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将全班每次写的课内外优秀作文编成一本集子,让学生传阅,这是一项有益于砥砺学生内在品质(包括兴趣、气质、性格和习惯)的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及多种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据笔者了解,对制作班级文集,并未受到部分教师重视。这里我就自己在此项活动中的体会,形诸笔端,供同行参阅。
一、兴趣的砥砺
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包括诸多方面的因素,如兴趣、气质、性格和习惯等。在这些因素中,兴趣是对学生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然而,教师每次布置的作文、周记,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不可推却的,而完成的质量怎样,教师批改的结果如何,则不关心。为何会造成这种状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把教师布置的作文看成一种负担,缺乏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广大语文教师较为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制作班级文集,组织学生把本班每次训练的优秀文章编成一本集子,每篇文章附有作者的心得或同学的互评评语,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能产生兴奋。集子里有文章刊登的学生,将再接再厉,争取下次写出更好的文章;没有文章刊登的学生,总想有文章刊登,以表现自己的存在。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探求愿望。青少年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同龄人中,特别在异性面前,尤其希望表现自己而不愿现丑。因此,有些本来不很重视作文的学生,也想把作文写得更好些。这样,学生对作文就产生了浓厚兴趣。由此看出,制作班级文集活动,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是有很大作用的。
二、思考和鉴赏的砥砺
制作班级文集,先要评选,而在组织学生评选作文的活动中,笔者较多地采用学生分组评选办法:由小组集体讨论,组长执笔写评选意见。当评得不当时,鼓励学生为自己争辩。这就打破了教师一人说了算的传统做法,增加了透明度,营造了民主气氛。面对这种评选,许多学生总要努力思考,为评选出来的文章找根据和为自己的文章寻求争辩的理由。这些根据和理由,不外乎是对文章的鉴赏。有时竟会出现评选难以进行下去,而向教师“告状”的情形。虽然这似乎有点“乱”的感觉,但是可以发现,这种为鼓励探讨创设的“学术”民主化情境,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积累作品,建立文库,转化为精神仓库。引导学生积累所有课堂作文或课外作文,每一篇作文经过认真修改、誊写或打印,存放起来,等于给自己“发表”了。然后达到一定数量,就装订成一册。引导学生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作品集”拿出来,一篇一篇地比较、欣赏、玩味,自然能感受到积累作文的价值和意义,品尝到写作乐趣与甜头,从而产生不断给自己的文集文库增加新篇章的强烈愿望,激发出巨大的写作热情。温州乐清市白象中学的某某同学把多年的作文积累下来,然后精选一部分,出版了一本作文集,在校内校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无论对本人还是对他人,都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必将发挥巨大的写作激励作用。
三、能力和习惯的砥砺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叶圣陶先生向来不主张由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说:“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多是劳而不得。”怎样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呢?这历来就是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尽力给学生确定评改标准,尽管尽力启发诱导学生评改,费时费力,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如果组织学生制作班级文集,虽然不是正规刊物,但是毕竟是由“权威”的语文老师组织编订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选登,以示荣耀。出于这种心理,学生欲使自己的文章更出众,能在小组评选中选上,在课内外作文时,就会注重修改,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布局,如何炼句,反复推敲。当然文集中应设有“进步较大”栏目,给一些作文基础差、进步快的学生表现机会。让其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鼓励他们共同进步。一个学期课内外作文(包括周记)二十多次,每次作文都做到认真修改,一两个学期后,学生就会逐步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和养成习惯。
营造不同层次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体会成就感中产生写作动力。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沦丧在很大程度上是写作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与赏识的结果。因此,要鼓励学生寻找一切机会表现自己的写作才能,鼓励他们把得意之作以各种方式公之于众:或向报纸杂志投稿,或向文学社、校刊或广播站投稿,或向班级黑板报投稿。同时,老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证实自己的实力,体现自己的价值,品尝成功的快乐,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在一个低级小报上发表,也能让他们品尝到巨大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写作的巨大动力。
四、潜在良性因素的砥砺
学生良好写作品质的形成,是多方良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班级文集制作,正好有这些良性因素潜在。
制作班级文集的活动中,七、八人组成一个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每个人都充当角色,互相商量、讨论和争辩,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学生之间互相鉴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方面得到提高,可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协作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要将每期文集装订成册,打扮得像杂志,就要有合格的排版设计、目录编制、漂亮的插图、精美的封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排版设计、目录编制编辑能力,以及封面设计、描画插图的绘画能力。
总之,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班级文集的意义是非常大的。笔者通过学习许多优秀教师有关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经过几年实践,收益不小。这是一项富有改革意义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反馈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砥砺学生内在品质的有益手段。
