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k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柔性管理理念强调通过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发展需要的关注和满足激发群体成员自我发展的动力,并继而转化为组织的内驱力,通过内驱力维护组织管理的有效运用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高职学生是有生命的群体,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因此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内在潜力是高职院校高校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高职学生管理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柔性管理;以人为本;内驱力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泰勒管理模式为代表刚性管理提出的,指的是在研究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组织文化和对组织成员的关注树立一种具有说服力的柔性监督机制和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把一种外在的制度约束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具体来说,柔性管理包括三层含义。
  1.柔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柔性管理将组织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群体,关注对群体人员需要的关注,主张要尊重、理解和关注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强调根据群体成员的个性需求制定管理方法,管理内容选择管理人员等,提出柔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群体成员服务。这种管理理念是与目前高职院校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群体的自主性,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内容相一致的,也是实现高职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2.柔性管理强调群体成员的内驱力
  高职院校的管理师一种人的管理,而人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的发展构成高职学生行动的主要动力。柔性管理反对用外在的制度来约束和强制人们行动,主张通过教育和引导等方式,引导组织成员形成一致的组织目标和组织文化,将每一个组织成员的内在发展潜力激发出来,从而转化为群体发展的内驱力。
  二、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以人为本,学生为先
  高职院校从构成主体来说,是由自主意识、自主行为的教师和学生主体构成的,从培养目标来说,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情感归宿和展业成长,从根本任务来看是通过教育设备、师资、教育资源等的合理分配,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也就是说高校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柔性管理理念的一个核心是将组织看成一个有生命力的个体,组织成员是由自我思想和自我发展需求的个体,他们是管理的主体而不是强制约束的客体。也就是说,柔性管理理念的实践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先,这是高职院校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指的是管理机制的建立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合理的基本需求,包括学生对图书资料、网络资料、教室的设施配置、宿舍的布局和安排,社会实践的支持等。同时,强调学生管理工作要尊重学生在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包括课堂的开展更加突出师生的交流和学生间的互动,在教育的评价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干部的选择、学生的活动开展都有学生自己组织等等。同时,在学校的发展和学校设施的配置方面也加入学生代表的参与,让学生为自己的服务做主,让学生管理更加体现学生的需求,更加促进学生的发展。
  建立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在强调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并不否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规章制度仍然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以规章制度为核心引导学生的行为,但是不同的是柔性管理将规章制度从一种上位的约束管理转化为一种下位的服务管理,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学生群体的发展服务的,这就需要管理内容要更能体现学生的需求,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制定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的构建需要提高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并创造民主参与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高职学生的民主参与包括对学校管理模式的建设提出建议,例如一所高校在学生的建议下成立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民主管理机构,并建立建议交流平台,将学生参与民主建议的积极性以及提出建设性建议的次数作为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同时包括积极地吸收普通学生加入基层管理阶层。例如,在由学生管理的教研室中,教师通过听取学生的建议,将教研室的基本功能定位为不断为学生提供完成工作所需的信息、资源等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不是给他们施加太多的控制和管束 。民主管理模式还必须注意监督工作,让学生参政议政,保持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给予学生审议通过权,当然建立一套监督制度是必然之举,包括学生代表大会、校务公开制度、调查研究制度等。
  综上所述,柔性管理理念与高职院校发挥学生群体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价值观是相吻合的,也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根据柔性管理的核心思想,即以人文本开展管理,以发挥群体的内驱力为柔性管理的主要目标,突出高职学生管理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关注学生的需求,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管理内容,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群体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琴琴.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01:60-61+65.
  [2]李登均.试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新模式——柔性管理[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27-30.
其他文献
摘 要:影视资料是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的补充,但影视资料在教学中的选材还不广泛,与教材内容结合还不紧密。这需要明确影视资料的分类,才便于广泛选材;要认识不同的影视资料有不同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材;要根据教学阶段和课程内容等因素不同,选择影视资料,结合才紧密。  关键词:英语影视资料;分类;特点  影视教学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的补充,有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开设有影视欣赏课程。但英语影视课的应用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对老师和学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化学教学是初中教学开始开设的一门课程,如何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学好化学这门课程是化学老师工作的重点。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于现在的化学教学,也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能够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自我提升空间,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有重要作用。
期刊
摘 要:教学中的环节是不能少的,备课最为重要,教师只能是备课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有序的进行。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在这个平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在对遗留下来的问题或者未完成的教学工作则可以通过课后工作来加以补充。  关键词:备课课堂;教师;初一英语  初一年级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备课,备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为顺利进行課堂教学做好了充分
期刊
摘 要:现如今的影视作品仿佛与文学作品已经脱离不开联系,不论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还是网络文学中的畅销小说都有不少作品被改编成剧本搬上了荧幕。茅盾文学奖中的许多文学作品因其传播度之广、影响力之大颇受剧作家及导演的青睐,因此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作品不在少数。陈忠实的《白鹿原》因其深刻性备受导演青睐,几经破折也最终搬上荧幕,但是备受争议。  关键词:白鹿原;文学作品改编;主角变换;深刻性  影视作品与
期刊
摘 要: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英语听、说、写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现状,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情况以及对行业英语的需求情况从而,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之间交流的加强,我们发现高校毕业生
期刊
摘 要:中国宋代的李清照和朝鲜英祖时期的金三宜堂是两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们虽生活的地域、时代等不同,但在诗词创作上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李清照和金三宜堂诗词创作的比较,分析古代女性以诚写情、自创与效仿等的诗词创作内容与形式。  关键词:李清照;金三宜堂;古代朝鲜;汉诗  李清照(1084—1151)和古朝鲜诗人金三宜堂(1769—1823)都是著名的女性创作家,两者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积累,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培养兴趣 ;教给方法;丰富积累  一提到作文,学生便紧锁眉头,他们怕写作文,对作文缺乏信心。因此,作文教学也成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如何让学生轻松作文,笔者做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从培养兴趣入手,使学生爱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的数学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学习的难度随着提升,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在思维模式和知识的构成上,通过教学教学引导和启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本文以初中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作为研究重点,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证案例的方式具体的解读,阐述了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实际
期刊
摘 要:民族团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边疆民族团结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是维护边疆民族团结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查阅资料,学者们对民族团结之间的关系研究很少,这也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  一、民族团结的内涵及实质意义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
期刊
梁启超先生在撰写某传文时开篇即振聋发聩地指出:“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诚然,纵览中国近现代史,还鲜有人比曾国藩更兼此毁誉两极——“誉之为圣相,献之为元凶”,在曾氏盖棺百余年之间,尤未有定论者,是谓“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功罪盖棺尤未定;名满天下,是非留待后人评。”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少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