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雕龙画凤”心理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黑恶势力坚决“亮剑”果断出击,乃顶层祭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后形成的广泛社会共识。毫无疑问。消除黑恶势力对社会的威胁滋扰,正是当下时不我待、不容懈怠的紧迫任务。
  我注意到,日前曾有相关部门公布“黑恶势力29种常見外在表现形式”。居首便是“佩戴夸张金银饰品炫耀的人员和以凶兽纹身等彪悍、跋扈人员从事违法活动的”,也即民间俗称的“金链子大花臂”,我谓之“雕龙画凤”。当然。“雕龙画凤”并非辨黑绝对标准,更非唯一标准。相形之下,国人“雕龙画凤”心理倒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似乎更值得反思因。
  严格意义上说,如何装扮、是否纹身纯属公民个人自由,“雕龙画凤”者并非全是黑恶势力;但“雕龙画凤”成为黑恶势力“身份标签”,也是不争事实。作如是观,正是因为“雕龙画凤”成为黑恶势力“标配”。才在民间形成“雕龙画凤即黑帮”简单片面心理。事实上,历次扫黑除恶实践昭示人们。“雕龙画凤”多为黑恶势力马仔或街头混混,真正“黑老大”反而大多西装革履绅士装扮,罕见以“雕龙画凤”显山露水。更何况,现今黑恶势力大多以“公司”形式依托经济实体存续,一些“转型”“漂白”的黑恶势力。更是呈现组织形式“合法化”、组织头目“幕后化”、打手马仔“市场化”趋势。也就是说,黑恶势力隐蔽性越来越强.绝非仅凭“雕龙画凤”一元标准就可探照显形。可见,“雕龙画凤即黑帮”心理未免失之于片面简单。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雕龙画凤”的黑恶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其斑斑劣迹在部分百姓中投射作用,形成了“惹不起躲得起”的畏惧逃避心理,进而甚至衍生“黑帮有本事”的畸形崇拜心理。表现于现实生活中,便是人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变异世相:有人对黑恶势力由畏惧逃避升级为讨好投靠,不仅巴结示好认恶为友。甚至投靠抬举黑恶势力为“英雄”。以送子入伙嫁女“黑老人”为荣。完全颠覆了主流价值伦理,强奸了社会公序良俗。现代社会,虽说价值审美多元化乃“法无禁止即为允许”的个人私权,有人装扮怪异乖张无所谓对错,有人“不爱红装爱黑装”旁人也无权置喙。然而,某些“雕龙画凤”之徒摆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嘴脸,究竟让人忌惮后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珠不知,对黑恶势力无原则克制忍让甚或顶礼膜拜.说轻点相当于变相纵容.说重点则无异于助纣为虐。须知,少数地方黑恶势力之所以屡扫不尽甚至愈扫愈烈,民间形形色色“雕龙画凤”心理,为他们提供避风港湾和寄生温床。可谓“功不可没”。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些国人脸谱化“雕龙画凤即黑帮”心理也好。“惹不起躲得起”畏惧逃避心理、“黑帮有本事”畸形崇拜心理亦罢,说到底,均非与生俱来,都是少数地方长期道德式微法纪不彰的产物。试想,假如日常道德教化有效。怎会出现少数国人面对黑恶势力袖手旁观扮“鸵鸟”。不敢“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乎时就出手”;再设想。假如一些地方推进法治到位,真正昭彰法治惩恶扬善维护正义功能,“雕龙画凤”者又何来狗胆肆虐社会;进而请问,假如一些地方没有公权机关“內鬼”与黑恶势力沆瀣一气充当“保护伞”,法治“达摩克利斯之剑”又如何钝化为中看不中用的“银样镴枪头”?!
