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作文训练“三步走”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ah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不怕苦,就怕写作文。作文课一到,就要愁白头。”这几句话在农村中学学生中流传甚广。作文难写,这是事实。尤其是农村学生见识少,课外读物少,知识面窄,不善表达,情感体验也少,对生活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是很高,也就造成了“无话可写,有话乱写”的不正常现象。另外,大多数学生的写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久之,造成学生怕作文的不正常心理。其实,作文教学是一项有计划的教学工程。它必须循序渐进,从基础抓起,有步骤地展开训练,遵循严格的训练体系。
  第一步,从结构入手,掌握初中作文几种文体的基本结构,写作时能较好地安排,“有法可依”。
  写作活动有如建筑房屋,必须有基本的框架结构,脱离这个结构,其他的一切东西便无法附着。
  在七年级,记叙文是主要的训练对象,写记叙文首先应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但具备了六要素,怎样去组织和安排材料呢?这便是结构的问题了,一篇记叙文,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和结尾。文章的开头主要有两种:一是开门见山,点出文题或解题,这也是多数文章所采用的。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写人的记叙文要根据人物的特征,运用描写方法,选用实例去塑造人物形象,在必要时,可稍加抒情议论,以深化文章中心;记事的记叙文则要根据写作内容选择合适的记叙方式(顺序、倒叙、插叙等),还要注意选取实例的典型性、叙述详略等问题。文章的结尾,或简洁有力,呼应开头;或抒情议论,回扣主旨;或深刻警醒,深化中心,耐人寻味。
  说明文是八年级的主要训练对象,说明文是通过对说明对象的介绍,使人对说明对象有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写说明文时,首先要选用适合的说明顺序,初中阶段常用的主要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等。说明文的基本结构一般也可分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主体抓住事物特征运用合理的说明方法,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说明;说明文的结尾,或补充说明主体,或点明意义,呼应文首,或总结收束,回应文题。
  议论文是九年级的训练重点,简单的一事一议议论文,大体的结构要点为:开头、主体、结尾。文章的开头大多概述“事”的内容(其中事含义广泛,可以指某种现象、问题,还可指一场电影、一个争执、一幅画等),分析事理,以提炼论点。在主体部分应围绕论点选取事实和道理论据,依一定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结尾收束全文,可根据事理联系实际,发出号召,得出结论,深化中心。
  第二步,依靠课堂教学学习的表现技法和阅读积累,使学生的作文“文从字顺”。
  一篇好的文章,不但要注意结构安排,还要研究多种技法。如,立意技法,描写技法,叙述技法,修辞技法,整体技法,等等,这些技法正是课堂教学所要讲解和传授的。初中教材所选内容总是与每单元的作文训练相对应,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前,先把单元提示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作文训练重点指导练笔。另外,从课本中选择有用的词语、语句去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厚积而薄发,自然而然地解决“无话写,如何写”的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主要有:思想的砥砺、信仰的确立、知识的积累、环境的熏陶、实践的锻炼等。
  第三步,变被动为主动,引发写作热情,使写作成为习惯,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
  正是由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被动状态,才使学生产生怕作文的不正常心理。要消除这种心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作文“谈文变色”的观念。培养兴趣便是行之有效的方案,增加兴趣可以从两个方面:
  其一,以课堂小练笔强化写作意识,深挖学生的写作潜力,在潜移默化中消除“怕”的心理。根据课堂内容安排的小练笔,不但能提高写作水平,更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课堂中五分钟即兴作文,能使学生的写作潜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快速思维和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双得。
  其二,教师可通过“小发言”“小辩论”“小品”“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时,指导老师可以把班里学生分为两方:甲方和乙方,先让甲方编排并当场演一个小品(生活偶发事件、例文情节等),让乙方同学口述;然后,让乙方演一个小品,让甲方同学口述。如此反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和表达能力,更激发了学生主动写作的兴趣。学生的思想逐渐由被动到主动,逐步引发了写作热情。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广泛涉猎,积极创作,提高写作水平,使写作成为他们自我表达的需求。
其他文献
唐诗中的“万千”多是虚指,不是精确的计算,而是妙用数词的修辞。“万千”一经入诗,便变得生气活现,斑斓多姿,便获得了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万千”绘景物。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句妙用“万”“千”,互文见义,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
期刊
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没有激情,就失去了教学的原动力,课堂没有激情,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语文课要靠熏陶感染,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去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从而让他们去感悟生活的真谛和生命的价值。  一、以教师深情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不言而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  想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没有积极的想象活动,要想顺利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只能是一句空话。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语文,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动。依靠想象,可以深入文本
期刊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姿的美的世界。内容涉及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五彩缤纷的艺术领域、奥妙无穷的科学殿堂等,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由此可见,在学校美育的多种活动中,语文课中的美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一、创设氛围,体验美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时机,激发学生感情,是进行语文美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文章题材、思路和表现手法的不
期刊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教学内容要精炼,教学环节要简化,教学方法、策略要灵活”(引自崔峦的《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省去花枝招展,摒弃表演秀,实实在在地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
期刊
语文课堂应该是宽松的、活泼的,在语文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真正融为一体。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享受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一、营造民主氛围——在和谐中感受快乐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课堂有效性”,培养初中学生自觉而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及博闻强记而又能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是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谈论的话题。同时,也是《语文新课标》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如果单一地靠教师的死压硬灌,精讲多练,不仅事倍功半,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毫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新课标给语文教师指
期刊
人们把熟悉的词语或成语等割裂开来,只取其中的一部分运用于话语之中,而说出的部分并不表意,藏掉的部分才是说者的意思。这种故意隐藏本词的修辞方式,称之为“藏词”。它含而不露,寓意隽永,别有一番韵味。  清代乾隆年间,湖南有位百岁老人做寿,当时长沙岳麓书院的主讲王父清,特地为他撰写了一副寿联:“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竟逢。”旧时百岁老人是不多见的。《古诗十九首》中有“生年不满百”之句,民间亦有“山中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景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学会几种写景技巧。  3、指导学生写出景物特征。  4、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出景物特征。  三、教学难点  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训练有机结合,使学生学有所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碧绿的田野、嫩绿的小苗、淡绿的远山,才有了春的温馨;墨绿的丛林、葱绿的麦田、清洌的小溪,才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使学生得以充分地合作,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