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能力是英国高等教育的主题。早在1963年,英国的《罗宾斯报告》中就强调高等教育应该具有的目标是:提供适用于劳动领域的通用技能方面的教学。英国教育和就业部将高等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确定为帮助大学生提升较高层次能力和技能以提高其长期可雇佣性。
与国外相比,我国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起步较晚,因此,深入了解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大有裨益。
英国大学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为了培养具备就业能力的学生,英国的高等教育从19世纪中期开始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工作。大学的“就业能力植入、促进与融合优秀教学中心(E3i)”是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唯一资助的研究就业能力的国家级优秀教学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支持和赞助学校一系列有助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项目,如促进各类学科和商务模拟活动、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等。此外,很多大学还设立职业与就业服务中心、就业网络服务中心。
英国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职责与资质要求都非常明确。以职业顾问为例,职业顾问的岗位职责包括职业指导、心理测评、组织招聘会,安排用人单位宣讲,接待外来专家访问,接受学生咨询并予以一对一指导,传递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就业能力环节,每周为学生开设职业辅导项目,发展多媒体资源中心,指导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工作商店等)实践等。此外,职业顾问为学生提供内容广泛,实用性强的课程与讲座,这些课程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轨迹设置的,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以三年制大学为例,大一学习基本职业管理技能,了解带薪实习;大二为带薪实习做准备(简历改进,面试技巧)、参加兼职工作;最后一年明确就业目标、参加招聘会、心理测验等。担任职业顾问的教师包括专职和兼职两种,后者的比例更大,因为专业教师兼任职业顾问能更好地将就业能力植入教学大纲并体现于具体的教学环节。担任职业顾问者必须具有相关学历背景和经验背景。
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植入教学
就业能力是一个连续的融合体,涵盖从获得工作到学生素质培养和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英国大学关注毕业生终生就业能力的促进,研究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毕业生的素养:才智、变通、自我意识、终生学习以及沟通、互动和团队工作技能,研究毕业生给企业带来价值和发展变革的才能。
为确保就业能力的植入,各英国大学以“就业能力架构”为方针,设定了所有专业的细则,包括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入学要求等,并且对全校的老师进行展示和培训,学校教学评估主管审核实施的具体情况。负责就业能力植入的教师既是专业课老师,也兼任就业指导教师。学校把一系列连贯的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教学大纲特征融合植入所有专业,继而实现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融合”“转化”与“转移”。“植入”意味着用相关的学习与教学方法和评估,促成学习成果;“融合”意味着把所有特征(例如带薪实习这种方式)融合到一起,然后学生可以把特征关联起来;“转化”意味着理论课程在授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转化学生理念,培养企业所需要的特征(使用知识的途径、技术和态度);“转移”意味着将技能的书本状态到实际情景下的应用状态。
要实现就业能力植入教学需要具体化地实现就业能力在学习、教学和评估中的融合,其“校内实训基地”——学生提前就业演练就是其植入教学的最好例证。
以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为例,学校为学生提供在校园内的模拟实习场景,以发展学生必要的技能。这种模拟活动渗透到了各个年级,并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特征来设定角色,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初级员工、中层管理者及高层管理者的各个职位特点。学校专门为这些商业项目建立了数据库,各个项目相辅相成,形成校园内部的“社会体”;学校还为这些项目设立内部“银行”,形成“现金流”,被雇用的学生可以获得收入。学校购买评估商业项目可行性的软件,并对所有学生开放。
英国就业能力植入教学的启示
对就业能力多元化的新认识 就业能力不仅指“获得”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获得工作后“维持”就业的能力。培训面试技巧、制作简历等只是实现“就业”的具体措施,是为了达到短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就业能力”培养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把知识转变为技能、适应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能力。
构建以可雇用性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很多英国大学在编制教学大纲时充分听取了企业对毕业生技能的需求与意见。这些来自雇主的信息为实现就业能力植入教学提供宝贵信息。以毕业生可雇用性为人才培养导向将实现毕业生、企业、学校多赢的局面,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产品导向到顾客导向的转变。
在就业市场双向选择的大环境下,高校应该围绕职业路径重组教学计划与就业政策,根据市场需求反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
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 英国高校“在工作中学习”“校内实训基地”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两点经验。
第一,从工作中学习,在实习或者课堂情景模拟中学会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并不是减少理论知识的分量,而是强调“真实学习关注真实的世界、复杂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使用角色扮演的训练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活动。真实学习有以下特征:真实世界关联、定义模拟的问题、持续调查、多样化资源和视角、合作、后设认知、跨科学视角、融合评估、多种演示和结果。模拟真实职场环境有利于连接学校教育与职场需求。
第二,实训基地不仅来自企业,也来自学校。打破校园和企业的概念围墙,将社会视作广义的课堂,将学校视为缩小的社会。一方面,学校需要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利互惠合作关系,建立一套激励企事业单位接受学生实习、就业的机制。学校通过科研和培训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力支持与学术指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培养,为毕业生的实训提供场所,安排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任实习导师与客座讲师。另一方面,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实训机会比比皆是。学生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第二课堂等都是开展在工作中学习的途径。
兼顾创业教育的近期与远期目标
创业教育近年来成为我国高校就业教育的重点和热点。创业者一般具备比普通应聘者更强的商业知识、社交技能、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和风险意识等被雇主看重的特质。创业者往往非就业困难者。所以,创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短期孵化创业项目的数量或创业资助的金额;更重要的是让广泛的学生具备商业运作的理念、学会危机处理、把握商机、通过市场调研了解顾客和竞争对手等。这些理念将使每位学生受益终身。短期内创业孵化的数量只是创业教育的显性的短期收益。通过培养创业意识的、熟悉商业运作、了解职场环境使学生学会从企业、从雇主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是创业教育的长远目标与可持续发展动力。
