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的典型反讽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ogov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一部典型的生态女性主义反讽小说,她在上述几个方面正好与生态女性主义主张形成了典型的反衬,并通过这种反衬达到了正反对立所产生的特殊均衡和奇效,从而使作品产生出强大的冲击力,使读者产生共鸣和震撼。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反讽;《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中图分类号:D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07-02
  一、生态女性主义、反讽与《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出现了生态女性主义。她在1970年代出现,在1990年代得到重要发展。生态女性主义“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它批评男权/父权的文化价值观,赞美女性本质……它反对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目标是建立一个遵循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原则的乌托邦。”(普鲁姆德 89)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应该更接近于自然、更易与自然和睦共处。生态女性主义者密切关注空气污染、水源污染、森林消失等地球上严重破坏生态的现象,他们对此感到痛心疾首,极力呼吁并试图改变这种现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于为保护自然而战,更有希望也更有责任终结长久以来人统治自然的现状。
  其次,自然界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平衡的、多样化的生态体系。自然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注重其本身的规律,健康自然、平衡协调、体现多样。
  另外,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地球上的万物是一个无高低、贵贱、等级之分的相互联系的网,而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等级森严的,也是必须要做出彻底改变的。
  反讽法指的是单纯从文本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与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相反,所以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20世纪美国深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新批评”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克林斯·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比较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反。总之,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义颠倒,这就是反讽。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的主要内容。有100多万名15—30岁的前苏联女兵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们在军队中做医生、护士,伞兵、坦克兵、重机枪手、狙击手等等。这些女兵眼里的战争,与男人们的描述截然不同,并且不同兵种,不同性格的女兵,也发出了多种声音。这些女兵在战场上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做着与男兵同样艰苦的兵种、面临同样的生命危险,她们与男兵一样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触目惊心的内容和人性细节描述,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女性是温柔善良淑娴的化身,但她们却被迫参加了残酷的、毁灭生命和自然界的残酷的战争;世界本应该是安静、祥和、多样发展的,但平衡却被战争残忍地破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我是女兵,也是女人》都可以被看成是对生态女性主义观点的反讽,也就是说是生态女性主义主张的反面极致。尤其是参战女兵与男兵几乎无任何性别、高低、等级之分,表面看来与生态女性主义者观点吻合,但是实际上这种契合是以女性被强迫参战、牺牲几十万生命、大自然被大规模彻底破坏为代价而达到的,这种讽刺意义更强、影响力量更为震撼。
  二、生态女性主义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的反讽体现
  下面来具体分析《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所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的反讽特点。
  1.女性应更接近于自然、更易与自然和睦共处。
  这是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女性应更接近于自然、更易与自然和睦共处,这也是由男性、女性身体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
