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提升贫困户地区的造血能力,实现贫困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扶贫入股资金更是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重要使用方式。经过本人对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审计,分析产业扶贫入股资金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扶贫是一项伟大的利民举措,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更是一项伟大的的成就,在扶贫工作中,全国上下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要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不断加强扶贫工作力度,以发展扶贫特色产业为重点,构建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脱贫攻坚大环境,多方位、多渠道开展扶贫工作。经过本人对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审计,浅谈产业扶贫入股资金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的建议。
一、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概念及运营模式
产业扶贫资金是指专项用于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对象发展生产和增收脱贫的资金,包括各级财政安排的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定点扶贫单位自筹专项资金和社会扶贫定向帮扶资金。
产业扶贫入股资金采用“贫困户+村委会+公司(合作社)”的合作形式,与把扶贫产业资金投资入股到公司(合作社),公司(合作社)采取按投入扶贫本金及约定的比例进行每年分红的形式,把扶贫产业入股资金的收益分配给村委会,村委会经过对贫困户进行综合考核后将收益进行二次分配,帮助贫困户创收致富。合作带贫企业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主要方式为:(1)政府将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的公司(合作社),公司(合作社)每年按投入扶贫资金本金及约定的比例支付扶贫帮扶收益,合作期限满后返还本金;(2)根据用工需求,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实行同工同酬;(3)技术培训: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提升贫困户地区的造血能力,实现贫困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扶贫入股资金更是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重要使用方式。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实属不易,但是由于脱贫成果的不稳定以及脱贫贫困户的抗风险能力仍较弱,巩固脱贫成果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未来几年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监管、效益的兑现、合作期满后本金的回收以及本金回收之后如何利用,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关注的;另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如何探索出农村产业发展的经济内生动力,确保脱贫的贫困户不返贫,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因此,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正确管理和使用,对于持续改善和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和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产业扶贫入股资金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带贫企业对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管理能力薄弱
目前政府将产业扶貧资金入股公司(合作社)后,由于乡镇的公司(合作社)规模较小、管理能力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部分公司(合作社)将收到的产业扶贫入股资金转入个人账户或大额提取现金后进行开支,资金使用不规范,且部分支出没有相关的审批程序,支出未取得正规的财务凭据,产业扶持资金存在流失风险。
部分产业扶贫入股合作的公司(合作社)没有独立的财务人员,财务核算工作由兼职的财务人员担任,由于兼职财务人员对公司(合作社)业务不熟悉,账务核算不清晰、不完整,难以准确反映公司(合作社)的经营状态,不利益对合作公司(合作社)效益的监管和评估;部分公司(合作社)将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与自有资金合账核算,未对扶贫资金开通专管账户,未实施专账核算,不能完整提供产业扶贫资金的具体支出内容,也不能准确反映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本金余额。
(二)产业扶贫入股资金投入效益不明显
集体经济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主体,也是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但由于目前农村产业发展普遍面临才人短缺的难题,既缺少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电商、金融等人才,也缺少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的本土实用技术人才;同时乡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金融服务能力不够,难以促进产业的发展。
乡镇集体经济总量小且分散,可选择的开展产业扶贫入股合作的企业不多。目前大部分的产业扶贫入股资金投向乡镇的小微企业,以及合作社,项目引入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然后这些合作社及小微企业再将产业扶贫资金投向的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但农产业市场不稳定,常常会面临缺资金、缺技术、缺品牌、缺产业链等难题,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经济效益低,对产业扶贫的发展难以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在推动产业扶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统筹层面的问题,部分项目倾向于利益短期化,或投入项目时一哄而上造成市场过剩,造成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投入效益难以体现。
