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报业改革、推进文广改革、加速推动传统和新兴媒体融合、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2014年,上海马不停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记者采访了解到,上海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不断提升城市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以改革进一步激发都市文化活力。
弘扬核心价值
近日,八十高龄的上海话剧界元老娄际成抱病登台参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创大戏《长生》的感人一幕被传为佳话。前不久,上海市政府颁发上海文学艺术奖,获奖名单中有“老话剧”的身影,年近八旬的焦晃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参演《北平无战事》等剧目,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麟说,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关键在改革,根本靠人才,前提是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核心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心环节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2014年年末揭晓的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是时隔12年后重启评选,24位文艺名家上榜。这一曾经表彰过巴金、王元化等的上海文艺领域综合性最高奖项,重树“荣典”制度,涵盖文学、戏曲、书法、绘画、翻译、电影、音乐、舞蹈等众多门类,代表了一座城市对文艺原创从“高原”向“高峰”努力攀登的不懈追求,也是这座城市崇德尚艺的体现。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说,上海文学艺术奖通过选拔、激励、评价文艺人才,冀望为文艺界设立艺术水准和道德情怀的标杆,进而呼唤和激励更多精品力作诞生,造福时代。
为攀登艺术高峰树立标杆、为全面深化改革凝神聚气,2014年,上海推出了一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新节目、新活动、新作品。在上海书展、国际电影节上通过“我们的节日”“家风家训”等活动,启迪引导大众。荧屏上,《梦想改造家》《直播东方》等新栏目获得高收视和好口碑;《中国超越》《赶考路上》等电视政论片获好评。文艺舞台上,沪剧《挑山女人》、电影《西藏天空》、电视剧《焦裕禄》、小说《繁花》等竞相出彩。
加快融合创新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文化传媒界释放强烈的改革新信号。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大潮中,上海报业改革和文广改革蹄疾步稳。
报业改革实施以来,初步建立起“三大报系+一个都市报系”的基本框架。以《文汇报》为例,瞄准“全国性人文大报”目标,自2014年第四季度起实施“改版面、改机构、改序列”的“三改联动”,推出《如何重建创新的文化自信》《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等报道引起读者共鸣。
上海文广改革通过减少行政层级、优化资源整合,进一步形成文化广播电视领域的管理扁平化,实施制作人机制等,激发文化创新活力,进而力争打造产业链完整的现代化文化传媒集团。在资本市场,上海文广加快旗下两家公司的改革重组,试图打造媒体融合发展“新航母”。
2014年上海的报业改革和文广改革不约而同选择了探索增强互联网思维,改造现有平台、建立新平台、整合推出融合平台的发展新路径。
过去一年间,上海观察、澎湃新闻网、界面财经网、百视通平台、阿基米德广播终端等在新媒体领域形成了具有“海派”特色的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
据介绍,通过深化改革,上海文广正在构建扁平化矩阵组织结构和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培育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制度竞争力。
释放最大能量
“在全面推进各项文化改革的过程中,上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咏雷说,“改革的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在新形势下的文化需求。”
2013年以来,上海在文化领域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推出了365天“永不落幕”的上海市民文化节,被誉为“百个社区大展示、万支团队大竞技、社会各界齐参与、千万市民共享受”的“文化狂欢”。
据了解,该项目不是一个单纯的“实体节”,而是在拥有旺盛文化需求的上海搭建起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大平台,同时构筑起一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大网络,最终形成市民文化娱乐的全新品牌。
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政府不再亲临一线办文化,更多地是进行资源整合,发动社会力量和多元主体来办文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量变”到“质变”。
以文化人、以文育才。上海坚持越是在改革关键期,文化工作越是要在“人”字上下苦功、做文章。随着改革推进,上海在文化人才培养和凝聚方面实施“推星”计划、“海漂”关爱行动、强基工程等。
