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童谣,“趣”教道法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t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它以“儿童生活”“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为三条主线,同时要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符合低段学生的学龄特点,教材的编写者有先见之明,早已“量体裁衣”——在教材的编排内容上融入了一定比重的童谣。童谣如何“趣”教才能彰显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精彩呢?文章现以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例,详细介绍“趣”教道法的四种策略。
  关键词:儿歌童谣;低段;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1-0108-02
  一、猜一猜,兴“趣”盎然
  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受年龄的影响。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来自对某个事物的兴趣,但是,依旧有许多教师忽略学生这一发展阶段的特点,从而导致学生听课效率低、课堂教学质量差。猜谜语几乎可以说是每个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方式。特别是低段儿童,在课堂伊始巧妙利用谜语歌谣可以让他们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执教“风儿在哪里”,一上课教师便问:“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们一下子来了精神并表示喜欢。教师出示谜语歌谣,然后略带神秘地念道:“看不见,摸不着。来了风车转,来了树弯腰,来了头发飘,来了铃铛响。请你猜猜它是谁?”学生一下子炸开锅了,争先恐后地回答:“风”。要让学生理解“风的产生与空气流动有关”,这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有困难的。但教师首先通过浅显形象的谜语歌谣描述了风的特点,让学生对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儿有了感性的认识,唤起了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接下去带领学生们参与户外的“寻风活动”及“和风儿一起玩”做了铺垫,培养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又如,在执教“可爱的动物”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特别的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请出它们之前,先让咱们一起听歌谣猜谜语。”课件分别出示如下歌谣,师生同时声情并茂地诵读。
  胡子不多两边翘,总爱叫着喵喵喵。厨房粮库它守着,老鼠见了赶紧逃。
  小时有尾没有腿,长大有腿没有尾。说起话来呱呱呱,害虫见了躲进老家。
  红花头上戴,花衣身上盖。清早喔喔啼,催人早早起。
  勤劳又勇敢,飞到百花园。鲜花采个遍,酿成蜜更甜。
  一时间,小手如林,学生各个情绪高涨,迫不及待想揭开自己猜到的谜语答案。被叫到的学生激动地公布答案——猫、青蛙、公鸡、蜜蜂。笔者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肯定学生们的回答,趁着学生们的这股热忱,紧接着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可爱的动物”。
  在本课的教学建议里,教科书有提到教师要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表达的主动性。果不其然,恰当地将谜语歌谣導入课堂,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给课堂增添了几分情趣,并且,这些小小的谜语又是和本课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真是一举多得。
  二、动一动,相映成“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活动形式要服从内容,要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学习方式等,切忌脱离实际,为活动而活动,搞形式主义。由此可见,教师教授学生童谣时,要适当添加一些活动的内容,最好是动作活泼、容易操作的,这样学生感觉更加有趣,容易记忆。
  例如,在执教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第一课时,通过播放手上细菌的自述录音,让学生知道原来我们手上有很多细菌,明白了饭前洗手的重要性。然后出示童谣“小手是个宝,做事不能少。饭前要洗手,千万别忘掉”。教师和学生一起读,同时加上动作:小手(摊开自己的双手)、不能少(双手在胸前左右摆动)、洗手(做洗手的动作)、别忘掉(食指抵在脑袋上)。这些动作简单明了,学生再次诵读时也饶有兴趣地学着老师的样子做起了这些动作。
  接着,师生共同观看个别学生洗手的视频,发现日常洗手中存在的问题,还通过微课观看“医生妈妈教大家洗手六部法”学会如何正确洗手。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时间让学生真实打开水龙头洗手,教师非常聪明地带给大家一首童谣《科学洗手六部法》:
  自来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细菌不会跟着走。手心手背搓一搓。手指中缝相交叉。指尖指尖转一转。握成拳,搓一搓。手指手指别忘掉。手腕手腕转一转,做个整洁好宝宝。
  学生在诵读歌谣时,很自然地加上了动作,表情甚是认真。可见这有趣的歌谣,以及这有趣的动作已是相得益彰,让正确的洗手方法及步骤牢牢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演一演,“趣”味无穷
  角色扮演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如下: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实现了德育过程的知行统一。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觉得角色扮演浪费时间,追求表面的学业成果,忽视深层的制度、观念、思维方式、情绪情感发展的倾向;偏重道德说教、偏重知识灌输或技能训练,忽视儿童的真实体验。这样违背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始终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低段教学不仅要重视角色扮演,还要思考角色扮演与童谣如何完美结合,尽显课程的趣味性。