产业扶贫入股资金除了投向市场经济的公司(合作社)外,另一部分产业扶贫入股资金投入村办企业,但村办企业未能充分发挥产业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首先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部分村办企业经济收入来源有限,经济项目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部分村办企业依靠出租集体土地等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规范化经营,另村办企业普遍缺乏人才、资金、技术及管理团队,大部分村办企业收入规模小、收入不稳定,且缺乏对企业运营成本的管理,常常企业运营成本很高,造成企业经营亏损严重;其次村办企业的前期基础建设费用全部靠产业扶贫资金在投入,公司的流动运营资金严重不足,当产业扶贫资金分批回收时,可能会导致村办企业的流动运营资金不足,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难以实现持续发展;最后,当大量的产业扶贫资金下沉到村集体时,集体经济组织中很多职能是由村委会代之行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但目前村干部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从事经济、技术和管理的工作经验严重缺乏,使得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时缺乏必要的办法和措施;部分村干部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缺乏创业的精神,难以带动大量产业扶贫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产业扶贫入股资金投入未能充分发挥造血功能
产业扶贫的目的在于提升贫困户地区的造血能力,实现贫困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从目前审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合作的公司(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就业的能力有限,主要原因有:
首先,目前农村多数年轻人都在城市里务工,农村空心化严重,留在村里大都是一些老人,工作能力较弱,所以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时一般只遴选一些农业作物生产、养鸡、养鸭等一些技术要求低的项目,这样的村集体经济无法积累充分的财力,市场竞争力较弱,无法为产业扶贫项目的启动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部分的乡镇的集体经济只是靠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租金,这样村民们只是按时获得一部分固定的收入而已,没有真正利用集体资产来发展集体产业,也没有充分参与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来。
其次,产业扶贫入股合作公司(合作社)在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时,大多数是让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种植、养殖环节,或者仅只是提供类似清洁工等基础的工作岗位,而整个产业链上的加工、销售环节却很少有贫困户的参与,这样的扶贫方式看似是将贫困户吸纳到产业发展当中,但其实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难获得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以及资本的积累。
最后,由于乡镇经济薄弱,产业扶贫入股资金可选择的合作企业较少,部分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公司(合作社)经营累计亏损,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贫困户得不到有效带动,实际无法起到发展贫困村产业、促进贫困村、贫困户长期可持续增收的目的,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市场主体未达到提升造血功能的目标。
(四)产业扶贫入股资金后续分红及回收缺乏保障
目前根据政府、贫困户、村委会和公司(合作社)签订的产业扶贫合作协议书约定,公司(合作社)每年按投入的本金及双方约定的比例进行收益分红,在项目期满后,本金返还回政府或者村委会,合作期限一般在1-5年之间。但目前大部分入股资金未设置抵押或担保等风险防范机制,或抵押担保手续不完善,部分扶贫入股资金虽已签订抵押合同但未对抵押资产进行评估并办理抵押登记,在这种情况下抵押合同是有效,但没经过登记的抵押权却没有生效,如后续公司(合作社)经营不善,贫困户后续的分红及资金回收缺乏保障。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长效监管。针对投入资金制定保障措施,保障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首先可着力引导和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产业商业保险,建立品种齐全的商业保险项目,加大财政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商业保险的补贴力度,以财政补贴为引导,逐步建立起农民自觉参保机制,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其次引进资金的抵押或者担保机制,为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后续运行及有效退出提供保障。
(二)加强对合作企业的监督。政府要加强对产业扶贫入股资金和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产业扶贫入股合作公司(合作社)的带贫能力、经营效益是风险评估,確保资金使用管理的精准、安全、高效,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来源,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人才引进。未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下沉到村集体,但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可注重从村集体中挑选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返乡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等担任村干部,或者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增强村干部人才队伍;第二增强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政策支持,引进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到村集体经济中就业,第三对村干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加强村干部致富技能、市场知识、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第四要注重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以适应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到村集体经济中来,同时动员从各村走出去的有知识、有能力、有水平的青年回村为村服务,当村官、办企业,以此促进各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加强供给侧改革,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随着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后续应继续强化乡村的产业发展,加强补人才、技术、设施、资金等短板,推动脱贫产业能够提档升级,同时加强以市场需求和质量要求为导向,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和品种、质量要求,使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作者单位:海南厚积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扶贫是一项伟大的利民举措,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更是一项伟大的的成就,在扶贫工作中,全国上下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要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不断加强扶贫工作力度,以发展扶贫特色产业为重点,构建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脱贫攻坚大环境,多方位、多渠道开展扶贫工作。