  首先,子弹是不长眼睛的,女兵们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即使在这样残酷的时刻,女兵们女性的柔美和善良的本性也体现出来,“她们拿着冲锋枪的动作很别扭,像是在搂着布娃娃”(阿列克谢耶维奇 99);女兵们在战争中最害怕失去的是她们的长腿,因为她们担心死得难看;《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也讲述了许多苏军姑娘们怜悯、同情受伤的德国纳粹士兵甚至对他们施以救助的故事,她们善良地相信苏联人不会像法西斯那样残忍地虐待俘虏的,或许这也是女性在战争中的柔性一面的体现。
  其次,女兵们这种柔美和善良在战火的不断洗礼下,在周围士兵生死不断变化的残酷现实中,逐渐转化为勇敢和坚韧:当她们看到低飞的德国飞行员残暴可怖的笑容和英俊的脸庞时,感觉这世界上没有完整的男人了;女护士兵看见冰河里冻在一起的苏德士兵的尸体,用牙齿咬下伤员的烂胳臂代替器械。这种转化不仅停留在心里,而且深入到女兵们的灵魂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们神态的变化:从轻柔稚气的线条到成熟女性的目光,甚至还含有某种坚毅的严厉。很难相信这些神态的变化是在短短的几个月或几年时间里完成的。在和平的年代,这种变化会十分缓慢,而且不知不觉。人的面孔最靠长年累月塑造成型的,而在面孔上会慢慢显现出灵魂。”(阿列克谢耶维奇 175)
  再次,在上述两次转化之中,她们丢掉了自我并再也找不回来,“他是从前线回来后甩了她的,因为在四年时间里,他看到的她,总是穿着一双破靴子和男人棉衣。我们总想努力忘却那场战争,结果连自己的姑娘们也忘却了。”(阿列克谢耶维奇 85)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最应该接近于自然、更易与自然和睦共处的女性,在残酷的战争中,毁坏了自然、忘却了自我,也逐渐被整个社会所忘却。作者使用了巧妙的反讽手法,不是重笔渲染血腥的战争场面,而是聚焦于战争中的女兵心理和人性变化变化过程;不是详尽描写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而是重点叙述战争给人们的心理所带来的剧痛;不是介绍战术与荣耀,而是叙述女兵在战后如何被遗忘。这种反讽手法和对比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影响力。   2.自然界应是一个健康的、平衡的、多样化的生态体系。
  自然界万物,包括人与动植物和山海森林,都应该在一个健康的、平衡的、多样化的生态体系下发展。但是战争却改变并破坏了这一切。在生死都无法预知的情况下,平衡被打破、恶性单一的环境的出现就成为必然。例如在“战场生活和琐事”这一部分,护士安娜·伊万诺夫那·贝丽娅是这样感受幸福的,“您不是问我那时候有没有幸福感吗?我告诉您:突然在死人堆里发现了一个活着的人,那种感觉就是幸福。”(阿列克谢耶维奇 67)这样,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平衡也必然被打破,“男人都沉默不语,而女人们,就都冲着我们大喊大叫:“我们知道你们在前方干的那些事!用你忙的年轻身体去勾引我们的男人,前线的婊子!穿军装的母狗……。” (阿列克谢耶维奇 294)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恶化成这样,而国家是否应该会感谢这些保家卫国的功臣呢?在“孤独的子弹和人”这一部分,狙击手克拉夫季娅·谢……娃讲到,“那么,祖国又是如何欢迎我们的?我真是忍不住要哭出来……四十年过去了,说起来还是面孔发热。侮辱的话语五花八门。”(阿列克谢耶维奇 295)
  人和人之间都变得这么残忍与冷漠,她们对待周围自然的态度不可能是细心呵护、精心照顾了。战争象耀眼的多棱镜,把所有人性的多面性——善良和丑恶,坚忍和叛逃都清楚地映射出来,这些多面性有时会突兀地、与周围事物不加任何联结地孤立存在着。这也促使读者重新深刻思考,人作为一种生物存在的价值和他们的思考方式及对周围自然事物影响的统治性和强制性,这种统治性、强制性和破坏性实际上形成了另外一种战争,而这是生态女性主义所极力反对的。人背叛了人,也背叛了自然,而自然最终也必将背叛人类。
  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为女性要与自然和睦相处、社会应是一个健康的、平衡的、多样化的生态体系,地球上的生命应该是无上下、高低、贵贱之分的相互联系的网等,而归根结底是她强调所有生命的相互依存,将社会压迫与生态统治的模式两相对照。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所体现出的正是当下生态女性主义者所极力批判并决意割除的,从该文所述的各个的方面来看,她们正好构成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典型反讽。这种影响是深刻的、意义是重大的。
  从人类的一般情感来讲,孤独流散的处境最容易产生的情感就是思念感伤。在全球文学的浩瀚海洋里,怀乡、思亲、伤别离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战争,尤其是女性参与的战争,将无疑把这种孤独流散的情感推到极致。
  从这种角度来看,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已经不是简单地可以归属为东方或西方的文学,这是越界的文学,也是跨界的文学,这是边缘的文学也是中心的文学,这是一种新形态的全球文学。在这样的文学中,对于女性参与战争、家园的描写,已经超越了歌颂与怀念的层面,而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文化视野下的清醒审视。
  参考文献:
  [1]莫言,“离散与文学”,《文学报》,2008年4月8日。
  [2]薇尔·普鲁姆德,《走向生态文明丛书—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杨通进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萨勒姆的女巫》是继《推销员之死》后阿瑟·米勒又一反映社会问题的力作。米勒以此剧借古喻今,通过从普通人身上发掘出真、善、美,来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唤起人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长期以来,对米勒悲剧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他引入悲剧的小人物能否成为悲剧人物上,那么在最高任务的规定情境下,如何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成功的反映悲剧性主题呢?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剧中的主要人物予以分析。  关键词:萨勒姆的女巫
