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滨水区的保护、开发、设计中创新手法的应用及与其相关的城市保护更新的意义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浅谈具有特色滨水地段的保护与设计创新问题。
[关键词]滨水地区 保护 开发 创新 更新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510074-01
伴随着城市建设环境意识及城市文化内涵品位的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增强,水体、绿化等自然要素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开辟更多高质量的活动场所。滨水地段以其景观、环境、情趣上的优势为人们所向往,“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等希望滨水重新回到市民生活怀抱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比较分析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
(一)横向比较
(1)园林古城苏州,有着独特的理水手法,无论是园林造水,还是城市河道,都有着古韵悠悠的历史讯息。位于城市西南的苏州工业园区坐落在“金鸡湖”畔,湖面开畅怡人,其滨水区的设计意欲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但结合的不彻底性,使它的滨水设计给人一种不完整的概念错觉。
(2)在另一古城合肥,颇具特色的环城绿地水系为其规划版图镶嵌了一串夺目的明珠。利用古护城河而现代城市绿地系统,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思想实践,更是滨水设计实践的成功。
(二)以合肥与苏州为例浅谈我国古城滨水区的保护与创新
(1)古老的护城河要想让它在新时代的脉搏中继续流淌,就必须在对这种特定滨水的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手法的创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提出了圈形永久性绿地,这一理论的内涵发掘在环城公园设计上得以应用,它结合滨水保护使这条绿地系统发挥了它又一新时代的作用。
(2)苏州的城市水网的保护与创新也颇具特色。在古城水系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出理水新概念,这种水系的保护与创新适应了历史的延续,更为现代理水理念注入了了新的血液。比较于城市水网交通组织的创新,这里保护历史信息的意义更多。这两种不同的水系利用正是对滨水性质的潜质发掘。
二、保护与创新
(一)保护与更新的意义
在人们见习的观念中,保护与更新主要指对历史古老建筑和遗迹而言。但今天的保护与重新工作已经涉及到更广义的建筑、空间场所、历史地段乃至整个城镇。无论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只要他们还具有文化意义和经济活动就有保护的价值。
(二)创新设计与历史文化延续的关系
城市是历史的化石,是人类文明的缩影,作为旧城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古迹与遗产,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祖先世代劳动创造的成果。如何对其保护并加以创新,是一切时代文明的延续问题。因此,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城市设计中创新与历史文化连续的关系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1.风格的延续
a、摹仿。这是将传统要素的一些形式特征直接运用到设计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被普遍采用,也可视为现有设计母体的运用,如在包河景区仍使用坡屋顶、马头墙、粉墙黛瓦细部装饰等。
b、抽象。任何意象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具体的对象或普遍的对象,而储藏在记忆里。旧城传统意象也一样,具体的特征被抽象成普遍的特征,而创新就是在意象的基础上得以升华,是将其普遍特征通过设计表现出来,是设计中的抽象。
2.意象的延续
旧城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丰富的环境意象,这些意象已同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得生活环境更动人,更具表现力,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场所精神,在城市设计中应予以保留、延续,继续发挥其作用。
a、环境意象的保留。例如,包河景区由于其形状、空间的变化、尺度、色彩及建筑外观的独特性成为一定地域的共享意象。旧城中的很多古井、古树、古桥、门洞及造型突出的建筑都是重要的地标环境意象的构成要素。
B、环境意象的延续。在旧城设计改造中,许多情况下来自对区域环境特征和设计对象本身性格的寓意,正是这种寓意能帮助我们完善、延续甚至建构起某种新的城市意象。
3.滨水区的保护开发与设计创新
