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A省H学院为个案,从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四个层面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创业文化发展现状进行探讨,从中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推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创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创业文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42-0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并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在学生人数、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支持青年创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强创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今后10年的重要发展任务,一系列的政策表明国家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创业文化是大学职能发展的需要,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将应用型、地方性作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然而由于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校历史较短,基础薄弱,经费不足,各方面都不成熟,校园创业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A省H学院校园创业文化为个案,从校园创业文化的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四个层面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创业文化发展现状进行探讨,从中探找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创业文化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检索了10年来有关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文献近200篇,并查阅资料收集到相关研究成果和专著30余部。
2.问卷调查法。对A省H学院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97.2%。
3.数理统计法。全部数据处理采用SPSS 12.0 for windows软件完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校园创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分析
校园创业文化的精神是校园创业文化的灵魂所在,它主要反映在创业的观念、态度等方面,影响和规范着每个大学生的创业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并成为精神力量激励大学生进取创新、冒险果敢、敏锐坚毅和宽容失败。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创业的大力宣传与扶持,整个社会舆论对于大学生创业寄予很大的希望,对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对于创业也逐渐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大学生创业观念现状调查表可以看出(参看表1),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创业持肯定的态度,59.87%的大学生认为创业能真正体现一个大学生的价值,57.61%的大学生认为认为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48.35%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考虑过自主创业,说明大多数被访者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价值与意义有比较清醒的认识。55.56%的大学生表示同学之间讨论就业时涉及创业的话题。但是,有热情不一定会付诸行动,仅有11.32%的大学生毕业后会将创业作为职场的第一选择,大学生毕业后不会将创业作为职场的第一选择的高达76.13%。在“如果在创业中遇到挫折,你会怎么办?”的调查中,58.85%的大学生选择重新思考创业的利弊,是否适合自己,再决定坚持或者放弃,说明高校对于创业教育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校园创业文化精神层面非常薄弱,创业文化中进取创新、冒险果敢、敏锐坚毅和宽容失败精神还不够牢固。
(二)校园创业文化的物质层面分析
高校校园创业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园创业设施的建设状况,如创业类雕塑及宣传性创业宣传栏、报刊栏,它们是意识文化的载体,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目前有些高校在校园里设置了专门的创业宣传板牌,有的利用有限的教室,配备了包含创业孵化工作室、创业培训室、创业模拟实训室的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大学生创业实战演练的重要阵地。
通过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设施满意情况调查表可以看出(参看表2),有67.08%学生对创业教育设施不满意。究其原因,高等教育的急剧扩大使得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得以蓬勃发展,但同时带来的是经费上的短缺,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和低水平的教育投入形成了反差,大部分学校不得不自筹资金,导致校园创业物质文化建设严重滞后,致使校园标志性创业设施缺失、创业类书籍资料陈旧缺乏等。
(三)校园创业文化的制度层面分析
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才逐渐走向规范,而创业教育只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若干教学模块中的一个部分。问卷调查表明,74.69%的学生表示对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不满意。为了响应国家号召,A省H学院也陆续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制度政策。由于受到资金、资源等硬件的限制,使得创业教育无法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学校有序地开展。通过对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调查访谈可知,承担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主要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专职人员、院系负责就业工作的党政干部和辅导员担任,相当一部分的老师所学专业与创业学科关联不大,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只能讲授理论知识,无法进行实战的指导。再加上繁重的日常事务使得这些老师很难有时间潜心研究教材,教学效果自然也就难有保证。另一方面,创业教育课程在高校算作通识教育课,不算做学生学分,学生出勤情况也难以保证。通过调查,A省H学院会举办SYB或者GYB等形式的创业培训,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在校大学生愿意接受到这种培训。学院通过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的创业大赛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仅依靠共青团组织或者就业指导中心来完成,没有创业活动专门组织机构,一般就是准备搞创业比赛临时组织一个机构来管理。这样非制度化、非规范化的管理势必影响校园创业文化的发展,成立专门性的创业活动专门组织机构势在必行。通过走访调查可知,学校很少与校外企业或者高校之间联合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培训。这说明地方高校缺少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学和研究机构,创业教学、咨询和培训的质量不高。 (四)校园创业文化的行为层面分析
