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理财教育,希望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富观,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零花钱怎么给?压岁钱怎么处理?孩子做家务该不该给钱?……一系列与“钱”有关的话题困扰着每一位家长,他们想跟孩子谈“钱”,却又不知该如何谈起,在此背景下,儿童理财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对儿童理财教育误区加以重视。
将理财教育的意义进行拔高
儿童理财教育虽然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不过很多教师及家长感觉“理财应该是大人的事情,与儿童无关,无须进行理财教育与理财。”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理财教育对儿童影响巨大”,片面地抬高了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财商教育”理念。实际上儿童理财教育观念早在10年前就已经提出,早期称之为“消费教育”,后来出现过“经济素养教育”“金钱观教育”“利育”等概念,近些年有人将“财商”引入到理财教育中,于是出现了“财商教育”的概念。虽然概念发生了改变,但“财商”观念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对理财教育的理解。不过,有人不断夸大了儿童财商教育的作用,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理财教育设计缺少前期研究
理财教育课程的设计者缺乏对儿童经济生活的了解与认知,也没有做过有效的研究。经调查发现,我国儿童存在财富两极分化现象,多数学生的生活都被家长包办,基本没有必要的经济活动;多数儿童对自己的消费行为非常认可,但是教师却给出了较低的评分;儿童的消费观与消费行为存在矛盾,虽然他们都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实际生活中却从不节约。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提高理财教育的针对性才能够进一步改善这种状况。
对家庭配合的理财教育途径不够重视
理财教育牵涉到经济问题,这不仅是一个敏感问题,而且是私人的事情,比如是否给零花钱?如何给?如何管理零花钱和是否尝试投资等,学校很难干涉。所以,学校在理财教育实施中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与肯定,因此学校要帮助家长改变理财教育观念。
有的家长受自身观念的影响,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儿童,也就是“和学校唱反调”。比如,学校鼓励儿童掌握有一点零用钱,但这些家长害怕孩子有零用钱后乱花钱、沾染坏习惯,所以干脆不给,用“堵”来解决问题。
学校希望家长监督孩子用好零用钱,但是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无须节俭”,这就导致孩子养成了乱花钱的坏习惯。
很多家长存在功利主义教育,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不重视理财教育与素质教育。比如通过理财与功利教育的结合,用金钱吸引儿童刺激其努力学习,有的家长认为儿童理财教育就是让儿童赚钱等。
家庭及家长对儿童的理财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家长的理财教育观都会影响儿童的理财观,若单靠学校,肯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引导儿童走出理财教育的误区
首先,为儿童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完善理财教育设计工作。家长及教师要为儿童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及金钱观。教师及家长要让学生明白金钱可以购买食品与玩具,提高儿童对金钱的理解。另外,要适量发配零花钱,帮助儿童制定消費及储蓄计划,从而培养儿童的理财能力。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基层,了解当前儿童理财教育现状,根据两极分化情况,做好理财教育模式的针对性研发,提高理财教育设计的有效性,为儿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意识。
其次,做好儿童年龄段的划分,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特征存在差异。在幼儿阶段的儿童教育中,要坚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观念。理财引导也要从婴幼儿开始做起,但由于婴幼儿还没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带着儿童适当进行一些初级、简单的理财活动。例如,以模拟交易的形式和儿童买卖东西,还可以带儿童到商场、超市,通过购买儿童喜欢的东西,使儿童明白金钱的好处与用途,帮助他们掌握获取东西的途径。对于学龄段儿童,要给予适量的零用钱,且每周发放一次即可,之后要告知儿童用法与存储方法,让儿童体会到花钱买东西与存钱的自豪感,让其掌握交易与存蓄的基本方法。对于学龄段儿童,家长要通过沟通的方法为儿童制定零用钱规划方案,让儿童掌握赚钱与自己花钱的乐趣,从而为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再次,指导儿童合理使用零用钱。当前很多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零用钱,但鉴于儿童年纪尚小,需要家长引导其建立良好的消费习惯,防止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所以,家长要在维护儿童尊严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花钱,降低干预力度,激发儿童的理财管理欲望,培养儿童的理财能力。
最后,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展开理财教育。由于家长与学校理财教育的矛盾性,导致了理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可以多次举办家长座谈会,为家长普及儿童理财教育的正确方法、理念、误区,帮助家长摒弃传统的错误理财教育方法,使家长愿意携手学校同步展开理财教育教学活动,提高理财教育的效果。