经过本人对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审计,浅谈产业扶贫入股资金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的建议。
一、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概念及运营模式
产业扶贫资金是指专项用于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对象发展生产和增收脱贫的资金,包括各级财政安排的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定点扶贫单位自筹专项资金和社会扶贫定向帮扶资金。
产业扶贫入股资金采用“贫困户+村委会+公司(合作社)”的合作形式,与把扶贫产业资金投资入股到公司(合作社),公司(合作社)采取按投入扶贫本金及约定的比例进行每年分红的形式,把扶贫产业入股资金的收益分配给村委会,村委会经过对贫困户进行综合考核后将收益进行二次分配,帮助贫困户创收致富。合作带贫企业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主要方式为:(1)政府将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的公司(合作社),公司(合作社)每年按投入扶贫资金本金及约定的比例支付扶贫帮扶收益,合作期限满后返还本金;(2)根据用工需求,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实行同工同酬;(3)技术培训: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提升贫困户地区的造血能力,实现贫困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扶贫入股资金更是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重要使用方式。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实属不易,但是由于脱贫成果的不稳定以及脱贫贫困户的抗风险能力仍较弱,巩固脱贫成果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未来几年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监管、效益的兑现、合作期满后本金的回收以及本金回收之后如何利用,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关注的;另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如何探索出农村产业发展的经济内生动力,确保脱贫的贫困户不返贫,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因此,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正确管理和使用,对于持续改善和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和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产业扶贫入股资金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带贫企业对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管理能力薄弱
目前政府将产业扶貧资金入股公司(合作社)后,由于乡镇的公司(合作社)规模较小、管理能力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部分公司(合作社)将收到的产业扶贫入股资金转入个人账户或大额提取现金后进行开支,资金使用不规范,且部分支出没有相关的审批程序,支出未取得正规的财务凭据,产业扶持资金存在流失风险。
部分产业扶贫入股合作的公司(合作社)没有独立的财务人员,财务核算工作由兼职的财务人员担任,由于兼职财务人员对公司(合作社)业务不熟悉,账务核算不清晰、不完整,难以准确反映公司(合作社)的经营状态,不利益对合作公司(合作社)效益的监管和评估;部分公司(合作社)将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与自有资金合账核算,未对扶贫资金开通专管账户,未实施专账核算,不能完整提供产业扶贫资金的具体支出内容,也不能准确反映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本金余额。
(二)产业扶贫入股资金投入效益不明显
集体经济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主体,也是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但由于目前农村产业发展普遍面临才人短缺的难题,既缺少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电商、金融等人才,也缺少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的本土实用技术人才;同时乡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金融服务能力不够,难以促进产业的发展。
乡镇集体经济总量小且分散,可选择的开展产业扶贫入股合作的企业不多。目前大部分的产业扶贫入股资金投向乡镇的小微企业,以及合作社,项目引入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然后这些合作社及小微企业再将产业扶贫资金投向的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但农产业市场不稳定,常常会面临缺资金、缺技术、缺品牌、缺产业链等难题,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经济效益低,对产业扶贫的发展难以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在推动产业扶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统筹层面的问题,部分项目倾向于利益短期化,或投入项目时一哄而上造成市场过剩,造成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投入效益难以体现。