进入2015年,上海“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今后上海将在进一步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感召力,加强文艺创作的引领性,文化国资管理的现代化以及文化人才集聚等方面持续开拓。
弘扬核心价值
近日,八十高龄的上海话剧界元老娄际成抱病登台参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创大戏《长生》的感人一幕被传为佳话。前不久,上海市政府颁发上海文学艺术奖,获奖名单中有“老话剧”的身影,年近八旬的焦晃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参演《北平无战事》等剧目,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麟说,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关键在改革,根本靠人才,前提是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核心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心环节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2014年年末揭晓的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是时隔12年后重启评选,24位文艺名家上榜。这一曾经表彰过巴金、王元化等的上海文艺领域综合性最高奖项,重树“荣典”制度,涵盖文学、戏曲、书法、绘画、翻译、电影、音乐、舞蹈等众多门类,代表了一座城市对文艺原创从“高原”向“高峰”努力攀登的不懈追求,也是这座城市崇德尚艺的体现。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说,上海文学艺术奖通过选拔、激励、评价文艺人才,冀望为文艺界设立艺术水准和道德情怀的标杆,进而呼唤和激励更多精品力作诞生,造福时代。
为攀登艺术高峰树立标杆、为全面深化改革凝神聚气,2014年,上海推出了一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新节目、新活动、新作品。在上海书展、国际电影节上通过“我们的节日”“家风家训”等活动,启迪引导大众。荧屏上,《梦想改造家》《直播东方》等新栏目获得高收视和好口碑;《中国超越》《赶考路上》等电视政论片获好评。文艺舞台上,沪剧《挑山女人》、电影《西藏天空》、电视剧《焦裕禄》、小说《繁花》等竞相出彩。
加快融合创新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文化传媒界释放强烈的改革新信号。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大潮中,上海报业改革和文广改革蹄疾步稳。
报业改革实施以来,初步建立起“三大报系+一个都市报系”的基本框架。以《文汇报》为例,瞄准“全国性人文大报”目标,自2014年第四季度起实施“改版面、改机构、改序列”的“三改联动”,推出《如何重建创新的文化自信》《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等报道引起读者共鸣。
上海文广改革通过减少行政层级、优化资源整合,进一步形成文化广播电视领域的管理扁平化,实施制作人机制等,激发文化创新活力,进而力争打造产业链完整的现代化文化传媒集团。在资本市场,上海文广加快旗下两家公司的改革重组,试图打造媒体融合发展“新航母”。
2014年上海的报业改革和文广改革不约而同选择了探索增强互联网思维,改造现有平台、建立新平台、整合推出融合平台的发展新路径。
过去一年间,上海观察、澎湃新闻网、界面财经网、百视通平台、阿基米德广播终端等在新媒体领域形成了具有“海派”特色的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
据介绍,通过深化改革,上海文广正在构建扁平化矩阵组织结构和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培育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制度竞争力。
释放最大能量
“在全面推进各项文化改革的过程中,上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咏雷说,“改革的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在新形势下的文化需求。”
2013年以来,上海在文化领域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推出了365天“永不落幕”的上海市民文化节,被誉为“百个社区大展示、万支团队大竞技、社会各界齐参与、千万市民共享受”的“文化狂欢”。
据了解,该项目不是一个单纯的“实体节”,而是在拥有旺盛文化需求的上海搭建起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大平台,同时构筑起一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大网络,最终形成市民文化娱乐的全新品牌。
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政府不再亲临一线办文化,更多地是进行资源整合,发动社会力量和多元主体来办文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量变”到“质变”。
以文化人、以文育才。上海坚持越是在改革关键期,文化工作越是要在“人”字上下苦功、做文章。随着改革推进,上海在文化人才培养和凝聚方面实施“推星”计划、“海漂”关爱行动、强基工程等。
进入2015年,上海“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今后上海将在进一步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感召力,加强文艺创作的引领性,文化国资管理的现代化以及文化人才集聚等方面持续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