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内容和方法在社会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用途;数学更是一门艺术,一种确实的脑力的艺术。有效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结构外,更应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培养,并有效促进数学思想与数学观念的形成。同时应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应当让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把数学融入他们的生活、融入其它课程尤其是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中,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它来思考生活和以数学的方式解决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提高;教学质量;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惟一指标,因此,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教师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探讨高中数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节课、一道题到底能让学生得到一些什么东西,什么才是这节课、这道题的真正重心所在。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的运算能力很差,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平时的练习较少。针对这一情况,在备课和设计课堂练习时要突出对这一点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题,杜绝计算器一类的计算工具的使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由于以前的习惯,觉得运算起来较难,同一道题学生会运算出不同的结果,可谓是五花八门。这时候让他们反复算,最后大部分同学达到结果一致,然后教师再评讲。这样第一次就算对的同学会很有成就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运算能力明显提高了,在拿到题目运算时也不怕了,在考试中由于运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学生的能力也相对提高了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逐渐高涨了,主动学习数学的同学也多了,从而数学学习的效率就明显提高了。由此观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要来定,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二、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这个条件就要靠教师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一条可行之路。教师在新知识导入时,要以学生为本,课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要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改造教材,尝试新的教法,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要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的过程,其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是丰实、平实、真实的课。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使抽象数学内容形象化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大大增加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偷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教《圆柱、圆锥、圆台及它们的侧面积》一章时,可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以及这样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从中抽象出圆柱、圆锥、圆台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解除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策略,会给学生一种积极思维,寻找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和进行公式推导的能力大为加强,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利用几何画板讲椭圆的定义。打开几何画板,做一个圆心为A的圆,在圆内任取不同于A的点B,在圆上取一点C,连接线段AC、BC,做线段BC的中垂线交AC于点P,连线段PB,引导学生发现|PA|+|PB|=|CA|,即圆的半径,且大于|AB|,然后让学生操作电脑拖动点C在圆上运动,得到P的轨迹——椭圆。启发学生得到椭圆的第一定义。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当点B在圆上、圆外时,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亲自参与了对椭圆形成过程的探索,还使学生动手操作电脑,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义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义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当然教学策略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提高;教学质量;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惟一指标,因此,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教师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探讨高中数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节课、一道题到底能让学生得到一些什么东西,什么才是这节课、这道题的真正重心所在。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的运算能力很差,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平时的练习较少。针对这一情况,在备课和设计课堂练习时要突出对这一点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题,杜绝计算器一类的计算工具的使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由于以前的习惯,觉得运算起来较难,同一道题学生会运算出不同的结果,可谓是五花八门。这时候让他们反复算,最后大部分同学达到结果一致,然后教师再评讲。这样第一次就算对的同学会很有成就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运算能力明显提高了,在拿到题目运算时也不怕了,在考试中由于运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学生的能力也相对提高了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逐渐高涨了,主动学习数学的同学也多了,从而数学学习的效率就明显提高了。由此观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要来定,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二、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这个条件就要靠教师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一条可行之路。教师在新知识导入时,要以学生为本,课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要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改造教材,尝试新的教法,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要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的过程,其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是丰实、平实、真实的课。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使抽象数学内容形象化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大大增加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偷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教《圆柱、圆锥、圆台及它们的侧面积》一章时,可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以及这样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从中抽象出圆柱、圆锥、圆台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解除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策略,会给学生一种积极思维,寻找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和进行公式推导的能力大为加强,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利用几何画板讲椭圆的定义。打开几何画板,做一个圆心为A的圆,在圆内任取不同于A的点B,在圆上取一点C,连接线段AC、BC,做线段BC的中垂线交AC于点P,连线段PB,引导学生发现|PA|+|PB|=|CA|,即圆的半径,且大于|AB|,然后让学生操作电脑拖动点C在圆上运动,得到P的轨迹——椭圆。启发学生得到椭圆的第一定义。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当点B在圆上、圆外时,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亲自参与了对椭圆形成过程的探索,还使学生动手操作电脑,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义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义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当然教学策略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