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工作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课堂教学水平尤为重要。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途径有方方面面,其中听课评课是关键的一个方面。
一、听课评课的目的意义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听一节课,评价一节课,知道课的优点与不足,从课堂教学里得到启示与思考,对听课者和授课者都是一个促进,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判断力和教学能力。我们可以从听课评课中去粗取精、取长补短,吸收新的理念、学习好的方法,然后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再释放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促进集体教研活动的发展
关于听课评课这个教研活动,部分学校存在着雷同的状况:授课者不愿意承担公开课,评课者碍于情面只作笼统的评议,没有起到真正的研讨的作用。
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1.凡是上过公开课的教师都深知上公开课的辛苦,不愿意承担这样的苦差事;2.教师不愿意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工作,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划脚;3.教学研究的方法上存在问题,听课后就是互相评论,参加评论的老师要不推搪,要不笼统地尽说好话,要不就是过多地评价这个地方上得好,那个地方上得不好,没有得到更多的改进或者引起碰撞思考,令授课的教师很不舒服。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佐藤学提出: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学会听课评课,对学校的教学研讨有相当大程度的推进作用,只有做到每个老师都可以上公开课,每个老师都可以参与听课评课,懂得如何听课评课,这样,学校的教研活动才可以上一个台阶。
二、听课——评课的基础
如何听课?听课,不仅仅是关注课堂上40分钟的教学过程,听好一节课,还要关注到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课后的思考和整理。听课,应该做好三个环节。
(一)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研读文本。比如听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张衡》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在听课前读一读整单元的课文,知道这个单元的训练目标是什么;然后详细读读《张衡》这篇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难点;弄清楚哪些是学生已有的知識经验,哪些是学生新接触的知识点。把文本研读好了,课堂上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该怎么指导学生去学习,心里就有了预案,为听课评课打下了基础。
(二)做好教学过程的观察和记录
1.听课时既要关注“教”,也要关注“学”
崔峦老师在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提出“一个转向——从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知识是无止境的、是教不完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就可以自己发现和生成知识。
关注“教”,包括关注教师怎样处理文本;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教师跟学生的交流状态……
关注“学”,包括关注学生是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不是乐于思考、讨论、争辩;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是得到了提高,学习能力是不是得到了发展……
2.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在听课的时候不能把自己只是作为一个观众,去观看别人的表演,然后对表演做出评价,而是应该置身于课堂,带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作为教师的身份去思考这样教是不是最恰当最有效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也可以作为学生的身份去思考,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你是不是有更好的建议。
(三)做好听课后的思考和整理。
听课如品读美文,读的过程有感慨、顿悟,读后能引起思考与回味。可惜很多听课的教师都没有及时记录整理的习惯,放的时间久了,那些感慨、顿悟、思考、回味就如同灵念一闪而过。
我们要养成在听课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和听课后及时总结整理的好习惯,这对老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是颇有益处的。这就涉及到分析课,也就是评课。
三、评课的方法技巧
(一)评课的方向
评课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
1.分析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每个学段有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每个单元有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每个教学内容有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甚至每节课也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它们相互关联又各有区分。
分析教学目标首先要看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准确、科学、可行;其次要看目标的达成。
还是举《张衡》为例。《张衡》是中年段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单元训练目标是“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写了什么,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张衡》这篇课文除了读文识字,理解词语和课文大意外,还要体会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以及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那么我们在分析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有没有紧扣中年段的教学目标,是不是符合中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能不能把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的知识点合理地融合到每一个课时里,课堂教学是不是达到预期的效果。
2.分析教材处理
分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看教师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教,能不能正确地把握教材,恰当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拓展。
比如《张衡》,文本有插图和学习链接,插图有利于学生理解地动仪的样子,学习链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张衡这个人物。我们要分析授课教师是充分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是忽视了这些看起来不重要的教学资源。又比如说,课文有一个概括描写的地方“张衡却不这么看。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认真”“细心”这两个词语体现出张衡不迷信,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我们要分析,教师能不能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想象、理解、体会人物。 3.分析教学方法
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的方式与 “学”的方式,是“教”与“学”的统一。
教学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同的词语都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那么我们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就要分析它是否恰当、灵活;是否符合年段特点、文本特点;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是否能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变原来的教学预设。
比如,教师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运用图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废墟”这个词。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教师降低坡度,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然后把几方面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些教学方法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4.分析教学效果
评课还可以从教学效果方面进行分析,效果好的课,往往能够做到:(1)课堂充满吸引力,教学目标达成,重难点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紧凑高效。(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了知识,习得了方法,提高了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部分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评课的依据
“一千個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我们的课堂,一千个听者可能就会有一千种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想法。那么我们应该依据什么去正确地分析一节课呢?
