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于理科综合考试中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理综和文综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属于理科综合考试中的关键科目,因此它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整个理科综合考试成绩的高低。本文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高中生化学整体成绩。
  【关键词】理科综合考试 高中化学 教学思考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41-01
  高中化学作为理科综合考试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于学生的高考理科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高中化学属于一门抽象性的自然科学,因此其难度系数较大,由此可见,基于理科综合考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一、福建省高考化学考情分析
  福建省高考化学与全国卷化学考试内容和指导思想是保持一致的,福建省自从2016年至2020年都会使用全国I卷,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等文件,福建省高考化学主要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福建省高中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能力,全面提高高考考试的化学能力和化学素养,使其能够逐步重视和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以及科学技术等内容,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高中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信心,同时还能激发和调动高中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全国I卷其总体特点为:高考化学其每个模块对应知识点所占比例都是均匀分布的;高考化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高考化学更加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基于理科综合考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有效策略
  (一)重视对高中化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侧重于学生对于化学基础框架和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但是这种教学和学习方法只适用于高一阶段。因此,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对高中化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化学的整体成绩,同时还能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例如:在学习《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这一课程的时候,其中包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微观结构看物质多样性等几个部分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先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让学生逐步了解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都有哪些,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等问题,教师还可以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进行讲解,金刚石和石墨它们就是同一种元素的而因结构不同而形成的两种单质,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根据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化学现象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整体水平,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2]。
  (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探究学习做为一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有力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学习方式,将会被更多的师生重视和青睐,有关探究学习的做法和经验也必将越来越丰富和成熟。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都有好奇心,总想探个究竟,热衷于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因此在组织探究学习时,必须重视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感觉到在该情境中必须要具有某项知识才能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探究该知识的需求。
  例如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课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哪些?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设计:
  【思考】在相同条件下,比较镁、铁分别和同浓度同体积盐酸反应,哪个反应速率较快?
  学生:镁和盐酸反应的速率较快
  【追问】为什么?
  学生:因为镁的活泼性比铁的活泼性强
  教师:因此,对于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由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决定。
  【思考】如何加快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
  学生:加热、增大盐酸的浓度、铁块改为铁粉……
  教师:所以,即使对于同一反应,当改变外界条件时,其反应速率也发生改变。
  【小结】决定
  【思考】那么,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可能有哪些?
  学生: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过渡】下面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接下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和理解,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化学教师不仅能够把零散的、抽象的化学知识点有机整理成一个个汇聚的、系统的化学知识模块,同时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突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3]。
  (三)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化学属于一门自然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福建省高考化学的相关要求,教师还应该将生活实践教学与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校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和现象都是来源于生活,在高考的过程中,有很多化学题的背景知识也是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食品健康问题、天然气管道问题等这些考试内容都是十分贴近生活实际现象的。由此可见,化学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化学这门学科,使学生熟练的掌握相关化学学习内容,真正让学生热爱学习化学。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现代的素质教育,基于理科综合考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这同时也对高考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重视对高中化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梳理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等方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才能逐步提高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总之,基于理科综合考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只用这样才能逐步提高高中生化学的整体成绩,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文宇.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5(45).
  [2]陈耀华.综合理科考试与高中化学教学[J].读与写(下旬),2013(2):73-74.
  [3]吴雪峰.分析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B版,2013(12).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科目,也是高中院校非常重视的科目,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选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能力,并且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让学生更好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良好的结合分层教学法,并且根据相关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良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院校 数学课堂 分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如何完成从领导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是高中生物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情境教学法是完成这一转变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 并设计使学生感兴趣的生物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和探讨,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本文以“种间关系之寄生”为例,进行情境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寄生 情境教学法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摘要】本文说明了初中生物课堂愉快教学激趣的六种方法,提出不断地变换形式,创造新意,在教学方法上想办法就一定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对上生物课产生浓厚兴趣的观点,从而对新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学与探究性学习做出初步探索。  【关键词】生物课堂 愉快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35-01  笔者申请《初中生物课堂愉快教学研究》经江西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民办高校为研究背景,以化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从传统课堂教学理念以及教师专业素质两方面对影响民办高校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民办高校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 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
【摘要】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是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学科。如何通过这门课程,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规范,有科研工作能力的研究型人才,是教学工作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考核方式几个部分进行优化。重点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创造出一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提高学生整体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国卷与广东卷高考物理命题进行了多次变迁,而这些变迁都对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全国卷与广东卷新课标高考物理卷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其对广东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全国卷 高考 物理命题 物理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37-02  自2016年起,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