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全方位的改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全面了解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我们对潍坊市奎文区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一、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调查107人,其中适应期9人,发展前期35人,发展后期59人,发展后期并向创造期过渡的3人,创造期1人。该区主要是中青年教师,其中教龄在10年以下的占19.4%,教龄在10—20年的高达52.4%,教龄超过20年的占28.2%。整体上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趋于定型,要作出改变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82人。市级教坛新星11人,区级教学能手24人。近年来,该区共有100多篇论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或在省、市、区评比中获奖。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
他们普遍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而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被教师们放在次要地位。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通过调查可以得知有近60%的教师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有很大帮助或一定帮助,但是仍有超过10%的教师对多元智能理论不是很了解。这表明大多数教师对于先进的教育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少数教师对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缺乏应有的认知。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仅有4.2%的教师走在课改的前沿,84.5%的教师认为自身的知识、能力比较能够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有11.3%感到不太适应,没有人感觉很不适应。这些数据表明,该区的教师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有着不错的基础,学区在师资培训方面的工作也颇有成效,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也能提供印证。
从教师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教师教学技能娴熟,这与先前分析的师资结构的特点是吻合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自身优势是教育科研成果较多”,自己是踏着公开课的基石成功的。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
1.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该区除了50周岁以上的教师都执教过区级公开课,很少能参加市级以上公开课。说明在市内的影响力尚不够,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主管部门为教师积极争取机会。从教师发表论文情况看,有很大部分教师评完小高后从未发表过论文,这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是一致的。因此,学区应当高度重视教育科研,给予教师有力的专业支持,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2.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向
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发展态势是好的,但也有的教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可喜的是,几乎所有教师都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愿。但有些改革尝试并不成功,或有愿望但不知从何入手。这说明该区教师有着较强的自我发展需要和改革愿望,但需要有效的专业引领。教师们普遍认为,通过专业发展能受到学生欢迎和获得同事认可,同时也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3.专业发展的条件与要求
在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方面,主要依赖阅读书籍、杂志、报刊和参加进修培训等。
在专业成长中,半数以上的教师得到了同事的支持,但也有的教师感觉同事给予的帮助不够,还有的教师只能依靠自己钻研。由此可见,学区的同事关系有一定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有着一定的实践基础。但还须加强彼此之间在业务上的交流与分享,从而真正形成“同伴互助”的局面。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多样化的。对教师而言,感觉较为有效的是“业务进修”和“教学研讨”,而在课题研究方面学区给教师提供的帮助相当欠缺。
(五)教师的自主发展规划情况
多数教师态度积极,对规划持认同观点,并抱有不同程度的期望。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读书工程的深入实施。坚持“读书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把教师的专业阅读作为教师教育生活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教师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二是进一步加大学科培训的力度,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教科研意识。在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老教师的业务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加强区本研究和区本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的研究和培训,从根本上转变广大领导、教师的观念,使不同层次教师的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较大提高。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运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继续抓好城乡小学联谊教研活动的开展,丰富活动的形式,扩大参与的范围。树立“问题即课题,反思即过程,效果即成果”的新教育科研观,降低研究的重心,努力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总之,教师职业要走向专业化,必须提升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水平,激发教师自身的发展意愿。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为了全面了解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我们对潍坊市奎文区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一、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调查107人,其中适应期9人,发展前期35人,发展后期59人,发展后期并向创造期过渡的3人,创造期1人。该区主要是中青年教师,其中教龄在10年以下的占19.4%,教龄在10—20年的高达52.4%,教龄超过20年的占28.2%。整体上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趋于定型,要作出改变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82人。市级教坛新星11人,区级教学能手24人。近年来,该区共有100多篇论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或在省、市、区评比中获奖。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
他们普遍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而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被教师们放在次要地位。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通过调查可以得知有近60%的教师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有很大帮助或一定帮助,但是仍有超过10%的教师对多元智能理论不是很了解。这表明大多数教师对于先进的教育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少数教师对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缺乏应有的认知。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仅有4.2%的教师走在课改的前沿,84.5%的教师认为自身的知识、能力比较能够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有11.3%感到不太适应,没有人感觉很不适应。这些数据表明,该区的教师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有着不错的基础,学区在师资培训方面的工作也颇有成效,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也能提供印证。
从教师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教师教学技能娴熟,这与先前分析的师资结构的特点是吻合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自身优势是教育科研成果较多”,自己是踏着公开课的基石成功的。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
1.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该区除了50周岁以上的教师都执教过区级公开课,很少能参加市级以上公开课。说明在市内的影响力尚不够,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主管部门为教师积极争取机会。从教师发表论文情况看,有很大部分教师评完小高后从未发表过论文,这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是一致的。因此,学区应当高度重视教育科研,给予教师有力的专业支持,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2.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向
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发展态势是好的,但也有的教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可喜的是,几乎所有教师都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愿。但有些改革尝试并不成功,或有愿望但不知从何入手。这说明该区教师有着较强的自我发展需要和改革愿望,但需要有效的专业引领。教师们普遍认为,通过专业发展能受到学生欢迎和获得同事认可,同时也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3.专业发展的条件与要求
在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方面,主要依赖阅读书籍、杂志、报刊和参加进修培训等。
在专业成长中,半数以上的教师得到了同事的支持,但也有的教师感觉同事给予的帮助不够,还有的教师只能依靠自己钻研。由此可见,学区的同事关系有一定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有着一定的实践基础。但还须加强彼此之间在业务上的交流与分享,从而真正形成“同伴互助”的局面。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多样化的。对教师而言,感觉较为有效的是“业务进修”和“教学研讨”,而在课题研究方面学区给教师提供的帮助相当欠缺。
(五)教师的自主发展规划情况
多数教师态度积极,对规划持认同观点,并抱有不同程度的期望。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读书工程的深入实施。坚持“读书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把教师的专业阅读作为教师教育生活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教师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二是进一步加大学科培训的力度,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教科研意识。在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老教师的业务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加强区本研究和区本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的研究和培训,从根本上转变广大领导、教师的观念,使不同层次教师的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较大提高。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运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继续抓好城乡小学联谊教研活动的开展,丰富活动的形式,扩大参与的范围。树立“问题即课题,反思即过程,效果即成果”的新教育科研观,降低研究的重心,努力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总之,教师职业要走向专业化,必须提升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水平,激发教师自身的发展意愿。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