直接成本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缺少品牌将使中国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严重挑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品牌国际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国家推行的名牌战略和打造世界名牌的决心,是中国品牌走向国际的坚强后盾。
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傅自应说,商务部一直十分关注自主品牌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是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开放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建设和贸易强国的客观需要。
傅自应表示,商务部将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首先,要加强主体培育,支持品牌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并在政府采购国内外参展、海外商标注册以及专利申请、走出去投资等各个方面加大对自主品牌发展的支持力度。
其次,要加强机制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和推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力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品牌发展新机制。
第三,要加强环境建设。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着重培育品牌消费观念,推动品牌消费,增强一线市场对品牌发展的推动力。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品牌发展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整顿治理工作,逐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要加强对企业并购的指导与管理,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品牌竞争环境,促进品牌健康发展。
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品牌国际化的首要条件是中国企业要苦练“内功”,更好地学会在弱肉强食的品牌竞争年代顽强地生存壮大。要从创建品牌开始耕在自主创新、品牌战略、品牌升级和品牌传播风险方面下足功夫。
2006年哈佛商业报告的研究指出,消费者对目前的产品满意度和惯性非常强,把消费者的目光转移到新产品上的难度非常大,因此自主创新是决定企业生存的根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连氏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丁琦副教授认为,对于中国品牌来说,要想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一定要在品牌国际化方面选择正确的战略。陈丁琦建议,中国品牌国际化应该放弃参与竞争激烈的“红诲”领域,应该把目光转向竞争不激烈的“蓝海”,凭借良好的战略建立起品牌和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里面的间隙另创天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品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江明华表示,品牌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品牌升级。他认为,品牌升级的首要条件是要敢于尝试,按照从品牌基本特征到功能、情感、到目标的步骤循序渐进,更重要地是要把品牌的最高阶段和消费者满足自身需要的最高目标结合起来。
美国密里堪萨斯大学的Dirk P Libaers教授认为,企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他从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新企业第一个产品如果不成功,那么它只有2%的可能会最后成功;如果第一个产品很成功,那么它只有25%的可能会失败。因此,注重第一个产品的品牌营销对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品牌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2008年是奥运年,中国成功地为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这无疑也为中国品牌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状况下,中国品牌国际化也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但在机遇背后更应该看到中国品牌与世界级品牌的差距和品牌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
著名品牌专家、本刊总编辑顾环宇认为,品牌国际化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品牌跨文化沟通的挑战,不管中国品牌国际化还是国际品牌在中国,都要面临跨越文化沟通的巨大困难,这也是品牌建设最高的一个成本。
上海交通大学余明阳教授认为,中国企业距离国际品牌存在着战略模式、技术和方法、理念等三个方面的差距。中国品牌要学会系统思维,对自己存在的逻辑有深刻的思考、对文化理念有深刻思考,对方法和技巧有重建。
华旗资讯副总裁张永洁和海尔集团欧洲品牌总监段玮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品牌国际化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品牌国际化必须尽快实现从单纯卖产品到树立品牌的跨越。
与会专家也对中国品牌国际化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认为,北京奥运会让中国品牌国际化得到了很多的启迪。第一个启迪是中国人要有自信心,第二个启迪是中国品牌要在强项上有所突破,第三个启迪是要善于用全球化的思维整合资源,第四个启迪是中国人要有团队精神,第五个启迪是要正确的对待成功和失败,第六个启迪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韩国成均馆大学的金峻勇教授认为,中国品牌的未来发展是由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中国在全球风险共担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国在解决全球经济危机等问题上发挥作用等三个方面决定的。中国品牌国际化应该把重点放在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全球价值上,要关注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地参与国际社会的活动,提出一些全球认同的道德标准,同时要为世界打造一个独特的视角。
新加坡凯德置地中国控股集团环渤海区域总经理毛大庆认为,中国品牌国际化必须要有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日常运作的能力,变成常识,有了常识以后,必须要有见识,最后还必须有胆识,知识、常识、见识、胆识是品牌跨国经营必备的能力。
2008年11月14至15日,在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连氏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举办,并由《商业周刊》中文版、中国名牌杂志社提供媒体支持的2008中国企业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研讨会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品牌”为主题,从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领域,分别以学界和商界为视角,就中国品牌如何自主创新、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中国品牌价值评估等不同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探寻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路径。本刊总编辑顾环宇应邀参会,并发表了题为“国际品牌与中国本土品牌的博弈”的主题演讲。品牌国际化离不开政府扶持
