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寓言;自然;启迪
吴太祖钱鏐的夫人戴氏寒食节回娘家省亲,吴王看到外面桃红柳绿,思念王妃,写下了诗句:“陌上花开矣,可缓缓归”。意思是说,夫人啊,田野上的花都开了,你一边欣赏一边回来吧。我在这里用这句诗与爱情无关,而是感觉自己如同置身于生命的百花园里,如果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去欣赏,无处不是大学,无处不是教化或被教化的契机。所以我说,陌上花开矣,吾且缓缓归。
一、教育寓言——给我一根拐杖
我进入中学教书以前,上大三的时候,有一次在图书馆看书,中午出去吃饭时,刚出图书馆大门,看见一位老先生摔倒在地,正挣扎着要起来,我赶紧上前去扶他。他感激地对我说:“小姑娘,谢谢你,你不用扶我,把我的拐杖递给我就行了。”我很疑惑地照他说的做了,老先生用拐棍撑着地面,支撑起身子,拍拍土,向我点点头,然后离开了。这件事给我启迪是:无论什么事,别人最多给你递根拐杖,最终还要靠自己支撑着站起来。因此,在教育教学上我并不依赖他人,经常自己钻研,从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教学自信。
二、永不言弃——君子兰的启迪
刚工作时,我当班主任,带两个班的语文课。有个男生成绩很差,每次开家长会,家长因为不好意思,找各种借口不来开会。有一次他的家长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来了,可是他们来的目的不是要帮助孩子学习进步,而是商量退学需要办什么手续。我很矛盾,其实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让他退学,我们班平均分可以提高好几分,但是我心里隐隐作痛。我说,您让我考虑考虑。家长很纳闷,我的孩子要退学,你考虑什么。那天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家,我家养了一株君子兰,因为它一直不开花,我当初那附庸风雅的虚荣心已经消失了,只是象征性地偶尔给它浇点水。那天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力量促使我又给它浇水,我惊讶地发现,君子兰已经有了一个花骨朵!我给孩子的父母打电话,劝他们不要让孩子退学,这个时候应该帮他,我也愿意帮他。他留下了,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建工学院。生命正是因为永不言弃,才生生不息。
三、温柔如和风,滋润如细雨——柔为教育之本
学生怕严师,《三字经》云:“教不严,师之惰。”以前因为自己的温柔,我曾在课上被学生气哭过,曾经埋怨过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当老师。后来我读了《给老师的一百个建议》《窗边的小豆豆》《叶圣陶文集》等书籍,发现真正的教育家都不是“板着面孔”的严师,而是可亲可敬的,如春风化雨般温和。我明白了自己的欠缺并不在于性格,而是学养,而是智慧。于是我更用心地留心细节,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不急不弃。就在我的不急不弃中,我和学生的关系日益融洽。
四、因为不同,所以欣赏——尊重个性
百花园中,每一朵花的迥异惹人流连忘返,可是在教育的百花园中,老师们却希望每一个学生都一样,一样乖,一样听话。其实学生个性不同,精彩各异。我对于个性有一种偏爱,不因学生有个性而讨厌他们,反而因为个性欣赏他们。这样尊重个性的态度,短期内给我带来了一些工作上的不便,不仅要尊重个性,还要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这样做花的时间多,但是收效是长久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压制,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但也是短暂的。
上高三前班上有个孩子的学习状况很差,总受很多学习以外的事情干扰。基于我平时的观察,我看得出他内心的热望和他的学习能力,所以我给了他这样一份评价:
“老师看到你一天天长大成熟,尽管在成绩上有所退步,但我知道你的实力。你会是我们的刘翔吗?我有这样的期待,但是困难也挺大的。一是你自己有没有跑出最好成绩的决心和动力。可能还有很多人能跑出刘翔的速度,但是他们有的不知道自己的实力,有的不愿意吃苦训练。你自信足够,但缺乏吃苦的精神。二是这一年能否找到正确的考试策略,考试的意义在于在试卷上展示自己的实力,因此考试的状态非常重要。考试将要来临,你想去做点与考试不相干的事情以显示自己的实力,我理解,可是那要在确保考场上有绝对把握的前提下。希望你在这两点上花功夫,期待你的崛起。”
他看到这份评价后非常惊讶,我从他的目光中读出了感激和承诺,后来他的成绩一路上升,高考中他考出了最好的成绩,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还有个胸有大志但情绪化很严重的学生,有些时候还会和我产生冲突,我总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心想,正因为如此,他才需要我来教他、感化他、帮助他。他的评语我是这样写的:
“我很庆幸自己在一些时候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一直坚持我对你一贯的评价。我没有看错你,你能成大器,但还需在高三接受磨炼:磨炼细心,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你都非常不满意,认为没有考出自己的水平,那就是细心出了问题,听课、复习、考试不细心,从现在起应注意这一点;磨炼意志,你的雄心是全班同学有目共睹的,你的踏实和努力却不是最引人瞩目的,只有最大的努力才可取得最大的成就,没有捷径可走;磨炼情绪,成就自我的过程光有心气是远远不够的,要有稳定的情绪,无论碰到什么事情,保持理智和坚强才是真正的大男人!”
