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导国内先进制造业投资的本土PE,如何加大推力,纾解困难,让上市资源最丰富的制造业这颗老树开出新花?
在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战场—中小板、创业板,目前上市的企业大多数集中在现代制造业。传统制造业依靠新技术、新装备等科技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主要依靠劳动能力的改善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现代制造业的概念从此诞生。
制造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每一个子行业几乎都充满了竞争者。也许只有在中国的创业板,这一行业才能如此繁荣—2009年9月首批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5倍, 2010年11-12月间的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达90倍上下,2011年6月以来发行的公司平均市盈率仍有28倍,即使发行市盈率为创业板史上最低的美晨科技,也达到18倍。2011年7月,中小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为38倍,创业板则为46倍。只有在新兴的资本市场,传统制造业才能得到如此高溢价发行,并在发行后获得市场的高估值。
在上市资源最丰富的制造业这颗老树上,能开出新花吗?PE对此怎样看待?
现代制造业的历史机遇
以注册数量计算,民营企业占据现代制造业中最大的份额,今天,民营中小企业在不同行业已经各具规模并形成竞争格局,有些已经进入到资本运营的层面,其融资需求、融资结构也日益多元化。新兴的创业板、重开的中小板,令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也许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机遇不会长驻,市场的高溢价,来自于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高增长,也来源于市场现阶段的供求关系。在两市上市公司家数、总市值、流通量达到一定规模时,A股市场特别是创业板的总体估值,一定会趋同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平均水平。因此,不难理解制造企业对中小板、创业板的浓厚兴趣。
制造企业为什么需要上市?
能够达到目前上市基本要求的传统制造类企业,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进入较稳定的发展阶段,年销售过亿,盈利过千万。有了多年积累下来的资产、财富,经营企业已经不是为了生存而拚搏。进,则是第二次创业;退,则衣食无忧。企业家面临的并非生死抉择。传统制造业上市的动力,归纳如下。
—企业发展带来的融资需求。民营中小企业,大多数是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并无优待的环境中生长。在国内的银行借贷体系下,在历次宏观调控中,其每每是最受政策冲击的群体。融资,用于企业发展,是民营企业家排名第一的上市理由。一些企业家看到,行业的机遇更多将来自于行业资源的整合,而横向购并、纵向延伸,需要企业自身有更好、多层次的融资平台。
—同业竞争对手已经上市,竞争格局有可能改写,外部因素推动企业上市。在每一个子行业,往往最先上市的都不是排名最前的企业,企业家的上市意识及上市规范过程决定了上市的快慢。而某家企业的上市,往往会在该行业带来上市冲击波。上市公司不仅会积聚资金,提升品牌及知名度,更重要的是积聚行内的优秀、专业人才;各地对上市公司在税收政策、土地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也会让先行上市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助推力,也许一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会因此改写。上市获得的先发优势,令任何一个行业参与者无法轻视。
—企业家希望留给下一代一个可以传承的公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业一代的民营企业家已经步入中年。对于他们而言,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社会经济大的环境、行业的状况,相较20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能不认真考虑第二代接班问题。无论第二代是否有兴趣接手父辈打拚下的“江山”,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规范运营、“阳光”下运作的、可以传承的产业,或是财富,是不少企业家对下一代的拳拳之心。
—给创业团队、管理团队一个资本增值的平台。东方企业家讲究情、理、义,企业渡过艰难的生存期、不进则退的发展期,具备一定规模后,一些企业家会积极地考虑与创业团队、核心团队分享企业增长带来的收益。现金或是股权,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税收、管理成本,对团队的激励作用也不同。而公开发行的股权,可以得到市场化的估值,是一个公开、相对公平的价值,且能让创业团队、核心管理层得到资本市场溢价带来的收益。这样的“交待”,也是不少企业家上市的动力。
—其他因素,如企业家的“面子”、当地政府的推动、调整股权结构等,也是民营企业上市的动力。
制造企业上市的困难
制造企业上市的困难不少,其中最主要的体现为五个方面。
1、自主创新及持续增长的核心能力。
制造业商业模式相对简单,运营时间长,重资产模式多,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的市场空间大,但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竞争手段也较为单一,生产成本控制、多年形成的客户关系,是最主要的竞争手段。
中国已经是世界性的制造基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国内的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在一些行业,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国家产业布局、劳动人口等关键因素的全球性竞争。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成长的能力,是国内资本市场拷问传统制造行业最重要的问题。