具体到滨水区的保护,必然与滨水的特殊地段职能紧密联系。鉴于滨水地段的性质,提出对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时代结合,保护其历史信息,创新其时代特色,使延续渗入到城市设计。如包河景区的设计:保护其历史景观特色,延续其历史文化讯息,解决设计中的矛盾,运用创新的主旨,使包河景区设计上升到整个城市的版图设计上来。
4.精心城市设计
处理好滨水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不仅需要从宏观上着眼,制定正确的规划战略和进行整体的保护控制,而且还需要建立整体的城市设计思想。以高超的城市设计技巧,进行精心的城市设计,提出各尽所能的方案构思,将城市设计思想和原则贯彻到更新改造的整个过程。否则,仓促从事低设计质量的建筑,对城市风貌的整体性可能会起到破坏作用。
三、创新主旨
由于滨水地段历史信息的清晰明确性,在创新手法的应用上应将其历史文化特点贯穿整个设计,使滨水区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包河景区是环城公园的一部分,虽为休闲性质,但地处城市较繁杂地段,所以在整个氛围的处理上必然会有难度,这就需要解决城市与滨水的矛盾:环境与氛围的过度及融合。利用大面积草地绿化、建筑风格的统一、构筑物或水面的间隔,以及利用空间组织(园林、交通……)等手法来解决滨水氛围空间的过度和统一问题,是适用于滨水整体空间的创新,而内部的统一及创新的渗透则需要灵活运用具体的设计手法,但其设计意象必然是具体环境所启发,创新不是“翻新”,先有保护才有创新。
四、结语
城市滨水地区的保护需要建立在整体的保护与发展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城市设计则更能保护和强化滨水区的传统风貌和特色。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减少城市更新改造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可能对历史文化保护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城市设计中,创新手法的运用给滨水区的保护和开发增加了一层时代的色彩,滨水区生命力的活跃与延续需要创新,现代的城市需要滨水区,滨水则需要保护与创新,这是时代给予城市滨水区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城市规划,1998,2:46~49.
[2]城市特色创造与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发展研究。997,4:40~43.
[3]邓颖,园林在城中城在园林中就合肥而论园林城市。建筑学报,1998,8:24~26.
[4]试论城市园林艺术,城市规划汇刊,1998,1.
[5]叶正,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城市规划,1998,4.
[6]向东,持续发展与绿色景观规划。规划师,1997,2.
[关键词]滨水地区 保护 开发 创新 更新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510074-01
伴随着城市建设环境意识及城市文化内涵品位的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增强,水体、绿化等自然要素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开辟更多高质量的活动场所。滨水地段以其景观、环境、情趣上的优势为人们所向往,“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等希望滨水重新回到市民生活怀抱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比较分析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
(一)横向比较
(1)园林古城苏州,有着独特的理水手法,无论是园林造水,还是城市河道,都有着古韵悠悠的历史讯息。位于城市西南的苏州工业园区坐落在“金鸡湖”畔,湖面开畅怡人,其滨水区的设计意欲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但结合的不彻底性,使它的滨水设计给人一种不完整的概念错觉。
(2)在另一古城合肥,颇具特色的环城绿地水系为其规划版图镶嵌了一串夺目的明珠。利用古护城河而现代城市绿地系统,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思想实践,更是滨水设计实践的成功。
(二)以合肥与苏州为例浅谈我国古城滨水区的保护与创新
(1)古老的护城河要想让它在新时代的脉搏中继续流淌,就必须在对这种特定滨水的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手法的创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提出了圈形永久性绿地,这一理论的内涵发掘在环城公园设计上得以应用,它结合滨水保护使这条绿地系统发挥了它又一新时代的作用。
(2)苏州的城市水网的保护与创新也颇具特色。在古城水系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出理水新概念,这种水系的保护与创新适应了历史的延续,更为现代理水理念注入了了新的血液。比较于城市水网交通组织的创新,这里保护历史信息的意义更多。这两种不同的水系利用正是对滨水性质的潜质发掘。
二、保护与创新
(一)保护与更新的意义
