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要规范清晰、准确严密、深入浅出。赏析语文名师的课堂语言,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使用语言。
【关键词】语文名师 课堂语言 赏析
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要规范清晰、准确严密、深入浅出。许多语文名师凭借深厚的功底、丰富的学养和惊人的智慧,娴熟地运用符合情境、遵循规律的语言,既引领学生登堂入室,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树立了标杆。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课的大幕往往是由导语拉开的,因此,精彩简洁的开场白对营造氛围、激发兴趣等至关重要。教师应选用最得体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例如,魏书生老师在教学《<论语>八则》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同学们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
魏老师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过渡——柳暗花明又一村
好的过渡语能够承上启下、衔前接后,将看似散乱的材料组合得流畅且浑然一体。
例如,于漪老师教学《变色龙》时,在引导学生分析完主人公对小狗的称呼后提问:“这个主人公对狗的称呼一直是变来变去的,请同学们看看他是根据什么来变的。”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是“狗的主人”,于是,课堂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对狗的主人变化的梳理”。
在这个过渡语中,于老师一句“根据什么来变的”不仅找出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还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做了铺垫,使课堂走向了更深的层面。有了这样的过渡语,课堂教学就显得环环相扣。
三、提问——熟读精思子自知
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有经验的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发问,而是能适当地变换一下角度或表达方式“善问”和“巧问”,从而顺利地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
巧妙迂回的曲问是钱梦龙老师最推崇的问法。他在教学《愚公移山》时,针对“孀妻”“遗男”“且”三个词语,巧妙地发问:“有个孩子也想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想了一会儿才恍然大悟。这样的曲问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思维品质。
四、点拨——淘尽黄沙始见金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然是善于点拨学生去发现、感悟和创造的智者。
倡导“本色语文”的黄厚江老师就主张“把语文当语文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他在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时精彩纷呈的点拨,让人受益匪浅。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看来这部分内容还是同眼泪有关系的。应该说,本文的小标题,还是能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同学们思考一下,小标题的作用仅仅是概括一部分的内容吗?
生1:还可以使结构层次更清楚。
生2:吸引读者。
生3:使文章更生动。
师:文章的生动,主要依靠语言。当然,有些小标题本身的语言也的确生动。其实,小标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小标题也有不同的作用。而写人的文章用人物的语言作为小标题,就很有特点,而且有不同于一般的小标题的作用。本文中人物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下面,请同学们从文章的每一部分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合适的人物语言作为标题。(学生思考并动手换标题后进行交流)
这里,黄老师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素材引领学生对文中的小标题进行揣摩,以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点拨。
五、评价——泉眼无声惜细流
鼓励性的语言能滋润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李镇西老师就有许多激励性评价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例如“很好,这位同学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表达她对这篇课文的看法,很新颖,而且说明她课外阅读的面是比较宽的,值得大家学习。”“呵呵,我真是感慨万千,真想和你握握手呀!为什么呢?因为我也特别喜欢这一句!好,咱们握个手吧!这叫共享!”……
学生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后,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而因成功所带来的学习动力,也会是源源不断的。
六、小结——此情绵绵无绝期
临下课前,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往往能以情激趣、活跃思维、开拓思路,达到 “课虽终,趣犹存”的效果。
余映潮老师在《七颗钻石》的教学已近尾声时这样收束——
师:是啊,小姑娘是童话中的一个人物,就像稻草人、快乐王子一样。那么,她是一个什么样的童话形象呢?小结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屏幕逐句显示,学生们大声地跟读)
小姑娘是一个童话形象;
小姑娘是一个善待别人的人;
小姑娘是一个让上苍感动的人;
小姑娘是一个阳光女孩;
小姑娘是一个有钻石般心灵的姑娘。
师:好,这一次课,我们沉浸在美好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我希望同学们的每一节课都这么快乐!
这样的诗意结尾犹如一首名曲,意境高雅,余味悠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仅停留于课内,还延伸向了课外。
诚然,建构高效课堂的要素很多:对教材和学情的研判、方法和多媒体的应用、和蔼优雅的教态、教师的人格魅力……但是,包括语文在内的所有课程都离不开语言表达,而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学无止境。愿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能把有声的语言和无声的语言有机结合起来,让师生互动充满快乐、富有趣味,让语文课像一件艺术品,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龚春燕,林允舒,杨勇编著.魏书生教学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2]贾会彬.也谈过渡语的种类[J].语文教学研究,2009(2).