1.依“纲”靠“本”
“纲”,是教育纲要,比如《语文课程标准》,它有总目标,阶段目标,还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等内容,不单指导你教什么、怎么教,还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教。我觉得教师要熟悉它,用它来指导、分析自己与他人的教学。“本”,指文本。教师对文本理解得越多越深透,对文本的把握处理就越精确,评课也能越恰当。
2.借鉴专家学者的经验总结
实践出真知。前人经过反复的实践得出来的经验总结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比如崔峦老师给我们指出的“一个转向:从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一个中心: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两个基本点:着重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四个评课标准:①吃准目标;②夯实基础;③指导学习;④鼓励创新”。我们可以学习前辈们的经验,运用这些指引性的论断来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
(三)评课要注意的问题
1.评“教”与评“学”相结合。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所以评课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既要看教师的教,也要看学生的学。将评课的视角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训练学生学习能力;转向关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学习、分组讨论和答疑、点拨这些活动。
2.评课不能面面俱到。我们评课要抓住最能引起思考启发和改进教学的地方,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听课评课的本质目的。
教师从发现课堂教学的本质和探讨课堂教学的规律的角度出发,参与听课与评课,引起思考、得到启发和改进教学,那么,听课评课的意义就不仅仅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我们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长春出版社出版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一、听课评课的目的意义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听一节课,评价一节课,知道课的优点与不足,从课堂教学里得到启示与思考,对听课者和授课者都是一个促进,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判断力和教学能力。我们可以从听课评课中去粗取精、取长补短,吸收新的理念、学习好的方法,然后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再释放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促进集体教研活动的发展
关于听课评课这个教研活动,部分学校存在着雷同的状况:授课者不愿意承担公开课,评课者碍于情面只作笼统的评议,没有起到真正的研讨的作用。
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1.凡是上过公开课的教师都深知上公开课的辛苦,不愿意承担这样的苦差事;2.教师不愿意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工作,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划脚;3.教学研究的方法上存在问题,听课后就是互相评论,参加评论的老师要不推搪,要不笼统地尽说好话,要不就是过多地评价这个地方上得好,那个地方上得不好,没有得到更多的改进或者引起碰撞思考,令授课的教师很不舒服。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佐藤学提出: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学会听课评课,对学校的教学研讨有相当大程度的推进作用,只有做到每个老师都可以上公开课,每个老师都可以参与听课评课,懂得如何听课评课,这样,学校的教研活动才可以上一个台阶。
二、听课——评课的基础
如何听课?听课,不仅仅是关注课堂上40分钟的教学过程,听好一节课,还要关注到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课后的思考和整理。听课,应该做好三个环节。
(一)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研读文本。比如听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张衡》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在听课前读一读整单元的课文,知道这个单元的训练目标是什么;然后详细读读《张衡》这篇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难点;弄清楚哪些是学生已有的知識经验,哪些是学生新接触的知识点。把文本研读好了,课堂上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该怎么指导学生去学习,心里就有了预案,为听课评课打下了基础。
(二)做好教学过程的观察和记录
1.听课时既要关注“教”,也要关注“学”
崔峦老师在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提出“一个转向——从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知识是无止境的、是教不完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就可以自己发现和生成知识。
关注“教”,包括关注教师怎样处理文本;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教师跟学生的交流状态……
关注“学”,包括关注学生是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不是乐于思考、讨论、争辩;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是得到了提高,学习能力是不是得到了发展……
2.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在听课的时候不能把自己只是作为一个观众,去观看别人的表演,然后对表演做出评价,而是应该置身于课堂,带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作为教师的身份去思考这样教是不是最恰当最有效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也可以作为学生的身份去思考,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你是不是有更好的建议。
(三)做好听课后的思考和整理。
听课如品读美文,读的过程有感慨、顿悟,读后能引起思考与回味。可惜很多听课的教师都没有及时记录整理的习惯,放的时间久了,那些感慨、顿悟、思考、回味就如同灵念一闪而过。
我们要养成在听课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和听课后及时总结整理的好习惯,这对老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是颇有益处的。这就涉及到分析课,也就是评课。
三、评课的方法技巧
(一)评课的方向
评课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