  夺取扫黑除恶胜利,民间当摒弃“雕龙画凤”心理;民间摒弃“雕龙画凤”心理。官方当先明德操正法纪,让黑恶势力无处遁形,让背后“保护伞”灰飞烟灭。唯如是,国人摒弃“雕龙画凤”心理。才具备道德底气和法治胆量。本次专项斗争强调把扫黑除恶与反腐“拍蝇”组合出拳,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对监管缺位导致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实行责任倒查严肃问责,等等。可以说,如此“亮剑”,堪称剑有所指一剑封喉。
  春鸣/图
其他文献
“多么美好的时代”  有关民国的风土人情,我们常见到的是些颇为煽情的赞誉文字。前两年就有人写道,“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人们那种自古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的那种忠孝礼仪都延续得非常好”。其例证就是梁思成先生抗战前曾给全国每个县的邮政局长汇去两块大洋。他也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只写邮政局长收,然后每个都写一封信说,我们正在考察保护中国古建筑,希望你收到两块大洋以后,能把你们县境内的古建
期刊
一日在某校操场,看老师带学生课外活动,内容是“抱球接力跑”游戏。规则是:将全班学生分为人数相等、实力相当的两队,每队依次出一名队员,怀抱仨篮球跑至“折返点”返回,再传球给队友,中途跑丢球,队友不得帮忙,抢先完成任务的队获胜。接近尾声,甲队只剩一名队员A,折返时球落地,恰遇大风,风推仨球飞出赛场。此时,乙队还剩两名队员B和C,B怀中的仨篮球也有欲掉的迹象,B趁球尚未离开怀抱之际,蹲下身子,把仨球理顺
期刊
分享,就是和别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  我的知识很少,读书的范围有限,在我所能记住的也是感人至深的事例中,顶数一个叫黄奕住的人“分享”做得最棒:黃奕住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人,是印尼前首富及糖王,是一位爱国华侨、社会活动家,1945年去世。当年,他凭着一手剃头的手艺,年纪轻轻就到新加坡、印尼闯荡。在一位高人的指教下,“剃头”没干几年,就改行经商,从事蔗糖贸易,投资房地产。由于他脑子活络,又肯
期刊
从四季的轮回更替里去发现大自然的朴素之美,又从澄澈悠远的意境里去领略生命的沧桑辽阔,著名作家、美学家蒋勋所著的《此时众生》(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2月出版),用他隽永的文字,诗情画意般的铺垫,由表及里的诠释,勾勒了一幅曼妙多姿的众生图景,带给我们他对美、对自然、对生命更多的思考。  这本记录人间万象,捕捉自然纯净、透彻之美的散文集,是蒋勋横亘二十四节气,从一年的夏季,写到第二年夏季的一本心情笔录
期刊
笔者读了点鲁迅,庶几寻觅到了一份命中注定属于自己的精神遗产,便希冀着踩着先生的脚印,为自己尚未枯萎的魂灵呐喊几声。  我读鲁迅,便知“杂文的品格”是“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鲁迅《小品文的危机》)。“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迅《革命文学》)——杂文是“血写的文字”。  便了悟“鲁迅以后无杂文”(聂绀弩语)的深邃涵义,并非说
期刊
常常在媒体听到或看到有这样的报道:说中国目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全国的咱暂不去说它,就说我们上海吧。据说目前沪籍60岁以上的老人有307.7万,占到全市沪籍人口的24.5%。也就是说,现在一个年轻人将来要侍奉四位老人,因此,包袱很重。人口老龄化还造成医院床位紧张、进福利院要排队……甚至还有一种怪论,说是现在许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岗位,是由于现在有不少老年人退而不休,还赖在岗位上(其实是因为这些人有
期刊
如今。打开微信或电脑,经常发现带有“不知道你就亏大了”这种字眼的新闻,让人一看标題就想急不可耐地阅读。以便知道说的到底是咋回事,生怕一旦不知道,自己真的亏大了。  众所周知,这种新闻大多数是向公众介绍新出台并施行的优惠政策,发挥广而告之的作用。此举本身无可厚非,但叫人深感忧虑的是,如果老百姓不知道一些惠民政策,会不会真就亏大了呢?换句话说。惠民政策跟老百姓是否知道有没有直接关系?  按说,国家或地
期刊
过去农村给孩子起名,尤其是男孩子,总爱起个丑名,比如孬蛋、狼妞、骡驹、狗碰、臭兜什么的。乡亲们这样起名绝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寄托了一种期冀,因为民间有一种说法,名越丑越容易成人。  同是起名,还有一种反着。我上小学时有一位同学,嘴巴有点歪,那时还没有尊重人的意识,故全班都喊他“老歪”,可他偏叫了个“李学正”的名字。农村叫“x弟”的,一般多是女孩。叫富贵的多不富贵,叫有财的多是穷人,叫美丽的也多不
期刊
痒,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皮肤或黏膜受到轻微刺激时引起的想挠的感觉”。皮肤被蚊、蚤、虱等咬过,或者接触细毛、某些化学药品,都会发痒。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感觉,痒的感觉并不比疼痛好受。钱锺书在《围城》中对“痒”有过淋漓尽致的描述。书中写到方鸿渐在前往三间大学途中,夜宿穷乡僻壤一家所谓“欧亚大旅社”时,被蚤虱叮咬而“一处痒,两处痒,满身痒……蒙马脱尔的‘跳蚤市场’和耶路撒冷圣庙的‘世界蚤虱大会’全像
期刊
日前,参加了所在系统开展的一次廉政警示教育视频会议。视频播放了我所生活的城市近两年来5名落马官员的失足轨迹和深度“忏悔”。失足原因大同小异,都违反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生活纪律和八项规定”,都为贪欲所害,只不过贪腐的手段、方式以及攫取金额大小有异。忏悔词也基本趋同。都是因为“政治上糊涂”钻了钱眼、权眼、色眼。最终跌落深渊。  古人说得好: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贪欲之门一旦洞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