这个孩子到现在还特别感激我,也后悔当时给我添了很多麻烦。我觉得这就是成长,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人宽厚地接纳、耐心地指导。因为往往是思考人生的孩子才会有痛苦,才会有波折,也往往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耐心指导的孩子,内心的能量更为巨大。况且,如果我们把班里的孩子都教成一个样,这不是教育的成功,而是教育的失败。想想孔子门下的弟子,颜渊、子路、子贡、冉有,这些优秀的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
五、否定然后超越——鼓励青胜于蓝
在这座教育的百花园中,我一直在思考我是什么角色。是修剪枝条的园丁?不是,我不愿去修剪他们个性的锋芒。是养花工,只管松土浇水捉虫?不是,这些应该由他们父母去做。是花园的导游,告诉参观者每一朵花的故事,每一朵花的特点?不完全是,我既是花园的研究者,欣赏花园里的每一朵花,告诉他们自己独有的美丽,告诉他们自己未来的用途;又是花园的一株花,或一棵树,以我的平凡衬托他们的美丽,以我的平庸衬托他们的优秀。《学记》有一句话叫:“亲其师,信其道”,我认为还要加一句:亲其师,信其道,超其师,乃有为。 上周期中考试的作文题叫《恰同学少年》,学生写得不够好,我在作文讲评时,想换一种方式。于是在周五上午,我花了一节课写了一篇作文,打印出来,一个组一份,不告诉他们是谁写的,请他们自由评价,可褒可贬。褒的很多,也有几个学生批评,语言相当犀利。等点评都收上来后,我告诉他们这篇文章是我写的,那些批评我的学生非常担心,好像大难临头似的。我淡然一笑说,学术批评我虚心接受,只要不是人身攻击就行。我的作文立意是恰值同学少年,我要做怎样的少年,语言铺排,段落整齐,主要想教他们思路清晰,语言有气势。其中有个孩子批评道:
“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为作者丰厚的知识与超绝的文笔所折服。的确,文章的结构很清晰,引用了无数的名人名句,语句华美而极富感染力,让人深深折服。于是我开始试图和作者交流,然而,我读到的似乎不是一个满腔热血的人,而是一个音量很大的留声机,声音优美,强烈,但是空洞。文章的事例充分,道理明确,语句优美,甚至融入自己的感情也很到位,只是他的论点几乎不能称为论点。作者开始便说,少年有很多种,并提出了疑问,但他只是在说我是怎样一个少年。那么,这是一篇什么文章呢?议论文,你要论述的是什么?散文,你为什么要用如此强的气势和如此整齐的结构?难道这只是一个掺入感情的说明文,只是对一个惜时如金、敏感多智、立志创新的你的解释说明?你写这样的文章,目的是什么?鼓励其他的少年吗?不是,驳斥社会的偏见吗?不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吗?这倒还算靠谱,但作为抒情文来讲,内容依旧空洞。我倒觉得,这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篇练笔。不,这个比喻也许不太恰当,它就像一首钢琴练习曲,那种纯粹为了练习而存在的曲子,节奏极快,难度很大。但是,别人听到这支曲子,只能有这样的感觉:震惊、叹服与空虚。嘈杂而响亮的音符充斥着耳鼓,只能让耳鼓产生共鸣而不能让心灵产生共鸣。”
这个批评中存在对于议论文的认识问题,比如说议论文不能谈自己,议论文不能写“是什么”。抛开这样的认识误区不谈,这段文字着实漂亮,先扬后抑、排比反问,随手拈来,类比比喻非常恰切,批评非常犀利,“只能让耳鼓产生共鸣,不能让心灵产生共鸣”,此句非常精炼,我实在喜欢。虽然当了半天的靶子,我并不沮丧,因为我看到了否定背后的价值,那是一种非凡的超越。同时也让这个孩子看到了自己语言的潜力与内在张力。只要把情绪调动起来,他可以写出很精彩的文字。在学术上我甘愿当绿叶,衬托红花的娇艳。
六、教育回归本质——向自然寻找智慧
我们的教育经历了向前苏联学、向西方学的历程,我觉得还应该向自然学习。
比如爱情教育,我推崇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致女儿的信》,它把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故事结合起来,非常巧妙地告诉女儿,爱情是激情、是“心头的记忆”、是终身相守的忠诚、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他在文中写道“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自己的有生命的后代。但是,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对于早恋,我也是从自然中悟出的道理。那是一个冬天,南方的冬天竟然也飘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撒满了后院的桔子树,我发现其中一棵树上开满淡黄色的桔花。我高兴地告诉妈妈,妈妈却说:这棵树明年肯定没什么收成。我不相信,怎么会呢?第二年春天它的花明显比别的树要少,挂的果也确实比别的树少得多。