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当前语文教育的启示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有很多契合点,以“史”的眼光观照传统语文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透视其逻辑体系与思想构架,对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教育思想,借鉴其历史经验,探索现代语文教育的民族化之路具有重要价值,也对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有诸多启示。
  关键词:先秦儒家;教育思想;语文教育;启示
  在漫长的语文教育发展历程中,以儒学及儒家教育为代表的文化传统及教育传统,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动力资源,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和社会演变中形成了众多优秀的认识和思想,而这些认识和思想又被后来者奉为准则或规范。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见利思义乃”至“舍生取义”的生死道义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坚毅品质、“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的修身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求实精神以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这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公民道德修养和提升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不仅揭示了语文“工具性”特点,而且赋予语文教学以“人文性”使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无论是课程功能、课程内容的变革,还是学习方式、教师角色的转变都服务于这一核心,以真正实现学生学力与人格的和谐发展。而这种以“立人”为终极目标的教育观,恰恰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在新的时代所放射出的光芒。
  我国先秦儒家教育就是以“立人”为宗旨的,《大学》中明确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不断进取的内驱力,在获得成功体验中“强其志”,并从知识能力、情感態度、志趣性格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发展。先秦儒家教育强调学生个人的不断完善,强调人的学识和品德的和谐发展,这与我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有些相似。儒家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而这与当前所要求的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有相同之处。
  语文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想感情和品德修养等语文素养的综合。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本族语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语言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上,无论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或是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还是学习世界先进文化都离不开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样离不开语言。这就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同时,语文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独具魅力。教师于漪说:“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那样的灵动蕴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的斑斓多彩?”语文课堂上,面对赤壁的江月、西楼的满月、杨柳岸的残月、淮水东边旧时月,我们吟叹万物的幻变;在巍峨瑰丽的黄鹤楼、秀竹瑟瑟的潇湘馆、鲁镇的河埠头,我们感受人生百味;我们倾注热情和心力体味先贤们“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考与困惑,感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的刻骨相思。我们语文教材上选择的经典作品,以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启迪心智,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引发不尽的遐想。因此,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启发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促进人际沟通,培养合作精神、健康个性和良好习惯的过程。语文课程在教书与育人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走向社会生活的基础,更是奠定人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在突出“工具性”时,不断挖掘“工具性”本来蕴藏着的人文因素;而在弘扬“人文性”时,必须注意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文本,借助语言文字“细嚼慢咽”,整体感悟主旨,把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做到既认真做好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熟练掌握、熟练运用,同时积极挖掘语文课程资源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自己去感受人文气息,去品味人文意蕴。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合一,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方能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宋)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于 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光影游戏是借助光呈现出影子的现象来组织幼儿游戏的。这种游戏方式会使幼儿感受到光影的奥秘,产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促进幼儿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幼儿通过对光影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探究,会体会到光影的神奇,在亲历中形成直观认识,产生探索兴趣。文章主要探究了光影游戏的概念及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幼儿教学中的实践,力求通过光影游戏的有效开展来激发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探究教育理念,践行课改精神,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追求。《雨霖铃》这堂异校借班教学的公开课,以掌握鉴赏写景抒情词的基本方法为方向,让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词作,结合创作背景,把握词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掌握鉴赏写景抒情的词的基本方法,体会词的意境,把握词人情感,并总结柳永婉约词派的特点。文章试以《雨霖铃》的教学为例,探讨提高高中语文
摘 要:有效观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通过课堂上的有效观察,认真领悟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可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文章从对课堂上的有效观察可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解题信息、充分理解题目的内涵等角度入手,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解题信息,形成良好的解题策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学生在解决“分段计费”这一类问题时出现的错误,在寻因的过程中反思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面存在的误区,以此提出从例题重构、几何直观、题组对比三方面入手,对“分段计费”这一类问题的探讨与再思考。  关键词:“分段计费”;错因分析;再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4-0069-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是目前所有学校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文章试图从新的角度来解读因材施教,对“材”与“教”重新定义,提出了“材”是学生思维,“教”是教师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的主张,也因此提出因材施导的观点,并围绕这观点,通过一些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因材施教;思维引导;因材施导;问题与材质  随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导学”也就逐渐成为主导课堂教学的方向标。引导学生学习的效果要比教
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既然数学阅读如此重要,为何数学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数学阅读?为此,本文从教材、教师、学生、阅读材料这四个方面探讨数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够贴切,脱离学习实际  阅读教材本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学生才会有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但
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创办于2000年6月,是秉承船山精神、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创办的一所立足传统、注重创新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始终将船山文化视为精神之源和立校之本,以“求知、求真、求善,为孩子的发展和幸福奠基;敬业、敬事、敬人,为教师的事业和人生添彩”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具有中国精神和全球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人”为办学目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追求完美的办学境界。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研究
摘 要:在中国台湾偏乡地区,随着少子化浪潮和教育选择权的提倡,家长弃区内择他校的比例逐渐升高,偏乡小校生源严重不足,规模不断减小,以农业为主的当地政府财政紧张,偏乡学校正面临裁并。文章旨在以笔者在中国台湾探访的台湾屏东县饷潭国小、同安国小、南和国小三所偏乡学校为例,陈述偏乡小校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如何利用在地资源发展学校特色,为面临困境的中国台湾偏乡小校提供发展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偏乡小校;学
“孝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家风传承中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念。巍巍钟坡山脚,汤汤舞水河畔,一所冉冉升起的新星——“全国首届文明校园”湖南省怀化市钟秀学校(以下简称“钟秀学校”),它秉承“养孝道美德,育灵秀学子”的办学理念,通过深挖孝德教育资源,重视学生孝德培养,深化创新孝德活动形式,以家校合作促孝德传承,让学生知孝、学孝、悟孝、行孝,使崇孝向善的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扎根,养成
摘 要:“我的发现”因栏目小很易被语文教师忽视,但却担负着传递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体现由积累走向运用的宗旨。文章作者深入分析此栏目在编排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深感此栏目设计意义重大,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一些具体教学之策,以引起语文教师重视。  关键词:“我的发现”;自主学习;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1 文章编号:16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