  例如,在执教“交通‘信号’要知道”一课,目的是通过开展“我是小交警”的角色扮演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交通“信号”,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做个懂安全、讲文明的小学生。活动前,笔者准备了诸多道具,如信号灯交通标志、注意行人交通标志、小交警头饰……在道具的辅助下,学生更有角色扮演的欲望和兴致。在活动中,笔者先让学生以六人一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过马路。然后请小组代表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侧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点评,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则等规范要求和指令。紧接着,出示文中的童谣:   小学生,上学校,交通“信号”要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过路口时左右瞧。靠右行,不追跑,抓紧时间不迟到。
  全班诵读完毕,笔者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再次以六人一组为单位,角色扮演“我是小交警”。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都是小能手。可见角色扮演的趣味性与童谣的教育、警醒意义有机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顿生辉色,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愉快地理解、接受和记忆知识。
  四、编一编,妙“趣”横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学生品德的形成源自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然而,许多教师没有理解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的“儿童生活”的深层含意,忽视儿童的精神成长及儿童好奇心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参与其中,且学以致用,通过学习感悟后积极主动、逻辑合理地编造童谣。
  例如,在执教二年级上册“这里小点儿声”时,教师通过课前调查,课上师生共同交流,得出“这里”指公共场所。然后以“图书馆”为例,播放动画片《小新去图书馆》,看后提问:“如果你也在这个图书馆看书,这样的小新你喜欢吗?为什么?同学们都去过图书馆,你在图书馆里有没有被什么声音影响?那我们在图书馆里应该怎么做?”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白:图书馆里要做到“勿扰他人,控制音量”,不仅要注意音量的大小,还要注意动作的轻重。接着,教师让小组合作,参照学校的《五级音量表》,分别演一演在“公交车”“医院”“电影院”应该用几级音量、如何做。最后,学生在教师的邀请下,把今天的上课内容改编成三字经歌谣《这里也要小点儿声》:
  图书馆,要安静,看书时,动作轻;在医院,应知礼,不乱跑,不吵闹;看电影,话勿多,有事情,声要小;车厢里,不拥挤,不大叫,讲文明。
  这首三字经歌谣的改编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其一,儿歌内容高度准确地概括了教学目标,包括知道“这里”指的是哪些地方;知道為什么要小点儿声;懂得根据不同场所、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音量,养成自觉控制音量、勿扰他人的好习惯。其二,以“三字经”的格式来编造童谣,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内容通俗易懂,对课后学生在以上四个场所应如何做有着较强的指导性。
  又如,在执教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时,“怎样排好队”这一活动,设计是这样的:教师出示了四幅图,分别是课间跳绳、食堂点菜、放学走路、上下公交车。让学生来玩“找茬”游戏,学生找出并改正图中的错误做法,按照以往常规的体验过程,教师最终做总结,这个活动就算结束。但是,在此教师增设了一个环节:如果让你给每幅图编一句童谣,来提醒大家怎样排好队,你会怎么编?课堂氛围顿时升温,大家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学生根据刚才所学,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在教师的帮助下,极其生动、贴切地创造了这四句童谣:
  跳绳跳绳真有趣,排好队儿一个个进去。打饭菜,要排队,不争抢,讲秩序。放学了,排队走,你在前,我在后,整整齐齐把路走。上下公交不拥挤,安全文明你我他。
  这几句歌谣的编造,把生活中需要排队的情况及怎样做融为一体,在课上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读起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课后还被学生广为吟唱,传进千家万户。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已将遵守排队规则内化成了他们自觉的需求,真是妙不可言。
  总之,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学生的视角出发,恰到好处地采用有趣的教学策略,巧妙地将童谣辅助课堂教学,能让原本枯燥无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呈现课堂的精彩,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课,渴望上道德与法治课。当然,这些优秀的童谣也将为学生们的道德行为指点迷津,并内化为自身的习惯和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进平.角色扮演教学模式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研究——以苏教版《我是班级的主人》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6.
