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李吉林老师创立情境教学法以来,这种教学方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其中尤以生活情境的创设更令广大师生欢迎。本文主要拜对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践行生活情境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数学 生活情境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23-01
中职生由于生源较差,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都不是很好,甚至有绝大多数学生是厌学的。他们中的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高中才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尽量采取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来激发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激发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且屡试不爽。那么,究竟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生活情境的创设应体现主体性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生活情境的创设也同样如此,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笔者借用了“奥运会”这个中职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第一届奥运会于1896年召开,规定每4年举办一次,如因战争或其他原因停办,届数照算。(1)那么每届奥运会的年份所组成的数列有什么规律?(2)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是哪一年举行?(3)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并说明理由。问题一出来,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在探究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过程中都很投入,第二、第三个问题到底是逐一写出每届的年份还是有更简单的方法,学生议论纷纷又各显神通。对于“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好些学生算出的结果是第28届,但常识告诉他是第29届,到底错在哪里?这又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生活情境的创设当中,在等差数列概念形成和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领悟到数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情境的创设应该体现趣味性
绝大部分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所以中职数学教师在生活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不讨厌数学,用鲜活的教学语言、生动的数学实例吸引学生,让学生觉得数学很有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陌生,就在自己身边。
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定义时,笔者结合“猜数字”的游戏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先在一张卡片上写一个数,把它乘以3再减去2,把得数告诉学生,让学生猜卡片的数字。这个小游戏立刻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发言,马上猜出了卡片上的数字。这节课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来很抽象的函数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得到掌握。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教《偶函数性质》时,笔者设计了以下互动探究活动:“每位同学从数字为2-10的九张牌中任取一张对折(注意:忽略扑克牌上的数字,只研究图案)。(1)扑克牌上的图案有什么规律?(2)以对折线为y轴,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光滑的线把扑克图案连起来,又有什么发现?”明确了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的性质之后,笔者在坐标系的第一象限画了一个“方块”的图案,请学生根据偶函数的性质把图像补完整。由于将整堂课设计为一节活动课,全部都用扑克牌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学生感觉很新奇,表现很活跃,学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3.生活情境的创设应体现实用性
实用性强调的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在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当中,所呈现的生活实例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注重教学实效,落实教学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过多鲜艳漂亮的图案、不着边际的场景、琳琅满目的物品、长时间的导入等这样的现象。
例如,在教《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笔者就结合一个故事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古代,印度国王的女儿即将出嫁,他问女儿想要什么嫁妆,公主说只要一些大米,国王问要多少,公主说:“把国际象棋的棋盘放满即可。方法是,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依次放下去,后一格的米粒数是前一格的2倍,放到第64格为止,”国王开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满口答应下来。但是最终计算的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印度数年生产的大米也不能满足女儿的要求!
这个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怀疑,同学们议论纷纷:“算出来真有那么多吗?”“不会需要这么多的米吧?”于是,笔者和学生一起探究,分别做了以下工作:(1)先算大米的粒数一共有多少’。(2)估算1千克大米有多少粒。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怀着迫切地心情学习了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算出大米总的粒数约1.8447×1019粒。但是在如何估算1千克大米有多少粒时学生遇到了困难,最终决定先测10克大米有多少粒,再估计1千克大米有多少粒。到哪里去查古代印度的大米的年产量,最后决定用我国2011年大米的年产量来估算。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结果算出来需要2732年!这个结果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但对于参与整个研究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字,是他们亲自算出来的。整个研究过程学生所获得了探索的乐趣,获得了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也得到提高,尤其是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其他学习方式难以获得的。
4.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情境的创设是中职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为了不断提高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心创设多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到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职数学 生活情境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23-01
中职生由于生源较差,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都不是很好,甚至有绝大多数学生是厌学的。他们中的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高中才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尽量采取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来激发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激发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且屡试不爽。那么,究竟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生活情境的创设应体现主体性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生活情境的创设也同样如此,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笔者借用了“奥运会”这个中职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第一届奥运会于1896年召开,规定每4年举办一次,如因战争或其他原因停办,届数照算。(1)那么每届奥运会的年份所组成的数列有什么规律?(2)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是哪一年举行?(3)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并说明理由。问题一出来,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在探究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过程中都很投入,第二、第三个问题到底是逐一写出每届的年份还是有更简单的方法,学生议论纷纷又各显神通。对于“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好些学生算出的结果是第28届,但常识告诉他是第29届,到底错在哪里?这又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生活情境的创设当中,在等差数列概念形成和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领悟到数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情境的创设应该体现趣味性
绝大部分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所以中职数学教师在生活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不讨厌数学,用鲜活的教学语言、生动的数学实例吸引学生,让学生觉得数学很有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陌生,就在自己身边。
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定义时,笔者结合“猜数字”的游戏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先在一张卡片上写一个数,把它乘以3再减去2,把得数告诉学生,让学生猜卡片的数字。这个小游戏立刻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发言,马上猜出了卡片上的数字。这节课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来很抽象的函数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得到掌握。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教《偶函数性质》时,笔者设计了以下互动探究活动:“每位同学从数字为2-10的九张牌中任取一张对折(注意:忽略扑克牌上的数字,只研究图案)。(1)扑克牌上的图案有什么规律?(2)以对折线为y轴,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光滑的线把扑克图案连起来,又有什么发现?”明确了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的性质之后,笔者在坐标系的第一象限画了一个“方块”的图案,请学生根据偶函数的性质把图像补完整。由于将整堂课设计为一节活动课,全部都用扑克牌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学生感觉很新奇,表现很活跃,学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3.生活情境的创设应体现实用性
实用性强调的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在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当中,所呈现的生活实例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注重教学实效,落实教学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过多鲜艳漂亮的图案、不着边际的场景、琳琅满目的物品、长时间的导入等这样的现象。
例如,在教《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笔者就结合一个故事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古代,印度国王的女儿即将出嫁,他问女儿想要什么嫁妆,公主说只要一些大米,国王问要多少,公主说:“把国际象棋的棋盘放满即可。方法是,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依次放下去,后一格的米粒数是前一格的2倍,放到第64格为止,”国王开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满口答应下来。但是最终计算的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印度数年生产的大米也不能满足女儿的要求!
这个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怀疑,同学们议论纷纷:“算出来真有那么多吗?”“不会需要这么多的米吧?”于是,笔者和学生一起探究,分别做了以下工作:(1)先算大米的粒数一共有多少’。(2)估算1千克大米有多少粒。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怀着迫切地心情学习了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算出大米总的粒数约1.8447×1019粒。但是在如何估算1千克大米有多少粒时学生遇到了困难,最终决定先测10克大米有多少粒,再估计1千克大米有多少粒。到哪里去查古代印度的大米的年产量,最后决定用我国2011年大米的年产量来估算。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结果算出来需要2732年!这个结果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但对于参与整个研究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字,是他们亲自算出来的。整个研究过程学生所获得了探索的乐趣,获得了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也得到提高,尤其是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其他学习方式难以获得的。
4.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情境的创设是中职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为了不断提高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心创设多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到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