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去年开过一次花了,用了太多的精力,当它再开花时积蓄的养料自然不够了。”妈妈可能已经淡忘了她不经意间的回答,而这句话却在我的心里生了根,影响了我对爱情的看法。是啊,你想短暂地美几次,爱几次,还是全心全意地去美一回,爱一回?爱情有自己的天时,不要刻意去提早,也不用刻意去推迟。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苦雨终风也解晴”,老子和苏轼对自然的观察,告诉人们苦难终究会过去,对待变故要淡定从容。有一次一个孩子丢了3000块钱,很着急,想晚上去麦当劳打工挣钱。我对他说:“别急,可能落在哪儿了,过两天说不定有捡到的同学会交给学校。”第二天早上,他径直去了学生处,说自己丢了钱,老师问他钱在哪儿丢的,他说可能是在卫生间,问他丢了多少,他说3000。后来他的钱找回来了,一个同学捡到上交学生处了。过后,他特别感激我,其实这不是我的冷静,而是自然的教诲,哲人的教诲。
我让学生观察窗外的银杏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观察春天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那些疏于观察的理科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诗人的心那样敏感,“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也理解了朱自清为什么可以写出《匆匆》。尽管他们特别留意,春天还是在他们尚未察觉的时候来到了,在他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已经离去。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辛苦自不必说,但是我很欣喜自己可以近距离地观察研究一个个不同的可塑的心灵,能对他们的甘苦感同身受,能在关键的时候给他们以宽慰和鼓励,这是为师的一种莫大幸福!陌上花开矣,吾流连而忘返!
(作者单位:北京二中,北京,10001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何 妍
吴太祖钱鏐的夫人戴氏寒食节回娘家省亲,吴王看到外面桃红柳绿,思念王妃,写下了诗句:“陌上花开矣,可缓缓归”。意思是说,夫人啊,田野上的花都开了,你一边欣赏一边回来吧。我在这里用这句诗与爱情无关,而是感觉自己如同置身于生命的百花园里,如果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去欣赏,无处不是大学,无处不是教化或被教化的契机。所以我说,陌上花开矣,吾且缓缓归。
一、教育寓言——给我一根拐杖
我进入中学教书以前,上大三的时候,有一次在图书馆看书,中午出去吃饭时,刚出图书馆大门,看见一位老先生摔倒在地,正挣扎着要起来,我赶紧上前去扶他。他感激地对我说:“小姑娘,谢谢你,你不用扶我,把我的拐杖递给我就行了。”我很疑惑地照他说的做了,老先生用拐棍撑着地面,支撑起身子,拍拍土,向我点点头,然后离开了。这件事给我启迪是:无论什么事,别人最多给你递根拐杖,最终还要靠自己支撑着站起来。因此,在教育教学上我并不依赖他人,经常自己钻研,从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教学自信。
二、永不言弃——君子兰的启迪
刚工作时,我当班主任,带两个班的语文课。有个男生成绩很差,每次开家长会,家长因为不好意思,找各种借口不来开会。有一次他的家长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来了,可是他们来的目的不是要帮助孩子学习进步,而是商量退学需要办什么手续。我很矛盾,其实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让他退学,我们班平均分可以提高好几分,但是我心里隐隐作痛。我说,您让我考虑考虑。家长很纳闷,我的孩子要退学,你考虑什么。那天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家,我家养了一株君子兰,因为它一直不开花,我当初那附庸风雅的虚荣心已经消失了,只是象征性地偶尔给它浇点水。那天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力量促使我又给它浇水,我惊讶地发现,君子兰已经有了一个花骨朵!我给孩子的父母打电话,劝他们不要让孩子退学,这个时候应该帮他,我也愿意帮他。他留下了,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建工学院。生命正是因为永不言弃,才生生不息。
三、温柔如和风,滋润如细雨——柔为教育之本
学生怕严师,《三字经》云:“教不严,师之惰。”以前因为自己的温柔,我曾在课上被学生气哭过,曾经埋怨过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当老师。后来我读了《给老师的一百个建议》《窗边的小豆豆》《叶圣陶文集》等书籍,发现真正的教育家都不是“板着面孔”的严师,而是可亲可敬的,如春风化雨般温和。我明白了自己的欠缺并不在于性格,而是学养,而是智慧。于是我更用心地留心细节,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不急不弃。就在我的不急不弃中,我和学生的关系日益融洽。