面对儿童理财教育的误区,家长与学校双方应该共同联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与消费观,帮助儿童掌握理财规划与管理的能力,让儿童明白金钱来之不易,从而提高儿童的理财意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财富基础。
将理财教育的意义进行拔高
儿童理财教育虽然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不过很多教师及家长感觉“理财应该是大人的事情,与儿童无关,无须进行理财教育与理财。”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理财教育对儿童影响巨大”,片面地抬高了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财商教育”理念。实际上儿童理财教育观念早在10年前就已经提出,早期称之为“消费教育”,后来出现过“经济素养教育”“金钱观教育”“利育”等概念,近些年有人将“财商”引入到理财教育中,于是出现了“财商教育”的概念。虽然概念发生了改变,但“财商”观念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对理财教育的理解。不过,有人不断夸大了儿童财商教育的作用,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理财教育设计缺少前期研究
理财教育课程的设计者缺乏对儿童经济生活的了解与认知,也没有做过有效的研究。经调查发现,我国儿童存在财富两极分化现象,多数学生的生活都被家长包办,基本没有必要的经济活动;多数儿童对自己的消费行为非常认可,但是教师却给出了较低的评分;儿童的消费观与消费行为存在矛盾,虽然他们都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实际生活中却从不节约。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提高理财教育的针对性才能够进一步改善这种状况。
对家庭配合的理财教育途径不够重视
理财教育牵涉到经济问题,这不仅是一个敏感问题,而且是私人的事情,比如是否给零花钱?如何给?如何管理零花钱和是否尝试投资等,学校很难干涉。所以,学校在理财教育实施中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与肯定,因此学校要帮助家长改变理财教育观念。
有的家长受自身观念的影响,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儿童,也就是“和学校唱反调”。比如,学校鼓励儿童掌握有一点零用钱,但这些家长害怕孩子有零用钱后乱花钱、沾染坏习惯,所以干脆不给,用“堵”来解决问题。
学校希望家长监督孩子用好零用钱,但是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无须节俭”,这就导致孩子养成了乱花钱的坏习惯。
很多家长存在功利主义教育,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不重视理财教育与素质教育。比如通过理财与功利教育的结合,用金钱吸引儿童刺激其努力学习,有的家长认为儿童理财教育就是让儿童赚钱等。
家庭及家长对儿童的理财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家长的理财教育观都会影响儿童的理财观,若单靠学校,肯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引导儿童走出理财教育的误区
首先,为儿童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完善理财教育设计工作。家长及教师要为儿童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及金钱观。教师及家长要让学生明白金钱可以购买食品与玩具,提高儿童对金钱的理解。另外,要适量发配零花钱,帮助儿童制定消費及储蓄计划,从而培养儿童的理财能力。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基层,了解当前儿童理财教育现状,根据两极分化情况,做好理财教育模式的针对性研发,提高理财教育设计的有效性,为儿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意识。
其次,做好儿童年龄段的划分,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特征存在差异。在幼儿阶段的儿童教育中,要坚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观念。理财引导也要从婴幼儿开始做起,但由于婴幼儿还没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带着儿童适当进行一些初级、简单的理财活动。例如,以模拟交易的形式和儿童买卖东西,还可以带儿童到商场、超市,通过购买儿童喜欢的东西,使儿童明白金钱的好处与用途,帮助他们掌握获取东西的途径。对于学龄段儿童,要给予适量的零用钱,且每周发放一次即可,之后要告知儿童用法与存储方法,让儿童体会到花钱买东西与存钱的自豪感,让其掌握交易与存蓄的基本方法。对于学龄段儿童,家长要通过沟通的方法为儿童制定零用钱规划方案,让儿童掌握赚钱与自己花钱的乐趣,从而为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再次,指导儿童合理使用零用钱。当前很多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零用钱,但鉴于儿童年纪尚小,需要家长引导其建立良好的消费习惯,防止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所以,家长要在维护儿童尊严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花钱,降低干预力度,激发儿童的理财管理欲望,培养儿童的理财能力。
最后,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展开理财教育。由于家长与学校理财教育的矛盾性,导致了理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可以多次举办家长座谈会,为家长普及儿童理财教育的正确方法、理念、误区,帮助家长摒弃传统的错误理财教育方法,使家长愿意携手学校同步展开理财教育教学活动,提高理财教育的效果。
面对儿童理财教育的误区,家长与学校双方应该共同联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与消费观,帮助儿童掌握理财规划与管理的能力,让儿童明白金钱来之不易,从而提高儿童的理财意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财富基础。