校园创业行为文化是校园创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大学创业精神、创业哲学和创业价值观的动态体现。通过对A省H学院的调查发现,目前有关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协会仅有一个,并且活动开展得也不突出,参与的大学生数量也较少。此外,根据对A省H学院2010和2011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的调查,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非常少,在每年3000人左右的毕业生中,每一届创业的不到5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考取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实践的调查发现,仅有不到10的学生有过创业或者参与创业的经验。
通过大学生选择创业最大的障碍调查表可以看出,没有丰富的创业经验是限制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最主要因素,没有明确的创业项目选择的也占有较高的比例,这充分说明校园创业行为文化缺失严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多数大学生对创业都持有正确的观念,但校园创业文化精神层面非常薄弱,创业文化中进取创新、冒险果敢、敏锐坚毅和宽容失败精神还不够牢固。
2.校园创业物质文化滞后,难以满足庞大的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实践需求。
3.在校园创业制度文化上表现出学校、学生对创业的鼓励政策认识不到位,课程建设不规范,执行制度不健全,校地、校企、校际合作方面也存在不足。
4.在校园创业文化的行为层面上,创业类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和组织大学生进行活动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毕业生创业人数较少,校园创业行为文化缺失严重。
(二)建议
1.加强适合学校自身的校园创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着力培养升华创业精神文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味地照搬传统本科大学的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是不适当的,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理智的选择。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在创新、兼容并蓄的大学办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本校地域、历史及时准确地总结、概括和升华出客观、理性的就业理念,形成有特色的校园创业精神文化。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利用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地加大创业科技园、创业宣传板报等创业设施的建设,优化管理,提高利用率,使师生时时刻刻接受到创业文化的熏陶,不断激发师生的创业激情。
3.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校园创业文化中的保障作用,根据学校实际,严格贯彻国家支持鼓励创业的法规性文件,提高学校创业教育的管理水平。强化创业课程建设,坚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渗透到各个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加大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校地、校企、校际合作,保证创业课程质量。
4.充分发挥创业学生团体作用,因地制宜,加速建立有一定质量的创业社团、协会、俱乐部。发现和树立优秀创业典型,总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促进创业文化广为传播,形成善于创业、敢于创业、勇于创业的浓厚大学创业文化。
——————————
参考文献:
〔1〕娄东生.试论大学创业文化建设[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许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创业文化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2,(4):52-58.
〔3〕曹丽,罗群.论地方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创业教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9-14.
〔4〕王延荣.构建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3,(5):169-171.
〔5〕马林,王爱文,闵庆祝.浅议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创业文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42-0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并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在学生人数、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支持青年创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强创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今后10年的重要发展任务,一系列的政策表明国家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创业文化是大学职能发展的需要,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将应用型、地方性作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然而由于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校历史较短,基础薄弱,经费不足,各方面都不成熟,校园创业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A省H学院校园创业文化为个案,从校园创业文化的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四个层面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创业文化发展现状进行探讨,从中探找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创业文化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检索了10年来有关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文献近200篇,并查阅资料收集到相关研究成果和专著30余部。
2.问卷调查法。对A省H学院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97.2%。
3.数理统计法。全部数据处理采用SPSS 12.0 for windows软件完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校园创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分析
校园创业文化的精神是校园创业文化的灵魂所在,它主要反映在创业的观念、态度等方面,影响和规范着每个大学生的创业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并成为精神力量激励大学生进取创新、冒险果敢、敏锐坚毅和宽容失败。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创业的大力宣传与扶持,整个社会舆论对于大学生创业寄予很大的希望,对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对于创业也逐渐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大学生创业观念现状调查表可以看出(参看表1),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创业持肯定的态度,59.87%的大学生认为创业能真正体现一个大学生的价值,57.61%的大学生认为认为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48.35%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考虑过自主创业,说明大多数被访者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价值与意义有比较清醒的认识。55.56%的大学生表示同学之间讨论就业时涉及创业的话题。但是,有热情不一定会付诸行动,仅有11.32%的大学生毕业后会将创业作为职场的第一选择,大学生毕业后不会将创业作为职场的第一选择的高达76.13%。在“如果在创业中遇到挫折,你会怎么办?”的调查中,58.85%的大学生选择重新思考创业的利弊,是否适合自己,再决定坚持或者放弃,说明高校对于创业教育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校园创业文化精神层面非常薄弱,创业文化中进取创新、冒险果敢、敏锐坚毅和宽容失败精神还不够牢固。