四、因为不同,所以欣赏——尊重个性
百花园中,每一朵花的迥异惹人流连忘返,可是在教育的百花园中,老师们却希望每一个学生都一样,一样乖,一样听话。其实学生个性不同,精彩各异。我对于个性有一种偏爱,不因学生有个性而讨厌他们,反而因为个性欣赏他们。这样尊重个性的态度,短期内给我带来了一些工作上的不便,不仅要尊重个性,还要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这样做花的时间多,但是收效是长久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压制,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但也是短暂的。
上高三前班上有个孩子的学习状况很差,总受很多学习以外的事情干扰。基于我平时的观察,我看得出他内心的热望和他的学习能力,所以我给了他这样一份评价:
“老师看到你一天天长大成熟,尽管在成绩上有所退步,但我知道你的实力。你会是我们的刘翔吗?我有这样的期待,但是困难也挺大的。一是你自己有没有跑出最好成绩的决心和动力。可能还有很多人能跑出刘翔的速度,但是他们有的不知道自己的实力,有的不愿意吃苦训练。你自信足够,但缺乏吃苦的精神。二是这一年能否找到正确的考试策略,考试的意义在于在试卷上展示自己的实力,因此考试的状态非常重要。考试将要来临,你想去做点与考试不相干的事情以显示自己的实力,我理解,可是那要在确保考场上有绝对把握的前提下。希望你在这两点上花功夫,期待你的崛起。”
他看到这份评价后非常惊讶,我从他的目光中读出了感激和承诺,后来他的成绩一路上升,高考中他考出了最好的成绩,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还有个胸有大志但情绪化很严重的学生,有些时候还会和我产生冲突,我总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心想,正因为如此,他才需要我来教他、感化他、帮助他。他的评语我是这样写的:
“我很庆幸自己在一些时候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一直坚持我对你一贯的评价。我没有看错你,你能成大器,但还需在高三接受磨炼:磨炼细心,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你都非常不满意,认为没有考出自己的水平,那就是细心出了问题,听课、复习、考试不细心,从现在起应注意这一点;磨炼意志,你的雄心是全班同学有目共睹的,你的踏实和努力却不是最引人瞩目的,只有最大的努力才可取得最大的成就,没有捷径可走;磨炼情绪,成就自我的过程光有心气是远远不够的,要有稳定的情绪,无论碰到什么事情,保持理智和坚强才是真正的大男人!”
这个孩子到现在还特别感激我,也后悔当时给我添了很多麻烦。我觉得这就是成长,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人宽厚地接纳、耐心地指导。因为往往是思考人生的孩子才会有痛苦,才会有波折,也往往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耐心指导的孩子,内心的能量更为巨大。况且,如果我们把班里的孩子都教成一个样,这不是教育的成功,而是教育的失败。想想孔子门下的弟子,颜渊、子路、子贡、冉有,这些优秀的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
五、否定然后超越——鼓励青胜于蓝
在这座教育的百花园中,我一直在思考我是什么角色。是修剪枝条的园丁?不是,我不愿去修剪他们个性的锋芒。是养花工,只管松土浇水捉虫?不是,这些应该由他们父母去做。是花园的导游,告诉参观者每一朵花的故事,每一朵花的特点?不完全是,我既是花园的研究者,欣赏花园里的每一朵花,告诉他们自己独有的美丽,告诉他们自己未来的用途;又是花园的一株花,或一棵树,以我的平凡衬托他们的美丽,以我的平庸衬托他们的优秀。《学记》有一句话叫:“亲其师,信其道”,我认为还要加一句:亲其师,信其道,超其师,乃有为。 上周期中考试的作文题叫《恰同学少年》,学生写得不够好,我在作文讲评时,想换一种方式。于是在周五上午,我花了一节课写了一篇作文,打印出来,一个组一份,不告诉他们是谁写的,请他们自由评价,可褒可贬。褒的很多,也有几个学生批评,语言相当犀利。等点评都收上来后,我告诉他们这篇文章是我写的,那些批评我的学生非常担心,好像大难临头似的。我淡然一笑说,学术批评我虚心接受,只要不是人身攻击就行。我的作文立意是恰值同学少年,我要做怎样的少年,语言铺排,段落整齐,主要想教他们思路清晰,语言有气势。其中有个孩子批评道:
“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为作者丰厚的知识与超绝的文笔所折服。的确,文章的结构很清晰,引用了无数的名人名句,语句华美而极富感染力,让人深深折服。于是我开始试图和作者交流,然而,我读到的似乎不是一个满腔热血的人,而是一个音量很大的留声机,声音优美,强烈,但是空洞。文章的事例充分,道理明确,语句优美,甚至融入自己的感情也很到位,只是他的论点几乎不能称为论点。作者开始便说,少年有很多种,并提出了疑问,但他只是在说我是怎样一个少年。那么,这是一篇什么文章呢?议论文,你要论述的是什么?散文,你为什么要用如此强的气势和如此整齐的结构?难道这只是一个掺入感情的说明文,只是对一个惜时如金、敏感多智、立志创新的你的解释说明?你写这样的文章,目的是什么?鼓励其他的少年吗?不是,驳斥社会的偏见吗?不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吗?这倒还算靠谱,但作为抒情文来讲,内容依旧空洞。我倒觉得,这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篇练笔。不,这个比喻也许不太恰当,它就像一首钢琴练习曲,那种纯粹为了练习而存在的曲子,节奏极快,难度很大。但是,别人听到这支曲子,只能有这样的感觉:震惊、叹服与空虚。嘈杂而响亮的音符充斥着耳鼓,只能让耳鼓产生共鸣而不能让心灵产生共鸣。”
这个批评中存在对于议论文的认识问题,比如说议论文不能谈自己,议论文不能写“是什么”。抛开这样的认识误区不谈,这段文字着实漂亮,先扬后抑、排比反问,随手拈来,类比比喻非常恰切,批评非常犀利,“只能让耳鼓产生共鸣,不能让心灵产生共鸣”,此句非常精炼,我实在喜欢。虽然当了半天的靶子,我并不沮丧,因为我看到了否定背后的价值,那是一种非凡的超越。同时也让这个孩子看到了自己语言的潜力与内在张力。只要把情绪调动起来,他可以写出很精彩的文字。在学术上我甘愿当绿叶,衬托红花的娇艳。
六、教育回归本质——向自然寻找智慧
我们的教育经历了向前苏联学、向西方学的历程,我觉得还应该向自然学习。
比如爱情教育,我推崇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致女儿的信》,它把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故事结合起来,非常巧妙地告诉女儿,爱情是激情、是“心头的记忆”、是终身相守的忠诚、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他在文中写道“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自己的有生命的后代。但是,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对于早恋,我也是从自然中悟出的道理。那是一个冬天,南方的冬天竟然也飘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撒满了后院的桔子树,我发现其中一棵树上开满淡黄色的桔花。我高兴地告诉妈妈,妈妈却说:这棵树明年肯定没什么收成。我不相信,怎么会呢?第二年春天它的花明显比别的树要少,挂的果也确实比别的树少得多。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去年开过一次花了,用了太多的精力,当它再开花时积蓄的养料自然不够了。”妈妈可能已经淡忘了她不经意间的回答,而这句话却在我的心里生了根,影响了我对爱情的看法。是啊,你想短暂地美几次,爱几次,还是全心全意地去美一回,爱一回?爱情有自己的天时,不要刻意去提早,也不用刻意去推迟。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苦雨终风也解晴”,老子和苏轼对自然的观察,告诉人们苦难终究会过去,对待变故要淡定从容。有一次一个孩子丢了3000块钱,很着急,想晚上去麦当劳打工挣钱。我对他说:“别急,可能落在哪儿了,过两天说不定有捡到的同学会交给学校。”第二天早上,他径直去了学生处,说自己丢了钱,老师问他钱在哪儿丢的,他说可能是在卫生间,问他丢了多少,他说3000。后来他的钱找回来了,一个同学捡到上交学生处了。过后,他特别感激我,其实这不是我的冷静,而是自然的教诲,哲人的教诲。
我让学生观察窗外的银杏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观察春天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那些疏于观察的理科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诗人的心那样敏感,“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也理解了朱自清为什么可以写出《匆匆》。尽管他们特别留意,春天还是在他们尚未察觉的时候来到了,在他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已经离去。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辛苦自不必说,但是我很欣喜自己可以近距离地观察研究一个个不同的可塑的心灵,能对他们的甘苦感同身受,能在关键的时候给他们以宽慰和鼓励,这是为师的一种莫大幸福!陌上花开矣,吾流连而忘返!
(作者单位:北京二中,北京,10001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