[3]余映潮.生动收束,余味犹存——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2).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南海初级中学)
【关键词】语文名师 课堂语言 赏析
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要规范清晰、准确严密、深入浅出。许多语文名师凭借深厚的功底、丰富的学养和惊人的智慧,娴熟地运用符合情境、遵循规律的语言,既引领学生登堂入室,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树立了标杆。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课的大幕往往是由导语拉开的,因此,精彩简洁的开场白对营造氛围、激发兴趣等至关重要。教师应选用最得体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例如,魏书生老师在教学《<论语>八则》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同学们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
魏老师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过渡——柳暗花明又一村
好的过渡语能够承上启下、衔前接后,将看似散乱的材料组合得流畅且浑然一体。
例如,于漪老师教学《变色龙》时,在引导学生分析完主人公对小狗的称呼后提问:“这个主人公对狗的称呼一直是变来变去的,请同学们看看他是根据什么来变的。”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是“狗的主人”,于是,课堂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对狗的主人变化的梳理”。
在这个过渡语中,于老师一句“根据什么来变的”不仅找出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还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做了铺垫,使课堂走向了更深的层面。有了这样的过渡语,课堂教学就显得环环相扣。
三、提问——熟读精思子自知
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有经验的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发问,而是能适当地变换一下角度或表达方式“善问”和“巧问”,从而顺利地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
巧妙迂回的曲问是钱梦龙老师最推崇的问法。他在教学《愚公移山》时,针对“孀妻”“遗男”“且”三个词语,巧妙地发问:“有个孩子也想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想了一会儿才恍然大悟。这样的曲问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思维品质。
四、点拨——淘尽黄沙始见金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然是善于点拨学生去发现、感悟和创造的智者。
倡导“本色语文”的黄厚江老师就主张“把语文当语文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他在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时精彩纷呈的点拨,让人受益匪浅。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看来这部分内容还是同眼泪有关系的。应该说,本文的小标题,还是能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同学们思考一下,小标题的作用仅仅是概括一部分的内容吗?
生1:还可以使结构层次更清楚。
生2:吸引读者。
生3:使文章更生动。
师:文章的生动,主要依靠语言。当然,有些小标题本身的语言也的确生动。其实,小标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小标题也有不同的作用。而写人的文章用人物的语言作为小标题,就很有特点,而且有不同于一般的小标题的作用。本文中人物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下面,请同学们从文章的每一部分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合适的人物语言作为标题。(学生思考并动手换标题后进行交流)
这里,黄老师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素材引领学生对文中的小标题进行揣摩,以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点拨。
五、评价——泉眼无声惜细流
鼓励性的语言能滋润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李镇西老师就有许多激励性评价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例如“很好,这位同学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表达她对这篇课文的看法,很新颖,而且说明她课外阅读的面是比较宽的,值得大家学习。”“呵呵,我真是感慨万千,真想和你握握手呀!为什么呢?因为我也特别喜欢这一句!好,咱们握个手吧!这叫共享!”……
学生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后,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而因成功所带来的学习动力,也会是源源不断的。
六、小结——此情绵绵无绝期
临下课前,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往往能以情激趣、活跃思维、开拓思路,达到 “课虽终,趣犹存”的效果。
余映潮老师在《七颗钻石》的教学已近尾声时这样收束——
师:是啊,小姑娘是童话中的一个人物,就像稻草人、快乐王子一样。那么,她是一个什么样的童话形象呢?小结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屏幕逐句显示,学生们大声地跟读)
小姑娘是一个童话形象;
小姑娘是一个善待别人的人;
小姑娘是一个让上苍感动的人;
小姑娘是一个阳光女孩;
小姑娘是一个有钻石般心灵的姑娘。
师:好,这一次课,我们沉浸在美好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我希望同学们的每一节课都这么快乐!
这样的诗意结尾犹如一首名曲,意境高雅,余味悠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仅停留于课内,还延伸向了课外。
诚然,建构高效课堂的要素很多:对教材和学情的研判、方法和多媒体的应用、和蔼优雅的教态、教师的人格魅力……但是,包括语文在内的所有课程都离不开语言表达,而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学无止境。愿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能把有声的语言和无声的语言有机结合起来,让师生互动充满快乐、富有趣味,让语文课像一件艺术品,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龚春燕,林允舒,杨勇编著.魏书生教学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2]贾会彬.也谈过渡语的种类[J].语文教学研究,2009(2).
[3]余映潮.生动收束,余味犹存——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2).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南海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