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以读书为乐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398699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往往是那些爱好读书,博览群书的学生。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阅读都制定了目标要求,不仅对课内阅读教学进行了具体的目标指导,而且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量化。其中明确要求低年段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一个人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受益一生。在电视、电脑逐渐普及的今天,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昵?
  
  一、激发兴趣——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也就为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了前提。因此,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1.教师推荐课外的好文章。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童话、散文、小说及科普读物,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学了《精卫填海》这课后,可告诉同学们,这是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学生们听后兴趣可高了,周末就到书店购买了《中国神话故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在学习了古诗《静夜思》后,推荐一些李白的诗给孩子阅读。在学了《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两篇寓言后,向孩子介绍《伊索寓言》,让他们自己凭个人兴趣去阅读其他寓言。教完《新型玻璃》就介绍科普读物,教完《荷花》就介绍朱自清的一些优美散文,让学生读。老师还可以抓住时机将课外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或故事中主人翁的动人事迹做一些讲述,当学生听得入神,饶有兴味时,戛然而止,请他们去找原书看。这样,他们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往往就被引发了,也趁机利用他们的这种阅读期待去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
  2.开展课外阅读比赛和成果展览。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讲故事、谈读后感、讲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形式汇报阅读的成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极大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指导读法——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就能大量地进行阅读,丰富语文积累,扩大知识面。
  1.讲究课内外的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如学习《向往奥运》一文时,请同学们交流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奥运会的资料以及奥运会在自己心中的印象。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就会深入感悟作者向往奥运的原因,教学的难点就不难突破。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也应有意识地注意将课内作业引向课外。在习作中,教师在评讲时,对乐于运用课外阅读成果的作文要大加赞赏并推荐给同学们。这样做,对学生平时养成课外读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都是大有帮助的。人们常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从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这是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的一条捷径,也是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2.注重教师读法指导。开设阅读指导课,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等。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摘录型、介绍型、体会型等。比如做读书笔记,要告诉学生:每一篇摘记都应注明出处、作者,后面都应写些自己的赏析、体会;或者直接写你的读后感。隔一周收起来评一评,选择优秀的读书笔记展评,对好的读书笔记,如书写工整认真,内容充实优美,有创意的。组织学生展览学习,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们传阅,呼吁家长们支持孩子阅读,告诉他们“喜欢阅读的学生不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但一定是最有能力的人”。培养学生善读的习惯,如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精读,就要多次反复地阅读,不但要理解句子含义,而且应充分诵读,使“心入于境,精会于物”,以至心领神会,通达“悟”的境界。如古诗词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速读与重点读相结合。名著和其他长篇小说类的书籍,采用快速默读与重点回味相结合的方法。如读《水浒传》,速读完一回故事情节后,再回过头去读读描写人物言行、外貌的语句,从惟妙惟肖、鲜活形象的描写中体会108位好汉的性格特点,然后把一个个好汉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浏览,学生每天坚持浏览时文、报刊或网络,然后互相交流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主动阅读报刊的好习惯。
  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是检查课外阅读常用的形式。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从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结构出发,不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提出过高的要求,成为他们的负担。读书笔记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们写下阅读中的感受。
  3.激励同学读法交流。教师可以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如:指名读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把自己最拿手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你在那个故事里学会了做什么,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等等。学生还可以向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喜欢上看书的,介绍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介绍自己如何进行读书积累,介绍自己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这样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找到更好的读书方法。
  
  三、自主阅读——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
  
  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自主阅读中极大地开拓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鉴赏、评论与写作的能力,在广博的阅读中学会创造性思维,同时还使他们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努力让学生轻松地阅读。所谓轻松地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是记忆力优于理解力,明确了这一特点,教师更应该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读书经验也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儿童记忆力处于全盛时期,教师应该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广泛读书,多积累。只要学生愿意读书,无论他们的收获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给予大力的表扬。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从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和效果。
  