一、兴趣的砥砺
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包括诸多方面的因素,如兴趣、气质、性格和习惯等。在这些因素中,兴趣是对学生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然而,教师每次布置的作文、周记,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不可推却的,而完成的质量怎样,教师批改的结果如何,则不关心。为何会造成这种状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把教师布置的作文看成一种负担,缺乏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广大语文教师较为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制作班级文集,组织学生把本班每次训练的优秀文章编成一本集子,每篇文章附有作者的心得或同学的互评评语,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能产生兴奋。集子里有文章刊登的学生,将再接再厉,争取下次写出更好的文章;没有文章刊登的学生,总想有文章刊登,以表现自己的存在。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探求愿望。青少年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同龄人中,特别在异性面前,尤其希望表现自己而不愿现丑。因此,有些本来不很重视作文的学生,也想把作文写得更好些。这样,学生对作文就产生了浓厚兴趣。由此看出,制作班级文集活动,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是有很大作用的。
二、思考和鉴赏的砥砺
制作班级文集,先要评选,而在组织学生评选作文的活动中,笔者较多地采用学生分组评选办法:由小组集体讨论,组长执笔写评选意见。当评得不当时,鼓励学生为自己争辩。这就打破了教师一人说了算的传统做法,增加了透明度,营造了民主气氛。面对这种评选,许多学生总要努力思考,为评选出来的文章找根据和为自己的文章寻求争辩的理由。这些根据和理由,不外乎是对文章的鉴赏。有时竟会出现评选难以进行下去,而向教师“告状”的情形。虽然这似乎有点“乱”的感觉,但是可以发现,这种为鼓励探讨创设的“学术”民主化情境,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积累作品,建立文库,转化为精神仓库。引导学生积累所有课堂作文或课外作文,每一篇作文经过认真修改、誊写或打印,存放起来,等于给自己“发表”了。然后达到一定数量,就装订成一册。引导学生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作品集”拿出来,一篇一篇地比较、欣赏、玩味,自然能感受到积累作文的价值和意义,品尝到写作乐趣与甜头,从而产生不断给自己的文集文库增加新篇章的强烈愿望,激发出巨大的写作热情。温州乐清市白象中学的某某同学把多年的作文积累下来,然后精选一部分,出版了一本作文集,在校内校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无论对本人还是对他人,都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必将发挥巨大的写作激励作用。
三、能力和习惯的砥砺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叶圣陶先生向来不主张由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说:“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多是劳而不得。”怎样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呢?这历来就是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尽力给学生确定评改标准,尽管尽力启发诱导学生评改,费时费力,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如果组织学生制作班级文集,虽然不是正规刊物,但是毕竟是由“权威”的语文老师组织编订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选登,以示荣耀。出于这种心理,学生欲使自己的文章更出众,能在小组评选中选上,在课内外作文时,就会注重修改,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布局,如何炼句,反复推敲。当然文集中应设有“进步较大”栏目,给一些作文基础差、进步快的学生表现机会。让其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鼓励他们共同进步。一个学期课内外作文(包括周记)二十多次,每次作文都做到认真修改,一两个学期后,学生就会逐步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和养成习惯。
营造不同层次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体会成就感中产生写作动力。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沦丧在很大程度上是写作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与赏识的结果。因此,要鼓励学生寻找一切机会表现自己的写作才能,鼓励他们把得意之作以各种方式公之于众:或向报纸杂志投稿,或向文学社、校刊或广播站投稿,或向班级黑板报投稿。同时,老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证实自己的实力,体现自己的价值,品尝成功的快乐,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在一个低级小报上发表,也能让他们品尝到巨大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写作的巨大动力。
四、潜在良性因素的砥砺
学生良好写作品质的形成,是多方良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班级文集制作,正好有这些良性因素潜在。
制作班级文集的活动中,七、八人组成一个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每个人都充当角色,互相商量、讨论和争辩,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学生之间互相鉴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方面得到提高,可使学生认识到与人协作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要将每期文集装订成册,打扮得像杂志,就要有合格的排版设计、目录编制、漂亮的插图、精美的封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排版设计、目录编制编辑能力,以及封面设计、描画插图的绘画能力。
总之,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班级文集的意义是非常大的。笔者通过学习许多优秀教师有关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经过几年实践,收益不小。这是一项富有改革意义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反馈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砥砺学生内在品质的有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