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场所,是人类顺应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最好结合点。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为科学地认识和了解浏阳大围山第四纪冰川时期地质地貌保留了十分珍贵的证据资料。该文主要对浏阳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评价 大围山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53-1
湖南浏阳大围山地质公园位于长沙市所辖浏阳市东北部,闻名中外的浏阳河的发源地。东与江西省铜鼓县接壤,园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是一处以冰川地貌的角峰、鱼脊峰、冰斗、冰窖、冰坎、冰桌、U形谷、葫芦谷、悬谷、冰臼、羊背石等景观为主体,伴有花岗岩石蛋地貌地质遗迹的综合性地质公园。2012年4月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
1地质遗迹自然属性的评价
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冰斗、冰窖、羊背石、块砾碛、基岩冰溜面以及花岗岩地貌等均为特殊的、罕见的地质遗迹景观,它们集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自然性及优美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美学价值。
总之,大围山地质公园山峦叠翠、苍山云海、繁花似锦、鸟鸣兽行、流泉飞瀑、峰奇石异、空气新鲜、人文荟萃。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与古冰川遗迹,花岗岩地貌等地质遗迹相得益彰。不仅是旅游观光胜地,更是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2地质遗迹保护条件的评价
2.1环境质量评价
大围山地质公园内整体环境质量达到了优良的标准,为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公园内大气基本处于无污染状态,而且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也比较高。公园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公园内地表水进行采样分析,达到Ⅰ类标准。
2.2脆弱性评价
大围山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公园内富有特色的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同样将经历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在风化,淋滤、侵蚀、剥蚀、冲刷等多种外力的作用下,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有逐渐消亡的趋势。如羊背石上冰川流动的条痕长期在风化的作用下,即将消失。还有部分花岗岩球状风化体也将风化消失。而且,公园开发后,受人为的破坏和氧化作用,部分遗迹景观还将受到破坏。所以,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急需保护,否则,其地质遗迹的科学、美学价值将大大下降。
3地质遗迹开发利用条件的评价
一个地区的地质遗迹能否开发利用,开发利用价值大不大,能否保证充足的客源,除了与地质遗迹本身的优劣有关外,还与该地区的人文景观资源、区位条件、旅游商品、旅游服务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3.1人文景观资源评价
公园内人文景观资源较多,大围山历史文化厚重,古人文遗址十分丰富。有玉泉寺、陈真人庙、围山书院、东门古镇等,近代曾是红色革命根据地。锦绶堂,白沙镇,扁担坳一带曾是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这些人文遗址具有很高的人文景观特色。
3.1.1壮士石
壮士石,长22 m,高8 m,宽7m,近5000t,是一块完整的花岗石,典型的第四纪冰川漂砾(照片1)。此巨石上刻有诗篇,它向人们诉说一个悲壮的故事。1927年9月,秋收暴动的第二天,毛泽东同志指挥秋收暴动的第三团,在首战攻占白沙后,攻打东门古镇,打跨了盘踞在东门镇的国民党第八军二个营,随后遭遇敌人援军的反扑,部队伤亡较大,被迫撤出东门,向大围山转移,但敌人穷追不放,为掩护主力转移,九位红军战士在这块巨石上遇害。看,这石壁上至今仍隐约可见淡淡的血痕。而当我们瞻仰这壮观的神奇巨石,聆听潺潺的溪水凑出的正义高昂的交响曲时,壮士石便成了大围山的灵魂,刻满了无畏的品格。
3.1.2青云观
早在唐宋时期,大围山是湘东佛教文化中心,有龙树传人所创的古红莲寺、古竺装寺等寺院。到了明朝,大围山的道教文化也逐渐盛行,先后有陈真人庙、白面石将军庙、玉泉。其中的玉泉观,相传建于明朝中期,香火旺盛。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于2001年便开始重修,并更名为青云观,是当地人民的祈福圣地(照片2)。
3.1.3锦绶堂
建于清光绪23年(1897年),上下两层100余间,占地4000多m2,是大围山镇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江南民居的典型代表。大革命时期,这里曾是湘鄂赣边区的政治中心,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驻扎地,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留下光辉的足迹。
3.1.4围山书院
始建于清光绪24年(1898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系由上东维新派名儒、谭嗣同的老师涂启先带头捐资捐并主持修建的。校舍为青砖石柱木梁结构,沿中轴线五单元对称排列,总建筑面积1635m2,主栋天心内有涂启先亲手种植的桂花树和罗汉松各一对。围山书院是上东教书育人的圣地,历经百余年沧桑,是浏阳境内八所书院中唯一保存完好的。1927年秋收起义队伍曾在此驻扎,1963年被指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2旅游服务条件评价
大围山建立省级地质公园后,经过当地政府部门的努力,公园内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园区用电由国家大电网供电,电力充裕,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
4结论
浏阳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以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主,兼有花岗岩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它们集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自然性及优美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美学价值。未来可做好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赵振华,刘伟等.大围山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特征及成因探讨[J].国土资源导刊,2008(6):42-45.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评价 大围山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53-1