由于品牌发展滞后,中国出口产品数量很大但是效益还不是很高,目前我国有17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却少有世界水准的品牌,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仍然处于低附加值的环节。当前中国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等直接成本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缺少品牌将使中国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严重挑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品牌国际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国家推行的名牌战略和打造世界名牌的决心,是中国品牌走向国际的坚强后盾。
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傅自应说,商务部一直十分关注自主品牌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是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开放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建设和贸易强国的客观需要。
傅自应表示,商务部将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首先,要加强主体培育,支持品牌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并在政府采购国内外参展、海外商标注册以及专利申请、走出去投资等各个方面加大对自主品牌发展的支持力度。
其次,要加强机制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和推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力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品牌发展新机制。
第三,要加强环境建设。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着重培育品牌消费观念,推动品牌消费,增强一线市场对品牌发展的推动力。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品牌发展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整顿治理工作,逐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要加强对企业并购的指导与管理,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品牌竞争环境,促进品牌健康发展。
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品牌国际化的首要条件是中国企业要苦练“内功”,更好地学会在弱肉强食的品牌竞争年代顽强地生存壮大。要从创建品牌开始耕在自主创新、品牌战略、品牌升级和品牌传播风险方面下足功夫。
2006年哈佛商业报告的研究指出,消费者对目前的产品满意度和惯性非常强,把消费者的目光转移到新产品上的难度非常大,因此自主创新是决定企业生存的根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连氏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丁琦副教授认为,对于中国品牌来说,要想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一定要在品牌国际化方面选择正确的战略。陈丁琦建议,中国品牌国际化应该放弃参与竞争激烈的“红诲”领域,应该把目光转向竞争不激烈的“蓝海”,凭借良好的战略建立起品牌和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里面的间隙另创天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品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江明华表示,品牌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品牌升级。他认为,品牌升级的首要条件是要敢于尝试,按照从品牌基本特征到功能、情感、到目标的步骤循序渐进,更重要地是要把品牌的最高阶段和消费者满足自身需要的最高目标结合起来。
美国密里堪萨斯大学的Dirk P Libaers教授认为,企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他从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新企业第一个产品如果不成功,那么它只有2%的可能会最后成功;如果第一个产品很成功,那么它只有25%的可能会失败。因此,注重第一个产品的品牌营销对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品牌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2008年是奥运年,中国成功地为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这无疑也为中国品牌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状况下,中国品牌国际化也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但在机遇背后更应该看到中国品牌与世界级品牌的差距和品牌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
著名品牌专家、本刊总编辑顾环宇认为,品牌国际化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品牌跨文化沟通的挑战,不管中国品牌国际化还是国际品牌在中国,都要面临跨越文化沟通的巨大困难,这也是品牌建设最高的一个成本。
上海交通大学余明阳教授认为,中国企业距离国际品牌存在着战略模式、技术和方法、理念等三个方面的差距。中国品牌要学会系统思维,对自己存在的逻辑有深刻的思考、对文化理念有深刻思考,对方法和技巧有重建。
华旗资讯副总裁张永洁和海尔集团欧洲品牌总监段玮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品牌国际化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品牌国际化必须尽快实现从单纯卖产品到树立品牌的跨越。
与会专家也对中国品牌国际化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认为,北京奥运会让中国品牌国际化得到了很多的启迪。第一个启迪是中国人要有自信心,第二个启迪是中国品牌要在强项上有所突破,第三个启迪是要善于用全球化的思维整合资源,第四个启迪是中国人要有团队精神,第五个启迪是要正确的对待成功和失败,第六个启迪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韩国成均馆大学的金峻勇教授认为,中国品牌的未来发展是由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中国在全球风险共担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国在解决全球经济危机等问题上发挥作用等三个方面决定的。中国品牌国际化应该把重点放在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全球价值上,要关注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地参与国际社会的活动,提出一些全球认同的道德标准,同时要为世界打造一个独特的视角。
新加坡凯德置地中国控股集团环渤海区域总经理毛大庆认为,中国品牌国际化必须要有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日常运作的能力,变成常识,有了常识以后,必须要有见识,最后还必须有胆识,知识、常识、见识、胆识是品牌跨国经营必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