2、盈利并不等于合法的利润。
民营制造企业,对上市最大的误读之一,就是分不太清楚“盈利”与“利润”之间的区别。盈利,是企业每年产生的综合收益,包含了业务所得、避税所得、当地政府扶持等各类收益。而利润,是指按照国家各项规章制度及上市规则,严格、合理、完全地计算了各项成本、税率之后的税后收益。很多时候,这二者之间的差距颇大。而一家准备上市的企业,是否达到上市要求,指的是其资产状况,包括收入、资产、利润,能否达标。
传统的制造业内,企业运营时间长,达到上市所需的规范需要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上市的代价,是取得国内高溢价资本市场的昂贵的入场券。
3、现代化治理机制的缺失。
传统制造业,家族企业比比皆是,决策快,效率高,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单靠企业家的个人能力并不能支撑一个规模化企业,制度的引入无疑会系统性地降低决策风险。一些企业会引入“外部人”担任管理层,但核心的财务、销售,并未放手。而由于种种原因,产业多元化的诱惑,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企业家生存的社会环境,让未上市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内在的动力去建立现代化的治理机制。只有依照上市规范这个过程,才能让“工厂”变为“公司”,“老板”变为“企业家”。
传统的制造行业,是人民币PE投资的重要领域,人民币PE在完成投资后,积极推动企业的治理机制建立,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企业的决策风险。因此,在看到现阶段所谓“PE暴利”时,也应看到PE的价值。
4、经营成本处于上涨周期。
在当前的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下,传统制造企业的经营成本处于上升周期,特别是一些重资产类企业,固定资产等资本开支大,而劳动力整体成本、环保等社会成本和银行借贷成本的上涨,是传统制造业面临的整体问题。
5、企业家的心态。
投资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行业遇到正确的人。企业家的心态,是决定传统制造类企业上市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形成一定规模后,“进”或是“守”或是“退”,企业是一个事业的平台或是一个赚钱的工具,包括企业家的家族、健康、社会责任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在1998年国内创业投资刚刚兴起时,曾经有一位创业投资从业者,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向一位企业家普及“股权投资”与“银行借贷”的分别,企业家听后恍然大悟:“明白了!拿银行的钱是要还的,拿你们的钱是不用还的!”在目前PE火热的时期,也听到同行介绍,一位企业家在得到PE投资后,坚决不启动承诺的上市程序,原因是,钱已经到手了,为什么还去做那么麻烦的上市?面对这样的企业家,PE、VC都只能是含泪离场。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投资,外资创投仍然是主导者,这与外资对不同行业的理解、不同背景的资金对不同行业的估值体系相关。本土创投则成为机械制造业、电子及光电设备业等先进制造的主导投资者,这与国内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阶段、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紧密相关。在中国经济面临整体转型的时期,如何通过分析民企上市的动力与困难,助力“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在传统制造业这颗老树中催生出新放的繁花,是本土PE的挑战,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家的挑战,也是资本市场监管层面临的挑战。
在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战场—中小板、创业板,目前上市的企业大多数集中在现代制造业。传统制造业依靠新技术、新装备等科技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主要依靠劳动能力的改善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现代制造业的概念从此诞生。
制造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每一个子行业几乎都充满了竞争者。也许只有在中国的创业板,这一行业才能如此繁荣—2009年9月首批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5倍, 2010年11-12月间的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达90倍上下,2011年6月以来发行的公司平均市盈率仍有28倍,即使发行市盈率为创业板史上最低的美晨科技,也达到18倍。2011年7月,中小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为38倍,创业板则为46倍。只有在新兴的资本市场,传统制造业才能得到如此高溢价发行,并在发行后获得市场的高估值。
在上市资源最丰富的制造业这颗老树上,能开出新花吗?PE对此怎样看待?
现代制造业的历史机遇
以注册数量计算,民营企业占据现代制造业中最大的份额,今天,民营中小企业在不同行业已经各具规模并形成竞争格局,有些已经进入到资本运营的层面,其融资需求、融资结构也日益多元化。新兴的创业板、重开的中小板,令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也许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机遇不会长驻,市场的高溢价,来自于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高增长,也来源于市场现阶段的供求关系。在两市上市公司家数、总市值、流通量达到一定规模时,A股市场特别是创业板的总体估值,一定会趋同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平均水平。因此,不难理解制造企业对中小板、创业板的浓厚兴趣。
制造企业为什么需要上市?