  四、营造氛围——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保障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让他们做一个书香的学生,让他们生活在书香的氛围里,激发他们持久的兴趣,强化阅读习惯的培养。
  1.营造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随时都可以翻阅图书。学生会对生活在充满书香气的集体里感到高兴、自豪,也会为能随时阅读所需书籍而欣喜、兴奋。同时要重视做好日常的导读工作,利用黑板报、班队活动等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读物,真正体现“开卷有益”。还可以根据学生爱好电脑的特点,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选择的网上阅读,并利用班会课、阅读课等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读书大王”“故事大王”“阅读之星”评比,并进行颁奖,让荣耀与快乐引领孩子们爱上阅读。
  2.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应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当然,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不会看书,甚至不想看,但家长们应认识到学生看书的重要性,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节约其他开支,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以吸取其精华。还可以在闲暇时间陪孩子开家庭故事会、读书会,做家庭游戏等。尽量避免家长在电视或电脑前指令孩子读书。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就可以一生以读书为乐,一生酷爱读书的人,就能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当然,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并非一蹴而就,也难能立竿见影,它不是一个摸得着的过程。在媒体多样化的今天,孩子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谆谆告诫,循循善诱,细心引导,使孩子不知不觉地步入阅读的天地,陶醉在读书之其乐融融的境界中。
其他文献
苏联沙·阿·阿莫纳什维利《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中讲道: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方式,是学校生活赖以建立的支柱;在这种合作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儿童,才能形成理想教育所期待的一些特点:热爱思考、有自学能力、有组织工作和交际的才能、有创造的才能、具有社会责任感。  课标也强调“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
一、立足于“三维”目标的小学思品实践性作业设计    1.以知识与技能为双基的实践性作业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人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经验,而是为了提高认识事物的水平,掌握认识事物的方式与规律。然而,课堂学到的知识是僵硬的、单一的、接受式的,加上学科知识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较强,学生往往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鉴于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以知识与技能为双基的实践性作业,
策划人语:  新课程实施以来,古诗文课堂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学科的一块“硬骨头”,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江西省南昌市小学语文学科从解决真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出发,申报了省、市十一五课题“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26所学校和100多位老师潜心研究,并带动全市近千名教师积极投入到古诗文教学研究中,掀起了古诗文教学研究的热潮。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该课题小组总结出古诗文教学策
“互联网 ”给产业带来的变革将是一个持续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新技术、新业态,而且技术以及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的迭代速度会明显加快,一些产业的格局会发生频繁调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界面也会更加模糊。创新会更多地发生在产业交叉和融合的领域,发生在传统产业最落后、最容易被突破的环节或痛点。相应地,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政府如何调整管理思维和行为方式,对“互联网 ”能走多远会产生关键性影响。  
思考  “计算经过时间”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共出现了两次。首次出现是三年级上册,其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小时。第二次出现在三年级下册,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相当长,涉及从上午到下午的经过时间计算和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计算。三年级上册的经过时间计算相对较为简单,而三年级下册教学的问题由于跨时较长,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普遍感到困难,错误很多。多数教师均有同样的感受:太难,不知道该怎么教,也不知
医学超声由于其价位低廉、实时成像、无损伤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影像诊断技术。医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和重大疾病早期诊疗的紧迫需求,促进医学超声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发展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设备。目前医学超声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成像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除了形态信息,发掘更多定量的功能信息;成像诊断—给药—治疗的诊疗一体化。  那么,医学超声的这些发展趋势需要解决哪些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重庆高新区”)位于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区、两江半岛中心地带、成渝经济区重庆门户,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是重庆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2016年,重庆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纳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2019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做出打造重庆高新区发展升级版的重大决策部署,
7月22日,我们仰望天空。我们经历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伟大的天象,不会因为人间的阴晴风雨而改变,也不会因为云层和阴雨的阻隔,而失去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很少划过我们心中的美丽感觉。我们心中的感觉所以美丽,是因为伟大的天象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伟大的天象所有的,只是无从置疑的淡然,和周而复始的安详。  几天前,我们的文化天空,也出现了相似的天象。季羡林和任继愈相继去世。他们去世的那一刻,和日全食一样。那
修改是创作优秀作品的环节之一。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有别人改,也有自己改,但最重要的是自改。我国古人就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唐代诗人贾岛骑驴因“推”“敲”二字而误撞韩愈。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经过多次修改后而定的。凡此种种,举不胜举。离开了修改,作文犹如玉石未经雕琢,终究难成佳品。修改是使文章渐趋精美,写作能力日渐提高的有效途径。离开了修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难以实现。
近日,笔者执教了《伯牙绝弦》一课,王崧舟老师对这一课作了精彩点评。王老师认为,这一课给我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普通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范式,他对这个基本范式、典式作了概括说明。笔者就王老师的点评,结合自己这一课的教学体会来谈谈文言文教学的“四步曲”。  第一步:读通  在上课时,老师对读通文言文作了两个环节的安排:  1.请同学们认真地把课文读几遍,读准字音,并注意停顿。边读边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