  [2]赵玲豪.走进学生心灵 展现课堂真情———儿歌童谣走进《品德与生活》课堂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7(12):22-23.
其他文献
“孝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家风传承中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念。巍巍钟坡山脚,汤汤舞水河畔,一所冉冉升起的新星——“全国首届文明校园”湖南省怀化市钟秀学校(以下简称“钟秀学校”),它秉承“养孝道美德,育灵秀学子”的办学理念,通过深挖孝德教育资源,重视学生孝德培养,深化创新孝德活动形式,以家校合作促孝德传承,让学生知孝、学孝、悟孝、行孝,使崇孝向善的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扎根,养成
摘 要:“我的发现”因栏目小很易被语文教师忽视,但却担负着传递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体现由积累走向运用的宗旨。文章作者深入分析此栏目在编排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深感此栏目设计意义重大,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一些具体教学之策,以引起语文教师重视。  关键词:“我的发现”;自主学习;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1 文章编号:1674-1
摘 要: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有很多契合点,以“史”的眼光观照传统语文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透视其逻辑体系与思想构架,对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教育思想,借鉴其历史经验,探索现代语文教育的民族化之路具有重要价值,也对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有诸多启示。  关键词:先秦儒家;教育思想;语文教育;启示  在漫长的语文教育发展历程中,以儒学及儒家教育为代表的文化传统及教育传统,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实现
摘 要:校本研修是促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心理特征、教学情况、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培训不能仅仅是被动地听讲学习,而应是主动的研学结合,才能让研修学习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文章从校本研修的管理、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校本研修文化的孕育、立足主动学习的校本研修模式与方法探究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应如何将教师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的被动学习培训转化为主动学习研究,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不断被人们接受和认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数学学科教学有其特有的学科属性,教师科学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及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文章通过“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案例的呈现,展现了教师科学引导对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案例进行反思总结,得出了课堂教学的一些可鉴经验。  关键词:科学引导;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
摘 要:“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是以一系列问题为载体,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这一领域要以问题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综合运用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创设活动操作的机会、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并整合品德教育等要素,才能使“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以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创设问题;综合运用;活动操作;多元评价;思想教育  “综合与实践”的设置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而又有吸引力的问题,不仅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巧妙的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思考;探索  课堂提问是一门设立疑问、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因此,教师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进
摘 要:几何数学课堂教学引发大胆猜想,学生会从数学直觉走向数学思考,从数学猜想走向数学发现,课堂会因猜想让学生经历辨析验证、引发实验想象、激发思辨内化,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猜想;数学课堂;几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01  作者简介:邵国强(1971—),男,福建连江人,福建省连江县晓沃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一级教师
摘 要:文章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现状的调查,基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结合实地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影响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对策。  关键词:阅读能力;农村中学生;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9-0093-02  中学阶段既是学
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碰到某些学生存在以下“课堂问题行为”:  “退缩型”学生:少举手、怯问答、得过且过;“疲惫型”学生:疲乏样、病态状、精神不佳;“自我型”学生:自做事、乱涂写、埋头不听;“滑头型”学生:爱讲话、出怪调、动作滑稽。  这些行为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改变学生以上课堂问题行为,提高教学效率,以下几个小技巧不妨用用:  一、应对“退缩型” “疲惫型”孩子的措施  1.多让孩子角色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