(二)校园创业文化的物质层面分析
高校校园创业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园创业设施的建设状况,如创业类雕塑及宣传性创业宣传栏、报刊栏,它们是意识文化的载体,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目前有些高校在校园里设置了专门的创业宣传板牌,有的利用有限的教室,配备了包含创业孵化工作室、创业培训室、创业模拟实训室的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大学生创业实战演练的重要阵地。
通过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设施满意情况调查表可以看出(参看表2),有67.08%学生对创业教育设施不满意。究其原因,高等教育的急剧扩大使得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得以蓬勃发展,但同时带来的是经费上的短缺,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和低水平的教育投入形成了反差,大部分学校不得不自筹资金,导致校园创业物质文化建设严重滞后,致使校园标志性创业设施缺失、创业类书籍资料陈旧缺乏等。
(三)校园创业文化的制度层面分析
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才逐渐走向规范,而创业教育只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若干教学模块中的一个部分。问卷调查表明,74.69%的学生表示对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不满意。为了响应国家号召,A省H学院也陆续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制度政策。由于受到资金、资源等硬件的限制,使得创业教育无法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学校有序地开展。通过对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调查访谈可知,承担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主要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专职人员、院系负责就业工作的党政干部和辅导员担任,相当一部分的老师所学专业与创业学科关联不大,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只能讲授理论知识,无法进行实战的指导。再加上繁重的日常事务使得这些老师很难有时间潜心研究教材,教学效果自然也就难有保证。另一方面,创业教育课程在高校算作通识教育课,不算做学生学分,学生出勤情况也难以保证。通过调查,A省H学院会举办SYB或者GYB等形式的创业培训,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在校大学生愿意接受到这种培训。学院通过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的创业大赛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仅依靠共青团组织或者就业指导中心来完成,没有创业活动专门组织机构,一般就是准备搞创业比赛临时组织一个机构来管理。这样非制度化、非规范化的管理势必影响校园创业文化的发展,成立专门性的创业活动专门组织机构势在必行。通过走访调查可知,学校很少与校外企业或者高校之间联合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培训。这说明地方高校缺少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学和研究机构,创业教学、咨询和培训的质量不高。 (四)校园创业文化的行为层面分析
校园创业行为文化是校园创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大学创业精神、创业哲学和创业价值观的动态体现。通过对A省H学院的调查发现,目前有关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协会仅有一个,并且活动开展得也不突出,参与的大学生数量也较少。此外,根据对A省H学院2010和2011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的调查,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非常少,在每年3000人左右的毕业生中,每一届创业的不到5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考取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实践的调查发现,仅有不到10的学生有过创业或者参与创业的经验。
通过大学生选择创业最大的障碍调查表可以看出,没有丰富的创业经验是限制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最主要因素,没有明确的创业项目选择的也占有较高的比例,这充分说明校园创业行为文化缺失严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多数大学生对创业都持有正确的观念,但校园创业文化精神层面非常薄弱,创业文化中进取创新、冒险果敢、敏锐坚毅和宽容失败精神还不够牢固。
2.校园创业物质文化滞后,难以满足庞大的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实践需求。
3.在校园创业制度文化上表现出学校、学生对创业的鼓励政策认识不到位,课程建设不规范,执行制度不健全,校地、校企、校际合作方面也存在不足。
4.在校园创业文化的行为层面上,创业类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和组织大学生进行活动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毕业生创业人数较少,校园创业行为文化缺失严重。
(二)建议
1.加强适合学校自身的校园创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着力培养升华创业精神文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味地照搬传统本科大学的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是不适当的,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理智的选择。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在创新、兼容并蓄的大学办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本校地域、历史及时准确地总结、概括和升华出客观、理性的就业理念,形成有特色的校园创业精神文化。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利用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地加大创业科技园、创业宣传板报等创业设施的建设,优化管理,提高利用率,使师生时时刻刻接受到创业文化的熏陶,不断激发师生的创业激情。
3.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校园创业文化中的保障作用,根据学校实际,严格贯彻国家支持鼓励创业的法规性文件,提高学校创业教育的管理水平。强化创业课程建设,坚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渗透到各个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加大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校地、校企、校际合作,保证创业课程质量。
4.充分发挥创业学生团体作用,因地制宜,加速建立有一定质量的创业社团、协会、俱乐部。发现和树立优秀创业典型,总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促进创业文化广为传播,形成善于创业、敢于创业、勇于创业的浓厚大学创业文化。
——————————
参考文献:
〔1〕娄东生.试论大学创业文化建设[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许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创业文化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2,(4):52-58.
〔3〕曹丽,罗群.论地方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创业教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9-14.
〔4〕王延荣.构建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3,(5):169-171.
〔5〕马林,王爱文,闵庆祝.浅议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