湖南浏阳大围山地质公园位于长沙市所辖浏阳市东北部,闻名中外的浏阳河的发源地。东与江西省铜鼓县接壤,园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是一处以冰川地貌的角峰、鱼脊峰、冰斗、冰窖、冰坎、冰桌、U形谷、葫芦谷、悬谷、冰臼、羊背石等景观为主体,伴有花岗岩石蛋地貌地质遗迹的综合性地质公园。2012年4月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
1地质遗迹自然属性的评价
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冰斗、冰窖、羊背石、块砾碛、基岩冰溜面以及花岗岩地貌等均为特殊的、罕见的地质遗迹景观,它们集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自然性及优美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美学价值。
总之,大围山地质公园山峦叠翠、苍山云海、繁花似锦、鸟鸣兽行、流泉飞瀑、峰奇石异、空气新鲜、人文荟萃。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与古冰川遗迹,花岗岩地貌等地质遗迹相得益彰。不仅是旅游观光胜地,更是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2地质遗迹保护条件的评价
2.1环境质量评价
大围山地质公园内整体环境质量达到了优良的标准,为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公园内大气基本处于无污染状态,而且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也比较高。公园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公园内地表水进行采样分析,达到Ⅰ类标准。
2.2脆弱性评价
大围山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公园内富有特色的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同样将经历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在风化,淋滤、侵蚀、剥蚀、冲刷等多种外力的作用下,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有逐渐消亡的趋势。如羊背石上冰川流动的条痕长期在风化的作用下,即将消失。还有部分花岗岩球状风化体也将风化消失。而且,公园开发后,受人为的破坏和氧化作用,部分遗迹景观还将受到破坏。所以,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急需保护,否则,其地质遗迹的科学、美学价值将大大下降。
3地质遗迹开发利用条件的评价
一个地区的地质遗迹能否开发利用,开发利用价值大不大,能否保证充足的客源,除了与地质遗迹本身的优劣有关外,还与该地区的人文景观资源、区位条件、旅游商品、旅游服务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3.1人文景观资源评价
公园内人文景观资源较多,大围山历史文化厚重,古人文遗址十分丰富。有玉泉寺、陈真人庙、围山书院、东门古镇等,近代曾是红色革命根据地。锦绶堂,白沙镇,扁担坳一带曾是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这些人文遗址具有很高的人文景观特色。
3.1.1壮士石
壮士石,长22 m,高8 m,宽7m,近5000t,是一块完整的花岗石,典型的第四纪冰川漂砾(照片1)。此巨石上刻有诗篇,它向人们诉说一个悲壮的故事。1927年9月,秋收暴动的第二天,毛泽东同志指挥秋收暴动的第三团,在首战攻占白沙后,攻打东门古镇,打跨了盘踞在东门镇的国民党第八军二个营,随后遭遇敌人援军的反扑,部队伤亡较大,被迫撤出东门,向大围山转移,但敌人穷追不放,为掩护主力转移,九位红军战士在这块巨石上遇害。看,这石壁上至今仍隐约可见淡淡的血痕。而当我们瞻仰这壮观的神奇巨石,聆听潺潺的溪水凑出的正义高昂的交响曲时,壮士石便成了大围山的灵魂,刻满了无畏的品格。
3.1.2青云观
早在唐宋时期,大围山是湘东佛教文化中心,有龙树传人所创的古红莲寺、古竺装寺等寺院。到了明朝,大围山的道教文化也逐渐盛行,先后有陈真人庙、白面石将军庙、玉泉。其中的玉泉观,相传建于明朝中期,香火旺盛。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于2001年便开始重修,并更名为青云观,是当地人民的祈福圣地(照片2)。
3.1.3锦绶堂
建于清光绪23年(1897年),上下两层100余间,占地4000多m2,是大围山镇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江南民居的典型代表。大革命时期,这里曾是湘鄂赣边区的政治中心,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驻扎地,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留下光辉的足迹。
3.1.4围山书院
始建于清光绪24年(1898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系由上东维新派名儒、谭嗣同的老师涂启先带头捐资捐并主持修建的。校舍为青砖石柱木梁结构,沿中轴线五单元对称排列,总建筑面积1635m2,主栋天心内有涂启先亲手种植的桂花树和罗汉松各一对。围山书院是上东教书育人的圣地,历经百余年沧桑,是浏阳境内八所书院中唯一保存完好的。1927年秋收起义队伍曾在此驻扎,1963年被指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2旅游服务条件评价
大围山建立省级地质公园后,经过当地政府部门的努力,公园内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园区用电由国家大电网供电,电力充裕,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
4结论
浏阳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以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主,兼有花岗岩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它们集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自然性及优美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美学价值。未来可做好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赵振华,刘伟等.大围山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特征及成因探讨[J].国土资源导刊,2008(6):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