在人们见习的观念中,保护与更新主要指对历史古老建筑和遗迹而言。但今天的保护与重新工作已经涉及到更广义的建筑、空间场所、历史地段乃至整个城镇。无论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只要他们还具有文化意义和经济活动就有保护的价值。
(二)创新设计与历史文化延续的关系
城市是历史的化石,是人类文明的缩影,作为旧城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古迹与遗产,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祖先世代劳动创造的成果。如何对其保护并加以创新,是一切时代文明的延续问题。因此,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城市设计中创新与历史文化连续的关系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1.风格的延续
a、摹仿。这是将传统要素的一些形式特征直接运用到设计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被普遍采用,也可视为现有设计母体的运用,如在包河景区仍使用坡屋顶、马头墙、粉墙黛瓦细部装饰等。
b、抽象。任何意象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具体的对象或普遍的对象,而储藏在记忆里。旧城传统意象也一样,具体的特征被抽象成普遍的特征,而创新就是在意象的基础上得以升华,是将其普遍特征通过设计表现出来,是设计中的抽象。
2.意象的延续
旧城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丰富的环境意象,这些意象已同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得生活环境更动人,更具表现力,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场所精神,在城市设计中应予以保留、延续,继续发挥其作用。
a、环境意象的保留。例如,包河景区由于其形状、空间的变化、尺度、色彩及建筑外观的独特性成为一定地域的共享意象。旧城中的很多古井、古树、古桥、门洞及造型突出的建筑都是重要的地标环境意象的构成要素。
B、环境意象的延续。在旧城设计改造中,许多情况下来自对区域环境特征和设计对象本身性格的寓意,正是这种寓意能帮助我们完善、延续甚至建构起某种新的城市意象。
3.滨水区的保护开发与设计创新
具体到滨水区的保护,必然与滨水的特殊地段职能紧密联系。鉴于滨水地段的性质,提出对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时代结合,保护其历史信息,创新其时代特色,使延续渗入到城市设计。如包河景区的设计:保护其历史景观特色,延续其历史文化讯息,解决设计中的矛盾,运用创新的主旨,使包河景区设计上升到整个城市的版图设计上来。
4.精心城市设计
处理好滨水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不仅需要从宏观上着眼,制定正确的规划战略和进行整体的保护控制,而且还需要建立整体的城市设计思想。以高超的城市设计技巧,进行精心的城市设计,提出各尽所能的方案构思,将城市设计思想和原则贯彻到更新改造的整个过程。否则,仓促从事低设计质量的建筑,对城市风貌的整体性可能会起到破坏作用。
三、创新主旨
由于滨水地段历史信息的清晰明确性,在创新手法的应用上应将其历史文化特点贯穿整个设计,使滨水区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包河景区是环城公园的一部分,虽为休闲性质,但地处城市较繁杂地段,所以在整个氛围的处理上必然会有难度,这就需要解决城市与滨水的矛盾:环境与氛围的过度及融合。利用大面积草地绿化、建筑风格的统一、构筑物或水面的间隔,以及利用空间组织(园林、交通……)等手法来解决滨水氛围空间的过度和统一问题,是适用于滨水整体空间的创新,而内部的统一及创新的渗透则需要灵活运用具体的设计手法,但其设计意象必然是具体环境所启发,创新不是“翻新”,先有保护才有创新。
四、结语
城市滨水地区的保护需要建立在整体的保护与发展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城市设计则更能保护和强化滨水区的传统风貌和特色。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减少城市更新改造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可能对历史文化保护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城市设计中,创新手法的运用给滨水区的保护和开发增加了一层时代的色彩,滨水区生命力的活跃与延续需要创新,现代的城市需要滨水区,滨水则需要保护与创新,这是时代给予城市滨水区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城市规划,1998,2:46~49.
[2]城市特色创造与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发展研究。997,4:40~43.
[3]邓颖,园林在城中城在园林中就合肥而论园林城市。建筑学报,1998,8:24~26.
[4]试论城市园林艺术,城市规划汇刊,1998,1.
[5]叶正,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城市规划,1998,4.
[6]向东,持续发展与绿色景观规划。规划师,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