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定义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小学语文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担当有相当重要的任务,在教师的导引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要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其中培养阅读能力又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前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教学,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语言表达、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的习惯和能力。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并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实际情况以及作者的真情实感,做到这些需要在学生对教学文本的阅读中逐步体会。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进而发展阅读能力和写作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词语含义更要重视具体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呢?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头运用,通过说话,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词语,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背诵是小学生的重要语文能力之一,也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背诵训练,交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如理解式背诵,复述式背诵,再造想象背诵等,通过背诵练习培养学生背诵佳词妙句,古诗韵文,精彩片段的能力并逐渐形成习惯。学生读得多,背得多,就能拓宽语言范围,达到用丰富的书面语言来丰富学生比较贫乏的口头语言、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规范学生随意的口头语言的目的。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都不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还要一字一句地讲解。教师长篇大论地讲,学生认为这是老师的老生常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教师全盘讲,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丧失主动性的人怎么会积极去学习,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提高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学习效果也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要好得多。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停顿、语调、感情领悟就不恰当、不自如。鉴于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又怎么来区分不同学生的接收程度呢?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学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理解课文的实际程度了。只有了解了学生学习实际,才能有的放矢采取措施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图片拉近这些文章所描述的生活同学生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比对、观察、分析、读议,这样通过生活的比对进行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结合实际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该省的要省。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一部分的文本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培养学生勾、画、圈、点、批,养成以笔助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笔助思,即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在教学中,要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三是会查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勾、画、圈、点、批不仅在课内要求,而且在课外也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自我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决,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起来,开始认真读书,并能探究性地读书,这样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人为地设置出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尤其是不能将课文支解成一些零碎的片段进行问答式解读。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积淀和生活体验等进行整体性的阅读或个性解读,这样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空间,用自己的情感和知识积淀去激活知识,去感受情感,以心灵去振奋心灵。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实现“交流”与“互惠”,就会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使学生的思想飞扬、阅读能力得到提升,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五、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的习惯和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帮助训练阅读能力。
语文文本内容中有许多知识存在着联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巧妙地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从相互关联的知识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重视课文文本内容内在的联系,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重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重视与当前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在联系中让学生自己去看清事实,去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思想特质。
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不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小学生朋友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一、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的习惯和能力。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并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实际情况以及作者的真情实感,做到这些需要在学生对教学文本的阅读中逐步体会。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进而发展阅读能力和写作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词语含义更要重视具体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呢?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头运用,通过说话,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词语,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背诵是小学生的重要语文能力之一,也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背诵训练,交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如理解式背诵,复述式背诵,再造想象背诵等,通过背诵练习培养学生背诵佳词妙句,古诗韵文,精彩片段的能力并逐渐形成习惯。学生读得多,背得多,就能拓宽语言范围,达到用丰富的书面语言来丰富学生比较贫乏的口头语言、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规范学生随意的口头语言的目的。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都不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还要一字一句地讲解。教师长篇大论地讲,学生认为这是老师的老生常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教师全盘讲,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丧失主动性的人怎么会积极去学习,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提高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学习效果也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要好得多。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停顿、语调、感情领悟就不恰当、不自如。鉴于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又怎么来区分不同学生的接收程度呢?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学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理解课文的实际程度了。只有了解了学生学习实际,才能有的放矢采取措施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图片拉近这些文章所描述的生活同学生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比对、观察、分析、读议,这样通过生活的比对进行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结合实际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该省的要省。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一部分的文本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培养学生勾、画、圈、点、批,养成以笔助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笔助思,即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在教学中,要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三是会查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勾、画、圈、点、批不仅在课内要求,而且在课外也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自我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决,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起来,开始认真读书,并能探究性地读书,这样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人为地设置出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尤其是不能将课文支解成一些零碎的片段进行问答式解读。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积淀和生活体验等进行整体性的阅读或个性解读,这样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空间,用自己的情感和知识积淀去激活知识,去感受情感,以心灵去振奋心灵。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实现“交流”与“互惠”,就会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使学生的思想飞扬、阅读能力得到提升,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五、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的习惯和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帮助训练阅读能力。
语文文本内容中有许多知识存在着联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巧妙地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从相互关联的知识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重视课文文本内容内在的联系,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重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重视与当前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在联系中让学生自己去看清事实,去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思想特质。
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不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小学生朋友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