1.分析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每个学段有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每个单元有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每个教学内容有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甚至每节课也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它们相互关联又各有区分。
分析教学目标首先要看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准确、科学、可行;其次要看目标的达成。
还是举《张衡》为例。《张衡》是中年段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单元训练目标是“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写了什么,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张衡》这篇课文除了读文识字,理解词语和课文大意外,还要体会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以及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那么我们在分析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有没有紧扣中年段的教学目标,是不是符合中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能不能把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的知识点合理地融合到每一个课时里,课堂教学是不是达到预期的效果。
2.分析教材处理
分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看教师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教,能不能正确地把握教材,恰当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拓展。
比如《张衡》,文本有插图和学习链接,插图有利于学生理解地动仪的样子,学习链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张衡这个人物。我们要分析授课教师是充分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是忽视了这些看起来不重要的教学资源。又比如说,课文有一个概括描写的地方“张衡却不这么看。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认真”“细心”这两个词语体现出张衡不迷信,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我们要分析,教师能不能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想象、理解、体会人物。 3.分析教学方法
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的方式与 “学”的方式,是“教”与“学”的统一。
教学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同的词语都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那么我们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就要分析它是否恰当、灵活;是否符合年段特点、文本特点;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是否能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变原来的教学预设。
比如,教师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运用图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废墟”这个词。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教师降低坡度,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然后把几方面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些教学方法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4.分析教学效果
评课还可以从教学效果方面进行分析,效果好的课,往往能够做到:(1)课堂充满吸引力,教学目标达成,重难点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紧凑高效。(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了知识,习得了方法,提高了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部分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评课的依据
“一千個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我们的课堂,一千个听者可能就会有一千种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想法。那么我们应该依据什么去正确地分析一节课呢?
1.依“纲”靠“本”
“纲”,是教育纲要,比如《语文课程标准》,它有总目标,阶段目标,还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等内容,不单指导你教什么、怎么教,还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教。我觉得教师要熟悉它,用它来指导、分析自己与他人的教学。“本”,指文本。教师对文本理解得越多越深透,对文本的把握处理就越精确,评课也能越恰当。
2.借鉴专家学者的经验总结
实践出真知。前人经过反复的实践得出来的经验总结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比如崔峦老师给我们指出的“一个转向:从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一个中心: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两个基本点:着重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四个评课标准:①吃准目标;②夯实基础;③指导学习;④鼓励创新”。我们可以学习前辈们的经验,运用这些指引性的论断来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
(三)评课要注意的问题
1.评“教”与评“学”相结合。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所以评课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既要看教师的教,也要看学生的学。将评课的视角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训练学生学习能力;转向关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学习、分组讨论和答疑、点拨这些活动。
2.评课不能面面俱到。我们评课要抓住最能引起思考启发和改进教学的地方,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听课评课的本质目的。
教师从发现课堂教学的本质和探讨课堂教学的规律的角度出发,参与听课与评课,引起思考、得到启发和改进教学,那么,听课评课的意义就不仅仅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我们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长春出版社出版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