与国外相比,我国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起步较晚,因此,深入了解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大有裨益。
英国大学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为了培养具备就业能力的学生,英国的高等教育从19世纪中期开始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工作。大学的“就业能力植入、促进与融合优秀教学中心(E3i)”是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唯一资助的研究就业能力的国家级优秀教学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支持和赞助学校一系列有助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项目,如促进各类学科和商务模拟活动、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等。此外,很多大学还设立职业与就业服务中心、就业网络服务中心。
英国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职责与资质要求都非常明确。以职业顾问为例,职业顾问的岗位职责包括职业指导、心理测评、组织招聘会,安排用人单位宣讲,接待外来专家访问,接受学生咨询并予以一对一指导,传递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就业能力环节,每周为学生开设职业辅导项目,发展多媒体资源中心,指导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工作商店等)实践等。此外,职业顾问为学生提供内容广泛,实用性强的课程与讲座,这些课程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轨迹设置的,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以三年制大学为例,大一学习基本职业管理技能,了解带薪实习;大二为带薪实习做准备(简历改进,面试技巧)、参加兼职工作;最后一年明确就业目标、参加招聘会、心理测验等。担任职业顾问的教师包括专职和兼职两种,后者的比例更大,因为专业教师兼任职业顾问能更好地将就业能力植入教学大纲并体现于具体的教学环节。担任职业顾问者必须具有相关学历背景和经验背景。
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植入教学
就业能力是一个连续的融合体,涵盖从获得工作到学生素质培养和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英国大学关注毕业生终生就业能力的促进,研究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毕业生的素养:才智、变通、自我意识、终生学习以及沟通、互动和团队工作技能,研究毕业生给企业带来价值和发展变革的才能。
为确保就业能力的植入,各英国大学以“就业能力架构”为方针,设定了所有专业的细则,包括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入学要求等,并且对全校的老师进行展示和培训,学校教学评估主管审核实施的具体情况。负责就业能力植入的教师既是专业课老师,也兼任就业指导教师。学校把一系列连贯的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教学大纲特征融合植入所有专业,继而实现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融合”“转化”与“转移”。“植入”意味着用相关的学习与教学方法和评估,促成学习成果;“融合”意味着把所有特征(例如带薪实习这种方式)融合到一起,然后学生可以把特征关联起来;“转化”意味着理论课程在授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转化学生理念,培养企业所需要的特征(使用知识的途径、技术和态度);“转移”意味着将技能的书本状态到实际情景下的应用状态。
要实现就业能力植入教学需要具体化地实现就业能力在学习、教学和评估中的融合,其“校内实训基地”——学生提前就业演练就是其植入教学的最好例证。
以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为例,学校为学生提供在校园内的模拟实习场景,以发展学生必要的技能。这种模拟活动渗透到了各个年级,并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特征来设定角色,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初级员工、中层管理者及高层管理者的各个职位特点。学校专门为这些商业项目建立了数据库,各个项目相辅相成,形成校园内部的“社会体”;学校还为这些项目设立内部“银行”,形成“现金流”,被雇用的学生可以获得收入。学校购买评估商业项目可行性的软件,并对所有学生开放。
英国就业能力植入教学的启示
对就业能力多元化的新认识 就业能力不仅指“获得”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获得工作后“维持”就业的能力。培训面试技巧、制作简历等只是实现“就业”的具体措施,是为了达到短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就业能力”培养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把知识转变为技能、适应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能力。
构建以可雇用性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很多英国大学在编制教学大纲时充分听取了企业对毕业生技能的需求与意见。这些来自雇主的信息为实现就业能力植入教学提供宝贵信息。以毕业生可雇用性为人才培养导向将实现毕业生、企业、学校多赢的局面,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产品导向到顾客导向的转变。
在就业市场双向选择的大环境下,高校应该围绕职业路径重组教学计划与就业政策,根据市场需求反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
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 英国高校“在工作中学习”“校内实训基地”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两点经验。
第一,从工作中学习,在实习或者课堂情景模拟中学会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并不是减少理论知识的分量,而是强调“真实学习关注真实的世界、复杂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使用角色扮演的训练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活动。真实学习有以下特征:真实世界关联、定义模拟的问题、持续调查、多样化资源和视角、合作、后设认知、跨科学视角、融合评估、多种演示和结果。模拟真实职场环境有利于连接学校教育与职场需求。
第二,实训基地不仅来自企业,也来自学校。打破校园和企业的概念围墙,将社会视作广义的课堂,将学校视为缩小的社会。一方面,学校需要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利互惠合作关系,建立一套激励企事业单位接受学生实习、就业的机制。学校通过科研和培训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力支持与学术指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培养,为毕业生的实训提供场所,安排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任实习导师与客座讲师。另一方面,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实训机会比比皆是。学生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第二课堂等都是开展在工作中学习的途径。
兼顾创业教育的近期与远期目标
创业教育近年来成为我国高校就业教育的重点和热点。创业者一般具备比普通应聘者更强的商业知识、社交技能、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和风险意识等被雇主看重的特质。创业者往往非就业困难者。所以,创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短期孵化创业项目的数量或创业资助的金额;更重要的是让广泛的学生具备商业运作的理念、学会危机处理、把握商机、通过市场调研了解顾客和竞争对手等。这些理念将使每位学生受益终身。短期内创业孵化的数量只是创业教育的显性的短期收益。通过培养创业意识的、熟悉商业运作、了解职场环境使学生学会从企业、从雇主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是创业教育的长远目标与可持续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