产业扶贫入股资金除了投向市场经济的公司(合作社)外,另一部分产业扶贫入股资金投入村办企业,但村办企业未能充分发挥产业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首先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部分村办企业经济收入来源有限,经济项目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部分村办企业依靠出租集体土地等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规范化经营,另村办企业普遍缺乏人才、资金、技术及管理团队,大部分村办企业收入规模小、收入不稳定,且缺乏对企业运营成本的管理,常常企业运营成本很高,造成企业经营亏损严重;其次村办企业的前期基础建设费用全部靠产业扶贫资金在投入,公司的流动运营资金严重不足,当产业扶贫资金分批回收时,可能会导致村办企业的流动运营资金不足,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难以实现持续发展;最后,当大量的产业扶贫资金下沉到村集体时,集体经济组织中很多职能是由村委会代之行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但目前村干部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从事经济、技术和管理的工作经验严重缺乏,使得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时缺乏必要的办法和措施;部分村干部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缺乏创业的精神,难以带动大量产业扶贫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产业扶贫入股资金投入未能充分发挥造血功能
产业扶贫的目的在于提升贫困户地区的造血能力,实现贫困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从目前审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合作的公司(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就业的能力有限,主要原因有:
首先,目前农村多数年轻人都在城市里务工,农村空心化严重,留在村里大都是一些老人,工作能力较弱,所以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时一般只遴选一些农业作物生产、养鸡、养鸭等一些技术要求低的项目,这样的村集体经济无法积累充分的财力,市场竞争力较弱,无法为产业扶贫项目的启动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部分的乡镇的集体经济只是靠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租金,这样村民们只是按时获得一部分固定的收入而已,没有真正利用集体资产来发展集体产业,也没有充分参与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来。
其次,产业扶贫入股合作公司(合作社)在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时,大多数是让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种植、养殖环节,或者仅只是提供类似清洁工等基础的工作岗位,而整个产业链上的加工、销售环节却很少有贫困户的参与,这样的扶贫方式看似是将贫困户吸纳到产业发展当中,但其实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难获得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以及资本的积累。
最后,由于乡镇经济薄弱,产业扶贫入股资金可选择的合作企业较少,部分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公司(合作社)经营累计亏损,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贫困户得不到有效带动,实际无法起到发展贫困村产业、促进贫困村、贫困户长期可持续增收的目的,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市场主体未达到提升造血功能的目标。
(四)产业扶贫入股资金后续分红及回收缺乏保障
目前根据政府、贫困户、村委会和公司(合作社)签订的产业扶贫合作协议书约定,公司(合作社)每年按投入的本金及双方约定的比例进行收益分红,在项目期满后,本金返还回政府或者村委会,合作期限一般在1-5年之间。但目前大部分入股资金未设置抵押或担保等风险防范机制,或抵押担保手续不完善,部分扶贫入股资金虽已签订抵押合同但未对抵押资产进行评估并办理抵押登记,在这种情况下抵押合同是有效,但没经过登记的抵押权却没有生效,如后续公司(合作社)经营不善,贫困户后续的分红及资金回收缺乏保障。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长效监管。针对投入资金制定保障措施,保障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首先可着力引导和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产业商业保险,建立品种齐全的商业保险项目,加大财政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商业保险的补贴力度,以财政补贴为引导,逐步建立起农民自觉参保机制,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其次引进资金的抵押或者担保机制,为产业扶贫入股资金的后续运行及有效退出提供保障。
(二)加强对合作企业的监督。政府要加强对产业扶贫入股资金和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产业扶贫入股合作公司(合作社)的带贫能力、经营效益是风险评估,確保资金使用管理的精准、安全、高效,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来源,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人才引进。未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下沉到村集体,但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可注重从村集体中挑选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返乡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等担任村干部,或者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增强村干部人才队伍;第二增强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政策支持,引进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到村集体经济中就业,第三对村干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加强村干部致富技能、市场知识、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第四要注重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以适应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到村集体经济中来,同时动员从各村走出去的有知识、有能力、有水平的青年回村为村服务,当村官、办企业,以此促进各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加强供给侧改革,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随着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后续应继续强化乡村的产业发展,加强补人才、技术、设施、资金等短板,推动脱贫产业能够提档升级,同时加强以市场需求和质量要求为导向,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和品种、质量要求,使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作者单位:海南厚积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