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教师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关键词:小班化与自主化;班级管理;心理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98
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教师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践,略谈小班化背景下自主化班级管理中如何巧用心理效应,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有效和高效化。
一、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奖励学生应注重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奖惩频率。
二、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中写下:“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要求,再提出较小要求,在心理学上称为“拆屋效应”。学生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这就是拆屋效应的典型。因此,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恰当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行为绝不能姑息迁就。特别注意不能让学生养成与教师讨价还价的习惯。
三、链状效应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链状效应,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这种效应在低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的链状效应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我们可巧妙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取长补短。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如让娇生惯养的学生与独立性较强的朋友做伴,胆小畏法的学生应和勇敢坚强的学生交友。
四、名人效应
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称为名人效应。名人效应产生依赖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所以,名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议论和记忆。由于青少年的认识特点及心理发展,他们常被希望的名人形式化和表面性形象所吸引。学生喜欢的名人多为歌星和影星,出现追星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为学生选择好“名人”,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刻板效应
人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笔者所带班级曾有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考试成绩公布后,某任课教师却说“成绩是不错,作弊了吗?”由于平时这名教师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造成对学生的偏见与成见,既伤了学生的自尊,也影响了自己的形象。
六、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某次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的演讲使人感动,掏出自己的所有钱准备捐款。十分钟后牧师还未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启示我们,班主任在批评或表扬学生时,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
七、配套效应
法国哲学家丹尼斯·耿德罗,某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时总觉得家庭环境与之格格不入。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一切更新,所有的家饰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亦称作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一件“睡袍”。所以,提醒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
八、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多注意进行意志磨练。“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九、“齐加尼克”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批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同时完成20项工作。结果一组顺利完成了任务,而另一组却未完成。试验表明,虽然受训者在接受任务时均呈现出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其紧张情绪逐渐消失;而未完成任务者,紧张情绪却持续存在,且呈加剧倾向。后一种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齐加尼克”效应启示我们:学习负担重,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差。教师必须重视“齐加尼克”效应,采取有效措施,不要对学生提出过多、过高的要。班主任要设法帮助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以适当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学得愉快。
十、情绪效应
古希腊杰出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总是笑脸迎人,不摆架子,被人美称为“含笑哲学家”。现在的商店、宾馆的服务员都开展了“微笑服务”,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同样,如果我们在平时,特别是在自己工作不顺利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能注意调整,多给学生以笑脸,给学生以信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那么,在学生犯错误时,即使我们严厉地批评他,他也会认为这是为他好,从而能虚心地接受我们的批评。
十一、南风效应
寓言说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班级管理措施要人性化。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觀、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十二、贝尔纳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纳勤奋刻苦,同时又有很高的天赋。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路——为他人去做一架云梯,把一个富有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的高峰,被科学家称为“贝尔纳效应”。作为教师,我们只要认真地把自己的优势加以发挥和利用,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更快地进步,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关键词:小班化与自主化;班级管理;心理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98
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教师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践,略谈小班化背景下自主化班级管理中如何巧用心理效应,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有效和高效化。
一、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奖励学生应注重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奖惩频率。
二、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中写下:“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要求,再提出较小要求,在心理学上称为“拆屋效应”。学生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这就是拆屋效应的典型。因此,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恰当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行为绝不能姑息迁就。特别注意不能让学生养成与教师讨价还价的习惯。
三、链状效应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链状效应,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这种效应在低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的链状效应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我们可巧妙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取长补短。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如让娇生惯养的学生与独立性较强的朋友做伴,胆小畏法的学生应和勇敢坚强的学生交友。
四、名人效应
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称为名人效应。名人效应产生依赖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所以,名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议论和记忆。由于青少年的认识特点及心理发展,他们常被希望的名人形式化和表面性形象所吸引。学生喜欢的名人多为歌星和影星,出现追星现象。这就需要班主任为学生选择好“名人”,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刻板效应
人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笔者所带班级曾有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考试成绩公布后,某任课教师却说“成绩是不错,作弊了吗?”由于平时这名教师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造成对学生的偏见与成见,既伤了学生的自尊,也影响了自己的形象。
六、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某次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的演讲使人感动,掏出自己的所有钱准备捐款。十分钟后牧师还未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启示我们,班主任在批评或表扬学生时,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
七、配套效应
法国哲学家丹尼斯·耿德罗,某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时总觉得家庭环境与之格格不入。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一切更新,所有的家饰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亦称作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一件“睡袍”。所以,提醒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
八、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多注意进行意志磨练。“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九、“齐加尼克”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批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同时完成20项工作。结果一组顺利完成了任务,而另一组却未完成。试验表明,虽然受训者在接受任务时均呈现出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其紧张情绪逐渐消失;而未完成任务者,紧张情绪却持续存在,且呈加剧倾向。后一种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齐加尼克”效应启示我们:学习负担重,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学习效果就会越来越差。教师必须重视“齐加尼克”效应,采取有效措施,不要对学生提出过多、过高的要。班主任要设法帮助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以适当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学得愉快。
十、情绪效应
古希腊杰出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总是笑脸迎人,不摆架子,被人美称为“含笑哲学家”。现在的商店、宾馆的服务员都开展了“微笑服务”,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同样,如果我们在平时,特别是在自己工作不顺利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能注意调整,多给学生以笑脸,给学生以信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那么,在学生犯错误时,即使我们严厉地批评他,他也会认为这是为他好,从而能虚心地接受我们的批评。
十一、南风效应
寓言说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班级管理措施要人性化。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觀、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十二、贝尔纳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纳勤奋刻苦,同时又有很高的天赋。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路——为他人去做一架云梯,把一个富有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的高峰,被科学家称为“贝尔纳效应”。作为教师,我们只要认真地把自己的优势加以发挥和利用,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更快地进步,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