能够达到目前上市基本要求的传统制造类企业,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进入较稳定的发展阶段,年销售过亿,盈利过千万。有了多年积累下来的资产、财富,经营企业已经不是为了生存而拚搏。进,则是第二次创业;退,则衣食无忧。企业家面临的并非生死抉择。传统制造业上市的动力,归纳如下。
—企业发展带来的融资需求。民营中小企业,大多数是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并无优待的环境中生长。在国内的银行借贷体系下,在历次宏观调控中,其每每是最受政策冲击的群体。融资,用于企业发展,是民营企业家排名第一的上市理由。一些企业家看到,行业的机遇更多将来自于行业资源的整合,而横向购并、纵向延伸,需要企业自身有更好、多层次的融资平台。
—同业竞争对手已经上市,竞争格局有可能改写,外部因素推动企业上市。在每一个子行业,往往最先上市的都不是排名最前的企业,企业家的上市意识及上市规范过程决定了上市的快慢。而某家企业的上市,往往会在该行业带来上市冲击波。上市公司不仅会积聚资金,提升品牌及知名度,更重要的是积聚行内的优秀、专业人才;各地对上市公司在税收政策、土地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也会让先行上市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助推力,也许一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会因此改写。上市获得的先发优势,令任何一个行业参与者无法轻视。
—企业家希望留给下一代一个可以传承的公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业一代的民营企业家已经步入中年。对于他们而言,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社会经济大的环境、行业的状况,相较20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能不认真考虑第二代接班问题。无论第二代是否有兴趣接手父辈打拚下的“江山”,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规范运营、“阳光”下运作的、可以传承的产业,或是财富,是不少企业家对下一代的拳拳之心。
—给创业团队、管理团队一个资本增值的平台。东方企业家讲究情、理、义,企业渡过艰难的生存期、不进则退的发展期,具备一定规模后,一些企业家会积极地考虑与创业团队、核心团队分享企业增长带来的收益。现金或是股权,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税收、管理成本,对团队的激励作用也不同。而公开发行的股权,可以得到市场化的估值,是一个公开、相对公平的价值,且能让创业团队、核心管理层得到资本市场溢价带来的收益。这样的“交待”,也是不少企业家上市的动力。
—其他因素,如企业家的“面子”、当地政府的推动、调整股权结构等,也是民营企业上市的动力。
制造企业上市的困难
制造企业上市的困难不少,其中最主要的体现为五个方面。
1、自主创新及持续增长的核心能力。
制造业商业模式相对简单,运营时间长,重资产模式多,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的市场空间大,但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竞争手段也较为单一,生产成本控制、多年形成的客户关系,是最主要的竞争手段。
中国已经是世界性的制造基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国内的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在一些行业,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国家产业布局、劳动人口等关键因素的全球性竞争。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成长的能力,是国内资本市场拷问传统制造行业最重要的问题。
2、盈利并不等于合法的利润。
民营制造企业,对上市最大的误读之一,就是分不太清楚“盈利”与“利润”之间的区别。盈利,是企业每年产生的综合收益,包含了业务所得、避税所得、当地政府扶持等各类收益。而利润,是指按照国家各项规章制度及上市规则,严格、合理、完全地计算了各项成本、税率之后的税后收益。很多时候,这二者之间的差距颇大。而一家准备上市的企业,是否达到上市要求,指的是其资产状况,包括收入、资产、利润,能否达标。
传统的制造业内,企业运营时间长,达到上市所需的规范需要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上市的代价,是取得国内高溢价资本市场的昂贵的入场券。
3、现代化治理机制的缺失。
传统制造业,家族企业比比皆是,决策快,效率高,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单靠企业家的个人能力并不能支撑一个规模化企业,制度的引入无疑会系统性地降低决策风险。一些企业会引入“外部人”担任管理层,但核心的财务、销售,并未放手。而由于种种原因,产业多元化的诱惑,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企业家生存的社会环境,让未上市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内在的动力去建立现代化的治理机制。只有依照上市规范这个过程,才能让“工厂”变为“公司”,“老板”变为“企业家”。
传统的制造行业,是人民币PE投资的重要领域,人民币PE在完成投资后,积极推动企业的治理机制建立,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企业的决策风险。因此,在看到现阶段所谓“PE暴利”时,也应看到PE的价值。
4、经营成本处于上涨周期。
在当前的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下,传统制造企业的经营成本处于上升周期,特别是一些重资产类企业,固定资产等资本开支大,而劳动力整体成本、环保等社会成本和银行借贷成本的上涨,是传统制造业面临的整体问题。
5、企业家的心态。
投资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行业遇到正确的人。企业家的心态,是决定传统制造类企业上市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形成一定规模后,“进”或是“守”或是“退”,企业是一个事业的平台或是一个赚钱的工具,包括企业家的家族、健康、社会责任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在1998年国内创业投资刚刚兴起时,曾经有一位创业投资从业者,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向一位企业家普及“股权投资”与“银行借贷”的分别,企业家听后恍然大悟:“明白了!拿银行的钱是要还的,拿你们的钱是不用还的!”在目前PE火热的时期,也听到同行介绍,一位企业家在得到PE投资后,坚决不启动承诺的上市程序,原因是,钱已经到手了,为什么还去做那么麻烦的上市?面对这样的企业家,PE、VC都只能是含泪离场。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投资,外资创投仍然是主导者,这与外资对不同行业的理解、不同背景的资金对不同行业的估值体系相关。本土创投则成为机械制造业、电子及光电设备业等先进制造的主导投资者,这与国内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阶段、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紧密相关。在中国经济面临整体转型的时期,如何通过分析民企上市的动力与困难,助力“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在传统制造业这颗老树中催生出新放的繁花,是本土PE的挑战,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家的挑战,也是资本市场监管层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