期刊
摘要:厄内斯特·海明威成功地把他传奇式的人生经历和他的创作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海明威式的英雄,在面对失败、死亡的时,他们不是悲观的屈服与放弃而是乐观的主动面对。《老人与海》是他在晚年证明自己创作实力的一篇中篇杰作,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也成为文学史和电影史上著名的“硬汉”形象。本文通过对其内容的了解,以极大的意志和决心面对失败主题出发,探索《老人与海》内容的深层次意义。  关键词:海明威;意志;
期刊
摘要:南宋诗人陆游对于李贺的诗有一句流传千古的评价,他将李贺的诗比作“百家锦衲,五色眩曜,光夺眼目”[1],笔者认为这说的应该就是李贺诗歌里纷繁闪耀的各种颜色吧。“时花美女”之艳,“恨怨悲秋”之冷,“虚荒诞幻”之奇,是李贺诗歌中各式各样光怪陆离的色彩的运用。本温通过列举李贺的几首诗歌来展示他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艳色;冷色;奇色  中图分类号:I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
期刊
摘要:虎妞对祥子的追求,对爱情的憧憬,对幸福的向往 都是她不屈服于命运的表现,但她爱上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并且失去了父亲和工厂,最后无钱看医生难产死亡,是对命运的反叛。虎妞悲剧是由压抑的封建社会,家庭环境,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变态的性压抑合力而造成的。  关键词:骆驼祥子;虎妞;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19-01  一
期刊
非虚构小说具有文学性、纪实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特点。2010年《人民文学》设立非虚构专栏后,非虚构小说这一概念才开始正式进入文学批评家的视野。这一专栏自创立至今刊发了很多优秀的非虚构作品,题材包括“历史”非虚构和“纪实”非虚构两大类。伴随着梁鸿的“梁庄系列”,乔叶的《盖楼记》、《拆楼记》,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等作品的发表,关于非虚构小说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非虚构小说的研究从外在现象转向了内部的文本,在性别理论、叙事伦理、文学史理论的观照下开始走向深化。本论文试图在叙事伦理视域下,采用叙事理论与文本分析
摘要:我国西北地区以山地、丘陵和坡地为主,人均耕地少,水浇地更少,高山纵横,交通不便,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很多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脱贫致富的攻坚地带,要提高当地百姓的收入水平,使他们摆脱贫困,就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才能使们走向富裕。  摘要:西北;经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34-01  一、搞好小流域治理,做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的身体状况得到了加强,平均寿命也得到了延长,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众多,使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而青壮年迫于生计出外打工,使得“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多,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空巢老人”的含义,出现原因,现状,特点与解决措施等多个层面出发,多方向的从立体层面剖析“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  关键词:空巢老人;养老情感依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24-01  如果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条曲线,那么青年时对自由的追逐就是它的顶峰。自此之后,生命向左,自由向右。  迟子建笔下的《稻草人》写的是一段有关自由的故事,从作者到乡下舅舅家纳凉,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古塔上遥望无边无际的麦田,而坐立于麦田周围的那几个稻草人是显得那么栩栩如生,它们做着威吓和驱逐的姿态,使鸟儿望而
期刊
摘要: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2个村的调研,总结出“空心村”的两个特征:“人口空心化”与新建房屋沿着交通要道扩散。同时,“空心村”的形成与陈旧的村民观念、显著的城乡差异、不完善的土地管理使用制度、缺乏资金支持等方面密切相关。  关键词:空心村;特征;成因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28-02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进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地方志中的陶瓷史料》在涉及重庆地区古方志中涉及陶瓷的文献时有较多编列错讹以及叙录遗漏之瑕疵,本着补苴罅漏之原则,本文对重庆地区古方志中的陶瓷史料进行了初步叙录。  关键词:重庆;方志;陶瓷;史料;辑录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43-02  梁宪华、翁连溪《中国地方志中的陶瓷史料》从2000余种中国地方志中辑录了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